湖南省益阳市2017年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十 黄生借书说讲义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C项“暴”为通假字,通“曝”,译为“晒”。
3.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A.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B.则其读书也必专 则有荷叶之清香(《芙蕖》) C.通国之善奕者也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使楚》) D.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然 非读书为然
____这__样______
天子之书
结__构__助__词__,__的__
(2)之 吾不得而见之矣 _代_词_,_代_指_借_的_书_
二、句子朗读停顿 1.书非借/不能读也 2.吾/不得而见之矣 3.其借书/亦类予 4.则其读书也/必专
三、文言翻译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 摩玩之不已。(课后习题) 不是自己的东西,硬向人家借到了,必定会担心人 家催着要,心里惴惴不安,抚摸玩赏起来没完没了。
【甲】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 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 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 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 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 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 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2.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 览,辄省记。(课后习题)
我去借,他不给,回来后这件事出现在梦中。那心情是 这样恳切,所以(只要)看过的书,都能了解、记忆。
3.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只不过我肯把书借给别人,共同使用,和姓张的对 书的吝惜(不肯把书)借给别人似乎不一样。
四、文意理解 1.文章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通过哪三方面的对 比,论证该观点的?
(8)辄省记
辄:___就_________
省:__明__了________
(9)通籍后
通籍:刚__进__入__仕__途__
(10)落落大满
落落:_高_高_堆_集_的_样_子
(11)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公:__公__开_______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吝:__吝__惜________
3.文言虚词
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表__转__折__,__可__是__
【解析】A项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的”。B项 中两个“则”均“表承接,那么”。C项中两个“善” 均译为“擅长”。D项两个“援”意义分别为:拿; 提出。
【答案】D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这以后我才感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小时候的 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书非借不能读也。作者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论证 的:(1)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2)藏书者和借书者不同心理的对比;(3)作者对 书过去和现在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2.作者将自己少年时读书的遭遇与黄生的读书遭遇 相对比,表达了作者的什么用意?
勉励黄生专心读书,多读好书。
金题演练
(2017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4题。 (15分)
强:___勉__强_______ 假:___借_________ 惴惴:担__心__害__怕__的__样__子 业:__已__经________ 庋藏:__收__藏______
(5)姑俟异日观
俟:__等__待________
(6)家贫难致
致:__得__到________
(7)其切如是
切:_恳__切__,__用__心___
(《孟子·告子上》)
1.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其/借书亦类予 B.而其归书也/必速 C.其一人/专心致志 D.一人/虽听之
【解析】A项的意思是:他借书的心情也跟我小时候 一样。根据句意正确朗读停顿划分为:其借书/亦类 予。
2.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家贫难致(得到) B.其切如是(恳切) C.一日暴之(暴躁) D.使奕秋诲二人奕(教导)
部分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
十、黄生借书说
知识梳理
一、词语解释 1.古今异义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古义:__此__人________ 今义:尊_称_自_己_及_他_人_妻_子_的_称_呼_,_多_用_于外交场合
2.重点实词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2)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3)若业为吾所有 (4)庋藏焉
(《黄生借书说》节选)
【乙】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 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 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非然也。
(2)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 也。 如今下围棋作为技艺,只是小技艺;但不专心尽 力就学不会。
5.【甲】文作者以亲身经历说明了借__书__读__之__易__专__、__藏_ __未__必_能_读___的事实;【乙】文以事实论据论证 学习的关键在于__专__心__致__志____。(2分)
3.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A.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B.则其读书也必专 则有荷叶之清香(《芙蕖》) C.通国之善奕者也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使楚》) D.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然 非读书为然
____这__样______
天子之书
结__构__助__词__,__的__
(2)之 吾不得而见之矣 _代_词_,_代_指_借_的_书_
二、句子朗读停顿 1.书非借/不能读也 2.吾/不得而见之矣 3.其借书/亦类予 4.则其读书也/必专
三、文言翻译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 摩玩之不已。(课后习题) 不是自己的东西,硬向人家借到了,必定会担心人 家催着要,心里惴惴不安,抚摸玩赏起来没完没了。
【甲】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 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 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 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 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 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 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2.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 览,辄省记。(课后习题)
我去借,他不给,回来后这件事出现在梦中。那心情是 这样恳切,所以(只要)看过的书,都能了解、记忆。
3.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只不过我肯把书借给别人,共同使用,和姓张的对 书的吝惜(不肯把书)借给别人似乎不一样。
四、文意理解 1.文章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通过哪三方面的对 比,论证该观点的?
(8)辄省记
辄:___就_________
省:__明__了________
(9)通籍后
通籍:刚__进__入__仕__途__
(10)落落大满
落落:_高_高_堆_集_的_样_子
(11)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公:__公__开_______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吝:__吝__惜________
3.文言虚词
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表__转__折__,__可__是__
【解析】A项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的”。B项 中两个“则”均“表承接,那么”。C项中两个“善” 均译为“擅长”。D项两个“援”意义分别为:拿; 提出。
【答案】D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这以后我才感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小时候的 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书非借不能读也。作者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论证 的:(1)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2)藏书者和借书者不同心理的对比;(3)作者对 书过去和现在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2.作者将自己少年时读书的遭遇与黄生的读书遭遇 相对比,表达了作者的什么用意?
勉励黄生专心读书,多读好书。
金题演练
(2017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4题。 (15分)
强:___勉__强_______ 假:___借_________ 惴惴:担__心__害__怕__的__样__子 业:__已__经________ 庋藏:__收__藏______
(5)姑俟异日观
俟:__等__待________
(6)家贫难致
致:__得__到________
(7)其切如是
切:_恳__切__,__用__心___
(《孟子·告子上》)
1.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其/借书亦类予 B.而其归书也/必速 C.其一人/专心致志 D.一人/虽听之
【解析】A项的意思是:他借书的心情也跟我小时候 一样。根据句意正确朗读停顿划分为:其借书/亦类 予。
2.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家贫难致(得到) B.其切如是(恳切) C.一日暴之(暴躁) D.使奕秋诲二人奕(教导)
部分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
十、黄生借书说
知识梳理
一、词语解释 1.古今异义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古义:__此__人________ 今义:尊_称_自_己_及_他_人_妻_子_的_称_呼_,_多_用_于外交场合
2.重点实词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2)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3)若业为吾所有 (4)庋藏焉
(《黄生借书说》节选)
【乙】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 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 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非然也。
(2)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 也。 如今下围棋作为技艺,只是小技艺;但不专心尽 力就学不会。
5.【甲】文作者以亲身经历说明了借__书__读__之__易__专__、__藏_ __未__必_能_读___的事实;【乙】文以事实论据论证 学习的关键在于__专__心__致__志____。(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