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践行者余村“蝶变”领路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山”理念践行者余村“蝶变”领路人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林业产业》 2019年第3期
文/ 王胜男
走进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山青竹翠、天蓝气净,清澈的溪流从村中穿过,宛若桃源。

很难想象,就在10 多年前,这里曾因开采石矿,山体满目疮痍,长年烟尘漫天,溪水污浊不堪。

余村村口立着一块大石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红色大字镌刻其上,赫然醒目。

老支书鲍新民每次从这里经过,都不禁驻足凝神一会儿,回想起10 多年前那个激动人心的时
刻……
2005 年8 月15 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安吉县余村考察调研。

他听完鲍新民的
汇报后,作了20 多分钟的讲话,首次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并鼓
励安吉干部群众今后要扎扎实实走一条生态之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的心里一下亮堂了,
好像一块石头落地了!”鲍新民说。

10 多年来,鲍新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的嘱托,立足岗位,全力践行“两山”理念,积极探索村庄绿色发展模式,带领全村走上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转型升级之路,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全国典范。

“采石经济”的亲历者
出生于1956 年的鲍新民,曾任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主任、村委委员、村党支部书记、镇
政府农办干部,现已退休。

“我是大搞‘采石经济’的亲历者。

” 鲍新民说。

余村地处浙北天目山北麓,是天荒坪镇西侧的一个小山村,因天目山余脉—余岭而得名。


域面积7000 多亩,其中山林面积6000 多亩,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

改革开放初期,依靠山里优质的石灰岩资源,村办企业兴起。

余村相继开办了矿山开采厂、
水泥厂等,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最高时超过300 万元。

就像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当时20 多岁
的鲍新民经常开着一辆拖拉机奔忙在村道上运石子。

不管是在矿区工作还是跑运输,一个月都能领上1000 多元的工资,“那时就是靠山吃饭,全村一半以上的家庭有人在矿区务工。

在村民眼中,矿山就是金山银山”。

采矿让余村经济收入增加不少,可付出的代价是不再蓝的天、不再青的山、不再绿的水。

几个石灰岩矿几乎每天炸山都要放100 多炮,尘雾遮天蔽日,村里的小溪全部被灰土覆盖,山体也
被炸得残破不堪。

“生产的时候,抬头都看不见蓝色的天空。

”“出趟门回来,眉毛、头发都是
白的,全是粉尘。

”“在家不敢开窗,没处晾衣服。

一到雨天,村里的溪水就像酱油一样,村路也
泥泞坑洼。

”村民们回忆说。

随着浙江省正式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安吉县确立将“生态立县”作为全县的发展战略,余村人也开始思考:发展经济和生态保护究竟应
该如何平衡?
鲍新民说,当村里开会提出要关停石灰窑时,大部分村干部的思想观念都一下子扭转不过来。

“停了厂子,村子里老百姓去哪挣钱?”“关了石灰窑停了厂,村里的收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
质疑不断。

但鲍新民反复上门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说“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终于,在2003 年,余村村委班子郑重宣布:全面关停村里矿山和矿企,对矿山进行复绿复垦。

“两山”理念的践行者
关停村里矿山和矿企的第一年,村集体经济从300 万元骤降至20 万元,村里仅靠出租厂房
的租金来维持支出,有时候连村干部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原来在矿企上班的村民也下岗了。

2005 年4 月,鲍新民临危受命,接任村党支部书记一职。

当时,村里很多需要资金的工作都转不动了。

老百姓更不干,纷纷到村委会找鲍新民算
账,“他们说是我关了矿山、水泥厂,搞得他们没饭吃了”。

虽然对村里的未来有些迷茫,但村民们慢慢发觉:矿山关停之后,村子逐渐回到原来的样子:山又绿了,溪水又清了,就连竹笋的味道都恢复了香甜。

不能守着青山没饭吃,如何转型发展、如何增加集体收入?鲍新民带领村两委班子坚持对矿
山复垦复绿、保护生态资源,同时,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号召村贤、能人带头致富,开办农家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余村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5 年8 月15 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安吉县余村考察调研。

尽管已过去13 年,但鲍新民仍然记得当时的每一个细节:“总书记当时的调研主题是民主法治建设,我汇
报完以后顺便讲了我们村里的发展情况,没想到他听后非常高兴,即兴讲了话,评价我们停掉矿山是‘高明之举’,还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得到习近平的肯定,鲍新民如同吃下了定心丸,更坚定了带领全村走绿色发展的路子。

他带
领余村人民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开展环境整治,改造老厂房、旧农居,整治违章建筑,大力发
展农村旅游,成立农家乐服务中心,组织村民分批去外地考察,吸收好的经验……一场美丽乡村的变革拉开了序幕。

余村“蝶变”的领路人
对余村的建设发展,鲍新民立足长远、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借力天荒坪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余村以“竹海景区”定位纳入总体规划,科学布局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成为浙江省首批村庄规划编制与建设试点村。

余村先后关停矿山、水泥厂及一大批竹筷企业,加快旧村改造,由村里垫资率先建造7座民
居别墅样板房,供村民调剂使用或建筑参照。

同时,新建一处规划小区,用于解决部分农户安置建房,加深村民对提升生态居住环境的认同。

借力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创建及世行贷款项目,余村有序推进厂区改造、道路“三化”、河道整治、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农整复垦六大行动。

10 多年来,余村先后投资近2000 万元
用于基础建设和环境提升。

在此基础上,余村引导、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完成全县首批“农家乐服务中心”接待点建设。

全村现有农家乐床位500 余张,年接待游客10 万人次,在湖州市开创民办旅游之先河。


集体经济投入400 多万元,开发龙庆园旅游景点,通过村民自治、市场参与 ,全力提升景区、漂流、水库、园区品位,已逐步形成河道漂流、户外拓展、休闲会务、登山垂钓、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的休闲旅游产业链。

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余村的面貌日新月异。

原来被炸得坑洼的冷水洞矿山建起了矿山遗址公园,村里凹凸不平的路修起了“两山绿道”,还有荷花山漂流、田园采摘农庄等生态旅游项目。

余村的“两山”景区已成为兼具生态旅游区、美丽宜居区和田园观光区的国家4A 级景区,
是全国首个以“两山”实践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乡村度假景区。

生态文明理念已写入村规民约、家规家训。

绿水青山的环境优势实实在在转化成了建设“金山银山”的现实生产力。

2017 年,
余村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776 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1378 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10 万元。

如今,已经退休的鲍新民没事儿时就到“两山”会址公园转转,看着一辆辆大巴载着游客驶来,听着游客对余村变迁故事的感叹,心里有说不出的幸福与骄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