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要研究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它是在学生学过长方形特征和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掌握了面积概念、面积单位,能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指定平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是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开始。
在几何初步知识的系统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教材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为:
1 、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能正确、灵活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之间团结互助、虚心求教的精神。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三、说教法
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
教育思想。
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抓旧促新、创设情境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推导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采用操作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在位。
在应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采用了练习法、紧密联系生活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更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学法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疱,而放手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学习新知前,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直观大胆猜想,培养创新能力。
在推导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我准备采用直观法、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动脑、动口、动手、动眼来学习新知。
小学生自觉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欠缺,在练习时,采用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辨一辨等练习方法,以紧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五、说教学程序
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猜想——实践验证——应用。
”我的教学思路依据是:
1 、符合儿童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事物规律。
2 、符合本节的教材特点。
( 一) 、引导温故,鼓励大胆猜想这一环节分两个层
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教师提问,我们前面刚过学面积,什么叫面积?面积的计量单位哪些?接着让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指定的长方形面积。
(这个指定的长方形印在练习纸上,发给学生)。
这样既复习巩固了面积的概念,又为后面学习面积计算方法思路埋下了伏笔,做好了铺垫工作。
第二层次: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测量一块很大很大的长方形稻田或游泳池的面积还能用面积单位直接去测量吗?在学生感到用平方米的正方形去量稻田或游泳池有困难,急需另找一个办法的思维下揭示课题,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这样做恰到好处地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动力。
同时让学生真正感觉到数学从实际生活中来。
通过猜想,学生装思维也同步得到了开拓。
( 二) 、组织学生实践、验证猜想
1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长方形的大小和表格上的内容,再动手操作:用课前准备的 1 平方法厘米正方形学具测量三个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并把量得的数据填在相应的表格中。
(三个长方形和表格都印在练习纸上,课前发给学生)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①号长方形的长是4 厘米,宽是
2 厘米;②号长方形长是5 厘米、宽是
3 厘米。
③号长方形式长是9 厘米,宽是5 厘米。
学生上只有10 个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具。
)这样安排的意图是:学生手上只有
10 个学具,摆不满②、③号长方形,这样就促使学生生发创造意识进行尝试,体验创造的乐趣。
在操作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眼,主动探求、发现、自我创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创新能力,还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2 、组织学生核对表格。
(1)全班核对表格。
(2)分组讨论。
A 大家没有尺子量,怎么知道第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宽是2 厘米呢?
B 大家用10 个学具能摆满②、③号长方形吗?你们是怎么摆的?怎么想的?这样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概括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供丰富的表象,为“发现”和归纳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铺平了道路,为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奠定了扎实的认知基础。
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团结互相、虚心求教的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3 、组织学生观察表格上的数据,先独立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再进行小组交流。
最后说说:验证的结果与你猜想符合吗?这样教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转化,让学生接受了一次不完全归纳思维方法的熏陶,符合几何初步知识数学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同时让学
生尽情享受猜想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励学生自觉地大胆猜想、探求知识的奥秘。
接着再引导学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的过程;让学生去猜想、发现其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学生交流、验证计算公式的产生过程是否正确?③小组交流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联系。
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就是两条相邻边长的积;只是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积只需要一条边长的长度。
( 三) 、组织学生应用
1 、学大家知道,用面积单位直接去测量长方形稻田或游泳池的面积是有困难的,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可求得它们的面积呢?(让学生先想一想,再说一说)学生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了课始提出的问题,充分体现了课堂教的前后呼应及“学以致用”的原则。
2 、计算下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设计这道练习的目的是:
(1 )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2 )改变以往练习中条件不多也不少的观念,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选取有用数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
3 、小明家客厅长为6 米,宽为
4 米,小明爸爸买
来22 平方米的地砖,想给客厅铺上地砖,小明爸爸买的地砖够用吗?如果不够。
再买多少较合理呢?通过解答此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今天大家一起学习了什么?通过学习,你发现了什么?你们是怎么学的?这样用谈话的方式进行总结,不仅总结了所学的知识,还体现了学法的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实现了认知上的飞跃 .
(五)作业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设计作业时“基础性、灵活性、延升性”等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1 、必做题:作业本中相应的内容。
2 、选做题:儿童公园里要设计一个面积为24 平方米的长方形花园,你能设计出几种?你认为哪种设计最美?这样设计是为了地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发挥其数学特长和智力潜能,发展创造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也是教学中分层优化的一个体现。
六、说板书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我把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以表格的形式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从而把
抽象的规律变成了可以操作的耳目可接受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对公式的推导思路一目了然。
这样的板书美观、简洁。
使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简洁美、逻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