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处事智慧》之十六机会属于有时间观的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庸处事智慧》之十六机会属于有时间观的人
转:徐厚瑜的博客
《中庸处事智慧》之十六
机会属于有时间观的人
智者不背时而侥幸,明者不违道以干非。

——卢照邻《对蜀父老问》
要想抢占先机,首先要明白这个机会,善于寻找这个机会。

古代的圣人说:“见机而作。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什么是“机”?
“形势的维系处为机,事情的转变处为机,事物的紧切处为机,时节的结合处为机。

在目前就是机,一瞬间过去就不是机,有隙可乘就是机,失去它就没有机。

谋就得深远,藏就得绝密,这就决定于见识,利在于决断。


在谋略上想要寻求先的机会,运用先的时机,重要的在于能随机应变,以实制虚。

要善于观察天下的变化,静待天下的动,以便抓住机会制住它。

儒道是互相渗透的。

老子说:“人们都在争取先,惟独我取后。

”我以实处,等待着他们动的时机,马上制住他们,这就是后发先至的一招,用无算应付有算的方法。

在这个时机内,既要预料敌方,又要估量自己;既要预料敌方的变化,又要预料友邻的变化;既要策动敌方,又要策动自己。

防备于不备,预料于不料,谋划于不谋,才有全胜的机会。

不然,就会陷于“自己只想制住敌方的先机,反而被敌方制住了我的先机。


这是教训,如果能用自己实制敌的虚,用自己的长处制敌方的短处,并且筹划周全,变化于始终,处处都是我制在于先,那么全天下都会在我的掌握之中了。

机会与时间相关,而处世成功者都有守时的习惯,一个约会常常迟到、付款常常延期的人,其信用度必定小得可怜,机会常常在身边流失。

要考虑到不守时的危害性。

每次约会都准时的人,无形中也会增加自己的时间。

拿破仑曾经说过,他之所以能战胜奥地利人,是由于奥地利人不知道5分钟的价值。

而实际上,即使1分钟的不准时也会让自己遭遇一场不幸。

兵贵神速,拖拖拉拉的军队必败无疑。

汉朝张良授兵书的故事就喻示着“谁占有时间,谁就是胜者”的哲理。

神秘老者约张良于某日凌晨于某座桥上相见,张良接连几次赶到那个地点的时候,老者已先于他待在那里,老者让张良回去,另约时间,直到张良在桥上等待老者的那一次,老者才把兵书授给了他。

机会不会等待迟到的人。

在处世交友中,你守时,也是守信。

有一次,拿破仑邀请他属下的一些将士来吃饭,到了时间也不见他们的身影,拿破仑就独自吃起来。

在他吃完的时候,将士们来了,拿破仑摊了摊手,说:“很遗憾,中饭时间已过,我们立即办事。


很多人因为不准时,而失去拥有高等职位的机会。

范德·比尔特一贯非常守时。

在他看来,不准时就是一种难以容忍的罪恶。

有一次,范德·比尔特与一个请求他帮忙的青年约好,某天上午的10点钟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见那位青年,然后陪那位青年去会见火车站站长,应聘铁路上的一个职位。

到了这一天,那个青年比约定时间竟迟到了20分钟。

所以,当那位青年到范德·比尔特的办公室时,范德·比尔特先生已经离开办公室,开会去了。

过了几天,那个青年再去求见范德·比尔特。

范德·比尔特问他那天为什么失约,谁知那个青年人回答道:“呀,范德·比尔特先生,那天我是在10点20分钟来的!”
“但是,我们约定的时间是10点钟啊!”范德·比尔特提醒他。

那个青年支支吾吾:“迟到一二十分钟,应该没有太大的关系吧?”
范德·比尔特先生很严肃地对他说:“谁说没有关系?你要知道,能否准时赴约是一件极紧要的事情。

就这件事来说,你因不能准时已失掉了拥有你所向往的那个职位的机会,因为就在那一天,铁路部门已接洽了另一个人。

而且我还要告诉你,你没有权利看轻我的20分钟时间,没有理由以为我白等你20分钟是不要紧的。

老实告诉你,
在那20分钟的时间中,我必须赴另外两个重要的约会,我也不能让别人白等。


准时、准时、再准时,这就是中庸的处世智慧。

已故的金融大亨摩根把每一个钟头都看成1000美元。

许多年轻人处世经历少,吃亏也少,所以尚不知守时的重要,对于摩根每分钟是1000美元的话可以不以为然,但是想没想到,也许到了某一天,你就觉得自己的时间和摩根的时间一样值钱,甚至比他的更有价值。

要做到守时,就要养成对任何约定的事都按时办的习惯。

准时的习惯也像其他的习惯一样,要早日加以训练。

纳尔逊侯爵曾经说过:“我的事业要归功于总是提早一刻钟的习惯。

准时是国王的礼貌、绅士的品位和商人的必要习惯,是处世交友的规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