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元认知理论,培养反思能力

合集下载

培养学生解题反思习惯,有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解题反思习惯,有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解题反思习惯,有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反思的过程是元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反思是一种学习方法,反思是一种学习习惯,反思的目的就是实现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习惯,对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至关重要。

高中学生对数学进行解题时,通过对解题方法的反思,能够形成对知识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因为反思数学解题过程符合“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因此,养成数学解题反思习惯是学生数学素养得到提高的根本途径。

本文结合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实际,简要阐述反思性学习对数学解题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数学知识的学习,特别是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解题训练基础之上的。

为此,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提高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能力的有效途径。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概念性反思。

数学知识点是丰富的,高中数学的例题也是灵活多变的,同样的一个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采用不同的题型来命题,于是,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应对的根本。

对概念进行反思,从错误的解题过程中反思解答思路出现问题的角度。

比如讲到向量的数量积时,要让学生反思其与绝对值的概念有什么区别。

反思基本概念,反思常用公式,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2.对知识点的横向反思。

高中数学包含的知识点非常多,因此试题对知识点的考查,往往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内容。

为此,对数学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和归类,能够实现对各相关联的知识点全面而系统掌握。

例如我们在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不同类型的函数时,通过对其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反思性学习,搞清楚各函数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然后从其图像、单调性等方面对这些函数进行深刻比较和记忆,对解题大有裨益。

3.对解题思维角度进行反思。

高中数学扩展了对学生解答数学题的范围,常用的数学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元法等,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也需要用到归纳和猜想、特殊到一般等思维方法,有时还要用到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归零思想等。

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当今社会,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认知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和心理机制的学科,为我们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启示。

认知心理学中的“问题解决”理论认为,问题解决是创新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

当学生面临新的问题时,他们需要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不是简单地给出公式和例题,而是提出一些需要学生自己思考和推导的问题,如“如何通过现有条件求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这样的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和方法,需要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尝试多种途径,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图式”理论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图式是个体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它会影响学生对新信息的理解和加工。

为了促进创新思维,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丰富和拓展图式。

这可以通过广泛的阅读、多样的实践活动来实现。

比如,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展览、参观博物馆,让他们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信息,从而打破原有的认知局限,为创新思维的产生提供更多的素材和可能性。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知心理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助于激发创新。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不局限于标准答案。

例如,在语文写作课上,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构思,如“春天”这个主题,有的学生可以描写春天的美景,有的学生可以讲述春天里发生的故事,还有的学生可以探讨春天对人们心情的影响。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充分的拓展,创新的火花也更容易迸发。

“认知灵活性”对于创新思维同样至关重要。

学生需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和任务,灵活地调整思维方式和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认知灵活性。

比如,设置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会与他人协作,适应不同的角色和任务要求;或者采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变化和调整,而不仅仅是最终的结果。

运用元认知理论,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反思能力

运用元认知理论,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反思能力

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具有 内在基础上 的“ 想学” 和建立 在意志努力基础 上的“ 坚持 学” 。元认 知理 论深化并拓 展 了反思
的内涵 。为此 , 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 习不仅是一种有效的 自主学习 , 更是一种在新形势下促进有效化学教学的有效
策略。
关键词
元认知
反思
化学
新课程标准
新课 程标准 的理 念认 为 : 思 是一种 理论 与实 践 反
伴随的应该是一 系列 反思 活动 , 种活 动就 是对认 知 这
活动的监督 、 调控 , 检验 活动 的结 果并进行 活动 的总结 反思 , 它可 以大大提高学 习效率 。
2 反 思 的 目的 和 意 义
在化学教学中 , 应该 明确 自我 反思的 含义和意义 , 根据 自我反思 的主体 性原 则 , 我们 必须 对学 生说 明培 养的 目的和意义 , 因为化学 与生活 之间关 系的特性 , 要
实质上的原始意义就是反思 ” 元认 知的对象是个 体 。“ 自身的认知活动 系统 , 以元 认 知是一 种反 省思 维 ” 所 。
中可让学生尝试错 误 , 引导其 反思 , 然后 改正错误 使学 生真正体会到反思能帮助其修 正错误 , 而激发反思 , 从
并达到强化反思意识的 目的。
3 反 思 的 内容
“ 反思能力是 以元认知知识 、 元认 知第4 第 1 期( 6卷)
科 学教 育 Si c d ct n ce eE uai n o
正确地 回答 问题避 免答 非所问 。
・ 5・
对学习的全面反思不仅 包括 各个 具体 的学习环节 ( 习、 预 上课、 作业 、 复习 、 考试 等 ) 教 师还 应 引导学生 ,
观念 , 使 反思 的 内涵 与步 骤 等更 清晰 、 不仅 更容 易 把

元认知理论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元认知理论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元认知理论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元认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基斯·曼多科发展起来的一种认知心理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思维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处理,还包括了个体对自己思考过程的监控与控制。

元认知理论关注个体如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元认知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认知和反思。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和评估。

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记录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如学习日志、学习总结等。

通过这种反思和评估,学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和问题所在,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元认知理论提倡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合理规划和分解。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问题,并明确每个问题的解决步骤和方法。

学生通过对学习任务进行规划和分解,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问题的结构和解题思路,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元认知理论鼓励学习者主动控制和调节学习过程。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讨论和实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和应用。

教师还可以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互助和交流,促进学生间彼此学习和共同发展。

元认知理论为高等数学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认知和反思,合理规划和分解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提供准确的学习监控和反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积极运用元认知理论,将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方法摘要:反思,顾名思义,是人们在完成某项工作或工作到达某一阶段时进行的一种回顾与思考,检查思路和具体措施,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评价,努力达到更高水平的一个过程。

细化到数学学习中,对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反思,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思维过程的有明显段落点或对一个问题的思维结果进行科学审慎的批判性回顾、分析和检查,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本文总结了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学习反思能力培养方法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心理与教育学教授scott·g·paris以20年的教学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以下观点:“对于不论什么年龄段的人来说,反思都是一个提高自律学习的有利工具。

”并且认为反思能够“帮助家长、教师和学生理解学习、教学、课程和评估的动态过程。

”《课程标准》提出,反思就是“责任心的表现,也是科学探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育者的目标在于将学生培养成为自律学习者,何谓自律学习者呢?即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策略,会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而在使学生成为自律学习者的过程中,反思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既然反思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具体到现实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呢?下面我谈谈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方法。

一、反思过程要求学生具备三种元认知知识1.陈述性知识,这类知识告诉学生可以用哪些学习策略进行学习,不论他们的任务是对概念、原理的归纳、总结与运用,或是进行实验设计与探究,抑或是在图书馆中寻找需要的信息,他们都知道在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该使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

例如在数学学习中,在讲授新课之前,他们就会懂得应先预习知识点,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在课堂上注意听教师的讲解,尤其是那些不理解的地方,在课后也会有针对性地反思自己的得失以取得进步,等等。

2.了解学习策略的程序性知识,即他们知道这些学习策略都是怎么起作用的,学生会思考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增强自己的学习效果,知道该如何选择性地使用策略,并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是指个体对自己思维过程的认识与控制,包括对自己学习方式的理解、对学习策略的选择与调整、以及对学习成果的反思。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元认知能力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方面,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

首先,创建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营造一个鼓励探索、讨论和反思的氛围,让学生感到安全,从而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当学生能够在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进行交流,他们会更容易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乐于尝试不同的学习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适当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元认知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过去的学习经历进行反思,思考哪些策略有效,哪些无效。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学习习惯与风格,还能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运用有效的策略。

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教师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改善学习方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思维和学习。

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并自我监控,例如在阅读时进行预览、提问和总结等。

这种示范性学习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南,还能激励学生主动尝试并形成自我监控的习惯。

有效的提问也是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思维过程。

例如,在学习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询问:“你是如何理解这个概念的?”“在解题过程中,你是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的?”这些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和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监控与调节自己的学习状态。

培养学生学后反思能力的方法

培养学生学后反思能力的方法

培养学生学后反思能力的方法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反思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对于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反思能力的形成更是关键。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后反思很重要,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必须强化学后反思的学习落实。

根据相关的研究材料,学后反思的学习形式有三个递进层级的操作,具体的做法共有六个级别:第一阶:复述。

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学习的内容复述给他人听。

第一级,回忆刚刚学过的知识中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这就是要让学生反思自己学到的关键信息。

第二级,复述所学的内容并能根据一定的规则将其组织起来。

也就是说,要要求学生用自己已经理解的方式复述自己所学,这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深化。

第二阶:关联。

就是让学生将自己所学与已经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迁移运用它。

第三级,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已知的知识建立联系,即促进学到的新知识生成个体的意义。

第四级,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相似的真实场景,即形成迁移运用的能力。

第三阶:转化。

在已知的知识基础上,将知识逐步地转化为自己的观点、思想,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第五级,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真实地认识、体验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力。

第六级,鼓励学生在运用知识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思想、实践思路和方法,建构个人知识,到此时,学生才是真正的“掌握”了这些知识。

我们当下的学与教的现实中,学后练习和反思常常是停留在第二阶段,基本上也就是关注了前四级中“反思”。

进入到第三阶段,深入到第五、六级的情况很少见,这就影响了学生的深入学习和高通路迁移能力的发展,更是不利于创新创造能力的发展。

所以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根据上述的理论体系改进我们的课堂教与学,以助力学生更好地发展。

培养反思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培养反思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戈潮棠褥希
Vl 0 2. N O . 3
L B RA T A I E L AR S F NS
教 育袭 学 3
培养反 思 能 力 提 高学 习效 率
初 中英语教 学中培养 学生反 思性 学 习能力的探 索与 实践
张春 焕
( 江 省杭 州 市 余 杭 区勾 庄 中 学 浙 浙江 杭州 3 1 】) 1 12
展 , 使 其 对 所 学 知 识 主 动 进 行 选 择 、 析 和 判 断 , 学 习成 为 促 分 让
学 习 者 的 内 在需 求 。 1 么是 反 思 性 学 习 . 什 反 思 性 学 习 就 是 学 习 者 以元 认 知 理 论 为 指 导 , 自己 的学 以
要 用 在 应 付 作业 方 面 ;被 调 查 学 生 中 有 近六 成 的学 生 为 自 己花 了不 少 时 间 学 英 语 而成 绩 一 直 不 能 提 高 而苦 恼 ,但 他 们 几 乎 都
其 中的 原 因 有很 多 ,但 多 数 学 生 反 思性 学 习 能力 的欠 缺 也是 其
性 学 习一 方 面 可 以唤 醒 学 习 者 的 学 习 意 识 和 学 习 自主性 。 一 另 方 面 也 可 以 巩 固 知识 、 展 思路 、 活 学 习 智慧 。 么 , 拓 激 那 目前 中学
过 程 中需 要 对 信 息 进 行 组 织 、 工 、 化 和 自我 调 节 , 过 同化 加 转 通
和顺 应 完成 知 识 的建 构 , 而反 思是 自我 建 构 的高 级 阶 段 。 因 为 , 学 习 反 思 可 以通 过 提 高 学 习者 的 自我 觉 察水 平来 促 进 能力 的发
是 、 观 公 正 地 考 察 , 能 看 到 成 绩. 会 主 动 发 现 问 题 , 能 冲 客 既 , 又 并 破 经 验束 缚 , 断 对 自己 的 学 习进 行 诊 断 、 不 纠错 和创 新 。反 思能 力 是 一 种涉 及 批 判 思 维 、 选择 、 策 和 自我管 理 等 相 关 方 面 的综 决

元认知理论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元认知理论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元认知理论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身的认知过程的认知,也就是说,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

在教育领域中,元认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等数学教学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借鉴元认知理论的相关原理,通过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

本文将讨论元认知理论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探讨如何将元认知理论运用于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

一、元认知理论概述元认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于1976年提出的。

元认知指的是对个体的认知过程进行监控、调控和调整的认知活动。

具体来说,元认知包括对认知目标、认知策略和认知结果的认知。

认知目标是指个体认知的目的和任务,认知策略是指个体在认知任务中采取的方法和策略,认知结果是指个体在认知任务中取得的成果和效果。

元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在进行认知活动时,会对认知目标、认知策略和认知结果进行监控和调控,以实现认知活动的高效进行。

元认知理论认为,对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个体的学习成效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元认知理论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 引导学生设定认知目标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定清晰具体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的。

学生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来提高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认识和监控,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学习目标的讨论和设定,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提高学生对自身认知目标的意识。

2.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认知策略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认知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对于不同的数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如罗列法、分析法、类比法等。

通过培养学生选择和灵活运用认知策略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身认知策略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效果。

3.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新时期国内外有关数学能力的理论大都认为数学能力是一种复合能力。

这种复合能力是由数学观察能力、数学记忆能力、数学化能力、数学思维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五种成分构成。

这五种成分又分别包括许多亚因子。

根据任子朝先生的分析,数学反思能力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即元认知能力。

数学活动中的反思是元认知在数学思维中发挥作用的基本形式,因此我们说数学反思能力就是学生在数学思维活动中对自己数学认知过程中对数学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的能力。

它以反思的知识和反思的体验为基础,并在对数学认知过程的评价、控制和调节中显示出来。

数学活动时一种数学思维活动,从思维活动的三要素:对象、过程、结果来看,反思可以分为对数学学习活动对象的反思(对数学问题的问题特征的反思、对数学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反思、对数学活动有联系的问题的反思)、对数学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思考的过程、理解的过程、推理的过程、运算的过程、想象的过程)、对数学学习结果的反思(对解题思路的反思、语言表述的反思、对结果的反思)。

数学反思能力就是数学反省思维,它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而形成,表现为思维的批判性品质。

即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发展是从思维的批判性品质的增长形式表现出来的。

一般来说,中学生已经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对教师和家长的要求百依百顺了,他们逐步学会用分析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一切,他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满足于课本或教师的现成的结论,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喜欢怀疑、争论、辩驳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

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主要要经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不随意的、自然的反思。

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无意识的监控、调节。

反思的目的性不强。

第二,被动的反思:主体对认知活动中出现的困惑问题被迫进行反思。

第三,主动的反思: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主动的有意识的监控、调节。

第四,自觉的反思: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过程的监控达到了不假思索、油然而生的境界,既达到了“自我意识”阶段。

化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培养论文

化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培养论文

化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一、什么是反思反思是指对学过的知识或经过的事件进行回顾和思考的一个心理活动过程。

杜威认为反思活动是“一种得以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的状态,是一种为了发现解决这种怀疑、消除和清除这种困惑而进行的探索、搜索和探究的行为。

”二、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学生思维活动具有内稳性和自动化特点,许多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也就无法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经常是在老师提醒或分析时,才有反思意识,这就造成了思维活动与反思的严重脱节,从而造成了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效率低,效果差。

在化学学习中,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极好方法,是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可靠途径。

反思能促使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去思考问题、质疑问题。

反思能使学生不满足于常规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因此在平时的化学学习中,应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

三、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众所周知,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这是教学取得高效率的根本要求。

在反思能力的培养中,这一原则极其重要,因为反思能力的培养对象是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实施,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所以教师除了告诉学生反思的意义方法之外,还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

2、渐进性原则与认知活动规律一样,反思活动也是渐进的,教师在训练学生时,要循序渐进,分阶段逐步实施。

通过教师有目的、有系统地反复训练学生,使学生的反思意识逐渐加强,最终转化为反思能力,并能在新的教学情景中,灵活、合理地运用。

3、反馈性原则反馈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保证,有反馈才有培养方法的改善,才有反思能力的提高。

教师应及时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反思活动做出评价,在评价中促使学生自已反思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结果,并据此进行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策略,并最终形成自我反馈能力。

四、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方法、途径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应用元认知理论,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元认知理论指导下的师范生教学反思能力培养初探

元认知理论指导下的师范生教学反思能力培养初探

能够不断地评价认知过程 和认 知结果, 并能适时适 当地调整元认
知计划 , 从而保证任务 有效完成 。三要 素各 自独立 , 却又密不 可 分 。一方 面 , 元认 知知识是元认知监控 的基础 , 同时元认知监控
生力军的高等师范院校在校学生 , 其教学反思能力 的早期培养显 得尤 其重要 , 如果 师范生 没有 自觉 的反思 意识 和 良好 的反思习 惯, 不可能希翼他一 毕业任教就主动进行反 思 ; 如果师范生没有 具备反思的能力和素养 , 就更不可能奢望他一走上讲 台就能进行 有效的反思。对于师范生 而言 , 反思 教学是将 自己预设或是模拟
NO. 9
T ME D C T O I E U A I N
S v e e t mbe r
元认知理论指导 下的师范生教 学反思能力培 养初探
黄娟
摘要: 反思性教 学是一种新 型的教 师培 养理论 , 但在针对 师范生反 思教 学能力培养的 实际运用 中, 易陷入两个误 区。结合元认 容 知理论三大基本要素提 出的四项反思教 学能力培养 步骤 以及 五种反 思教 学能力培养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误 区, 师范生教 育提 为பைடு நூலகம்供 相关参考 。
关 注点 加 以调整 , 况将 大 不一样 。1 情 2 J 另一个 误 区则是 一种定 式, 这种 定式认为反思本身就 是好 的 , 而不用考虑师范生进行 反 思的对象 、 内容甚至是效果 。而实际上 , 相对狭窄的反思焦点 , : 蹩 脚的反思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妨碍着有效反思结果的形成。
趋于合理的过程。对 教学 经验或教学实践的这种反思 , 不是一般 性的简单思考 , 而是“ 一种 思考教育 问题 的方式 , 要求教师具有做 出理性选 择 , 并对 这些 选择承担责任 的能力 。n ” 它常常不是一个 人静坐 阁楼的苦思冥想 , 而是需要批判性的态度和理智 的思考来

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元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元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元学习能力的培养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中学(215300)㊀吴忠海Ә摘㊀要:元学习能力是人人都具有的潜能ꎬ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元学习能力.元学习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水平㊁学习效率ꎬ关系到能否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ꎬ达到认知目标ꎬ以及在知识掌握上能否有预见性㊁能动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培养高一学生学习物理元学习能力的策略.关键词:高一物理ꎻ元学习能力ꎻ培养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B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17)15-0050-02㊀㊀高中物理是大家公认的较难学的科目ꎬ尤其是高一物理ꎬ对比初中物理有一个很大的跨度ꎬ如果高一不能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衔接.就会造成后面学习物理的障碍.所以.在高一对学生进行元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以后学习物理是非常重要的.一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激励ꎬ自己确立学习目标ꎬ选择最合适的学习方式方法通过这方面元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ꎬ使学生逐步学会根据自身和学习的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长目标和短安排互补)ꎬ具体做法可以如下:1.因材施教ꎬ制定 个人学习契约 ꎬ激发学生学习愿望㊀在 绪言 的教学中ꎬ有意识地向学生 灌输 学习高中物理的重要性.同时ꎬ在学习过程中ꎬ教师 有意 让学生去把握教材内容ꎬ对于教材中的一些例子和解释性的句子只要求了解ꎻ对于一些抽象知识要求理解:对于常用的数据㊁原理一定要求记忆ꎻ对于重要定律㊁规律ꎬ就要求掌握并能应用㊁让学生自己意识到无目标的学习是一种偶然学习ꎬ而不是有意义的学习ꎬ只有目标明确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才会少走弯路ꎬ并由此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在绪论的教学后ꎬ就要让学生制定整个高一阶段甚至整个高中阶段物理学习的 个人学习契约 . 个人学习契约 包括意向和操作两个方面:意向方面:我学习高一(高中)物理想达到什么目标?我的动机是什么?操作方面:为了达到我的目标ꎬ我应该怎样做?然后再把这种 契约 延伸到各章节㊁各个知识点的学习中去ꎬ制定各章节㊁各个知识点的 个人学习契约 ꎬ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目标去学习ꎬ起到自我激励的作用.2.创设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ꎬ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㊀为了促使学生学习成功ꎬ在教学中应注意:(1)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ꎬ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ꎬ在高一物理的教学中ꎬ就要求教师对知识既要讲清ꎬ又不能什么都讲清ꎬ要给学生留有独立钻研㊁独立思考的余地ꎬ不能不分巨细ꎬ把所有内容都 嚼碎 了 喂 给学生.要正确判断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 ꎬ凡是能让学生自己概括㊁推理㊁证明的ꎬ在学生已有发展水平内的内容ꎬ就应该尽量鼓励他们自己完成ꎬ让学生有表现才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2)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ꎬ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ꎬ给学生以成功的期待.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㊁激励作用ꎬ在评价中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经过努力所取得的进步ꎬ增强参与的勇气和信心.二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反思能力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应用元认知理论指导培养学生反思能力ꎬ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让学生明白应该反思什么教师应提出明确的反思任务ꎬ比如ꎬ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可以通过填写 物理反思卡 ꎬ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和调节.认知方面的内容可以包括:(1)今天物理课(或这章书)讲了什么内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2)听懂了哪些内容?我是怎样处理难点的?(3)没掌握的内容及原因ꎻ(4)作业的情况ꎻ(5)课后学习物理的时间ꎻ(6)测试情况ꎻ(7)考试成败的经验与教训等等.2.要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反思首先ꎬ要求学生能够严谨回顾自己的思维活动是否紧凑ꎬ思路是否清晰㊁严密㊁深刻ꎬ是否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其次ꎬ要让学生尝试错误ꎬ激发反思.如:在刹车问题上ꎬ先让学生解答以下例题:以12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ꎬ紧急刹车后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ꎬ求刹车后6s内的位移?很多学生以为很容易ꎬ经巡视很快发现学生的答案主要分为两种:一种用位移公式直接把6s代入计算ꎬ结果得出了负值ꎬ一种用推论公式计算得到了正值.显然学生对公式里的t的含义理解得不够ꎬ随便乱套公式ꎬ结果出现错误ꎬ这就引起了学生的反思ꎬ吃一堑ꎬ长一智ꎬ学生通过对错误的尝试ꎬ在反思中优化了他们的思维品质.再次ꎬ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物理问题的习惯.如: 直线运动 这章书的题目常可一题多解ꎬ且各种解法有时繁简程度差别很大ꎬ通过精心设计物理问题ꎬ使学生能熟练的判断:到底是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它们的一些推论来解题还是用运动图像来解题比较方便.3.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在高一物理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多思考ꎬ逐步培养反思习惯.适时的反思能使学过的知识和方法系统化ꎬ反思的过程能使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得到实际的锻炼和提高ꎬ这对以后的物理学习会有很大帮助.如:对学习物理知识点的反思:(1)反思每个知识点的各个学习环节的学习质量:知识点的获取㊁知识点的应用㊁知识点的延伸扩展㊁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等等.(2)每章书后要求学生通过对比㊁归纳㊁总结等对学05过的知识点进行反思.又如:对物理题目的反思:(3)解题过程的反思:如在解题过程中ꎬ自己是否能较快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曾走了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等等.(4)解题技能㊁方法的反思:如解题时所使用的技能㊁方法是否最简便?这个题目若改变其中的某些条件该如何解答?等等.如对物体的受力分析㊁动力学问题的解法㊁静力学问题的解法等内容的反思.(5)对解题过程中联系实际能力的反思. (6)对自己设计题目的能力的反思.再如:对物理实验的反思:如对实验原理㊁实验过程㊁实验方法㊁实验设计等的反思.综上所述ꎬ学生的反思活动进行得越全面㊁越深刻㊁越适时ꎬ学生的元学习能力就越能得到培养ꎬ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整体性就越能得到提高.通过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ꎬ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能力和有效分析原因㊁扬长避短的能力ꎬ优化学习物理的过程.三㊁培养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ꎬ提高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的能力在多数情况下ꎬ人们只把成功与失败的结果归于个人的能力ꎬ物理学习障碍的学生常把原因归结为 我笨 ㊁ 题太难 ㊁ 我学理科不行 ㊁ 记性不好 等这些无法控制的因素ꎬ看不到学习的前途ꎬ进步的希望ꎬ对学习失去信心.这些不可控因素将降低对成功的期望ꎬ增加对行为结果的消极情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ꎬ每次测试后让学生写小结ꎬ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老师ꎬ被动的㊁简单的将考得不好的原因归于粗心㊁没复习㊁没好好学习等因素ꎬ真正能主动认真归因的学生很少ꎬ学生总为自己的失败找各种各样的借口ꎬ所以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这样很不利于培养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的能力ꎬ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元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赖于正确的归因方式ꎬ所以要引导学生对成败进行恰当的归因训练ꎬ逐步转变学生错误的归因方式ꎬ体验成功的喜悦ꎬ激发成就动机ꎬ并采用暗示法增强自己的意志力.四㊁结论与讨论高一是中学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ꎬ由于初㊁高中物理知识内容和难度的变化较大ꎬ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又相对较弱ꎬ因此对高一学生进行元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ꎬ使他们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能喜欢物理ꎬ改变他们怕学物理的心态ꎬ提高学习物理的能动性ꎬ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物理的乐趣.元学习能力是每个人所具有的潜能ꎬ如何在高一物理教学中把学生的这种潜能挖掘出来ꎬ是整个高中物理教学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ꎬ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高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演示实验创新浙江省诸暨市湄池中学(311800)㊀郦㊀娣Ә摘㊀要:在高中物理演示实验之中ꎬ应当努力引导高中生群体进行观察㊁分析与总结ꎬ甚至于在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让高中生们直接参与其中ꎬ不断深化其印象与巩固其记忆.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之中ꎬ利用演示实验创新ꎬ学生们不仅能够建立对于物理概念以及物理规律的科学认识ꎬ而且还能够切实帮助高中生们理解与掌握物理方面的知识ꎬ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ꎬ形成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本文剖析了高中物理演示实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ꎬ并提出了通过演示实验创新提高高中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策略.关键词:高中物理ꎻ核心素养ꎻ演示实验ꎻ创新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B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17)15-0051-02㊀㊀高中物理是以实验教学为重要基础的一门学科.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之中ꎬ演示实验是高中生们认识各种物理规律的基础性环节ꎬ而且还是高中生们深化对物理知识理解的重点内容.在高中物理教学当中开展好演示实验教学ꎬ不仅能够让原本非常抽象的物理学知识变得形象起来ꎬ而且还能培养高中生们的物理思维能力ꎬ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物理课程学习习惯ꎬ可以说是高中物理的一项核心素养.但是ꎬ目前的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手段过于陈旧ꎬ只要进行创新ꎬ才能够适应于当前高中物理实际教学的需要.在此ꎬ笔者将就怎样创新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谈谈看法.一㊁高中物理演示实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实验器材数量不够.相当多的高中学校缺乏足够的教学实验经费ꎬ以至于用于演示实验的物理仪器过于陈旧ꎬ从而极大地影响到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顺利实施.对高中物理教材中所规定的演示实验ꎬ不但开出率非常低ꎬ而且演示实验所具有的作用与地位依然处于比较低下的水平上.同时ꎬ部分演示实验设备因为使用的时间过于长久ꎬ或者使用的次数太多ꎬ以至于相当多的仪器或者部件产生了损坏状况ꎬ却又缺少必要的备用设备进行替代.如今ꎬ许多高中学校的物理实验人员由物理任课教师加以兼职ꎬ而其因为平时的教学任务已经相当繁重ꎬ所以往往不会有充足的时间对演示实验所用到的设备作出详细检查.即使发现部分原理比较复杂的演示实验设备出现了问题ꎬ实验人员也没有精力和技术来进行维修ꎬ以至于相当一部分物理演示实验器材在损坏之后只能处于闲置状态ꎬ造成物理演示实验难以开展起来ꎬ也就更谈不上发挥出应有的效用了.二是演示的过程过于简单.如今高中教学往往将追求更高的升学率放在最为优先的地位上ꎬ为追求升学率ꎬ15。

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教学模式研究

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教学模式研究

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教学模式研究【关键词】数学反思能力教学模式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与动力(弗赖登塔尔),也是数学思维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D.Dall)。

可是,现在的初中学生普遍存在反思意识淡薄、反思方法缺乏、反思能力不强等现象,这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综合一些学者对数学反思和数学反思能力的研究,可以知道,从心理学角度理解,数学反思能力是人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它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和前提,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才会引起质变,形成数学反思能力。

数学反思能力一旦形成,就不会像技能那样生疏或丢失,它会在进一步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得到强化和发展。

从元认知角度理解,数学反思能力是人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调节、自我监控的能力。

从数学的角度理解,数学反思能力是人们对数学知识、数学学习方法和策略、数学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有意识的、深刻的数学理性思考的综合性能力。

拥有这种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不会学到会学,由会学到善学”三个质的转变。

这正是数学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

一、初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建构针对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有关元认知理论、波利亚理论、反思性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建构了以下初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这个模式在初等教育主流发展的趋势下反映了培养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一个完整过程,包括问题情境、任务驱动、示范方法、巩固训练这4个教学环节。

反思主要是由“感到有问题或困难”而肩动的,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它对数学认知活动起指导、支配、决定、监控的作用。

而反思渗透到教学各环节之中,强化各个环节中的反思意识,对数学反思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问题情境这一环节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反思意识。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提供适宜的问题、例子、情节来引导学生,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自我反思、乐于反思的习惯。

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

试论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姜立英(东北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23)[摘要]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推理的严谨性和语言的特殊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都决定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不是老师所能教会的,而是靠学生自己的领悟获得的,而领悟又是依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的。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运用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批判理论和认知策略迁移理论,作为培养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理论基础,注重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而且有利于学生提高主体意识,学会自主地进行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高职学生;数学;反思性学习;创新意识[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2-05-02[基金项目]姜立英(1962-),女,东北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一、反思与反思性学习(一)反思的内涵《辞海》中对反思的解释是: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或描述,也泛指对各种事物、现象有所思考。

我国古代社会就对反思意识有所论述,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

一个人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需要不断的反思,只有不断的反思,才会取得进步。

学会了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反思和有效的自我调整,这样才能实现人对自己活动的主动监控,是智慧成熟的标志。

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反思性学习习惯,就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西方国家人们对反思的理解最初来源于哲学的思维方式。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JohnDewey)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

黑格尔则把反思看作是一种反复思考的过程,是一种事后思维,是事后对既有经验和现实对象的思考,其主要任务就是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根据。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元认知理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会,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元认知理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会,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思考过程,更是对自己的思维活动和经验的反思过程。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所以,学生知识的获得过程离不开反思的过程,教师要充分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进行反思。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体会,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

一、激发学生反思动机反思是一个情感与认知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不仅要有智力加工,而且要有情感因素的支持。

因此,有无反思的动机非常重要。

教学中要在情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反思的热情,着力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反思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反思动机。

在教学中可以经常问学生“你还有其他解法吗?”、“你的想法与别人的有什么不同?”、“你的方法好在哪里?”等。

这样的提问,有助于诱发学生反思和优化自己的思考过程。

例如,在教学比例时,让学生判断 7、0.75、、四个数能不能组成比例。

学生经过思考都能正确判断。

但判断方法却显示出思维层次的不同。

有的学生说:“我是计算比值的,算了几次发现7:0.75= ,:= ,所以能组成比例。

”有的学生说:“我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能组成比例,其中的两个数的积相等,然后一个个去试,7×0.75=5.25、,积不相等;、0.75×,积相等,能组成比例。

”还有学生补充说:“用不着一个一个去乘,太麻烦了,只要看最大的一个数与最小的一个数的积,是不是与另外两个数的积相等就行。

反思自悟培养元认知能力——学生考试后错误订正方式的指导

反思自悟培养元认知能力——学生考试后错误订正方式的指导
语文作为特殊的人文教育学科 ,具有 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其本身更有深刻的 己先 行改 错 : 生命属性。然而 , 现实的语文教育由于在 学科性质 、教学观念 、价值取向等方面认 第一步:自我独立改错。不借助书或别人, 自行订正 ,如能修 改正确 ,则要求思考:错误 识模糊 , 却被人为地疏离了对生命的关注 , 产生 的原 因是什么?这种错误的产生说明了什 使学生 的生命成长出现沉默、虚假、苍 白 么?本来已获得的却未能收获 , 问题出在哪里? 和冷漠等不良状态 ; 或刻意强调其 中的生 通过学生反思产生错误的原因,有意识地培养 命属性 ,而抽 空了其根本的语言和文化的 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 自我监控 ,提高元认 知策 底子。让每—个学生在宝贵的教育生活 中 略水平 ,逐步改正审题不清、运算大意、时间 能感受语文的魅力 , 能在丰富绚丽的语文 进入高三复习以后 ,各种考试、测验变得 分配不合理等应试习惯的欠缺 。 世界中 , 获得人与世界的亲近,获得个体 频繁 ,如何搞好考试后 的教和学活动,却成为 第二步 :借助书本、笔记等进行改错。如 精神的丰富,并最终获得一种优化了的高 频繁考试后容易被忽视 的问题 ,特别是对学生 能修改正确 , 则要求思考 为什么错?过去清楚 、 品质生命形式。语文教育是基于语言学 习 考 试 错误 订 正 的指 导 ,往往 被 忽 略 了。 会的 ,为什么考试 中不会 了?又是哪里出了问 进行的人文教育、生命教育、审美教育 。 常见的考后学生错误 订正模式 题?通过学生反思 , 增加元认知体验 。 理解从“ 听 而人文、生命、审美三者 , “ 人文”是语 由于考试的频 繁,在考试后大多数教师一 懂”到独立的写出答案之间的 “ 遥远的距离”, 文的精神支柱 , 是语文的精气神; “ 生命” 般 很 少 对 学 生 怎 么 去 提高学生对 学习程度 、计划性 、考前复习重要 是语文的终极追求 ,是语文教育的归宿; 订 正 试 卷 中 的 错 误 作 性的认识,调整学习的计划、方式、方法。 “ 审美”则是语文教育的生动的表现。 要 求 、去 指 导 。 大 多 第三步 : 借助同学讲解点拨改错。三人行 , 语 文 教 育 的 审 数学生在 考试后也不 必 有 吾 师 焉 ,聪 明 的 人 善 于 利用 身 边 的资 源 。 美 形 态 去 作 有 意 识 的 试 卷 订 通过同学的帮助、相互讨论 ,解决错误 ,并要 从美的形态来看 , 正 ,少数 比较 自觉 的 求思考 :这些错误的产生说明了什 么问题呢? 美可 以分为现实美和艺 学 生 能 在 发 回答 卷 后 要求学生查 找能力 的欠缺点 ,知识 的漏洞 ,反 术美 。而语文所承载的 把错误 的题 目改 正, 思平时学习中出现 问题的解决情况 ,自觉查漏 生命 ,同样有来 自现实 而大多数 学生往往在 补缺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自觉性和 的生命 ,有来 自艺术的 四 等老师 作试卷讲评 , 自主性 ,树 立 新 的作 业 观 。 生命 。 浙 然后在教 师讲评时顺 四、对改进后 学生试题订正模式的思考 ( 1 ) 语文教育中 鲁 兰 便作试卷错误的订正。 由于 思 维活 动 具有 内隐性 和 自动 化 的特 点 , 的现实性审美。小珊迪 , 。 二 、 对 以 上 常 见 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很少意识到 自己的思维过程 , 这个在王崧 舟老师 的课 州 外 模 式 的 反 思 缺乏反思意识 和反思能力 ,无法独立地对解答 堂上演绎的极其震撼人 国 在 以上模式 中 , 的错误进行全方 位改 正。许 多学 生缺少考后的 心的孩子 , 其本身是个 孽 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 反思 ,对于练习 ( 考试 )中存在的问题 ,没有 虚构 的故事。然而正是 作试 卷订正 的指导 和 或很少去加 以清理和思考 ,对错误的种类 ( 如 这个来 自艺术的虚构 的 城 基 要求,往往会形成一 答题规范 、审题技巧、文字表述 、答题 习惯 ) 生命 ,却以其令人感动 ・ 3 校 些 不 良 的学 习 习 惯 。 子 和出错 的原 因也就必然很少去顾及 ,使得 问题 的真实性 ,给人以生命 r 从而影 响学习的效果 如 同影随 ,一直伴 随和困扰着学生 自己,从而 的震撼。在这种生命 的 窖 ① 学生对试卷错误 的 造 成 考试 时 不必 要 的失 分 。 震撼中,我们读这篇文 说 订 正非常被 动,缺乏 让学生在教师进行试卷讲评之前 ,有 意识 章 ,就不再是读一个 文 玲 主动改错 的积极性 ; 地 自己先进行试题的订错 ,更重要的是通过学 学作 品,而是用 自己的 ② 在试卷的订 正时仍 生的反思 ,可以提高学生 的元认知水平 ,促使 生命去读另一个真实的 然是听老师讲解为主 , 学 生 不 断进 行 自我 反思 、自我 总结 、自我 调 节 , 生命 ,这生命也就成为 还 是顺 着 老 师 的 思 路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真 了现实的存在 。 和设计方案 走 ,实质 正学 会学 习 。 ( 2)语 文 教 育 中 上是被老师牵 着鼻子 对试题的重新 审视和甄别 ,可促使 学生回 的艺术性审美 。丑小鸭、 走 ,学 生上课 只是 停 顾考试时 的思维活动,对解题过程 、解题方法 安徒 生笔下令人感 慨唏嘘不 已的艺术形 留于听懂了、 记熟了, 与技能、题 目立意等进行 反思,培养学生的反 象。这完全是一个艺术形象 ,他 的生命来 对 错 误 的形 成 、 发 生 思能力和习惯。 比如思维特点、记忆特点、个 自安徒生的童话 。 这只丑小鸭不仅长得丑 , 缺 乏 深 入 的 思 考 , 因 性 特点、兴趣特点、情感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命运也 “ 丑” 得可怜 , 让人为其愤愤不平 。 此仍有这次 “ 懂了”, 下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照样不会的现象 ; 认识 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认识自己的学习类型 , 但看 到 它变 成 小 天鹅 的 时候 ,看到 他从 一 1 1 , ③容易形成学生一遇 到问题和疑难就等老师 的 找 出适 合 自己特点 的 学 习方法 和 策 略 。 底里发出快乐的呼喊的时候 ,我们不是也 对错误试题的尝试改错 ,能促使学生 回顾 非常幸福吗?这是艺术的生命在唤醒我们 现象 ,造成学习的依赖性 ;④在考试结束到教 师批好试卷、发回答卷 的一段时间里 ,学生无 学 习 过程 ,评 价 学 习 策 略 ,增 强 学 生 学 习 的 元 真实 的 情感 。 所事事 ,形成了所谓 “ 大考大玩、小考小玩 ” 认知体验, 培养学生元认知监控的习惯与能力。 二 、语 文教 育 的 审 美 范 畴 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调节 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 , 的现象 , 对高三阶段宝贵的时间造成浪费 。 人有气质的区别 ,黏液质的和胆汁质 三、对学生考后进行指导的改进 的模式 认识和掌握科学的学 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并 自 的迥然不同。具有鲜活生命 意义的语文 , 为 了改变考后学生无所作 为、无所事事 的 觉地监控和调节 自己的学 习过程 ,规划 自己今 也 表现 出不 同的 气质 。 现象,我尝试在每次考试后 、试卷讲评前 , 统 后 的 学习 ,真 正 的成 为 学 习的 主人 。 ( 1 )浪 漫 主 义 与 现 实 主 义 的不 同。 要求学生完成如下作业 : 参 考文 献 : 浪漫 主义的语文侧重 从主观 内心世 界 出 ( 1 ) 重新审视试卷。确定哪些题 目自己做 [ 1 ] 吴庆麟等 . 认知教学心理学 [M] . 上海: 发 ,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常用热 的 是绝 对 正确 的 ,哪 些 题 目是 有 疑 问 、没有 把 上海 科 学技 术 出版 社 ,2 0 0 1 情奔放 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握的,哪些题 目是一定错 了的。 [ 2 ]郭海杰 . 运用元认知理论指导高 中数学 来塑造形象。比如 《 清平乐 ・ 村居 》,这 网 络文 章 ) ( 2) 对有疑问的题 目进行甄别 。重新认真 学 困生题 后 反 思 的研 究 ( 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一 幅白描的村居图, 审题 , 反思疑惑所在;对照书本、 笔记判别对错, [ 3 ]莫烘 霞 . 以元谁知学 习策略 训练学生 虽然洗练 ,却有声有色 ,虽然朴素 ,却有 广 西 教 育 ,2 0 1 0 . 1 0 情有趣。词人辛弃疾虽没有将 内心的这种 如果还不行则可 与同学对照、商讨 ,尽可能在 学会 学习 . 老师发下试卷或答案前 , 自己明了答题的对错。 感受直接诉诸笔端 ,可从那看似客观的描

家庭教育中的自我反思能力培养作业指导书

家庭教育中的自我反思能力培养作业指导书

家庭教育中的自我反思能力培养作业指导书第1章家庭教育中的自我反思能力概述 (3)1.1 自我反思能力的定义与价值 (3)1.2 家庭教育中培养自我反思能力的重要性 (3)第2章自我反思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4)2.1 心理学视角下的自我反思 (4)2.1.1 自我认知理论 (4)2.1.2 元认知理论 (4)2.2 教育学视角下的自我反思 (4)2.2.1 素质教育理念 (4)2.2.2 学习共同体理论 (4)2.3 家庭教育中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原则 (5)2.3.1 尊重个体差异 (5)2.3.2 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5)2.3.3 注重实践与反馈 (5)2.3.4 培养孩子自我监控和自我激励能力 (5)第3章家庭教育中的沟通与自我反思 (5)3.1 家庭沟通模式对自我反思能力的影响 (5)3.1.1 命令式沟通模式 (5)3.1.2 说服式沟通模式 (5)3.1.3 民主式沟通模式 (6)3.1.4 放任式沟通模式 (6)3.2 提高家庭教育沟通质量的策略 (6)3.2.1 倾听与理解 (6)3.2.2 尊重与包容 (6)3.2.3 共同参与 (6)3.2.4 积极反馈 (6)3.2.5 适时引导 (6)3.3 沟通中的自我反思实践 (6)3.3.1 定期进行家庭会议 (6)3.3.2 每日反思日记 (7)3.3.3 家庭活动后的总结 (7)3.3.4 鼓励孩子主动沟通 (7)第4章家庭教育中的情绪管理 (7)4.1 情绪管理与自我反思的关系 (7)4.2 家庭教育中的情绪调适方法 (7)4.3 培养孩子情绪自我反思能力的途径 (7)第5章家庭教育中的自我认知 (8)5.1 自我认知与自我反思的关系 (8)5.2 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8)5.3 自我认知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8)第6章家庭教育中的目标设定 (9)6.1 目标设定与自我反思的关联 (9)6.2 教会孩子如何制定合理目标 (9)6.2.1 明确目标意义 (9)6.2.2 设定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相关性强、时限性的目标(SMART原则) (9)6.2.3 分阶段制定目标 (9)6.3 目标达成过程中的自我反思 (9)6.3.1 反思目标设定的合理性 (10)6.3.2 反思执行过程中的方法与策略 (10)6.3.3 总结经验教训 (10)6.3.4 调整心态与情绪 (10)第7章家庭教育中的时间管理 (10)7.1 时间管理对自我反思能力的影响 (10)7.1.1 提高孩子自我认知能力 (10)7.1.2 增强孩子自我控制能力 (10)7.1.3 培养孩子责任感和自律精神 (10)7.2 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策略 (11)7.2.1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11)7.2.2 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 (11)7.2.3 教会孩子合理安排时间 (11)7.2.4 鼓励孩子进行时间记录和分析 (11)7.3 时间管理中的自我反思实践 (11)7.3.1 定期进行时间回顾 (11)7.3.2 设立自我反思机制 (11)7.3.3 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 (11)7.3.4 建立激励机制 (11)第8章家庭教育中的问题解决 (11)8.1 问题解决与自我反思的关系 (11)8.2 家庭教育中的问题解决方法 (12)8.3 培养孩子问题解决自我反思能力 (12)第9章家庭教育中的挫折应对 (13)9.1 挫折应对与自我反思能力培养 (13)9.2 家庭教育中的挫折教育方法 (13)9.3 挫折应对中的自我反思实践 (13)第10章家庭教育中的自我反思能力评价与提升 (13)10.1 家庭教育中自我反思能力的评价方法 (14)10.1.1 观察法 (14)10.1.2 问卷调查法 (14)10.1.3 访谈法 (14)10.1.4 案例分析法 (14)10.2 提高家庭教育自我反思能力的策略 (14)10.2.1 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 (14)10.2.2 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14)10.2.3 培养子女的问题解决能力 (14)10.2.4 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 (14)10.3 家庭教育中自我反思能力持续提升的途径 (14)10.3.1 建立自我反思机制 (15)10.3.2 参加家庭教育培训 (15)10.3.3 借鉴优秀家庭教育的经验 (15)10.3.4 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15)第1章家庭教育中的自我反思能力概述1.1 自我反思能力的定义与价值自我反思能力,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行为、想法、情感及其产生原因和结果的深入思考与评价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r E、 Xiy n uu
( u a oe r oao a C lg ,N n i , ui 50 0 F j nF rsyV ct nl ol e a p g F jn3 30 ) i t i e n a
Ab ta t " e rs l o te iv sia o b u t s r c l e u t fh e t t n a o t ' h n gi mea—c g io H W a olg t d n ’mea—c g io nrl n b ly i h e o n t n S O St tc l esu e t i h e s t o n t n c t l ga it i o oi i st
t ikn a bta d幻 i rv ol e s d t ’c u t r h n i bl . hn i h b l n g mp o e c l t ei g e o s t o n e -ti kn a i t g i y Ke o d mea o nt c u tr h n ig a it c l e s d ns y w rs t —c g i o i n o n e —t ikn b ly i o e t e t l g u
维普资讯
第 2卷 1 5 期 20 年 1月 06
南平 师专 学报
J OURN AI OF NANPI NG TEACHERS COL IEGE
Vo . 5 No. 12 1
Jn.( 6 a 2) 0
运 用元认知理论 , 培养 反思能力
weks." f s ai al a ma e tere rigrel d o ego n l . odv lpteait f one — a et lt i小eb scclet t k s h ilann l g sntb o deo ̄ T eeo blyo utr is s h rt 3 h i c
2 J 并 随着我 国教 育 事业 的改 革与 发 展 , 等 教 育规 的【 认知 活 动的 各 方 面作 为 意 识 对象 , 不 断地 速 地 由精 英 教 育 向大 众 其 进行 积极 而 自觉 的监 视 、 制 和调 节 的过 程 。虽 大 控 化教育转 型, 由就 业 教 育 向终 身 教 育 的基 础 阶段 转 然人 们从 事的认 知 活动千 差万 别, 元认 知监 控 、 但 调 型。高 等职业 教 育是 高 等教 育发 展的 重 点, 着高 节是 各 项活 动所 具 有 的共 同 特 征 , 是 决 定 活动 效 随 也 职教 育的 不断深 入, 面l 一 系 列 问题 也 日渐 彰 率的决 定 因素 , 其 临的 由于 人 们对 各种 活动 进行监 控 、 调节 显 , 中尤以生源 基 础 差 、 习 态度 、 习方 法 欠 佳 的实 质是 相同 的, 其 学 学 因此 , 学教学 活 动 中关 于 元认知 数
t ikn stemo t f c v wa h t mpo e t esu e t ’ t hn i i h g s e e t e yta i lv .h td ns mea—c g i o o t ln bl y Thsp p r s s eme i s o nt c r l a it . i a e e t i n n oi g i u h t a — c g i o e r 幻 ds u s t e fn t n -ne to h e e t e ma e t s s d i . I p s frr d ta o n t t oy i h n ic s u c o a d c tn t e rf c v t mai t yn h i n x 3 f l i h c u g t u o ̄a h twe t r s o d gv td n o o ne — tikn b l e h o g ra n o d e vr n n o c t ae s d ns o o tr h u i su e t sme c u tr h n i a i t s tr u h c t g o n i me tt ui t t e t ’c n e — l e s g i i ei g o l v u
曾 秀云
( 福建 林业职 业技 术学 院 , 福建 南平 3 30 ) 50 0
摘 要 元认 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高职生元认知监控能 力最弱…, 是导致其学 习方法 欠佳 的根本原 因。反 思能 力 这 的培 养 是提 高元 认 知 监 控 能 力 的 有效 途 径 。 本文 运 用元 认 知 理 论 , 讨 数 学反 思 性 学 习 的 作 用 、 容 . 出 探 内 提 通 过 创设 有 利 于学 生反 思 的 学 习情 境 , 给 学 生 一 定 的 反 思 学 习的 方 法 等 途 径 , 养 学 生 的 反 思 学 习 习 惯 。 教 培
提 高 高职 生 的反 思 能 力 。
关键词 元认知 反思能 力 高职生 中图分类号 : 636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08 %320 )1 00— 2 G 3. A 10 —5 (06 0 —04 0
A. l i h e a— c g ii n Th o y pp y ng t e M t o n to e r t u tv t t d n s’t e Ab l y o o C li a e S u e t h i t f Cou e i nt r— t i k n hn i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