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野生鸵鸟的繁殖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解读野生鸵鸟的繁殖习性非洲鸵鸟的繁殖规律,根据雨季的不同变化很大。
在空气潮湿的地区,它常常于干燥的季节繁殖;在干燥地区,它可利用雨后食物充足的优势,如在安哥拉的纳米贝沙摸地区,一年的任何时候都有可能产蛋。
非洲鸵鸟喜集群生活,在繁殖季节,一般为一雄多雌。
雄鸟有划分防御领域的行为,一般为2 一15平方公里。
在领域内若遇到雄鸟,原来的那只雄鸟会把后来者逐出领域;若遇到雌鸟,雄鸟就会接近,然后跪倒在地,张开双翅和尾,并相互摇动和上下晃动尾羽,同时摆动头部并有节奏地拍击胁部,直到与雌鸟配对。
繁殖期间,雌鸵鸟用足在沙上先掘一润穴,然后将蛋产在里面。
有时它还将蛋直接移到太阳光下照晒,以阳光的温度来孵化,当光线过强时,它便在蛋上盖一层薄沙,以免高温直射。
非洲鸵鸟隔1 天产1 枚蛋,蛋白色而光滑,大小平均为159 毫米X 131 毫米,蛋壳厚为2 毫米,蛋重约1 . 5 千克,占体重的1 . 5%。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国家公园,有一巢内最多有78 枚蛋,显然这不是同一雌鸟所产,但是仅有21 枚孵出了幼鸟。
雌雄鸵鸟共同参与孵化,雌鸟白天孵化,雄鸟晚上孵化。
这是一种很好的保护对策,因为雌鸟的体色灰褐而单调,有很好的拟态和保护效果。
约6 周后,几乎同时孵出雏鸟。
鸵鸟为早成性鸟类,即刚孵出的幼鸟全身布满卷曲的胎羽,不经过亲鸟的护理就可活动、找食。
3 个月后,长出成鸟似的羽被。
4 一5 月龄的幼鸟可长到成鸟大小的一半,1 年后可达到成鸟的高度。
18 个月后可达到成鸟的体重。
当两个家族群走到一起时,双方亲鸟要发生争斗,直至一方获
胜。
然后胜者携带双方幼鸟一同走开,这样一来,可形成100 一300 只的大群。
这些大群有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幼鸟。
这种集群方式有利于它们共同御敌。
不同地区间幼鸟家群的重新组合,也有利于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从而提高种群自身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