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泊船瓜洲导学案(精推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泊船瓜洲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泊船瓜洲导学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主题内容、训练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泊船瓜洲》。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泊船瓜洲》。

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借助明月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5、积累思乡的一些名句。

教学重点:
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借助明月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准备音乐《月之故乡》《思乡曲》及课件。

课前导学
1、读三首古诗词,读准字音,遇到难读字多读几遍;读出节奏。

2、借助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大概了解诗意,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细读,从哪些词语或者句子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思乡?
一、浏览单元导语,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内容及训练重点。

二、情境导入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

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

首先,让我们走进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去感受他的乡愁。

二、出示古诗《泊船瓜洲》,初读古诗
学生自读古诗,学习要求如下:
1)读准字音,遇到多音字多读几遍;字正腔圆,读准节奏。

(间:jiān)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3)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思乡?
4)诗人的思乡之情是通过什么表达的呢?
三、学生自学。

1、生对照自学提纲自读自悟。

2、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

齐读。

3、四人学习小组交流
3、4题。

四、再读,理解诗意
1、此时此刻,诗人身在何处?(身在瓜洲)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从诗题看出来的)
2、生读诗题,理解诗题。

3、介绍王安石写诗背景。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公元1069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副宰相,第二年被任命为宰相,领导变法,变法对富国强兵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也触及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许多大臣的反对,1074年,王安石无奈辞去宰相之职,任江宁知府,1075年,王安石又被恢复了相位,但仕途的坎坷,官场的复杂,前途的迷茫,让王安石很不情愿去复职,他两次请求辞去宰相之职,宋神宗都不批准,1075年春,迫于无奈,王安石只好勉强上任。

北上京城途径瓜洲时,他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

4、说说诗句的意思。

5、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思乡?课堂训练
五、创设情境,反复朗读
1、诗人离开家乡,泊船瓜洲,望着钟山,情不自禁地问——
生:明月何时照我还?
2、感受江南的美:
师:明月何时照我还?照我还江南,此时此刻,江南已是春天,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请你当一回诗人,创作一句描述江南春景的诗句吧!
3、出示课件:春风又绿江南岸,又江南岸。

4、学生交流。

5、师小结:一个“绿”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眼前一片景:多美的春天的江南啊!桃花又红了,小鸟又叫了,蝴蝶又舞了,春风又绿江南岸。

然而,诗人你却离开了家乡,泊船瓜洲,望着钟山,你想说什么?
6、生交流。

7、情境引读:
师:是呀,有道是故土难离,此时此刻,诗人你怎能不想
生:明月何时照我还?
8、师小结:
也许有许多也许,回忆起来,点点滴滴都幸福,丝丝缕缕都甜蜜,可现在诗人却离开了家乡,泊船在瓜洲,此时此刻,团团圆圆一家亲还能吗?
生:不能
师:眼前只见——反思拓展
六、回忆各个诗人眼中的乡愁
1、过渡:是呀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何止是王安石呢!让我们一起回顾那些流传至今的思乡名句。

2、出示课件。

3、露从今夜白,越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望寄杜郎中》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月明梦中看。

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4、读一读这些古诗,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写的思乡之情,多数的诗句中都有月亮。

用月亮烘托情思是我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笔法,一般来说,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这种手法叫做寓情于景。

5、结课:
乡愁是每个游子心中永久的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是李白的乡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是崔颢的乡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是张九龄的乡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泊船瓜洲导学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激情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已学过了许多古诗,回忆与月相关的古诗?(《静夜思》、《枫桥夜泊》等。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一首古诗也是跟月有关的,这首诗的题目我写在黑板上了,谁愿意大声地念给大家听呢好,请你来读吧(微笑地请一学生)。

可以,谁再来?声音要大一点,你来(请学生)。

(大声地)泊船瓜洲。

非常好。

再来(请学生)泊船瓜洲。

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瓜洲”,教师随机画画简图。

(2)“泊”,教师提示注意字音与字意的联系。

第一个字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什么?(大声地)bǒ。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王安石的诗,
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王安石与江苏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王安石的父亲在江苏南京当过官,他的童年是在南京度过的,因此他把南京当作第二故乡。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就是王安石接到圣旨,赴京任宰相途中写下的。


二、读诗文,明诗意
(一)轻声读诗,圈出自己读不准的字。

(二)同桌交换意见。

(三)师生合作读诗文,解诗意。

1、指名读诗,引导读准”间、重、还”。

2、共同动手正音。

拿出词典,动手查“间、重、还”的几种读音及每种读音所表示的意思。

出示课件作补充,你们看,瓜州在这儿,京口在它的对岸(江南),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无锡市。

京口和瓜州,一个在江南,一个在江北,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

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

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四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

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

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

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所以应读一声。

再看钟山在京口的西边(在南京)。

王安石的家就在钟山南面的半山园。

这个“重”这会儿你一定能读准了。

3、理解“数重山”中“数”的意思。

看来从瓜州到王安石的家乡钟山就一条(横向的)河、几座山的距离,离得很近了,往下读。

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理解“绿”和“还”的意思。

绿:吹绿、染绿。

还:归、在本诗中是回家的意思。

现在这个“还”的音你能读准了吗?
5、回过头复习“泊、间、数、绿、还”几个字的意思。

6、再次轻声读诗,然后拿出课堂笔记本试着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写成后交流。

诗意:(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

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
三、入诗境,悟诗情
1、引导学生边读诗边想象诗描绘的画面。

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风吹醒了柳树,吹来了燕子,吹美了大江南岸,闭上眼睛想象春风带给江南什么样的美景?想好后跟大伙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们积累的好词佳句哟。

学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画面。

2、体会诗人用词的传神
春风给江南送来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诗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读时耐人寻味,那就是---“绿”,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相信你会更进一步的感受出诗人对词的推敲及用词的准确传神。

3、读中领悟诗情同学们,根据你的理解自由读诗,读出诗的韵味。

体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出诗中相关的词句。

自由读诗,读后发表意见。

4、课件播放春天江南的美景,生欣赏后放声诵读古诗。

再次感受诗人这个“绿”字的内涵。

“一水间,数重山”足以感受出诗人归心似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不能马上回到家乡的惆怅之情自然流露。

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恋乡、思乡之情。

四、总结学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五、背诵、默写古诗
1、小声试背、同桌互背、男女生比赛背。

2、打开作业本默写古诗。

五、作业设计
1、默写古诗
2、说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3、小练笔:把你想象到的江南春天的美景用一段话描写出来。

(如果能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写景的好词佳句会更好。


六、板书设计泊船瓜洲王安石(北宋)一水间归心似箭
数重山恋乡思乡之情又绿何时还惆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泊船瓜洲导学案第【3】篇〗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使学生能品味诗歌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意思,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的情感,把握炼字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泊船瓜洲》。

二、初步参与
1.同学们课外已经做了预习,你对作者了解了多少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

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他年轻时,中进士。

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

所以他前往上任。

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2.介绍地真具体。

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了。

给你们准备一下,马上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

3.指名读,教师充分肯定。

并激励其他同学大胆展示自己。

4.古诗琅琅上口,不少同学预习这首诗时就会背诵了。

这样,再给你们准备一下,看谁能背诵,比谁背得熟练。

5.指名数名学生背诵。

教师夸奖:你们走在了学习的前面,真了不起。

三、充分参与
1.书读得很准确。

不过,如果要带上感情,还须理解诗。

今天,
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
(学生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

教师及时肯定,理解古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全班交流。

指名说,其他人补充。

四、精读感悟
(一)读题
1.“泊”“瓜洲”什么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B.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板画地名位置(师――京口,生――瓜洲;怎么知道的)
(2)“间”“一水”指什么并让学生改变句子表达方式(把、被字句)
(3)“钟山”(生板画)与诗人有什么关系“数重山”什么意思
(4)让学生说说第二行诗句的意思
(5)齐读一二两行,再说说第一二两行写了什么
(6)体会感情
现在诗人的船停泊在瓜洲,与自己的第二故乡钟山很近,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如果是你,又会想些什么呢
(靠家近),应该(应该还)看看,用这一种心情来读好前两行诗。

(练读――指名读――再练习――指名――齐读)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又绿”什么意思说诗句意思,并体会诗句的意思
这句诗写出诗人怎样(离家久)
靠家近,应该还;离家久,怎么样用三个字来概括(更应还)
(2)意会“绿”字
a.故事及想象: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请同学们想想看,诗人可能用过哪些字
(到、过、入、满、来、拂、碧)
b.比较中体会讲诗人用字的准确性(“绿”字化静为动,画龙点睛,体现江南的美)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想到了哪些词语(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还会想到哪些诗句(与春天有关的诗句)
c.推敲:我也炼一炼
选词填空:
旺浓闹红杏枝头( )
动拂翻皱起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
(3)朗读并评价(边读边想象)
(4)说第四行诗句的意思并改变句式。

(!)
(5)“明月”换成“月亮”行不行,为什么
(圆月代表团聚,体会到什么思念家乡)(拓展:李白《静夜思》及苏轼的词)
(6)角色转变,体会感情
是啊,诗人身在异乡,遥望着故乡,可能也想起了许多诗词曲赋,他的思乡之情会更加地(急切)(思家切)。

让我们怀着想念家乡的感情朗读后两行诗。

(7)第一二行诗说靠家近应该还,第三行诗说离家久更应还,最后一句该怎么说(思家切何时还)
(8)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不能还)师生根据搜查的资料介绍原因。

(二)情景交融,走个来回
全诗从哪些字词中反映出诗人的思乡之情的(一水间、只、数重山、又绿、何时)
(三)指导读背,释放感情
(1)划节奏,注意读出韵味与感情
(2)读诗比赛(想象并设身处地地进行朗读)
五、作业超市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一幅作品(或书法、或绘画……)
3.课后收集思念家乡的诗
4.推荐阅读《登飞来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