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033667_半矮秆耐密植大豆新品种佳豆20及配套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良种良法
张茂明:半矮秆耐密植大豆新品种佳豆20及配套栽培技术
收稿日期:2022-07-20
作者简介:张茂明(1974 )
,男(汉族),山东东阿人;硕士,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大豆育种及大豆植物保护工作(E -m a i l :z k z z mm@
163.c o m
)㊂半矮秆耐密植大豆新品种佳豆20及配套栽培技术
张茂明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三江平原主要作物育种栽培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A N e wS e m iD w a r f a n dD e n s eP l a n t i n g S o y b e a nV a r i e t y J i a d o u20a n d I t sS u p p o r t i n g C u l t i v a t i o nT e c h n i q
u e s Z H A N G M a o m i n g
摘 要:佳豆20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育成的大
豆新品种,该品种具有如下优点:一是半矮秆,株高60~70c m ,
抗倒伏能力强;二是高产稳产,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034.5k g
/h m 2
,较对照品种华疆2号增产8.5%,
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094.2k g /h m 2,较对照品种华疆2号增产8.6%;三是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38.54%,脂肪含量21.23%;四是超早熟,需活动积温1800ħ,生育日数100d 左右,适宜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种植㊂佳豆20自审定以来深受种植户和加工企业欢迎,推广应用前景广阔㊂
关键词: 半矮秆;高产稳产;品质优良
中图分类号: S 56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239(2022)06-0119-02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总产和商品率均居全国首位,近年来玉米和大豆比较效益差距逐渐加大,在高积温区生产者种植玉米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导致大豆种植区域严重北移,尤其是黑龙江省第四㊁五㊁六积温带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大杨树等气候冷凉地区,成为全国大豆的主要生产区域,其中第四和第五积温带大豆面积增加的潜力不大,增加第六积温带大豆种植面积成为我国扩种大豆种植面积的主要突破口㊂因此,针对这一地区选育早熟高产大豆新品种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生产问题㊂本研究针对黑龙江省和内蒙古等相同条件地区存在的生育日数短和活动积温不足等生产实际问题,开展超早熟高产大豆新品种,经过南繁北育㊁系统选择㊁联合鉴定等多种方法综合利用,育成超早熟大豆品种佳豆20㊂
1 品种来源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以中早熟优质大豆品种合丰51为母本,以超早熟大豆种质华疆2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择育成,2020年春季由黑
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审定推
广,定名为佳豆20,审定编号为黑审豆20200050㊂
2 选育过程
2010年配制杂交组合合2010116(合丰51ˑ华疆
2号),秋季收获F 0种子,当年冬季在三亚市崖州区黑龙江省农科院南繁基地种植F 1;2011年在黑龙江省北安市凤凰山农场广民种业基地种植F 2,当年冬季继续在三亚市崖州区南繁基地种植F 3;2012年在北安市凤凰山农场广民种业基地种植F 4;
2013年继续在北安市凤凰山农场广民种业基地种植F 5,秋季决选品系合交N13-498;2014 2016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试验地与北安广民种业基地同时进行品种产
量鉴定试验和产量比较试验;2017 2018年参加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上限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019年参加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完成全部试验程序,2020年春季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㊂
3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半矮秆耐密植类型大豆品种,株高60~
70c m ㊂亚有限结荚习性,
顶荚丰富,全株上下结荚均匀,四粒荚比例高㊂有分枝,花冠紫色,叶披针形,茸毛灰色,荚弯镰形,成熟时呈深褐色㊂种子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黄色,百粒重20g ㊂2017 2019年连续3年平均品质分析结果:蛋白质含量38.54%,脂肪含量21.23%㊂连续三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中抗灰斑病㊂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00d 左右,与对照品种华疆2号同熟期,适宜ȡ10ħ活动积温1900
ħ以上地区种植㊂
4 产量结果
2014 2016年在佳木斯分院与北安凤凰山农场广民种业基地分别进行品种产量比较试验,平均产量达到
2351.2k g
/h m 2
,较对照品种华疆2号增产10.7%,在所有参试的同熟期品种中产量排在第1位㊂2017年参加
㊃
911㊃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耕作与栽培第42卷第6期2022年12月
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上线大豆品种区域试验,6点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987.3k g/h m2,较对照品种华疆2号增产7.3%,增产达到显著水平;2018年参加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上线大豆品种区域试验,6点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081.6k g/h m2,较对照品种华疆2号增产9.7%,排在所有参试品种的第2位㊂2017 2018年参加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上限区域试验,2年12点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034.5k g/h m2,较对照品种华疆2号增产8.5%㊂2019年全省6点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094.2k g/h m2,较对照品种华疆2号增产8.6%,在所有参试品种中列第1位㊂2021年在黑龙江省嫩江县种植佳豆20大豆原种40h m2,平均产量达到2500.6k g/h m2,产量较当地同熟期的主栽品种增产10%以上㊂
5栽培技术要点
5.1选地与整地
选择前茬为禾谷类作物地块,忌重茬和迎茬,地势平坦㊁土壤疏松㊁前茬未使用对大豆有害的长效除草剂地块㊂采用秋季深翻,翻耙结合,深翻深度25~30 c m,耙深12~15c m,起垄镇压,垄距110c m,垄高20 c m以上,垄面宽度60~70c m;春季适时顶凌镇压保墒,达到待播状态㊂
5.2种子处理
种子纯度不低于98.0%,发芽率高于85%,含水量低于13.0%;剔除病斑粒㊁虫食粒㊁杂质㊂根据当地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选择合适的种衣剂(推荐亮盾+噻虫嗪)进行拌种㊂
5.3播种方法
一般在5月中旬开始播种,采用宽台大垄栽培技术模式,垄上3行,垄距110c m,行距22.5~25.0c m,中间一行比边行降密1/4~1/3㊂种子应播到湿土层,播深控制在镇压后3~5c m为宜:垄上2行,垄距110 c m,行距45~50c m㊂种子应播到湿土层,播深控制在镇压后3~5c m为宜㊂保苗株数建议45万~50万株/h m2㊂具体播量依据土壤肥力㊁施肥量㊁降雨及灌溉情况适当调整㊂
5.4施肥
5.4.1基肥
有条件的地区,秋整地前施用腐熟有机肥10~15 t/h m2㊂春季播种时提倡侧深施肥,施肥量为尿素(N46%)80~90k g/h m2㊁磷酸二铵(N18%, P2O546%)120~150k g/h m2㊁硫酸钾(K2O50%)75~ 100k g/h m2;如土壤p H低于6.5,建议用碱性肥料调整土壤p H㊂5.4.2叶面肥
根据大豆田间长势可在大豆初花期进行叶面追肥,选用尿素1.5k g/h m2+米醋3k g/h m2+(磷酸二氢钾1.5k g/h m2选择性添加)+硼砂5.0k g/h m2+代森锰锌1.5k g/h m2+碳酸钙3.6k g/h m2㊂在大豆鼓粒盛期可进行第二次叶面追肥,选用尿素1.5k g/h m2 +米醋3k g/h m2+磷酸二氢钾1.5k g/h m2+腐殖酸1 k g/h m2+钼酸铵180g/h m2+芸苔素400g/h m2㊂5.5田间管理
大豆生育期间进行4遍中耕,应在土壤墒情适宜时进行㊂第一次中耕(深松垄沟)带双杆尺,在大豆真叶展开时进行,深度在25~30c m以上;第二次中耕在大豆2~3片复叶时进行,耕深25~30c m;第三次中耕在大豆4~5片复叶时进行,耕深25~30c m,中培土;第四遍中耕在封垄前进行,高培土㊂
5.6化学除草
5.6.1土壤封闭处理
根据当地杂草种类,科学合理选择安全高效低毒的化学除草剂;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区,在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封闭除草㊂可以选用如下配方:88%异丙甲草胺4000 m L/h m2+75%噻吩磺隆40g/h m2或88%异丙甲草胺4000m L/h m2+75%噻吩磺隆40g/h m2+48%异噁草松1000m L或5.88%异丙甲草胺2000m L/h m2+50%丙炔氟草胺60g/h m2+48%广灭灵750m L/h m2㊂5.6.2苗茎叶处理
在大豆出苗后1~2叶复叶期,杂草2~4叶期,进行茎叶除草㊂选用25%氟磺胺草醚2000m L/h m2+灭草松2000m L/h m2或选择25%氟磺胺草醚2000 m L/h m2+48%异噁草松750m L/h m2㊂
6适时收获
采用大型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选择在大豆籽粒归圆呈本品种色泽时进行㊂
参考文献:
[1]徐杰飞,郭泰,王志新,等.高油㊁高产㊁多抗大豆品种合丰55的应用前景[J].大豆科技,2022(6):44-47.
[2]郭泰,郭美玲,王志新,等.早熟高产优质食用大豆品种合农95选育与亲本系谱分析[J].大豆科学,2019,38(6):995-999.
[3]郭美玲,郭泰,王志新,等.黑龙江省主推高产大豆品种及产量提升的关键技术[J].种子科技,2020(24):38-41. [4]刘丽君.中国东北优质大豆[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5]郭美玲,郭泰,王志新,等.大豆新品种合农126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2021,41(5):100-102.
㊃021㊃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