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步伐——追求光明的中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年步伐——追求光明的中国
本报记者黄晓冰杨秋杏
1882年7月26日下午7时,中国第一家电厂——上海电气公司开始供电亮灯,中国第一盏电灯在上海点亮。

夜幕下,弧光灯光一起发出炫人眼目的光亮,吸引了成千上百的人,带着惊喜又新奇的心情聚集围观。

翌日,上海中外报纸都对这一有着标志性的事件作了报道。

中国采用电灯驱走黑暗的历史,已走过了整整129年。

在这129年的历程中,中国照明业内人士孜孜不倦为促进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显然,效益是显著的。

白炽灯的辉煌与黯然
从爱迪生发明的第一只白炽灯到现在,白炽灯经历着大千世界的风风雨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莫尔市第6消防站内有一只白炽灯已有109岁,享有“百年灯泡”的美誉。

然而,时日渐久,白炽灯的缺点逐渐暴露,在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理念的今天,使用白炽灯已被认为是不节能、不环保之举。

2006年,古巴作为全世界第一个宣布淘汰白炽灯,唤醒了世界各地以更先进、更节能的照明灯具代替传统白炽灯的意识,纷纷出台停用白炽灯的时间表。

中国也开始实施节能减排计划,在照明行业“十二五”规划目标中,“十二五”末期白炽灯产量将减少50%。

另据国家发改委近日所公布《中国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征求意见稿)》称,到2016年,中国将彻底淘汰用于普通照明的白炽灯。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白炽灯照亮了世界,照亮了历史的一段,为人类的生存与飞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历史是永不停息地向前推进的,白炽灯也只能无奈而黯然地离去。

稀土价格的暴涨
今年以来,稀土价格暴涨10倍以上,荧光粉从300元/公斤在三个月时间内涨到1800元/公斤,并且数字在持续更新中。

稀土为节能灯三基色荧光粉的主要原料。

据悉,在荧光粉涨价前,其占节能灯总成本的比重只有一成,涨价后,节能灯成本大幅度提升。

对于业内人士来说,最关注的莫过于如何在涨价的巨大压力下生存以及发展。

有些“聪明”的商家采用低成本的卤粉以次充好,致使节能光效和寿命都大打折扣,另外这种卤粉做的灯含汞更高,污染更严重。

此种举动与近日被披露“纯豆浆”事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算是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挂羊头卖狗肉。

然而,如此来发扬中国“传统”,将使中国照明行业前景难以设想。

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进而降低对商家、厂家乃至整个照明行业的信任度。

以次充好的商家必将面临失败的困境,这是必然的,但是“洁身自好”坚持使用质量不打折扣的原材料的企业受其影响,或多或少也降低了一些消费者对其的信心。

这未免“冤枉”了点。

长此以往,照明行业将会面临无序的格局。

LED产业应运而生
在既要节能又要环保,稀土价格居高不下的关键时候,半导体照明挺身而出,成为继白炽灯、荧光灯之后照明光源的又一次革命。

LED产业席卷而来,铺天盖地。

从事照明行业的人士天天耳闻目睹,LED字样时时刻刻充斥耳旁眼内。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LED标准与质量分析、LED产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等等,无不昭示着“LED”这三个瘦弱字母的磅礴气势。

各大企业也纷纷加入转型的行列,政府的支持、资金的投入更等为LED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国LED产业很快形成了四大片区、七大基地的群雄割据的格局。

中国市场上的跟风创作非常明显,国内企业也正是通过在这种摸索与模仿中慢慢实现自我价值。

但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较为突出,外资企业在中国照明市场的压力也非常突出,可以从典型的从欧式灯企的市场缩水现象明显感觉出来,外资面临的不仅有成本压力、渠道建设压力,同样还有被抄袭的困扰。

然而水满则溢,有专家指出,在快速发展的LED市场面前,企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掌握核心技术,力拓渠道与市场,两方面都要狠下功夫。

在市场经济时代,LED产业的发展虽然不缺资金,但是缺专业人才,缺核心技术。

古语有云:营道有术,贾业必兴。

中国人历来推崇“拿来主义”,中国LED企业亦是如此,据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研究员梁秉文介绍,虽然国内LED企业近几年申请了很多专利甚至是LED发明专利,但绝大部分不是原创。

这正是发扬了我国“拿来主义”的“优良传统”。

殊不知长此以往,将使中国LED产业处于劣势与被动的地位,而且LED企业起步较晚,各方面水平与国外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因此中国LED企业在引进——模仿——改进——创新的模式下,最终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专利和核心技术。

照明企业纷纷谋“上市”
上市,已显然成为LED企业扩张规模、加快发展的最重要渠道,是资本市场敲响上市的钟,也成为更多企业发展的新目标。

如今,照明企业纷纷赶上市热潮,这正符合中国人的“团结”,只要新鲜事物,就会蜂拥而至。

或许有人会问:企业上市,目的何在?其实,企业上市吸收社会资金的目的是为了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知名度,增强企业竞争力,然而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上市,有些企业为了要赶上这股潮流,受制于资金实力,在扩大产品生产规模和优化产品结构等方面受到一定的制约,不管结果如何,都想要尝尝这未到手的“蛋糕”,于是就莫名其妙地上市了。

但也不否认,有些上市公司还是经营得风生水起的。

2011年6月22日,深圳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成功上市。

2011年5月,国内LED 封装企业鸿利光电(300219.SZ)、显示屏企业奥拓电子(002587.SZ)也分别成功登陆深圳创业板和中小板,这两家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后,资本得到积累,人才聚拢,这明显是上市后的收益。

“目前,大陆LED企业无论在技术和规模上都无法与台湾LED巨头抗衡,如果再没有资本的力量推动,大陆LED企业未来发展将充满更多的不确定性。

”专注于LED领域研究的一位投资家指出。

半导体照明应用市场非常多元化,未来国内企业面临的市场机会其实非常大,而对更多有着上市需求的企业来说,更需要对整体产业链有很强的认知和掌控能力,尤其是企业再次扩张延伸到的产业链,比如芯片企业做封装,封装企业做照明应用。

同时,也要有符合企业自身定位的某种专业应用市场的渠道把握能力和相应技术水平。

总体来说,更需要企业
管理者有“周全的思考”,对产业的结构和自身的发展有清醒的认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日前,各国纷纷出台相关行业标准,以规范行业向健康、有序状态发展。

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目前的照明行业并不是稳序前行,仿造跟风、质量不合格等现象层出不穷,面对这这些情况,行业人是否可用这三镜来提醒自己,以便不用以“亡”一镜作为代价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