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3月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七)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祝考试顺利★
(含答案)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多数阐释者认为《诗经·思齐》是"歌文王之德",但学者董乃斌指出,就诗篇而言,其歌颂的重点却是周的几代王后∶"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据此可知
A.东周已经实现男女平权B.传统伦理道德形成体系
C.中华文明蕴涵人文色彩D.纲常思想日益走向瓦解
【答案】C
【详解】依据“学者董乃斌指出,就诗篇而言,其歌颂的重点却是周的几代王后”,可见先秦文明对妇女有一定的关注,由此体现了中华文明蕴含了一定的人文色彩,C项正确;仅凭歌颂的重点是周的几代王后,不代表东周已经实现男女平权,排除A项;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三纲五常之说”,构建了伦理道德体系,排除B项;仅凭歌颂的重点是几代王后,不足以说明纲常思想日益走向瓦解,排除D项。故选C项。
A.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力较大B. 中体西用思想缺乏实施基础
C. 洋务运动受到封建因素制约D. 近代管理模式在华水土不服
【答案】C
【详解】张翼通过关系谋得了主持开平矿局的权力,但在他的主持下矿务局管理混乱,生产经营每况愈下,结束了它的鼎盛时期,由此可知洋务运动受到封建因素的制约,C项正确;洋务企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范畴,A项排除;B项不符合材料“反映”的设问,并非材料主旨;D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这一结论,排除。故选C项。
7. 1900年1月11日。清政府发布上谕称,官方剿匪,只能问其"为匪与否,肇衅与否。不论其会不会、数不教也"。同时,政府认为大多拳会都是"安分良民或习技艺以自卫身家,或互保闾里,是乃守望相助之义"。上述言论出台的背景是
A. 帝国主义加紧对华资本输出B.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C. 清廷利用民众对抗联军侵华D. 义和团得到政府正式招抚
【详解】从材料中汉至唐的记官注重机构与属官的统属关系说明了集权秩序更受到重视,A项正确;材料无法看出体例变化,B项排除;C项“臃肿”二字不恰当;材料无法看出效率高低,D项排除。故选A项。
4.南宋时,鄂州曾是防守的重要地段,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城市建筑;后来陆游却记载道∶"市区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根据材料可知,鄂州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B
【详解】根据“1900年1月11日”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资本输出,排除A项;八国联军侵华开始于1900年5月,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正式招抚”,排除D项。故选B项。
8.下图是华君武在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漫画《磨好刀再杀》,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目的是
9. 1958年11月,毛泽东多次提议各级领导干部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12月到1960年2月,毛泽东还亲自组织读书小组读这本书。毛泽东这样做旨在
A. 确立主流意识形态B. 顺利推进三大改造
C. 系统研究马列主义D. 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D
【详解】1958年和1959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从,此时毛泽东提议组织领导干部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应该是为了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D项正确;建国初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地位,排除A项;1956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理论研究,而是为建设服务,排除C项。故选D项。
C. 国际公约体系得到普遍性认可D. 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军事同盟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1868年,莱茵河对所有国家船只自由开放”可以得出工业革命后,各国推行自由主义,扩大对外蔟,促进了经济一体化发展,A项正确;B项工业革命于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材料没有强调扩展,排除B项;C项“普遍”二字不正确,排除C项;D项货币同盟与贸易开放不是军事同盟,排除D项。故选A项。
3.汉代《百官志》记官而不及机构,以长官、佐贰、属官代表各自府署,被称为"以官存司";而唐代《百官志》则是"以司存官",即在各机构名下记其长官、佐贰及所属官吏,并将之概视为机构成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强化集权秩序的趋势B. 官修正史体例的变化
C. 政府机构臃肿的弊端D. 政府行政效率的降低
【答案】A
A. 满藩分治B. 因俗而治C. 藩汉两制D. 区域自治
【答案】B
【详解】材料“大事上之,小事则行,以布国之威德”体现的是清朝在处理少数民族关系上,少数民族有一定的自主权,彰显的是“因俗而治”,B项正确;清朝并未推行满藩分治、藩汉两制,排除AC项;区域自治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6. 1892年,江苏候补道张翼通过关系谋得了开平矿务局总办的"肥缺"。在其主持之下,矿务局的管理混乱,生产经营每况愈下,结束了它的鼎盛时期。上述材料反映出
13. 20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重要人士索特爵士出书鼓吹计划的重要性,书名为《复苏》;英国政府也组织了一个不分党派的智囊团体,名称是"政经计划会"。上述行为目的在于
A. 应对"滞胀"现象B.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 缓解经济发展困难D. 践行"新自由主义"
【答案】C
【详解】根据“20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重要人士索特爵士出书鼓吹计划的重要性,书名为《复苏》”可得出当时西方爆发了经济危机,材料中的做法主要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缓解经济危机,C项正确;A项“滞胀”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排除A项;B项“建立”二字不妥当,排除B项;D项“新自由主义”盛行于20世纪80、90年代。故选C项。
A. 蓄谋发动"四一二政变"B. 拖延时间准备内战
C. 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联合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谋求和平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中时间为20世纪40年代以及漫画上“和平方案”的信息可知反映的是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图谋,表面上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实际上是为了拖延时间准备内战,B项正确;“四一二政变”发生在1927年,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依据题干漫画上“和平方案”可知反映的是国民党当局“假和平,真内战”的图谋,并不是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C项;依据漫画标题《磨好刀再杀》,说明国民党的真实目的并不是谋求和平,而是准备内战,排除D项。故选B项。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4年英国领布了新的《济贫法》,其主题和基调是通过惩治"懒惰"贫民根治贫穷问题。这一时期的济贫院主要以惩治穷人为主,各方面限制十分苛刻,济贫官员甚至认为这有助于穷人的道德完善并使懒汉勤奋起来。济贫院内供给的食物粗糙,劳动极其繁重而且毫无意义,居住条件也很恶劣。在济贫院内,人们必须穿统一的制服,按时作息。院内贫民失去政治自由,选举权被剥夺。这样做带有明显的人格侮辱与政治性惩罚,其目的是希望全体社会成员都依靠自助摆脱社会问题的困扰。英国主流社会没有认识到工业化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资本家的贪婪是造成工人阶级贫困的根源,反而把贫困归咎于穷人自身道德的原因,归咎于穷人的"懒惰",这种观念影响了政府的决策。
【答案】D
【详解】据题意可知,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所占世界总产值比重差距较大,而且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也在增长,由此可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D项正确;A项“唯一”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无法”二字不合理,排除;C项退出的做法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排除。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5分)
14.观察下图、对此图所描绘的战争态势认识正确的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扩展到最大规模B.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处于反攻阶段
C. 纳粹德国以"闪电战"突袭欧洲D. 英德战场成为抵抗纳粹主要战场
【答案】B
【详解】根据地图信息,可得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图,从苏、美、英等军队进攻方向可以看出,当时的局势已经出于二战的反攻时期,B项正确;从材料中的1938年,可得出反映是的二战,排除A项;C项是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排除C项;D项从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0. 2001年《上海合作宣言》指出;"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对此宣言宗旨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 旨在建立一个新的政治军事集团B. 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局面
15.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记述道∶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拥有世界总产值的86%,占世界人口75%以上的发展中国家却只有大约14%;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也从10年前的36个增至48个。材料说明
A. 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唯一受益者B.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无法获利
C. 发展中国家应尽早退出经济全球化D.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C. 由区域化合作推进全球化的进程D. 致力于构建新型全方位国际新格局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合组织是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并不是一个政治军事集团,A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 和平、安全与稳定”可知,上合组织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局面,B项不符合题意;根据“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可得出它由区域化合作推进全球化的进程,致力于构建新型全方位国际新格局,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A. 民族关系缓和B. 经济重心南移
C. 科技水平提高D. 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D
【详解】从材料内容看为“市区,南市”等信息可得出当时商品经济繁荣,D项正确;材料未谈及民族问题,A项排除;材料无法反映经济重心南移状况,B项排除;材料主旨不涉及科技发展水平,C项排除。故选D项。
5.《清会典》记述理藩院:“掌外藩之政令,制其爵禄,定其朝会,正其刑罚,大事上之,小事则行,以布国之威德。”由此可见,清朝初期处理"外藩"的政策特点是
——摘编自郭家宏《工业革命与英国贫困观念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30年代英国济贫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思想有三个基本内涵∶第一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共同富裕的关键基础。即没有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社会财富就无法生成,共同富裕就缺少财富基础。第二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即共同富裕是共同的、全民共享的富裕,而不是少数人、局部的富裕,只有破解剥削和两极分化问题才有可能实现共同富裕。第三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共同富裕的基本目标。即共同富裕不只是物质财富上的共同富裕,还包括精神财富上的共同富裕,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
11.在裁判官审理"涉外"案件时,既不能套用法律传统,也不能完全依照外邦人的民族法例,而是从罗马人的习俗和外邦人的习俗中相互参照通融权衡。通过不断地相互影响作用最终形成了古罗马的
A. 习惯法B. 成文法C. 市民法D. 万民法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随着古罗马版图 扩大,之前的公民法已经不适应罗马统治的需要,因此形成了万民法,D项正确,排除C项;习惯法一般是指约定俗成的法律,排除A项;成文法主要讨论法律的载体,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故选D项。
2.南郊告代祭天地礼为东汉光武帝所创,可视为郊天礼的特殊形式。晋明帝出继大统,因未亲行郊天礼,大臣王敦称之"尚未南郊,何得称天子"。对上述历史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A. 汉光武帝开创皇权专制制度B. 晋明帝的地位受到权臣威胁
C. 皇权受命于天并非不证自明D. 郊天礼是皇权正统性的渊源
【答案】C
【详解】根据“晋明帝出继大统,因未亲行郊天礼,大臣王敦称之‘尚未南郊,何得称天子’”可得出材料旨在指出皇权正统性必须经过祭天仪式才能被认可,因此得出皇权受命于天并非不证自明,C项正确;A项“皇权专制”开创于秦朝,排除A项;B项“威胁”二字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D项“渊源”即源头、本源,仪式不能成为皇权源头,仅是一种象征,排除D项。故选C项。
12. 19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在贸易以外的其他领域也加强了合作,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来促进国际铁路、运河、电报、邮政事业的发展。1865年,建立拉丁货币同盟,法、比、意同意货币价值标准化;1868年,莱茵河对所有国家船只自由开放。这些充分说明
A. 自由主义促进欧洲经济一体化B. 工业革命由一国扩展到多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