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经二十四篇白话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经二十四篇白话文
十一、地利篇
辨地利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商眷恋其地者,其视短,自保有余,拓展不足。

其所为所利皆出私见,故,难合众也,是为散地。

行商未见其实,未估其利,未知能用,未熟其地,是以入人之地而不深者,是为轻地。

利在前,众所周知,隐含为势,据者处于高阳,俯瞰诸人。

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是为争地。

利分于众,可交于利,可交于名,可交于财,可交于便,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是为交地。

诸商之地三便,一便金流,二便物流,三便人流。

三便于各邦交汇之处,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是为衢地。

地有士绅,有权贵,有财资,有通路,有分界,先据众者,如入人之地深,据资源多者,是为重地。

商行于山林、险阻、沮泽,多藏有隐患,有陷阻,有各方之忧,凡难行之道者,是为圮地。

地主有备者,使吾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是为围地。

地之人事时地物皆断,后无继力,外无援财,疾奋则存,不疾奋则亡者,是为死地。

是故散地则无争,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盟,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服,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疾奋。

所谓善用商者,能使彼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人离而不集,财合而不齐。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彼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商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用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地主不克,则我即服于市野,单位足食,谨养而无劳,上体下情,秉气激力,分工化简,运财计谋,为不可测。

然后投之无不往,劳困不北,奋力在得,部属尽力。

是以形势愈简则人愈前,无所疑则固,深入则专,以众激众则奋。

是故,其部属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致力无所止。

部属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力,非恶劳也。

故激志气,养心力,善体恤,劝物用,四者为不息之源也。

志气能奋,心力能坚,体恤能仁义,物用能进取。

故善用部属者,譬如率然。

率然者,互助之情也,下有难,则上助,左有困,则右助,前有危,则四方俱前。

盖情以同体共助而达率然也。

同体者恩威也,恩者体仁,威者处忧。

两相恶者
十二、火形篇
若火者举凡有五,心慕如焱,窜燧如熧,需求如煣,声势如炖,燎远如熛,正能兴,反能败。

商者以物为资,求之于人。

人者,火之种也,心者,火之苗也。

是以,身之所慾譬如枯草,故能起火。

故,火之形有爩,熅,炟,爝,焱,煋,炖,爆,爦,熧,熛,熁,熪诸等生长。

爩热升熅,熅酿起炟,炟燃后爝,爝赤出焱,焱熊散煋,煋风于炖,炖炽而爆,爆乱延爦,爦窜如熧,熧隙且熛,熛疾在熁,熁迫远熪,熪而人力不能灭矣。

故,使人心爩熅而后自炟,稳于爝,散于焱煋,譬如良医口耳相传也。

而后煽其炖,必因爆爦而熧行之,于此需求之心切,故使以煣之。

自此纵其熛熁而无人可止于熪,是谓火形。

爩,烟气出也。

熅,烟浓而无焰火也。

炟,火起也。

爝,小火也。

焱,火华也。

煋,火光散见四出者。

炖,风而火盛也。

爆,炸裂之火也。

爦,火乱延烧也。

熧,火行穴中也。

熛,火迅疾速也。

熁,火迫也。

熪,火不绝也。

煽,搧火使炽盛也。

煣,以火屈木曲也。

爩须植,熅须通,炟须引,爝须添,焱须导,煋须移,炖须向,爆须积,爦须延,熧须道,熛须连,熁须后力,熪须内固。

是以火形贯要,疏导通流也。

凡火备有五:一曰火种,二曰引信,三曰燃体,四曰媒介,五曰风信。

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

时者,天之害也。

日者,人在处害、需惠、所求、所乐也。

凡此四因者,曰风起之日也。

凡火变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火人,火队,一内起一外发。

火积,辎重,要库三者火媒也。

交互之变因时因地而生。

故,火备,火变之交用能行火也。

凡行火,必因五火交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

火发而其静者,待而观信。

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

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

火发上风,勿入下风,益风久,利风止。

凡商必知五火交变,以算待之。

故以火佐商者劲,以水佐商者深,水可以透,不可以阻。

夫争胜交取,而不修其用者凶。

故曰:明主虑之,良材修之,非益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争。

主不可以怒而兴费,不可以愠而致争;合于益而动,不合于益而止。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败义不可以复存,溃仁不可以复生。

故明主慎之,良材警之,此经世济民之道也。

十四、用借篇
借於一十,還於十一;借在一時,還之有期。

凡借者,借在不察,借在難見,借在不知不覺。

借於可知者,在於有物,在於有形;借在不可知者,在於非物,在於無形。

上借無物,其次有物。

故,借之貴者,在借大於無形,若江上浮萍,若順風飄蓬,借於順勢而人無可覺知也。

狐假虎威,借其威也;螻蟻擒蟬,借其合也;螳螂補蝶,借其惑也;智者行商,借其象也。

虎有威,故可借;蟻有群,故可借;螳螂有色,故可借;智者象形若水若氣,故可借。

夫人者,智慧之精也,學能天地萬物,禽鳥蟲獸皆可傚。

是故,智者行商,可以借其象也。

借於無形者,諸如借情,借事,借勢,借威,借力,借好,借惡,凡可利於行者,無所不借。

借之下者,諸如借財,借物,借材,借地,此借之於可察也,其借必還諸於利,無還於利者失信也。

唯權者不可借,借他人之權者,必喪其信,散人心,反受諸害。

借者戒借於公器,借公器而獨用者,眾易反之。

是故,借之在無形,不可借於可見之處,借在眾所無可反之處。

是以借在可正之名,然後可行。

借者,在借己可利,然後還己之利。

是故,借者一增一減,無功無德,行而不意反損其利。

借之用而似者,若憑也,若藉也,若藏於潮流之間,若隱於群馬之中。

其借必先使己之形,象似其眾之形,然後可藏隱於無形,藉之順向而用之。

故,借若憑藉者也。

是故,商之用於借字者,非真借而使消減也。

其借必有來去,借一十則還於十一,借草木十株則還於十一株。

借以算先,計可還於生息之時,計可還於消減之量,然後可一借再借,循環不息不滅矣。

借之危者,在借之積累。

借之積累,無從還也;循環之損,不敷一時還也。

其危若行蛛絲之上,若履薄冰之間,故借不可積累也。

戒矣,戒矣。

是故,今日之勞,無多借明日之力;今年之耕,無逾借明年之穀。

故曰:借市井之利者,還益於利;借人民之怨者,還惠於怨;借災禍之勢者,還福於勢。

則可善諸己。

十五、主贤篇
主贤,善于决,制仁和,体下通一,生恩自威,外济于市,滋养于人,是谓商之义者也。

上辅于国,下乐于民,解水火之急,运转民风道德,是谓商之大者也。

其仁德福荫三代,虽死亦佑,世以缅怀,千古继精神也。

主位,仁心处静,和人自定。

善与不争,益人而导。

虚怀养志,需求以正。

主听,勿喜而许,勿恶而拒。

轻许易失测,多拒无献策。

五音之变,不可极也。

心言之度,不可测也。

聪明之德,虚静其心,乃见其听。

主明,目微明,耳微聪,心微智。

观天下之微妙,则无不见也。

听天下之心意,则无不闻也。

虑天下之忧乐,则无不知也。

三者并用,则宁静而致远矣。

主有七守三要,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智,七曰严,是谓七守。

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转;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恐;事之而观其无穷;託之而观其任重。

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智也;託之而任重者严也。

主无以三要借人,借人则主失其威。

资财,智技,流通,谓之三要。

资财一其内则本足,智技一其内则器足,流通一其内则货足。

三要各安其处,治乃不虑。

无乱其内,无乱其部。

七守长,则体昌。

三要全,则治安。

主贤,洞时也,若四时交替,若日月阴阳,若事物始末。

闻风洞时必有机,机者时不与待。

物发有徵,事发有微,观微后动,动必争先。

势趋必前,布益必先,执权必用。

势趋不前,是谓失时。

布益不先,失利之期。

执权不用,小人满室。

见微不治,将为误人。

不教而诛,将失其仁。

是故主贤必从事于富。

不富无以为仁,不施无以合亲。

疏其亲则害,失其众则败。

主贤,敬众和,合亲喜,是为仁义之纪。

仁人者,共人体,同人心,人己合一是谓仁。

因仁而动是谓义。

因果明,顺常德,是谓仁义之举。

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

敬之勿疑,万众和服。

主贤,取诚去伪,禁乱止奢,知微暗守。

谨戒,主愈自命贤,下愈生不肖。

故王人者有六贼七害。

夫六贼者:
一曰,部属有大费其身,出无合于入,乐于赌酒游色者,易成贼,伤王之德。

二曰,部属不事其职,合流乡愿,犯凌法礼,不从仁教者,伤王之化。

三曰,部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