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 (2015高一上·包头期中)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生苦短,我们不能任由烦恼淹没快乐,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只要心明净了,就会快乐起来。
①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学会操纵自己的内心
②心是烦恼的根源
③让它向着有阳光、有灯光的一面
④亦是快乐的根源
⑤不能一生都活在与烦恼的牵缠中
⑥我们无法像佛一样除尽烦恼,了脱生死,达到涅槃
A . ③①⑥⑤②④
B . ⑤②①③④⑥
C . ③①④②⑥⑤
D . ⑤②④⑥①③
二、请默写 (共1题;共3分)
2. (3分) (2020高二下·乌兰察布月考) 补写下面的句子。
(1)面对人生的坎坷与不幸,我们应该对未来保持乐观自信的态度,要像李白在《行路难》中所认为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对比、夸张的手法,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阴晴景象作伏笔。
(3)杜甫《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视听结合,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
意。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3. (15分)(2020·柯桥模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
一路上有亲人陪
段东涛
1999年夏天, 14岁的蒲巴甲觉得自己长大了,他不愿再看着爸爸这么辛苦,觉得应该是自己挣钱的时候了。
于是头脑一热,再加上对打工的好奇,蒲巴甲拉上一个朋友就直奔金山县城,想去打工了。
出乎他意料的是,他并没有找到保安或者服务员的工作,只得在第三天的时候,又返回家。
这次“无功而返”,蒲巴甲暂时放下要外出打工的心思,先安心上学。
但有一次周末回家,看到爸爸喝醉了,妈妈在灶间偷偷地哭。
蒲巴甲一下子明白了,一定是父母没借到钱给他做生活费,蒲巴甲忽然深切地意识到自己不应该再上学了。
听过容中尔甲唱的《九寨沟》的蒲巴甲,对九寨沟充满向往,正好自己的表姐在九寨沟,这一次,征得父母的同意,蒲巴甲一个人踏上了去九寨沟的路。
九寨沟离金川有几百公里,这是蒲巴甲去的第一个“大地方”。
到了九寨沟,蒲巴甲在一家民俗文化村里当检票员,还跟着那里的哥哥姐姐们学跳舞。
第一个月的薪水是500元,从没赚过这么多钱的蒲巴甲兴奋得无法形容。
到九寨沟两个月后,蒲巴甲第一次“进城”——和表姐一起去成都。
第一次到成都的蒲巴甲纳闷地想:成都怎么没有山呢?蒲巴甲听说在成都只要一晚上跑两三个场子,就能挣好多钱,所以他只要看见灯很漂亮、打着夜总会招牌的地方,就跑进去问要不要唱歌跳舞的。
但是几个月里,蒲巴甲来来回回往成都跑了好多次,一心想寻找靠唱歌跳舞赚钱的机会,可一次都没有成功过。
在成都把钱花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了路费的蒲巴甲回家了。
回家后,妹妹还问哥哥有没有带钱回来。
看着不吭声的蒲巴甲,爸爸说,虽然家里需要钱,但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方向。
蒲巴甲听了,心里有些茫然,但他并没有放弃到九寨沟寻找自己方向的决定,没在家待几天,蒲巴甲又一次回到了九寨沟。
他不希望再看到父母日夜操劳,他只有一个心思,就是要让家里过上好日子。
在九寨沟,蒲巴甲每天跳舞给游客看,一个月能赚500~3000元不等,坚持了两三年后,蒲巴甲开始感到迷茫。
2005年秋天,蒲巴甲遇见了导演胡雪桦,一部《喜马拉雅王子》,成了蒲巴甲人生的转折点。
但当蒲巴甲被选中出演王子的角色时,他却又有点犹豫了,因为拍电影就会丢了眼前的工作。
可蒲巴甲又想,自己根本想不到还能
拍电影,哪怕一辈子拍一部电影也算没白活吧。
拍之前,蒲巴甲跟导演说,能不能叫哥哥妹妹也来演,赚点钱。
胡雪桦笑着同意了。
从2005年10月到12月,整整3个月跟着剧组辗转奔波,当最后一个镜头拍完时,蒲巴甲忽然好想喝酒。
但他最终没有喝。
蒲巴甲本来也是喝酒能手,喝一箱啤酒没问题。
不过,蒲巴甲早就戒酒戒烟了。
有一年蒲巴甲回家,喝了很多,醉得很厉害,如同一摊烂泥。
第二天,妈妈和奶奶就哭着要他戒酒,怕他在外面出事。
从那以后,蒲巴甲就滴酒不沾了。
看蒲巴甲是块可造之材,胡雪桦支付给蒲巴甲3万元的片酬,还联系上海戏剧学院的西藏班,让蒲巴甲去上海上学。
得知蒲巴甲不仅拍了电影,还能到上海读书,家人在高兴的同时,也为学费发愁。
于是家里给蒲巴甲筹来4000元钱。
蒲巴甲不带,奶奶、妈妈、妹妹都哭着要他一定把钱带上。
第二天,蒲巴甲还是偷偷地把钱留在了枕头下面,去了上海。
每次离开家,爸爸总是会陪他从山里走出来去坐车。
这一次也是,很长很长的路,蒲巴甲和爸爸一起走,直到儿子坐上车,爸爸才一个人再走回山里。
到上海两个星期后,蒲巴甲接到爸爸的电话。
爸爸哭了,他还叮嘱儿子,自己不打给他,也不要儿子打给自己,要专心学习。
到上海的两个月以后,蒲巴甲参加了“好男儿”选秀。
在8进7的比赛中,蒲巴甲看到节目组为家里人录制的VCR,他第一次在舞台上哭了。
这一天,爸爸妈妈也坐了一天的车到金川县看电视上蒲巴甲的比赛。
蒲巴甲一出场,妈妈就开始哭,哭到后面也不知道自己的儿子这场比赛是什么结果,第二天就打电话给蒲巴甲,说,快回家吧。
2006年8月26日, 21岁的蒲巴甲以136万多的短信票赢得“好男儿”选秀全国总冠军。
这一刻梦想成真,蒲巴甲简直不敢相信。
颁奖会上,蒲巴甲看见了自己的父母,他把父母请到台上。
为了看一场儿子的比赛,他们曾经步行行百多公里到县城看电视。
母亲的眼里噙着欣喜的泪花,蒲巴甲的眼神却有些忧郁,因为他没有看见他的哥哥和妹妹。
此时此刻,他的哥哥和妹妹正在山里挖草药,因为联系不上,他们无法在第一时间分享冠军的喜悦。
在台上,母亲流着泪用藏语说,家里面太困难,一直想帮儿子。
可是却无能为力,看他一个人在外面闯,觉得有些愧疚,希望今后,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
比賽结束两个月后,蒲巴甲带着电影《喜马拉雅王子》的录像带去录制四川卫视一档节目。
在现场主持人和观
众的要求下,蒲巴甲为大家演唱了小时候爷爷教他唱的山歌。
就在演唱到一半的时候,蒲巴甲的奶奶和妹妹出现在他的面前,惊讶之后便是饱含着思念、亲情和喜悦的拥抱。
蒲巴甲落泪了。
现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静静地与蒲巴甲一起分享此刻的幸福。
拥抱过后,三人坐在一起用藏语交流。
蒲巴甲说,奶奶还是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
奶奶高兴之余在现场大暴蒲巴甲的儿时琐事,她告诉大家蒲巴甲小时候很淘气,鞋子穿不了多久就被磨穿了。
奶奶还说,每天会给蒲巴甲祈祷,现在也会为所有关心蒲巴甲的人祈祷。
最后奶奶拉住蒲巴甲的手说,春节一定要回来过。
成名后的蒲巴甲给家里买了房子和车,要让他们不再过受穷的日子;在家乡村外的庙里给奶奶修了间房子,方便奶奶每天转经,转经的时候,奶奶最快乐。
在蒲巴甲的心里,快乐一定要先给父母亲人,其次才给自己。
(节选自《中国八零后调查》,有删改)
(1)第一段是如何刻画蒲巴甲这一人物形象的?
(2)划线的两处“哭”,各有什么内涵?
①爸爸哭了。
②他第一次在舞台上哭了。
(3)分析本文在叙述上的特征。
(4)蒲巴甲的家庭温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先概括要点,并选择其中一点进行举例简析。
4. (20分) (2019高二上·包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腊梅花
侯文秀
母亲生我的时候,窗外腊梅盛开。
耗尽最后一丝力气的母亲,以微弱的声音给父亲留下唯一的遗言:他爹,孩子就叫腊梅吧!母亲死于难产。
母亲走时,我响亮的哭声和着父亲的悲恸令窗外腊梅花簌簌落地。
人们说,是我克死了母亲。
但父亲却把我当成母亲的再生,给予了百般疼爱。
为了更好地照顾我,父亲拒绝了好心人的多次提亲,还固执地拒绝了到市里美院当老师的邀请。
他说他一生都要陪着母亲,哪里也不去。
父亲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每天傍晚,父亲从田间裹着一身泥回来。
在炊烟袅袅中,不断呼唤我的小名:
腊梅,腊梅,回家吃饭了。
我就躲在腊梅树下和父亲捉迷藏,最终还是被夜色的黑吓得挪动步子回家。
很快,热气腾腾的晚饭就上桌了。
桌上,父亲用围裙擦拭我的大花脸,爱怜地挨了摸我的头,假愠蓬:快吃吧,疯丫头。
时光如梭,腊梅花开了一次又一次,不知不觉中我已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
在一个清晨,我和父亲来到半山腰,已不再年轻的父亲,脸上写满了沧桑。
父亲说,腊梅,快,给你娘磕头。
在父亲忧伤的目光中,我跪在地上,把头深深埋在长满茅草根的坟头上。
父亲在旁给母亲唠嗑,她娘,腊梅考上重点大学了。
你就放心去吧,一切有我呢。
我的泪水无声地滴落在茅草根上。
父亲拍拍我的肩,说道:记住,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屋后腊梅还没开花之际,我收拾好行李,背起简单的行囊,踏看崎岖不平的山路,把孤独的父亲拉得越来越远……
岁月是一把犁,把父亲犁得不像样子了。
可父亲脸上却始终挂着自豪。
父亲不止一次对眼羡的邻里说,其实,我没啥功劳,都是孩子争气,她娘保佑着她呢。
孩子,腊梅花开了。
可漂亮呢!父亲再次见到我时,就絮絮叨叨说这些无聊的话。
我想取笑他,可最终没有笑。
从父亲的声音里,我似乎看到父亲对母亲的思念。
我说,爸,您放心。
我不会忘了您,也不会忘了娘,更不会忘了这片土地。
父亲做梦也没想到,我一个女孩子,竟然当上了交通局局长。
自从当上交通局局长后,我立誓要把柏油公路修到每家每户门口,给乡亲们实实在在的方便。
再也不用像儿时那样,一遇下雨,就挽起裤脚,在寒风凛冽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里前行了。
每次招投标,总有一些领导的亲戚托关系,明里暗里地希望我照顾照顾。
可我明白,修路来不得半点马虎,不能做豆腐渣工程,不然就愧对父老乡亲对我的信任。
我力排众议,把工程交给了一个没有任何后台、资质过硬的承包商,并亲自监督把一条条宽阔的公路修到父老乡亲家门口。
竣工那天,乡亲们一个个提着鸡蛋和水果,送到父亲屋里。
父亲说什么也不接受,说我家腊梅就是大家的孩子,孩子为父母做事是理所当然的。
工程结束,承包商很顺利拿到工程款。
当承包商提着一个包来找我时,我一下变了脸,厉声喝道:你这人咋回事?报的价格也不高,挣的也不多,居然还有心思搞这个!你有这心思不如踏踏实实做点对社会有用的事!承包商感恩地拿着包走了。
可承包商似乎总觉得欠我点什么,听乡亲们讲起我母亲,使提议给母亲修坟!我不同意!可承包商说干就干。
动工那天,父亲赶过去,躺在母亲坟前,说你们非要这样做,干脆将我一起也埋了吧。
父亲铁青着脸,把人赶跑了。
承包商临走前,对着母亲的坟深深地鞠了三躬。
隔了些时日,父亲托人送来一幅画。
我打开一看,是一幅残梅图。
没有任何色彩,只有墨的浓淡,晕染出一些凄凉的意境。
虽然屋里悬挂的一幅精裱腊梅图让父亲的残梅图黯然逊色,但我还是小心翼翼地将父亲的画换上去。
我突然想把父亲接到身边,安享晚年。
可父亲的固执却超乎我的想象,他说,我哪儿也不去。
我就在这里,静静地陪你娘。
我知道怎么劝都是徒劳。
临走时,我找到村支书,托他好好照顾我父亲。
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
一次,村里的二狗来城里看我,无意中说我家腊梅今年咋不开花呢?
没过多久,我接到村支书电话,说我父亲病倒了。
突然想起小时候,父亲一遍又一遍教我画腊梅的情形。
用长锋羊毫蘸半浓墨,先画粗枝,再出旁枝,后用藤黄、赭石,浓淡点梅,很快生动形象的腊梅就跃然纸上。
我匆匆赶回去。
回到家,我什么也没有说。
父亲说,孩子,快看,家里的腊梅又开花了!
放眼过去,一朵朵腊梅花,在风雪的包裹下,散发出阵阵幽香,沁人心脾。
我在手心里,轻轻画了一朵腊梅花。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小说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手法刻画父亲的形象,突出了他情深义重、慈爱坚强、廉洁奉公的特点。
B . 小说语言质朴无华而深沉感人,平实自然而富于张力,在深情的叙述中,蕴含着女儿对父亲的敬爱,让读者感受到人性人情之美。
C . 修墓风波后,父亲送来的残梅图“没有任何色彩,只有墨的浓淡”,这是父亲以梅明志,同时又暗示着父亲对女儿保持清廉的期许。
D . 小说结尾“我在手心里,轻轻画了一朵腊梅花”,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也表现了“我”要把父亲传给我的美好品格坚守到底的决心。
(2)小说中划线处都写到了“腊梅花开”,意图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我”,有人认为是“父亲”,你认为是哪一位?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
5. (9分)(2016·吉林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与东吴生相遇
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①平。
泰阶,星名。
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1)请简要分析颈联的表现手法。
(2)全诗以“泪”始,以“笑”结,试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6. (19分) (2019高一下·南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裕,字资德,丰城人。
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
天顺中,巡按陕西,上安边八事。
石彪滥报首功,诏裕核实。
彪从父亨以书抵裕,裕焚之,以实闻。
亨亦旋败。
由是有强直声。
都御史寇深遇僚属严,惟裕不为屈。
以才擢山东按察使。
重囚二百余人,或经十余年未判,裕旬月间决遣殆尽。
大岘山贼寨七十余,裕捕戮其魁,纵胁从,除其逋负,乱遂平。
成化初,迁陕西左布政使,入为顺天府尹。
政声大著。
进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江北诸府。
浚白塔、孟渎二河以便漕。
张秋南旺及淮安西湖旧编木捍冲激,劳费无已。
裕与郎中杨恭等谋,易以石,遂为永利。
淮、凤方饥,而太仆征预备马二万匹,裕论罢之。
在淮六岁,每岁入计事,陈利病,多施行。
父忧归,服除,留佐院事。
十九年代戴缙为右都御史。
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汪直败,偕副都御史屠滽请雪诸忤直得罪者,帝不悦,夺俸。
又坐累,调南京都察院。
考绩赴都,留为工部尚书。
初,吏部尚书尹旻罢,耿裕代之。
以持正不为万安所喜。
而李孜省方贵幸用事,欲引乡人,乃协谋去耿裕,以裕代之。
裕本廉介负时望,以孜省故,名颇损。
其铨叙①亦平。
故事,考察目有四:曰老疾,曰罢软,曰贪酷,曰
不谨。
裕言:“人材质不同。
偏执类酷,迟钝类软。
乞立‘才力不及’一途,以寓爱惜人才之意。
”帝善之,遂著为令。
考宗立,言官交章劾裕进由孜省。
裕不平,为《辨诬录》,连疏乞休去。
正德中卒,年八十八。
(选自《明史李裕传》卷一百六十)
【注】①铨叙:考核结论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B . 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C . 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D . 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字,“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古人一般有名有字,称呼别人时称字表示礼貌和尊敬。
B .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历史上隋朝首开进士科。
C . 服除,即服阙。
“服”特指丧服、孝服,“除”即去掉。
在古代,办完丧事即脱去丧服,谓之服除。
D . 工部,是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长官为工部尚书,与“吏、户、礼、兵、刑”并称为六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裕秉性耿直,不畏强权。
在奉诏查处石彪谎报战功一事时,他据实上报,不徇情枉法,因而获得好名声。
B . 李裕颇有才干,屡获升迁。
他因才干被提升为山东按察使,后又提升为右都御史、工部尚书等职务。
C . 李裕关心民生,同情百姓。
淮安、凤阳一带闹饥荒时,太仆寺却要征用二万匹马,遭到李裕的抵制。
D . 李裕晚节有亏,名望受损。
吏部尚书耿裕因坚持正义不被人喜爱,受宠专权的李孜省就和李裕共谋除去耿裕,让李裕代替耿裕。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都御史寇深遇僚属严,惟裕不为屈。
以才擢山东按察使。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③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7. (16分) (2016高三上·清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翟銮,字仲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
嘉靖中,累迁礼部右侍郎。
六年春,廷推阁臣。
帝意在张孚敬,弗与。
命再推,乃及銮。
中贵人多誉銮者,帝遂逾次用之。
杨一清以銮望轻,请用吴一鹏、罗钦顺。
帝不许,命銮入直文渊阁。
銮初入阁,一清辅政,既而孚敬与桂萼入,銮皆谨事之。
孚敬、萼皆以所赐银章密封言事,銮独无所言。
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①之有。
”帝心爱之。
一清、萼、孚敬先后罢,銮留独秉政者两月。
其后李时入,位居銮上,銮亦无所怫。
帝数召时、銮入见,尝问:“都察院拟籍谷大用资产,当乎?”时曰:“所拟不中律。
”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帝曰:“大用乱政先朝,正奸党也。
”銮曰:“陛下,即天也。
春生秋杀,何所不可。
”帝卒从重拟。
丁生母忧归。
服阕,久不召。
夏言居政府,銮与谋召己。
会帝将南巡,虑塞上有警,议遣重臣巡视,言等因荐銮充行边使。
二十一年,言罢,銮为首辅,进少傅、谨身殿。
严嵩初入,銮以资地居其上,权远出嵩下,而嵩终恶銮,不能容。
会銮子汝俭、汝孝同举二十三年进士,嵩遂属给事中劾其有弊。
帝怒,下吏部、都察院。
銮疏辨,引西苑入直自解。
帝益怒,勒銮父子为民,而下主考及乡试主考诏狱,并杖六十,褫其官。
銮初辅政,有修洁声。
中持服家居,至困顿不能自给。
其用行边起也,诸边文武大吏俱郊迎,恒恐不得当銮意,馈遗不赀。
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
又为其子所累,讫不复振。
逾三年卒,年七十。
(节选自《明史·翟銮传》)
[注]①献替,即献可替否,给君主提出建议。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B . 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C . 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D . 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资*源%库
A . “累迁”也可说是迁累,都指多次升迁,在古代多指变动官职,一般不涉及贬职、降职等官位变化情况。
B . “服阙”指守丧期结束,脱下孝服。
C .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 (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在秋八月举行。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称贡士,第一名叫解元。
D . 《明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至明崇祯二百多年的历史。
它虽有曲笔,但仍得到后世史家的好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翟銮深受赏识,得到皇帝的重用。
廷推阁臣时,皇帝意在张孚敬,但群臣不赞成,皇帝要求再次推荐,翟銮得以被任用,后入直文渊阁。
B . 翟銮为人谦抑,对皇帝多有顺从。
李时后入阁,地位却高过他,他没有不满;查抄谷大用资产一事,他始终赞同皇帝看法,认为可以重惩。
C . 翟銮地位虽高,仍遭到严嵩打击。
他作首辅大臣时,两个儿子一同考中进士,严嵩指使别人借此弹劾他营私舞弊,以致他们父子被勒为民。
D . 翟銮有修洁声,但未能始终如一。
他在居家守丧时,贫困到了不能自给的地步;被起用为行边使后,接受文武官员的馈赠多得无法计数。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之有。
”
②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8. (5分) (2019高二下·长春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微信、支付宝、滴滴打车等的出现,使电信、银行、出租车等行业面临挑战,许多曾经稳定的职业已经消失或行将消失。
材料二: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催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出现了大量诸如数据分析师、色彩搭配师、公共营养师等新职业。
材料三:一部电视纪录片的热播,使“章丘铁锅”意外走红。
铁锅锻造这一老行当迅速得到人们的追捧,传统工艺重新焕发生机。
在新时代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个人应该有怎样的思考和选择?请你以“时代与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写一篇班会发言稿,表达你的思考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1、
二、请默写 (共1题;共3分)
2-1、
2-2、
2-3、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3-1、
3-2、
3-3、
3-4、
4-1、
4-2、
4-3、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
5-1、
5-2、
五、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6-1、
6-2、
6-3、
6-4、
7-1、
7-2、
7-3、
7-4、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