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通用版(二十八)+17分的“论述类+实用类选择题”每分都入账+Word版含答案.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二十八)17分的“论述类+实用类选择题”每分都入账
一、全取9分的论述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2017 年元旦刚过,教育部发文要求,在全国中小学教材中,将“八年抗战”的说法,一律改成“十四年抗战”。
笔者认为,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②长期以来,说到抗日战争的历时时间,我们都习惯说“八年抗战”,指的是1937 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的全面抗战至1945 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这八年。
可是,自1931 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入侵我国东北后,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我国的抗日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东北民众、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第19路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一直在和日军进行英勇斗争。
仅就日本官方大为缩水的统计数字,十四年里,日本关东军被我东北抗日联军等部毙伤俘者近万人。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此时的抗战只是或东北,或上海,或华北的局部抗战就否认十四年抗战史。
就抗日战争的性质而言,它是中国在20世纪30~40年代进行的由不同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及各族人民参加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政府不宣战不等于人民不抗战,政府不自觉不能说明人民不自觉,不能仅以国民党政府是否主张、参加抗战作为标准来评判,局部抗战更能突出中国人民抗战的自觉性特征。
③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我们必须承认代表正义、代表人民大众的十四年抗战。
我们如果继续坚持“八年抗战”,那就意味着在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后,中国人民竟对这一侵略熟视无睹。
我们如果继续坚持“八年抗战”的观点,就是对一部分为国牺牲的英雄最大的不公。
因为八年抗战不能将为民族而战的大量英烈包含在内,特别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他们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流血牺牲,“南有杨靖宇,北有赵尚志”,世界闻名。
我们应该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来看待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
而十四年抗战史能够最大程度地将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英雄,囊括到民族英烈的范畴中来。
这是对民族脊梁、抗战英灵最重要的告慰和尊重。
④这一新的历史界定,也粉碎了一些海外势力排他独断地抹杀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中流砥柱的不良居心。
众所周知,“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但是,当权的南京国民政府和蒋介石,却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对日本的侵略求助“公理”,集中力量“剿共”。
当时,中共中央中心任务虽是“为苏维埃在中国的胜利而斗争”,但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发动能发动的力量抗日。
“九一八事变”后次日,中共满洲省委即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一·二八事变”后两个多月,1932 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即发表《对日战争宣言》;东北抗日联军更是在白山黑水间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
1933 年1月17日,中国共产党向一切进攻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国民党军队提议一致抗日,1935 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
书》,郑重要求国民党当局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抗日救国。
同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的主张,并且促成了1937 年“七七事变”以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抗战。
可以说,十四年抗战的界定使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得以完整呈现。
⑤十四年抗战观点更能反映中国抗战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在国际上长期存在一种历史偏见,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严重认识不足。
日本是法西斯侵略集团的国家之一,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是很大的,“九一八”侵华就不是简单地侵略中国,同时也是其北进攻苏,南进与美英争夺殖民地的一个重要步骤,因此日本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敌人,也是美、英、苏的敌人。
所以1931 年中国开始的抗战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最早开始。
中国这个早期的反法西斯战场不仅是主要的反法西斯战场,而且可以说是毫无外援,孤军奋战。
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艰苦抗战,以自己的民族觉醒表明,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抗击日军的主力军,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十四年抗战史的正名,有助于唤醒国际认知,进一步敦促各界继续接近历史真实,公允面对中国人民做出的重大牺牲。
⑥领土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所在,人民是国家的主体。
“九一八”之后,领土被侵占是事实,人民奋起抵抗是事实,侵略一寸领土也是侵略,人民抵抗就应是抗战的开始。
把反侵略战争分为局部和全面,以当时政府是否抵抗为抗战起点,而不看到人民是否开始抵抗,无论从事实上还是逻辑上都站不住脚,也低估了这场战争的性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只是救国之危亡,也是救民族之危亡,救世界之危亡。
⑦因此,我们决不能抹杀中国人民的抗战历史及其功绩,而必须在一切涉及抗日战争的文件、宣传、研究中明确无误地宣称:中国进行了十四年的抗日战争。
(节选自《十四年抗战史观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七七事变”之前的抗战只是局部的,而且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没有对日宣战,所以有一部分人认为“十四年抗战”的说法不严密。
B.如果坚持八年抗战的观点不改变,就是对在东北义勇军、第19路军、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等抗日武装中为国牺牲的英雄的不尊重。
C.十四年抗战和八年抗战的说法不矛盾,八年抗战指的是政府主导下的全面抗战,十四年抗战包括了前期的东北地区的局部抗战。
D.“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共中央的中心任务虽然是为苏维埃在中国的胜利与蒋介石反动政权做斗争,但一直坚持抗日主张和行动。
解析:选C A项,比对区域为第②段第五、六句,表述正确;B项,比对区域为第②段第二至四句、第③段,表述正确;C项,比对区域为第②~⑥段相关内容,虽然确有一
部分人这样认为,但作者认为“把反侵略战争分为局部和全面,以当时政府是否抵抗为抗战起点,而不看到人民是否开始抵抗,无论从事实上还是逻辑上都站不住脚”;D项,比对区域为②④段,表述正确。
2.下列事例不能作为例证来说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1933 年3月,日军对长城喜峰口发动进攻,国民革命军西北军第二十九军增援,以近距离白刃战杀退日军,二十九军大刀队的威名,几乎家喻户晓。
B.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的赵一曼1935 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腿部负伤被俘,于1936 年8月2日英勇就义。
C.1936 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
D.加拿大著名胸外科医师白求恩1938 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 年11月12日因手术中被细菌感染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逝世。
解析:选D本文主要论述“七七事变”之前的中国抗战,并且作者认为前期抗战中国“毫无外援,孤军奋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四年抗战史能够将像杨靖宇、赵尚志那样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英雄最大程度地囊括到民族英烈的范畴中来。
B.十四年抗战史的证明,能纠正长期以来国际上存在着的一种否定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的历史偏见。
C.十四年抗战史的界定,可以完整呈现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所起到的中流砥柱的作用,也能粉碎一些海外势力在这方面的不良居心。
D.因为“七七事变”之前的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没有获得国民政府的公开支持,因此,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能突出中国人民抗战的自觉性特征。
解析:选B A项,比对区域为第③段倒数第二句,表述正确;B项,比对区域为第⑤段第一、二句,原文说“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严重认识不足”,并没有说否定中国抗战的作用,说法绝对;C项,比对区域为第④段首尾句,表述正确;D项,比对区域为第②段相关内容,表述正确。
二、选择不失分的实用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字母词指汉语中单独由字母构成,或者由字母、数字、符号、汉字混合构成的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已成为汉语词汇系统产生新词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对1990~2014年《人民日报》语料库中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现代汉语
词典》(第六版)所收录的字母词总数(244个)约占25年里《人民日报》使用的字母词总数(约8 000个)的3%。
词典收录的244个字母词中,高频使用的字母词(66个)约占27%。
其中字母词GDP的使用频次最高并一直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GDP的汉译词“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频次呈下降趋势。
这一变化趋势体现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视,也体现出在词汇系统接纳这一经济领域术语的博弈时,字母词形式所表现出的表达优势。
类似的字母词还有A股、CPI、IPO等。
还有一类高频字母词的使用频率与当时的社会热点有关,波动较大。
如WTO一词在2001和2002年使用频次特别高,与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这一事件息息相关。
而字母词APEC、PM2.5的使用频次,与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近年来悬浮于空气中的细颗粒物的社会热点话题密不可分。
还有些高频词如卡拉OK、VCD、IP电话等,虽然25年里总使用频次很高,但是正处于年度使用频次变化的下降期,进而可能进入低频期。
25年里总使用频次小于50的字母词被划入“低频字母词”,占收录字母词总词条的40%。
从语言学视角分析,导致低频的原因有:第一,接受度不如其汉译词,如AI(人工智能)、DC(数码相机)等;第二,只在口语交际中使用占优势,如K歌等;第三,只在非大众传播媒介,如专业领域交际中使用占优势,如SSD(固态硬盘)、HDMI(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等。
综上所述,在汉语系统中,真正高频稳定使用的字母词总数并不多,使用总词次却很多,并通过反复使用而渐渐为人们所熟知。
(摘编自王秋萍《关于“字母词使用情况”
的调查报告》,有删改) 材料二:
近来百名学者投诉《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正式收录外来字母词涉嫌违法,引起了较大争议。
这些学者认为《现代汉语词典》违法,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但这一规定当时主要针对的是汉语方言和不规范汉字(包括繁体字和异体字)。
字母词是汉语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字母词才大量进入汉语。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2000年公布的,对字母词的使用并未作出规定。
“法无禁止即可为”,因此,不存在《现代汉语词典》因收录字母词而违法的问题。
当然,由于汉语发展了,汉语言文字使用中出现了新情况,相关法律应该对此作出规定。
笔者认为,语言文字法应该尽快修改,对字母词的使用等相关问题作出规定。
(摘编自邹玉华《字母词入词典,既不违
法又不违理》,有删改)
材料三: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字母词从最初的39条(第三版)增至244条(第六版),表明字母词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范围扩展得相当快。
我们也几乎处处都会碰到字母词。
像X光、B超、QQ这些词,都已深入人们的生活。
但也确有一些字母词,存在生造冷僻、使用不当等现象。
近日见报上一则标题“教师节幼儿园老师不收红包,只收小朋友DIY贺卡”。
干吗一定要用“DIY”替代“自做”?直讲“智商”挺好懂,又何必定要玄乎成“IQ”呢?有些生造的字母词,更是一种人为的时髦。
如分明是中国自己的篮球联赛,却要用英文称作“CBA”,岂不见“中超”“乒超”这种实在的称呼也挺好嘛。
此外,还有许多只在特定场合使用、专业人士才能懂的字母词,像股票市场中的行话、药品说明书用词、通讯传播术语等,现在经常使用在媒体上。
这样滥用的结果,不仅很多人看不懂,而且易招人反感。
可见字母词一滥用,就难免走向反面。
(摘编自李景端《必须高度重视净化语言生态》,有删改) 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都结合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而且对词典收录字母词一事都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B.三则材料分别侧重于字母词使用情况、合法性、负面影响这三个角度,但都围绕着“如何对待字母词”这一话题展开分析。
C.材料一对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较为详尽,力求准确严谨;而另两则材料侧重于对新闻热点的评论,力求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
D.材料二从学者投诉《现代汉语词典》切入,然后分析相关情况,并得出结论:词典收录外来字母词不违法,只是我们的法律太狭隘了。
解析:选C A项,“都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错误,材料一属于调查报告,只是客观陈述调查事实并得出结论。
B项,材料一没有讨论“如何对待字母词”这一话题。
D 项,“只是我们的法律太狭隘了”说法错误,文中只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2000年公布的,对字母词的使用并未作出规定”。
5.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选取《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和《人民日报》作为调查的对象,看重样本的权威性、典型性;材料三使用的论据较有生活气息。
B.材料一通过周密的调查分析得出明确的结论,尽量避免引起争议;而另两则材料的观点则更加个性化,允许不同观点、不同意见的争鸣。
C.材料一依照调查内容的性质进行分类、归纳,体现调查的科学性;另两则材料则依照先述后评的思路来写作,体现评论的写作特点。
D.材料一语言准确,逻辑严密;另两则材料的语言都比较通俗易懂。
材料三比材料二在表达上更加口语化,因而比材料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E.材料三态度明确、肯定,对《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收录外来字母词的做法是完全否定的,并明确指出生活中使用字母词是错误的。
解析:选DE D项,“因而比材料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错误,“说服力”与语言的通俗性有关,但更倚重于论证的逻辑性,而材料二的逻辑性要强于材料三。
E项,“对《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收录外来字母词的做法是完全否定的,并明确指出生活中使用字母词是错误的”错误,材料三作者并没有表明自己对词典收录外来字母词一事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也并没有明确指出生活中使用字母词是错误的,作者批判的是在生活中滥用字母词。
6.[夺高分自选题]字母词的广泛使用,对汉语发展有哪些利与弊?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
(4分)
答:
解析:回答此题,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要有明确的观点,二是要在文中或社会生活中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
“利”的方面:从材料一第一段“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已成为汉语词汇系统产生新词的重要形式之一”,材料二第二段“字母词是汉语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等,可以概括出字母词能够丰富汉语表达形式以及词汇系统等;从材料一第三段的“这一变化趋势体现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视”,材料二第三段的“由于汉语发展了,汉语言文字使用中出现了新情况”,材料三中的“表明字母词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范围扩展得相当快……都已深入人们的生活”,可以概括出字母词有利于汉语适应时代和实际生活的需要等;据材料一第三段的“也体现出在词汇系统接纳这一经济领域术语的博弈时,字母词形式所表现出的表达优势”,可以概括出字母词具有一定的表达优势等。
“弊”的方面:由材料三文章标题“必须高度重视净化语言生态”和“存在生造冷僻、使用不当等现象”等语句,可以概括出字母词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损害汉语言词汇系统的稳定性;由材料二、材料三的其他内容,可以概括出字母词涉嫌违反语言文字法和影响汉语的正常交际效果等。
参考答案:利:①丰富汉语表达形式及词汇系统。
②有利于汉语适应时代(热点)、实际生活的需要。
③具有一定的表达优势,易于被大众接受。
弊:①损害汉语言词汇系统的稳定性。
②破坏汉语语言生态(损害汉语的纯洁性)。
③涉嫌违反语言文字法。
④滥用字母词影响汉语的交际效果。
(利、弊分别答出一点各得1分,分别答出两点各得2分。
其他有文本依据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美文欣赏
1、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
秋天,虽没有玫瑰的芳香,却有秋菊的淡雅,没有繁花似锦,却有硕果累累。
秋天,没有夏日的激情,却有浪漫的温情,没有春的奔放,却有收获的喜悦。
清风落叶舞秋韵,枝头硕果醉秋容。
秋天是甘美的酒,秋天是壮丽的诗,秋天是动人的歌。
2、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储蓄的过程,在奋斗的时候储存了希望;在耕耘的时候储存了一粒种子;在旅行的时候储存了风景;在微笑的时候储存了快乐。
聪明的人善于储蓄,在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学会储蓄每一个闪光的瞬间,然后用它们酿成一杯美好的回忆,在四季的变幻与交替之间,散发浓香,珍藏一生!
3、春天来了,我要把心灵放回萦绕柔肠的远方。
让心灵长出北归大雁的翅膀,乘着吹动彩云的熏风,捧着湿润江南的霡霂,唱着荡漾晨舟的渔歌,沾着充盈夜窗的芬芳,回到久别的家乡。
我翻开解冻的泥土,挖出埋藏在这里的梦,让她沐浴灿烂的阳光,期待她慢慢长出枝蔓,结下向往已久的真爱的果实。
4、好好享受生活吧,每个人都是幸福的。
人生山一程,水一程,轻握一份懂得,将牵挂折叠,将幸福尽收,带着明媚,温暖前行,只要心是温润的,再遥远的路也会走的安然,回眸处,愿阳光时时明媚,愿生活处处晴好。
5、漂然月色,时光随风远逝,悄然又到雨季,花,依旧美;心,依旧静。
月的柔情,夜懂;心的清澈,雨懂;你的深情,我懂。
人生没有绝美,曾经习惯漂浮的你我,曾几何时,向往一种平实的安定,风雨共度,淡然在心,凡尘远路,彼此守护着心的旅程。
沧桑不是自然,而是经历;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
6、疏疏篱落,酒意消,惆怅多。
阑珊灯火,映照旧阁。
红粉朱唇,腔板欲与谁歌?画脸粉色,凝眸着世间因果;未央歌舞,轮回着缘起缘落。
舞袖舒广青衣薄,何似院落寂寞。
风起,谁人轻叩我柴扉小门,执我之手,听我戏说?
7、经年,未染流殇漠漠清殇。
流年为祭。
琴瑟曲中倦红妆,霓裳舞中残娇靥。
冗长红尘中,一曲浅吟轻诵描绘半世薄凉寂寞,清殇如水。
寂寞琉璃,荒城繁心。
流逝的痕迹深深印骨。
如烟流年中,一抹曼妙娇羞舞尽半世清冷傲然,花祭唯美。
邂逅的情劫,淡淡刻心。
那些碎时光,用来祭奠流年,可好?
8、缘分不是擦肩而过,而是彼此拥抱。
你踮起脚尖,彼此的心就会贴得更近。
生活总不完美,总有辛酸的泪,总有失足的悔,总有幽深的怨,总有抱憾的恨。
生活亦很完美,总让我们泪中带笑,悔中顿悟,怨中藏喜,恨中生爱。
9、海浪在沙滩上一层一层地漫涌上来,又一层一层地徐徐退去。
我与你一起在海水中尽情的戏嬉,海浪翻滚,碧海蓝天,一同感受海的胸怀,一同去领略海的温情。
这无边的海,就如同我们俩无尽的爱,重重的将我们包裹。
10、寂寞的严冬里,到处是单调的枯黄色。
四处一片萧瑟,连往日明净的小河也失去了光彩,黯然无神地躲在冰面下恹恹欲睡。
有母女俩,在散发着丝丝暖意
的阳光下,母亲在为女儿梳头。
她温和的把头发理顺。
又轻柔的一缕缕编织着麻花辫。
她脸上写满笑意,似乎满心的慈爱永远装不下,溢到嘴边。
流到眼角,纺织进长长的。
麻花辫。
阳光亲吻着长发,像散上了金粉,闪着飘忽的光辉。
女儿乖巧地依偎在母亲怀里,不停地说着什么,不时把母亲逗出会心的微笑,甜美的亲情融化了冬的寒冷,使萧索的冬景旋转出春天的美丽。
11、太阳终于伸出纤纤玉指,将青山的柔纱轻轻褪去。
青山那坚实的肌胸,挺拔的脊梁坦露在人们的面前,沉静而坚毅。
不时有云雾从它的怀中涌起,散开,成为最美丽的语言。
那阳光下显得凝重的松柏,那苍茫中显现出的点点殷红,那散落在群山峰顶神秘的吻痕,却又增添了青山另外的神秘。
12、原野里那郁郁葱葱的植物,叫我们丝毫感受不到秋天的萧索,勃勃生机与活力仍在田间高山涌动。
谷子的叶是墨绿的,长而大的谷穗沉甸甸地压弯了昨日挺拔的脊梁;高粱仍旧那么苗条,满头漂亮的红缨挥洒出秋的风韵;那纵横原野的林带,编织着深绿浅黄的锦绣,抒写出比之春夏更加丰富的生命色彩。
13、终于,心痛,心碎,心成灰。
终于选择,在月光下,被遗忘。
百转千回,早已物是人非;欲说还休,终于咫尺天涯;此去经年,你我终成陌路。
爱你,终是一朵花开至荼糜的悲伤,一只娥飞奔扑火的悲哀。
14、世界这么大,能遇见,不容易。
心若向阳,何惧忧伤。
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有很多烦恼,痛苦或是快乐,取决于你的内心。
人不是战胜痛苦的强者,便是屈服于痛苦的弱者。
再重的担子,笑着也是挑,哭着也是挑。
再不顺的生活,微笑着撑过去了,就是胜利。
15、孤独与喧嚣无关,摩肩接踵的人群,演绎着身外的花开花谢,没谁陪你挥别走远的流年。
孤独与忙碌迥异,滚滚红尘湮没了心境,可少了终点的奔波,人生终究一样的苍白。
当一个人成长以后,在他已经了解了世界不是由鲜花和掌声构成之后,还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多么可贵。
16、生活除却一份过往和爱情外,还是需要几多的遐思。
人生并不是单单的由过往和爱情符号所组成的,过往是人生对所有走过岁月的见证;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轻若飞花,轻似落霞,轻如雨丝;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静若夜空,静似幽谷,静如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