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组达标检测卷
(60分钟10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二) 选出正确的读音,打“√”(4分)
战栗.(lì sù) 屯.
落(dù tún) 刁难.(nàn nán) 捂.
住(wǔ wù) 择.菜(zhái zhāi) 剥.
削(bō bāo) 立即.(jì jí) 捶.
打(cuí chuí) (三) 辨字组词(4分)
⎩⎪⎨⎪⎧嫁( )稼( ) ⎩⎪⎨⎪⎧驮( )伏( )
⎩⎪⎨⎪⎧嫂( )艘( ) ⎩⎪⎨⎪⎧啃( )肯( )
(四) 词语练习(10分)
1.用“——”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5分)
升旦净丑( ) 奇伟螃礴 ( )
维妙维肖( ) 喜文乐见( )
嘎然而止( ) 余音绕粱( )
感人柿腑( ) 动人心舷( )
字正腔园( ) 活灵活见( )
2.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______________,三
日不绝”的话,我总是不懂……今天听了先生的说书,才知古人措辞之妙啊!(1分)
3.用“\”划去搭配不当的词语。

(2分)
关系(亲切 亲密) 机会(难当 难得)
(辛勤 勤快)劳动 事情(紧张 紧急)
4.选词填空。

(2分)
改变改正改善改革改换
(1)犯了错误,能及时( ),大家还会跟你做朋友。

(2)邓小平爷爷制定的( )开放政策,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
活水平。

(3)最近爸爸单位的办公条件得到了明显的( ),每个办公室
都配上了电脑。

(五) 判断句子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4分)
1.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 ) 2.十五的月亮像玉盘一样挂在夜空中。

( )
3.颐和园的景色如此美丽,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 ) 4.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
(六) 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我的心境变得有声有色。

(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学好语文。

(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3.天河很宽,波涛汹涌。

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

(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例: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仿照例句写句子)
________一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根据课文填空(7分)
1.《牛郎织女》是一则民间故事,其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最不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我还知道几个民间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 2.《姥姥的剪纸》一文体现了姥姥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以及对“我”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还流露出“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分)
(八) 积累展示(6分)
1.上有天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林山水甲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一条道。

4.东北有三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雁门关外有人家,________________,抱着火炉吃西瓜。

6.请写出一句你课外积累的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语言运用(6分)
写作业时,好朋友莉莉有道题目不会,想借你的抄抄,可老师说过:“借作业给同学抄,其实是在帮倒忙!”不借吧,又怕得罪朋友,此时你该怎样说最合适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阅读理解(23分)
(一)我的父亲丰子恺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时作画,喜欢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取材。

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父亲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

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
民看到了。

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就都跟上来了。

”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

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杜处士的故事讲给我们听。

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

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

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画上的两头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
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父亲说到做到。

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

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

1.解释下列词语。

(3分)
(1)恍然大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以为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记了三件事,按照记叙要素的常识,你认为第一件事的结果是( )(2分)
A.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

B.父亲画的画被青年农民看到。

C.父亲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

D.父亲接受了青年农民的正确意见,重画了一张。

3.用“——”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

(1分) 4.文中写了三件事,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丰子恺先生说“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这里强调了什么?
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听民歌
听过民歌。

陕北信天游、陇东花儿、江南田歌、闽北山歌。

从小听的是闽北山歌。

曲调很简单,旋律似乎只有一句。

这一句翻来覆去地唱,翻来覆去地唱。

只在每句的结尾略加不同的装饰音,以与下一句相区别。

那时,常有一个老翁,走在弯弯的崎岖长路上,他一边赶着牛,一边放开嗓子扯出一首首山歌。

没有应和,没有对答。

老翁的嗓子孤独、苍老、悲凉。

有时他根本发不出音。

老翁走在牛群的后面,唱得再也唱不下去了,就沉默。

老翁是终日与牛群为伴的牛倌。

那时,我听不懂老翁唱的山歌,因为隔得太远,老翁又豁了牙,吐字不清。

但至今我闭上眼睛,脑中还能清晰地浮现出一条长路,一群牛,一个老翁,耳边似乎还响起一首首拖音很长的山歌。

后来参加山场劳动,穿蓑衣、挂柴刀、扛长锄去山上,开始近距离地听到男女对唱的山歌。

男的女的两拨人,往往分得很开,往往是隔着一条山岙,这边望得见那边的人,那边望得见这边的人。

第一个音是这样发出的,有人要唱了,就停下手中的活儿,把箬笠往脑后掀一掀,吸一口气,然后扬脖仰头,“哎——”这个“哎”字由低往高,高到一定音阶,然后平滑着延伸,“哎——”然后波动,上挑,收尾。

接下来的句子是“妹呀……”什么什么的。

这是典型的中青年唱的山歌,底气十足、穿透力强,同时也是粗野的、质朴的。

时间继续往后推移,我就听到了乐清的著名山歌《对鸟》。

《对鸟》的旋律要比闽北山歌复杂,而且歌词也来得更加富有情趣和圆熟。

与闽北相比,乐清的山没有那里的深,没有那里的高,也没有那里的大,但人也因此而复杂了许多,山歌也因此而华丽了些,想来并非没有道理。

如今听民歌,是听磁带上、音响中的民歌,流畅,华彩,大白菜上扎红绸,早已没有了那种质朴。

从歌星那猩红的嘴唇间和花花绿绿的MTV中唱出,“民歌”已不再是民歌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2分)
模糊——( )
简单——( )
2.作者写听民歌是按__________顺序写的。

(1分)
3.文中写了作者四次听民歌的经历,请分别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3自然段中,作者说“听不懂老翁唱的山歌”,那为什么“至今我闭上眼睛,脑中还能清晰地浮现出一条长路,一群牛,一个老翁,耳边似乎还响起一首首拖音很长的山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5自然段说“想来并非没有道理”,请你想想看,有什么道理?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喜欢听的歌是什么?请描述一下你听歌的感受。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 妙笔生花(20分)
你的家乡一定也有许多精美的艺术品,选择自己喜爱的种类中的一件,仔细观察并加以想象,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清爽 挣扎 草棚 衰老 广结善缘 波涛汹涌
二、lì,√) tún,√) nàn,√) wǔ,√) zhái,√) bō,√)
jí,√) chuí,√)
三、示例:⎩⎪⎨⎪⎧嫁人庄稼 ⎩⎪⎨⎪⎧驮运伏笔 ⎩⎪⎨⎪⎧嫂子一艘 ⎩⎪⎨⎪⎧啃食肯定
四、1.升生 螃磅 维维惟惟 文闻 嘎戛 粱梁 柿肺 舷弦
园圆 见现
2.余音绕梁
3.亲切 难当 勤快 紧张
4.(1)改正 (2)改革 (3)改善
五、1.拟人 排比 2.比喻 3.反问 4.夸张
六、1.我的心境怎能不变得有声有色呢?
2.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学好语文。

3.因为天河很宽,波涛汹涌,所以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

4.示例:细流 舒缓的琴音
七、1.示例:牛郎 他勤劳善良 王母娘娘 她心狠手辣 《梁
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
2.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对姥姥的思念
八、1.下有苏杭 2.阳朔山水甲桂林
3.华山自古 4.人参、貂皮、乌拉草
5.早穿皮袄午穿纱 6.示例: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九、示例:莉莉,我先给你讲一遍,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将答案写
到作业本上,这样可以吗?
十、(一)1.(1)形容忽然醒悟。

(2)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3)有所感触而慨叹。

2.D
3.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4.父亲说到做到。

5.这里强调了请教对象的广泛性,不论他做什么工作,也不论其地位高低、年龄大小,都可作为请教的对象。

(二)1.清晰复杂 2.时间
3.(1)从小听老翁唱山歌。

(2)参加山场劳动时,听男女对唱山歌。

(3)听乐清的著名山歌《对鸟》。

(4)如今听磁带上、音响中的民歌。

4.让“我”至今怀想的不是老翁唱的山歌本身,而是“我”
童年的岁月以及那朴实无华的氛围。

5.闽北的山深而高大,受外界的影响少,因此人也单纯一些,山歌也朴实,而乐清与闽北相比,没有闽北的山深、
高、大,受外界的影响多一些,所以人也复杂了许多,
山歌也华丽了些。

6.示例:《我的中国心》。

听歌时感受到那些漂泊在外的华侨华人对祖国深切的怀念之情,激起了我对祖国母亲
的无比热爱之情。

十一、写作思路:在确定对象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要写出它的外部特征,同时也可通过观察,写出它的制作过程,但要把细节写清楚。

在叙述过程中,要体现出对这件艺术品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例文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