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XX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五 加与减二采松果练习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松果
第二课时(练习)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用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

3﹑还剩下多少个?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
二﹑拓展练习
1.我是数学小法官。

(对的画“√”,错的画“×”)
1、一个数个位上是2,十位上是8,这个数是28。

( )
2、十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

( )
3、一个数里面有9个一,8个十,这个数读作89。

()
4、45与54都有数字4和5,所以它们一样大。

( )
5、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相差1。

( )
2、我做得最仔细。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和80相邻的两个数是:( )
A.81和82
B.79和81
C.78和79
(2)从76到82之间有几个数。

( )
A.5个
B.6个
C.7个
(3)最小的两位数比最大的两位数少几?( )
A.10
B.89
C.1
(4)下面的数中,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5的数是()。

A.61
B.38
C.25
作业布置:回家把所学的知识向父母亲介绍!
板书设计:
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几个松果? 25+4= (个) 25-4= (个)
课后反思:
第4课时分与合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1~22,完成教科书P21“做一做”第1题和P22“做一做”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初步培养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逐步发展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和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2、3、4、5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
感受分与合的联系和有序性。

▶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科书P21情境图。

师:同学们,图中有些什么?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学情预设】学生数一数后回答:4个葵花盘,2个筐。

师:如果我们要把4个葵花盘放进2个筐里,而且要保证每个筐里都有葵花盘,可以怎么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与合”的知识。

(板书课题:分与合) 【设计意图】在数一数的活动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自然而然导入新课。

二、探究4的分与合
1.动手操作,感受4的不同分法。

师:请同学们拿出圆片,用4个圆片代表4个葵花盘。

试着分一分,也可以画一画、写一写,看看把4个葵花盘放进2个筐里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学生操作,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集体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展示学生用圆片摆一摆的结果。

预设2:展示学生写一写的结果。

预设3:分的无序状态。

师:请你观察这三种分法,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发现:分的时候把4先分成1和3,再从右边移动一个到左边,就有了2和2这种分法,接着再从右边移动一个到左边,就有了3和1这种分【教学提示】
学生在分的过程中,可能只满足于一种分法。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分呢?
法。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知道按顺序分,这样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师生一起说一说3种分法,课件配合演示。

2.巧妙引导,学习4的分解。

师:你能根据第一幅图的意思,说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你能根据另外两幅图的意思,说说4还可以分成几和几吗?自己试着像老师这样写一写。

【学情预设】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善板书。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4的分成吧!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3和1。

3.对比思考,探索几和几可以组成4。

师:从上往下看,表示把4分成两部分,即1和3。

(教师在黑板上指着第一种4的分解方法)那么从下往上看,表示把1和3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我们就说1和3组成4。

你能像老师这样,说出还有几和几组成4吗?
同桌互相说一说,教师再组织汇报。

【学情预设】学生回答:2和2组成4,3和1组成4。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4的组成,好吗?
师生一起说:1和3组成4,2和2组成4,3和1组成4。

4.体会分与合的联系。

师:刚刚我们尝试把4分成几和几,学习几和几可以组成4。

学会了4的分与合。

请你对着黑板上的每一道分解式,用分与合各说一句话。

例如: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

【学情预设】指导学生规范表达: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组成4;4可以分成3和1,3和1组成4。

5.梳理不同方法,寻找联系和规律。

师:观察4的分成与组成,说说你的发现。

在记的时候,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后汇报。

【学情预设】指导学生发现:有1和3,就有3和1,相当于交换了两部分的顺序,2和2交换位置后还是2和2。

师小结:写数的分与合时,可以按顺序从1开始写,不容易遗漏,也不容易出错。

【设计意图】探究4的分成与组成,完成摆、画、写、找的过程。

通过展示学生作品,梳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体现数学的简洁,学会数学的符号语言,发现分与合的互逆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有序思考的思想。

三、自主探究5的分与合
课件出示教科书P22例题。

师:把5个玉米放在两个盘子里,有几种放法呢?你能将所有方法都写出来吗?
学生两人一组通过摆5个圆片,探究5的分与合,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学情预设】经历了4的分与合的研究过程,学生有自主探究5的分与合的能力。

通过操作和交流,大多数学生都能有序思考,得出:
可能也有学生得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引导学生对着分解式读一读。

如:5可以分成1和4,1和4组成5;5可以分成2和3,2和3组成5;5可以分成3和2,3和2组成5;5可以分成4和1,4和1组成5。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有顺序地记住5的所有分法。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同时,更多地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自己去思考、去发现,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探究数的分与合的方法,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为以后有序思考其他数的分与合奠定基础。

四、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教科书P21“做一做”第1题。

教师和一个小朋友示范游戏规则,一人报出总数,并摊开一只手,另一人说出另一只手里的小球个数。

小组游戏,教师巡视。

2.完成教科书P22“做一做”第2题。

师:你明白题目的意思吗?你能有序地涂一涂、填一填吗?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按顺序填涂的情况,在汇报交流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对有序和无序的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优化有序的思想方法。

3.对口令游戏。

游戏规则:比如确定数5,一人报出“我出2”,另一人回应“我出3”,一起报出“5可以分成2和3,2和3可以组成5”。

同桌之间合作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这样的练习设计给单调的练习赋予了一定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轻
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体会思考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探索知识的过程和策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

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课堂中注意4的分与合的教学与5的分与合的不同,教学4的分与合时教师可以“扶”一把,教学5的分与合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操作、表达,从而自主获得探究分与合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积累经验。

一、照zhào 样yàng 子z ǐ
,填tián 一y ī 填tián。

三、照zhào 样yàng 子z ǐ
,填tián 一y ī 填tián。

四、选xuǎn 苹píng 果guǒ。

1.菲菲可以选从左边数的第1盘和第( )盘。

2.菲菲还可以选从左边数的第()盘和第( )盘。

参考答案
一、2 3 2 三、3 4 1 1 4 四

1.4
2.2
5
总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分类与梳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整理、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习目标:
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能力,根据具体情境列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对知识进行整理,回顾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区分各个类型计算的方法。

教法:
引导法
学法:
合作探究
教具:
小黑板
学具:
小棒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板书:100以内的数)
下面请小朋友拿出纸,在纸上写一个100以内的数。

二、读数和写数的复习。

请生站起来读一读你写的数。

读数和写数都从哪起的呢?(板书: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三、数的复习
1.从你写的这个数开始往前数5个。

再从它往后数5个。

请个别生起来数。

问:刚才他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数的)(板书:一个一个数。


还能怎么数?(几个几个数)(板书:几个几个数。


2.小动物也在数数。

我们一起来看看。

瞧:出示企鹅:24、26、28、……..请小朋友接下去数。

小猫:95、90、85、……..也请小朋友接下去数。

3.你能从你写的这个数开始,喜欢几个几个数,就几个几个数,直到老师喊停为止吗?
四、数的组成的复习。

1.老师也写了一个数,我来介绍一下:它是由4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它是几呢?(板书该数)
2.你能用这种方法向同桌介绍你刚才写的数吗?
3.请几生来介绍。

老师板书数字。

五、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1.老师也想请小朋友来猜个数。

(用大一些,小一些,大的多,小的多提醒学生。

直到猜对为止,并板书:这个数:87)
2.你写的这个数和老师写的这个数来比一比(板书),用上大一些,少一些,大的多,小的多。

3.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我们除了用刚才多一些,少一些,多的多,少的多还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呢?
4.完成总复习89页的第4、6、7、8、10题。

5.黑板上有这么多的数,你能用>或<符号把它们连起来吗?
()>( )>( )>( )>( )
()<( )<( )<( )<( )
请生在练习纸上写一写。

六、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数,复习了数数,写数,读数,数的组成,大小的比较……
七、游戏:抢答
1.在64和66的中间的数。

2.比79少1的数。

3.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多1的数。

4.由8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作业布置:
第3课时跷跷板
教材第22~23页
1.结合生活经验,在掂一掂等活动中,经历物体两两间轻重的比较过程,让学生通过猜测、讨论、动手操作等方法来总结归纳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并能用正确的方法比出物体的轻重。

2.在比较交流中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重点:学会比较物体的轻重。

难点:通过等量代换推出两个物体的轻重。

课件、投影仪、天平、苹果、梨、皮球、铅球各一个
师:小朋友们,你们一定玩过跷跷板吧,你们知道为什么两个人玩跷跷板的时候通常会有一端压下去,另一端翘起来吗?(对学生合理的解释都要给予肯定)我们今天就来探索跷跷板中的学问吧!(板书课题:跷跷板)
1.说一说。

课件出示第22页上面玩跷跷板图。

师:狮子和老虎在玩跷跷板,你能说一说谁轻谁重吗?老虎和豹子玩跷跷板,谁轻谁重?(让学生交流,说一说是怎么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完整地叙述出来。

)这三个动物相比,谁最重?谁最轻?(让学生讨论,再点名回答。

在解释、对话、交流中发展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 2.掂一掂。

课件或投影仪出示第22页“掂一掂”图。

师:图中淘气和笑笑都在掂自己的文具,这样也能比出物体的轻重吗?我们也来做做实验吧!
活动:让学生拿起自己的书本和文具盒,或书本和铅笔,掂一掂,并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巡视,在学生说的时候及时纠正不规范的语言。

)
学生汇报,集体评价。

师小结:感觉压手的物体我们就说它重一些,感觉省力的物体我们就说它轻一些。


才有的同学的书本比文具盒重,有的同学的书本比文具盒轻,而书本比铅笔重,所以我们说: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

3.称一称,说一说。

活动:拿出准备好的大小相当的苹果和梨,让几名学生掂一掂并说一说谁轻谁重。

(学生说的应该不相同,不能确定谁轻谁重。

)
师:老师准备的苹果和梨大小差不多,用手掂,不能准确地比出谁轻谁重,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准确地比出它们的轻重呢?(学生讨论一会儿,说出用天平比较。

)小朋友真聪明!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天平,我们一起来做实验吧!
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天平两边放上不同的物体,看看有什么发现。

(注意首先天平是平衡的)
学生交流讨论,再汇报自己的发现,集体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天平向哪边倾斜,哪边的物体就重一些,翘起来的那一端的物体轻一些。

4.圈一圈。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皮球和铅球,先让学生说一说哪个大哪个小,(皮球大,铅球小)再让学生猜一猜哪个重哪个轻。

这时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教师适时引出用天平称一称。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结果发现皮球比铅球大,却比铅球轻。

这样使学生感受到“大的物体不一定就重,小的物体不一定就轻”。

完成教材第23页“练一练”。

(第1、2题让学生看图独立回答,第2题要经过简单的推理。

第3题先让学生观察中间一幅天平图,发现1只大鸭子和3只小鸭子质量的相等关系,再让学生根据这一关系独立判断另两幅图中哪边重。

第4题是拓展题,渗透了等量代换思想,先引导学生看懂每幅图的意思,再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怎么比较物体的轻重了吗?
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初步体会物体有轻有重。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经历比较的过程,掌握了比较轻重的一般方法,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