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4月双周练习语文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度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4月双周练习语文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3分)
A.禅.机/泰山封禅.扎.染/安营扎.寨劲.旅/疾风劲.草钥.匙/两京锁钥.B.道行./出身行.伍隽.秀/意味隽.永纰缪./绸缪.婉转折.耗/百折.不挠C.同侪./跻.身文坛嬗.变/各擅.其长伉.俪/引吭.高歌拾.掇/拾.级而上D.脊椎./椎.心泣血沉疴./百舸.争流女娲./蝇利蜗.名校.勘/校.短量长2.下列各句中,表达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迈进新年,“幸福”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尤其是两会期间,求解幸福“方程式”,描绘幸福“路线图”,更为上上下下所关注。
B.我们对“稳定”这个耳熟能详的问题有了新观照、新思考。
在对比和变化中,人们能够更加真切地理解和感受世界,稳定亦是如此。
C.“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利比亚等国家的遭遇确令人同情,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对此也是一个沉重的警醒。
D.网络力量源自理性,网络发展依靠真实。
防范和制止网络谣言传播,是维护和促进网络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这是我们的共识。
二、未知
3.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文字的主要信息。
(不超过30个字)(4分)
风靡数十年的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将迎来第六次改版,据报道,“时代不同,孩子们的问题已经大不相同了”,这是促成《十万个为什么》再版的直接原因。
当年孩子们提得最多的问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人是不是猴子变的”“冰棍为什么会冒白烟”……他们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充满疑问;现在孩子的兴趣和知识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深受网络和影视剧的影响,想搞明白“我能穿越回过去吗”“2012真的是世界末日吗”……据说在征集的问题中,“2012是世界末日吗”这个问题就出现了几百次。
三、语言表达
2012年2月12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诞辰1300周年。
许多爱好文学的网友在网上发起了纪念杜甫的活动。
请将下面简要介绍杜甫的文字补充完整,并在网上发帖写下自己的感言(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50字)。
(5分)
4.杜甫在唐代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歌风格为(四字短语概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便是杜甫抒情名篇《______________》中的名句。
(2分)5.感言: ________(3分)
四、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杜纯传
杜纯,字孝锡,濮州鄄城人。
以荫为泉州司法参军。
泉有蕃舶之饶,杂货山积。
时官于州者私与为市,价十不偿一,惟知州关咏与纯无私买,人亦莫知。
后事败,狱治多相牵系,独两人无与。
咏犹以不察免,且檄参对。
纯愤懑,陈书使者为讼冤,咏得不坐。
熙宁初,以河西令上书言政,王安石异之,引置条例司,数与论事,荐于朝,充审刑详议官。
或议复肉刑,先以刖代死刑之轻者,纯言:“今盗抵死,岁不减五十,以死惧民,民常不畏,而况于刖乎?人知不死,犯者益众,是为名轻而实重也。
”事遂寝。
秦帅郭逵与其属王韶成讼,纯受诏推鞫,得韶罪。
安石主韶,变其狱,免纯官。
韩绛为相,以检详三司会计。
安石再来,乃请监池州酒。
久之,为大理正。
上言:“朝廷非不恶告讦,而有觇事者以擿抉隐微,盖京师聚万姓,易以宿奸,于计当然,非扰人也。
比来或徒隶觖望,或民相怨仇,或意冒告赏,但泛云某有罪,某知状,官不识所逮之囚,囚不省见逮之故。
若许有司先计其实,而坐为欺者以诬告,当无不竟矣。
”
隰州商尹奇贸温泉矾有羡数,云官润之,寺欲械讯河东。
纯曰:“奇情止尔,若傅致其罪,恐自是民无复敢货矾,则数百万之储,皆为土石。
请姑没其羡而释其人。
”曹州民王坦避水患,以车载货入京,征商者以为匿税,寺议黥坦,纯复争之,卿杨汲奏为立异,又废于家。
元祐元年,范纯仁、韩维、王存、孙永交荐之,除河北转运判官。
初更役书,司马光称其论议详尽,予之书曰:“足下在彼,朝廷无河北忧。
”纯因建言:“河防旧隶转运,今乃领属都水外丞,计其决溢之变,前日不加多,今日不加少。
然出财之司,则常忧费而缓不急;用财之官,则宁过计而无不及,不如使之归一。
”后如其言。
(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九》,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遂寝寝:平息
B.纯受诏推鞫鞫:审问
C.比来或徒隶觖望望:企望
D.请姑没其羡而释其人羡:盈余
7.(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杜纯敢于仗义执言的一组是()
①狱治多相牵系,独两人无与②纯愤懑,陈书使者为讼冤
③是为名轻而实重也④请姑没其羡而释其人
⑤足下在彼,朝廷无河北忧⑥不如使之归一
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⑥D.②④⑤8.(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纯为官能严于律己,在任泉州司法参军期间,虽然州中的官员私下里都与外国商人做生意,但他坚决不参与其中,而且从不向人标榜此事。
B.杜纯在奉旨查案时,由于惹恼了对他有提携之恩的王安石,随即免去了他的官职。
王安石再次当政时又对他进行打击,将他贬为监池州酒。
C.杜纯主张办案一定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刑讯逼供。
正是由于他据理力争,温泉矾储存的几百万斤矾才得以不化为土石。
D.杜纯认为京城人员复杂,允许告发理所当然。
但由于告发之人往往出以私心,难免有不实之嫌,所以官府理应先查实案情,然后才能定罪。
9.(小题4)把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纯愤懑,陈书使者为讼冤,咏得不坐。
(2) 安石主韶,变其狱,免纯官。
(3) 足下在彼,朝廷无河北忧。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江曲
苏庠
属玉①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
白苹②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一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注释)①属玉:一种水鸟。
②白苹:水中浮草。
10.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请简析这些意象的作用。
11.本诗给人一种脱尽尘世烟火的感觉,因而使苏轼大为赞赏:“此篇若置太白集中,谁复疑其非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认为可与李白的诗媲美,谓其与太白诗有相似处。
请从诗歌的主题与风格两个方面说明它与李白诗的相似之处。
六、句子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2.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1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14._______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15.我腾跃而上,,,此亦飞之至也。
(《庄子·逍遥游》)
16.,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17.知足不辱,,可以长久。
(《老子》)
18.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易·文言》)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苔藓
(1)苔藓。
苔藓。
苔藓……
(2)忍不住轻轻喊了三声苔藓,一些古老的凉意,便从舌尖上生起,继而蔓延到口中、胸中、足底,最后整个身心都浸润在一片古老而幽深的凉意中。
(3)苔藓。
苔藓。
苔藓……
(4)当我禁不住连续写这两个字的时候,我感觉到满纸都是碧绿和幽蓝。
(5)我在森林里见过苔藓,满怀敬畏地从它身上轻轻踩过。
下面是厚厚的腐殖土,留存着鸟声、落花和生灵们的故事。
踩着柔软而潮润的苔藓,我知道,我是踩在千年万载的时间上。
(6)我在悬崖上见过苔藓,在那样陡峭的命运里,石头们站立着,使劲支撑着庞大的山体。
多少世纪过去了,它们也不歇会儿肩,改变一下姿势,这已经足够令人惊叹了!更让人惊讶的是它们一边负重站着,一边尽力挽留一丝一缕水土,营造和培育属于自己的绿色!那薄薄厚厚的苔藓,收藏着也分泌着天地间最珍贵的水分。
谁不会为造化的艰辛和伟力而深深感动!大自然的每一笔都是杰作,即使最漫不经心的随意涂抹,也足以让我们心惊。
[来源:
(7)我在寺庙里见过苔藓。
寺庙是尘世的净土,是修身养性的宁静栖园。
修道者们苦苦寻觅的无非是人在大地上诗意栖居的生命方式。
不管红尘千丈,我自守住心性,守住人与天、心与道最本源最深妙的血脉关联。
世俗文化随着物欲的膨胀日益远离人与世界的真谛,求道者们以他们舍身求道的苦行精神维系了世界和人在根上的联系,这也为返本溯源的后来者保留了一条条秘密幽径。
入定、静观和冥思,就是古人悟道和修行的基本方式,也是中国文化最核心的内在超越之路。
我每一次谒访寺庙,踩着那铺满苔藓的小径,就仿佛看见了僧人们宁静淡远的背影,习习秋风,犹回荡着诵经的声音;而飞檐
上的月亮,莫非是他们留在天上的面容:似笑非笑,是不是他们久久冥思禅坐,忽然顿悟时绽放的喜悦而吉祥的神色?
(8)我在诗经中,在陶渊明、谢灵运、李太白、王维、苏东坡的诗文中见过苔藓。
“苔痕映阶绿,草色入帘青”、“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读着这些诗句,我好像一步返回古代,返回到诗经时代的大自然,返回到那长满苔藓、车前草的阡陌、小径和古道!返回到那生长明月清风白云,孕育诗情画意哲思的田园和山水中!想想这样的情境吧:天上白云飘过,地上众鸟啼鸣,远处是葱茏无边的林莽,眼前是原野、小桥、流水、人家,一条铺着苔藓、摇曳着苇草的小径将远山近水和三五行人连接起来,将人与无边的自然连接起来。
世界,是一首怎样浑然纯静的诗!
(9)是的,大地上的苔藓越来越少了,到处是人的潮水,人的声浪,人的侵入!都市在扩张,水泥在扩张,废气和噪音在扩张,而田园在萎缩,山水在日益脱去它天然的风骨和神韵。
(10)我们踩在水泥地上,踩在钢铁上,踩在消费和效益的高速公路上,踩在一切人造的坚硬冰冷的物体上,我们的身和心都日益变得坚硬冰冷而缺乏弹性和水分。
(11)我们失去的仅仅是苔藓吗?不,我们失去的是这个世界最古老最朴素也最纯真的记忆。
(12)苔藓是我们的老师。
你看,它那样谦卑地倾听大地的心跳,不动声色地营造着一片又一片碧绿和幽蓝,守护古老而纯真的记忆。
(13)苔藓。
苔藓。
苔藓……
19.作者为什么说“寺庙是尘世的净土,是修身养性的宁静栖园”?请分点概括。
20.“苔藓。
苔藓。
苔藓……”这段话在文中多次出现,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21.文中画线的句子写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请赏析其特色。
22.文章的标题是“苔藓”,请结合全文探究其有哪几层深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悲剧与人生的距离
朱光潜
①悲剧中有人生,人生中不必有悲剧。
我们的世界中有的是凶灾险恶。
但是说这种凶灾险恶是悲剧,只是在用比譬。
悲剧所描写的固然也不外乎凶灾险恶,但是悲剧的凶灾险恶是在艺术的锅炉中蒸馏过的。
②像一切艺术一样,戏剧要有几分近情理,也要有几分不近情理。
它要有几分近情理,否则它和人生没有接触点,读来兴味索然;它也要有几分不近情理,否则你会把舞
台真正看做世界,看《奥塞罗》会想到自己的妻子,或者老实递消息给司马懿,说诸葛亮是在演空城计。
③悲剧和人生之间自有一种不可跨越的距离,你走进舞台,你便须暂时丢开世界。
④悲剧都有些古色古香。
希腊悲剧流传于人间的几十部之中只有《波斯人》一部是写当时史实,其余都是写人和神还没有分家时的老故事老传说:莎士比亚并不醉心于古典,在这一点上他却近乎守旧。
他的悲剧事迹也大半是代远年淹的。
17世纪法国悲剧也是如此。
拉辛在《巴雅泽》序文里说:“说老实话,如果剧情在哪一国发生,剧本就在哪一国表演,我不劝作家拿这样近代的事迹做悲剧。
”他自己用近代的“巴雅泽”事迹,因为它发生在土耳其,“国度的辽远可以稍稍补救时间的邻近”,这是以空间的远救时间的近。
⑤悲剧和平凡是不相容的,而实际上不平凡就失人生世相的真面目。
所谓“主角”同时都有几分“英雄气”。
普罗米修斯、哈姆雷特都不是你我凡人所能望其项背的,你我凡人没有他们的伟大魄力,也没有他们那股傻劲儿。
许多悲剧情境移到我们日常世界中来,都会被妥协酿成一个平凡收场,不至于引起轩然大波。
如果你我是俄狄浦斯,要逃弑父娶母的预言,索性不杀人,独身到老,便什么祸事也没有。
悲剧的产生就由于不平常人睁着大眼睛向我们平常人所避免的灾祸里闯。
悲剧的世界和我们是隔着一层的。
⑥这种另一世界的感觉往往因神秘色彩而更加浓厚。
悲剧压根儿就是一个不可解的谜语,如果能拿理性去解释它的来因去果,便失其为悲剧了。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人类的普遍希望,而事实往往不如人所期望,不能尤人,于是怨天,说一切都是命运。
悲剧是不虔敬的,它隐约指示冥冥之中有一个捣乱鬼,但是这个捣乱鬼的面目究竟如何,它却不让我们知道,本来它也无法让我们知道:
⑦艺术往往在不自然中寓自然。
一部《红楼梦》所写的完全是儿女情,作者却要把它摆在“金玉缘”这个神秘的轮廓里。
一部《水浒传》所写的完全是侠盗生活,作者却要把它的根源埋到“伏魔之洞”。
戏剧在人情物理上笼上一层神秘障,也是惯技:梅特林克的《普莱雅斯和梅丽桑德》写叔嫂的爱,本是一部人间性极重的悲剧,作者却把场合的空气渲染得阴森冷寂如地窖,把剧中人的举止言笑描写得如僵尸活鬼,使观者察觉不到它的人间性。
⑧悲剧把生活的苦恼和死的幻灭通过放大镜,射到某种距离以外去看。
苦闷的呼号变成庄严灿烂的意象,霎时间使人脱开现实的重压而游魂于幻境,这就是尼采所说的“从形相得解脱”。
(选自《我与文学及其他》,有改动) 23.“悲剧把生活的苦恼和死的幻灭通过放大镜,射到某种距离以外去看”一句中“放
大镜”和“某种距离”分别指什么?
24.“悲剧和人生之间自有一种不可跨越的距离”,“不可跨越的距离”包含哪些内容? 25.阅读文章,文章题为“悲剧与人生的距离”,请概括全文的思路。
八、命题作文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看待人、事、物,有仰视、平视、俯视三种视角,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世间万物,会有不同的心态,会有各异的结果。
我们不必仰视,无需俯视;当平视现实,平视他人,平视自己。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平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B
【解析】 héng/háng 、jùn/juàn 、miǜ/móu、 shé/zhé。
A.chán/shàn、zā/zhā、jìng 、yào/yuè。
C.chái/jī、shàn、kàng/háng、shí/shè D. zhuī/chuí、kē/gě、wā/wō、jiào 2.A
【解析】B项语序不当,应先“感受”,然后“理解”。
C项主客颠倒,应改为“对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也是一个沉重的警醒”。
D项不合逻辑,应改为“网络力量源自真实,网络发展依靠理性”。
3.孩子的问题与以前不同促成《十万个为什么》再版。
(或,因孩子的问题与以前不同,《十万个为什么》将再版。
)
【解析】“问题不同”、“再版”各1分,两者之间的关系2分。
4.沉郁顿挫或现实主义,《旅夜书怀》(各1分)
5.感言示例:你用滚烫的文字,叙写了一个不朽的传奇;你用诗人的良心,记录了一个动荡的历史;你用诗人的道义,鞭挞了一个腐朽的王权。
【解析】内容恰当2分,紧扣纪念杜甫展开,如歌颂杜甫成就,表达怀念之情等;修辞1
分
6.C
7.C
8.B
9.(1)杜纯很生气,向使者上书为关咏诉讼冤情,关咏得以不被治罪。
(2)王安石支持王韶,推翻了这个案件,免去杜纯的官职。
(3)有你在那里,朝廷对河北就没有忧虑了。
【分析】
6.怨恨
7.①表现杜纯的清廉⑤表现杜纯议论的详尽
8.曲解文意,“监池州酒”是杜纯自己请求担任的官职,而非王安石将他贬削的官职
9.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杜纯,字孝锡,濮州鄄城人。
因为父亲有功而被任命为泉州司法参军。
泉州有与外国商船贸易之利,杂货堆积如山。
当时在州中的官员们私下里与外国商人做生意,价钱不足十分之一,
只有知州关咏与杜纯没有私下里做买卖,人们也不知道。
后来事情败露,案件审理时牵连到很多人,只有他们两人没有受到牵连。
关咏还因为失察被免官,并且朝廷用檄文征召他前去验证问对。
杜纯很生气,向使者上书为关咏诉讼冤情,关咏得以不被治罪。
熙宁初年,凭河西令的身份上书议论政事,王安石认为他与众不同,推荐他到条例司任职,多次和他讨论事情,后来又向朝廷推荐,他担任了审刑详议官。
有人建议恢复肉刑,先用砍脚取代罪轻的死刑,杜纯说:“现在盗贼触犯死罪,每年不少于五十人,用死刑来使百姓畏惧,百姓还常常不怕,更何况砍脚呢?人们知道不被处死,犯罪的人更多,这是名义上减轻却实际上加重。
”此事于是平息。
陕西经略安抚使郭逵与他的部属王韶打官司,杜纯奉诏探案审问,查得王韶的罪名。
王安石支持王韶,推翻了这个案件,免去杜纯的官职。
韩绛任宰相时,让杜纯担任检详三司会计。
王安石再执政时,杜纯就请求让他出任监池州酒。
很久以后,任大理正。
杜纯上奏说:“朝廷不是不憎恨告发他人的隐私,而有些窥测事情的人以此揭发别人的隐私,因为京城聚集着众多的百姓,容易因此藏匿奸邪之人,在政策上应当如此,不是扰乱百姓。
近来有些役人胥吏或因心怀不满而怨恨,或者有的百姓相互有怨仇,或者有的人想以告发求赏,只是虚妄地说某人有罪,某人知情,官吏不认识所逮捕的罪犯,罪犯也不知道自己被逮捕的原因。
如果允许官吏先探究案情的事实,而对欺妄的人判以诬告之罪,就应该没有不能查明的案件了。
”隰州商人尹奇买温泉矾有剩余,说是官府给他的补贴,大理寺想在河东对尹奇上刑具审讯。
杜纯说:“尹奇的情节不过这样,如果傅会加他的罪,恐怕从此百姓无人再敢买温泉矾,那么储存的几百万斤矾,就都将变成土石。
请求没收他剩余的矾而释放此人。
”曹州百姓王坦为避水灾,用车装载货物进京城,征收商税的人认为他是逃税,大理寺建议给王坦脸上刺字,杜纯又为此事争议,大理卿杨汲说杜纯是标新立异,又把他罢官废置家中。
元祐元年,范纯仁、韩维、王存、孙永交相推荐他,被授予河北转运判官。
开始更改役法时,司马光称赞他的议论详尽,写信给他说:“有你在那里,朝廷对河北就没有忧虑了。
”杜纯于是建言:“河防原来属于转运使掌管,现在却归属都水外丞掌管,计算黄河决口泛滥的变故次数,以前并不更多,现在并不更少。
然而支出钱财的官署,就时常考虑经费而对不急于使用的款项延缓支出;使用钱财的官员,就宁可多要钱而不愿使经费不够,不如让其合并。
”后来都按照他说的办理。
10.诗中描绘的意象有属玉、鸳鸯、白苹、芦花、扁舟、林樾、明月等,营造了幽美清新的意境,抒发了放任自适的情感。
11.主题方面相似:寄情山水、纵酒行乐、自由不羁,如“万事不理醉复醒”就表现作者对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生活的喜爱和追求。
风格方面相似:挥洒飘逸、辞气夸张、清新自然,全诗景物描写清新自然、不饰雕琢,最后一句“长占烟波弄明月”更见丰富的想象力和飘逸的风格。
【分析】
10.考查文学作品的形象。
1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
19.①让修道者寻觅到诗意栖居的生命方式;②让求道者领悟到人与世界的真谛,维系世界和人在根上的联系;③通过入定、静观和冥思的方式,实现内在的自我超越。
(每点2分)20.①抒情载体、线索,渲染、升华情感;(2分)②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2分)21.①排比、比喻、夸张;(任选两个手法,2分)②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类对自然的肆意扩张的后果(1分,意思对即可),以及人纯真纯静品性的丧失(1分,意思对即可)。
22.①在自然面前,懂得敬畏、谦卑,认清人与自然的关系,守住世界纯真的记忆、天然的风骨和神韵;②在世俗文化颓靡之时,能够宁静淡远,明了人与世界最本源的联系,实现内在的自我超越;③在物欲膨胀的当下,应该超然物外,寻求浑然纯静的精神家园,以及不为物役的生活方式。
(每点2分)
【分析】
19.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20.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21.不仅要找出手法,还要赏析其特色,作简要分析。
22.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点,能力层次为F,侧重“探究”能力的考查。
这是一道探究题。
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
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
本题
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23.“放大镜”喻指一定的艺术提炼和加工。
“某种距离”是指时间上记载的是古代的事,如果时代较晚,则往往发生在别的国度。
(每点3分)
24.①悲剧描写的内容经过了艺术的加工和渲染,比人生的实际情况更凝练和感人。
②悲剧的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大都距离观众较远。
③悲剧的主人公有平凡人缺少的英雄气和伟大魄力。
④悲剧往往充满神秘色彩,将自然寓于不自然之中。
(答出三点给6分。
)
25.(1)先从悲剧与人生的关系谈起,提出“悲剧中有人生,人生中不必有悲剧”,(2)再说到“戏剧要有几分近情理,也要有几分不近情理”,(3)悲剧和人生之间自有一种不可跨越的距离,(4)再说明艺术往往在不自然中寓自然,(5)最后阐明悲剧使人脱开现实的重压而游魂于幻境。
【分析】
2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
24.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25.答出一点给1分,答全给满分,思路的顺序不能颠倒。
26.略
【解析】平视孩子,就是把孩子当朋友。
朋友关系是平等的,因此,如果家庭长期制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家庭气氛,那么它将成为孩子人格健康成长的土壤。
美国式的民主家庭能培养孩子思维活跃、敢做敢当、勇于创新、积极进取、不畏权威,敢于挑战的优秀品质,而我国的父母多承袭上一代人的传统教育观,“棍棒伺候”、“权威压制”的现象仍如狼烟四起。
有的虽也赞成民主教育,但关键时刻又忍不住对孩子大发雷霆、拳脚相加,“凶相毕露”。
站稳脚跟,挺直胸膛,面朝前方,调整好焦距,再放出明亮的眼光,看到红的,就说红,看到黑,就说黑;俊美的,热情赞扬;丑陋的,嗤之以鼻;是英雄,献上鲜花;是小人,拒绝合流。
我平视世界、平视现实、平视自己。
平视——人生最美的视角。
平视是一种严肃的人生态度,是超越功利的公正,是不带个人色彩的客观,是抛却杂念的单纯。
平视,源于对自我客观冷静的评价;平视,源自对他人坦诚相待的尊重;平视,是宠辱不惊、淡泊致远的心境;平视,是不畏强权、凛然正气的坦然。
不去妄自菲薄,也不去妄自尊大,平视自我,是对自我的深刻认知,是对生命的深层思考。
冷静的平视自我,会除却心灵的尘埃,让生命回归最本真的状态。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正道出了平视自我的人生哲学。
生活中,阳光与风雨会一路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