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责任心的小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责任心的小故事
本文是关于关于责任心的小故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关于责任心的小故事篇一:征服的人生
一名劫犯在抢劫洛杉矶银行时被警察包围,无路可退。
情急之下,劫犯顺手从人群中拉过一人当人质。
他用枪顶着人质的头部,威胁警察不要走近,并且喝令人质要听从他的命令。
警察四面包围,但不敢上前。
劫犯挟持人质向外突围。
突然,人质大声呻吟起来。
劫犯喝令人质住口,但人质的呻吟声越来越大,最后竟然成了痛苦的呐喊。
劫犯慌乱之中才注意到人质原来是一个孕妇。
她痛苦的声音和表情证明她在极度惊吓之下马上要生产。
鲜血已经染红了孕妇的衣服,情况十分危急。
一边是漫长无期的牢狱之灾,一边是一条即将出生的生命。
劫犯犹豫了,选择一个便意味着放弃另一个,而每一个选择都是无比艰难的。
四周的人群,包括警察在内都注视着劫犯的一举一动,因为劫犯目前的选择是一场良心、道德与金钱、罪恶的较量。
终于,劫犯缓缓举起了枪——他将枪扔在了地上,随即举起了双手。
警察一拥而上,围观者竟然响起了掌声。
孕妇已不能自持,众人要送她去医院。
已戴上手铐的劫犯忽然说:“请等一等,好吗?我是医生!”警察迟疑了一下,劫犯继续说,“孕妇已无法坚持到医院,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请相信我!”警察终于打开了劫犯的手铐。
一声洪亮的啼哭声惊动了所有听到它的人。
人们欢声高呼,相互拥抱。
劫犯双手沾满鲜血——是一个崭新生命的鲜血,而不是罪恶的鲜血。
他的脸上挂着职业的满足和微笑。
人们向他致意,忘了他是一个劫犯。
当警察将手铐戴在他手上时,他说:“谢谢你们让我尽了一个医生的职责。
这个小生命是我从医以来第一个在我枪口下出生的婴儿,他的勇敢征服了我。
我现在感觉自己不是劫犯,而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
”
罪恶会被一个幼小的生命征服,不是因为他强大和伟大,而是仅仅在于他是一个需要生存权利的生命而已。
生命的征服,就是如此简单。
这是一个绝对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市。
关于责任心的小故事篇二:把自己放在最后
林巧稚出生于厦门鼓浪屿一个基督教家庭。
父亲林良英从事教学和翻译工作。
林巧稚5岁时,母亲不幸病故。
懂事后,她从大姐和嫂子的口中得知母亲是因子宫大出血而亡,所以便萌生了长大后当医生的想法。
1920xx年7月,林巧稚以优异的成绩从厦门女子师范学校毕业。
父亲问她:“毕业后打算做些什么?”林巧稚说:“我要考协和医科大学。
”“协和医科大学?”父亲怔住了。
当时,协和医科大学是医学界名望最高的学府,8年才能毕业,每年的费用是450个银元。
要负担这么昂贵的学费,对林巧稚的家庭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继母在一旁大声嚷起来:“你已经20岁出头了,再上8年学,还嫁给谁呀?”“那我就不嫁,一辈子也不嫁!”林巧稚坚决地说。
没想到,一句斗气的话以后竟然成真。
同年8月,林巧稚到上海参加考试。
考试中途,一个女友突然晕倒了,林巧稚毅然放下未完成的试卷去照顾女友,因而没完成考试。
回家后,她难过地说:“我可能考不上了。
”父亲告诉她:“在人生的考场上,你很优秀,因为你懂得关心人,懂得爱人。
不论当医生还是从事其他行业,你都具备了条件。
”父亲的话给了林巧稚很大的安慰。
一个月后,林巧稚意外地收到了协和医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原来,主考官被她的牺牲精神以及卷面上所展现的才华所感动,破格录取了她。
毕业后,林巧稚留在了协和医院,成为协和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医生。
一个圣诞前夜,医院的外国大夫都去狂欢了。
一位年轻的中国妇女突然大出血,命悬一线。
当时,林巧稚还是一名助理医生,无权做手术,更无手术经验。
她一个个地打电话求助,得到的却是一声声抱歉。
情急之下,她又像在多年前上海的考场上一样,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抛在一边,毅然走向了手术台。
由于协和纪律严明,如果手术失败,擅自做主的林巧稚将就此终止做医生的生涯。
但人命关天,她没有迟疑,毅然做了手术,把同胞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自此,林巧稚的名号在医院无人不知。
除了钻研医术外,林巧稚还提倡计划生育,酝酿筹建我国第一个妇产科医学
的研究机构。
她搜集了协和医院里妇科疾病的各种历史资料,对畸形胎儿的有关资料苦心钻研,攻克了许多妇科疑难病症。
她曾摘除过农村老大娘腹内几十斤重的大血瘤,找到了治疗绒毛膜上皮癌的方法,攻克了新生儿溶血症无法解决的世界性课题。
她的许多科研成果填补了世界医学的空白。
病人第一,把自己的荣辱放在最后,林巧稚一生都没有改变这颗赤子之心。
即使后来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仍旧一如既往,也因此赢得患者及其家属发自心底的尊重。
关于责任心的小故事篇三:像大人一样谈谈
从这天开始,我们这个三口之家,有什么问题需要沟通和解决,我们一定像大人一样,面对面地坐下来谈谈。
儿子又发怒了,像以前无数次发生的情景一样,表演三部曲:先是瞪眼睛,接着大喊大叫,继而又哭又闹。
妻子愤怒、伤心、无奈地看着儿子。
我把儿子拉到他的房间。
我坐下,示意儿子也坐下,他却站着,脸倔强地扭向一边。
“我们可以谈谈吗?”我问。
一阵沉默。
儿子昂着头,半晌,抽抽搭搭地冒出一句:“跟你们大人没……没什么好谈的。
”
儿子刚读初中,应该还没到青春期,怎么就这么桀骜不驯呢?从五六年级开始,儿子似乎就不大愿意和我们谈心了,这是个危险的信号。
今天的事起因很小,就为是先看电视还是先做作业,儿子与他妈妈发生了争执。
一点小事,演变成了一场火药味很浓的战争,我必须解开这个疙瘩。
儿子不接我的茬,谈话无从下手。
从侧面看,儿子的嘴唇上有了一层淡淡的绒毛,那是青春即将破茧而出的标志吧。
他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
是的,他正在成长,这也许是个突破口。
“那么,我们可以像两个大人一样谈谈吗?”我用商量的口气问。
“像大人一样?”儿子扭回头,看着我,“怎么像大人一样谈谈?”
我笑笑,拍拍床沿,说:“你先坐下,这样我们才像两个大人谈话的样子。
”
儿子犹豫了一下,坐在我的对面。
我看着儿子说:“两个大人之间的谈话,首先是平等的。
”
“但是,你们对我一点也不平等。
”我刚开个头,没想到儿子的话就像机关枪一样扫了过来,“特别是妈妈,什么都喜欢管,一点都不民主,非常霸道……”
我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儿子愤怒地“控诉”,连幼儿园时的事情都翻出来了。
说着说着,他竟然抽泣起来。
我拍拍儿子的肩膀。
真没想到,儿子的心里,会对我们做父母的淤积了这么多的不满和愤懑。
儿子说完了,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
我递给他一张餐巾纸,说:“既然我们是像大人一样交谈,就应该心平气和,今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再像孩子一样,动不动就哭鼻子耍脾气了,好吗?”
儿子响亮地抽搭了一声,忽然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说:“你刚才说的这些事情,我会和你妈妈认真反省一下,再和你平等地交流。
可以吗?”
儿子点点头。
他的情绪,正在慢慢平息。
我告诉儿子,两个大人之间的谈话,除了平等,心平气和,还应该是客观的。
我拿今天的事情为例。
我问他:“作为一个学生,放学回家了,是不是应该先做好作业,再看电视?就像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就应该先烧饭做家务,一切都忙完了,才能坐在电视机前。
”
儿子想了想,低下了头,说:“我知道错了。
我只是不喜欢妈妈动不动就指责我。
”
我摸摸儿子的头,说:“妈妈性子是急了点,但你应该知道,她有多爱你。
”
妻子喊我们吃晚饭了。
我和儿子站了起来,他都快有我高了。
我拍拍儿子的肩膀,说:“两个大人之间的谈话,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解决问题。
你知道怎么做了吗?”
儿子伸手在我的胸口打了一拳,说:“我知道了!”
我毫无防备,被他打得一踉跄。
这小东西,下手一点不知轻重。
一想,我哑然失笑。
电影里常看到两个男人之间,就是这样解决纷争的,只是他们都是兄弟。
儿子跑进厨房,从后面搂住妈妈的脖子,说:“妈妈,对不起!”
欢声笑语又回到了我们家。
从这天开始,我们这个三口之家,有什么问题需要沟通和解决,我们一定像大人一样,面对面地坐下来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