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初中线上教学质量调研
七年级语文试题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①饭后放舟湖中,到平湖秋月去。

是时月刚从东方升起,尚未到中天,清辉斜射澄.清的湖面,漾成一道金光,涟漪粼.粼,金光也因之忽聚忽散。

平湖秋月只是湖中一个小岛,岛上几椽朗润的小楼,破敝得仅蔽风雨,平日也是人迹罕至。

若白昼lì()临,恐怕人人都要望望然而去之。

可是清夜来此玩月,确不愧为西湖名胜之一。

月夜原是神秘的,幽静的,凄清的,所以与其在歌吹喧阗、灯光辉煌的地方玩月,无宁在静mì()无人,幽暗飘缈.的所在。

平湖秋月的妙处,便是树多。

花枝招展的树遮天蔽日,增进幽暗。

换句话说,就是此地能造成分外皎洁的月色。

试想在这黑洞洞、四面又都是不毛之地的地方,望着水似的长空嵌着一轮明月,怎能不感到月色分外晶莹,水天分外寥廓?我们大家或坐在树下促膝谈心,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独立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年年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忽然有人凄然的念着,其声清切,如出金石,林木的枝柯似都为之颤动了。

由平湖秋月登舟,过锦带桥,到断桥泊着。

我们都到桥上步月。

此时月已到中天,不一shà(),湖面贮.蓄的万道金光,竟变成一点明珠。

回望葛冷,南屏诸山,只能于烟波深处得仿佛。

整个西湖都浸在月华中了
②a路、树、天的尽处、毗连处,煊染着一抹暮霞。

b望去,纵月向前望去,路念远愈窄,树愈远愈密,天愈远愈低。

c在枝叶茂密的树木中,透出星般的灯光。

d在如矢如砥的马路旁,耸立着枝叶茂密的树木。

(摘自冯沅君《清音》,有删改)1.第①段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A.澄.(chéng)清B.粼.(líng)粼C.飘缈.(mǎo)D.贮.(zhù)蓄
2.根据第①段中的拼音写汉字。

(3分)
lì()临静mì()不一shà()
3.第①段中的划线词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3分)
A.朗润B.人迹罕至C.花枝招展D.不毛之地
4.第②段的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abcd B.cdab C.dcba D.dcab
5.回环是一种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循环往复形式的修辞手法,可使语句整齐匀称,精辟警策。

请运用回环手法,写一句话。

示例供你参考。

(4分)
示例:冬是睡着了的春,春是苏醒了的冬。

6.根据《西游记》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

(6分)
(1)《西游记》第六回回目中“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中的小圣是______________(填名称)(2分)
(2)第六回回目中的“大圣”是指孙悟空。

除“悟空”和“齐天大圣”之外,请另举出一个孙悟空的名字并谈谈其名字背后的寓意。

(4分)
7.综合性学习.(8分)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你们班级将要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参与以下任务。

【问题设计】
(1)请针对“班级图书角建设现状调查”设计两个调查问卷的问题。

(4分)
【活动实施】
(2)为了解最新的电子阅读状况,组员江小北收集到了下面的"2022年中国数字阅读人均阅读量与平均单次阅读时长统计表”,请帮助江小北从表中提取出两条关于电子阅读现状的结论。

(4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词积累(10分,每空1分)
8.历史地理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进行古诗梳理。

请根据相关提示,完成名句积累卡片。

史地知识古诗积累出处
唐代设今天重庆主城区域为渝州,为西南交通要冲。

①,②。

李白《峨眉
山月歌》
夜郎是古代西南地区古国名,今天贵州、湖南等地均有夜郎国遗迹。

③,④。

李白《闻王
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
寄》
受降城是唐代边塞要地,遗址在今天内蒙古境内。

一说在宁夏境内。

⑤,⑥。

李益《夜上
受降城闻
笛》
洛阳,唐代设为东都,是当时全国的特大城市。

⑦?⑧。

王湾《次北
固山下》
巴国,周朝位处今中国西南、长江上⑨,⑩。

王士禛《渝
游地区的一个姬姓周王族诸侯国,今
州夜泊》
重庆大部分地区属于巴国。

巴国境内
有涂山,即今重庆南山。

(二)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

’”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注】做人质,庞恭和太子是魏国人,将被送到赵国都城邯郸做人质。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4分)
(1)溉汲.:(2)国人道.之:
(3)言市.有虎:(4)邯郸去.魏:
10.请谈谈【甲】文中“闻之于宋君”一句在翻译时有哪些特别需要注意的点?(4分)
11.请用|为【乙】画线句断句(限断2处)(3分)
今邯郸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12.【甲】【乙】两文都谈到了“流言”的问题,在今天仍然有其现实意义。

从两文来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流言?(4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课内外多则文本,完成13~15题。

(18分)
文本一: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袖”的……先生自己也念书。

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酸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文本二:《西游记》节选
却说那悟空别了师父,一筋斗云,径转东洋大海。

按住云头,分开水道,径至水晶宫前。

早惊动龙王出来迎接,接至宫里坐下,礼毕。

龙王道:“近闻得大圣难满,失贺!想必是重整仙山,复归古洞矣。

”悟空道:“我也有此心性,只是又做了和尚了。

”龙王道:“做甚和尚?”行者道:“我亏了南海菩萨劝善,教我正果,随东土唐僧,上西方拜佛,欣依沙门,又唤为行者了。

”龙王道:“这等真是可贺!可贺!这才叫做改邪归正,惩创善心。

既如此,怎么不西去,复东回何也?”行者笑道:“那是唐僧不识人性。

有几个毛贼剪径,
是我将他打死,唐僧就绪绪叨叨,说了我若干的不是,你想老孙,可是受得闷气的?是我撇了他,欲回本山,故此先来望你一望,求钟茶吃。

”龙王道:“承降!承降!”当时龙子龙孙即捧着茶来献。

茶毕,行者回头一看,见后壁上挂著一幅“圯桥进履”的画儿。

行者道:“这是甚么景致?”龙王道:“大圣在先,此事在后,故你不认得。

这叫做圯桥三进履。

”行者道:“怎的是三进履?”龙王道:“此仙乃是黄石公,此子乃是汉世张良。

石公坐在圯桥上,忽然失履于桥下,遂唤张良取来。

此子即忙取来,跪献于前。

如此三度,张良略无一毫倨傲怠慢之心,石公遂爱他勤谨,夜授天书,着他扶汉。

后果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太平后,弃职归山,从赤松子游,悟成仙道。

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

”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

龙王道:“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

”悟空道:“莫多话,老孙还去保他便了。

”龙王欣喜道:“既如此,不敢久留,请大圣早发慈悲,莫要疏久了你师父。


(选自《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文本三:魏巍《我的老师》(节选)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

右嘴角边有榆饯大小一块黑痣。

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在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存心要打的意思。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救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家里和女朋友家里。

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音。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们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13.江小北将给学校广播站的美文播报节目推荐播报这三则文本。

他需要围绕一个词语(词组)来进行播报推荐。

请结合文本,帮助江小北完成推荐。

(4分)
词语(词组):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角度完成对文本一和文本三中两位老师片段描写的探究卡片。

(9分)
文本一文本三问题三: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
..
去.,拗过去
...。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一
次,她的救鞭好像在落下来,我
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
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两段文本中画线句都是关于
“笑”的神态描写。

请分析同样
是笑,两位老师心理状态有何不
同?
问题一:加点词“拗过去”的动作为什么要写两次?问题二;加点的“敲”字换成“砸”字行吗?为什么?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15.文本二中,龙王三言两语就化解了孙悟空和唐僧师徒之间的矛盾。

请分析龙王的讲述方式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18~21题。

(22分)
凹村的风
雍措
①说凹村的风之前,得说说凹村的样子。

②凹村左右都是山坡,各不相同,也不对称,有商有低,有急有缓,最后殊途同归,汇集在硬板子山上。

硬板子山偶尔长些杂树杂草,不长草的地方,露出白花花的石板。

上了年纪的人说,这山老了,患上了白癜风。

不管是不是得了白癜风,硬板子山是凹村离天空最近的山,活在高处,过着神仙的日子。

凹村坐落在两坡之间,硬板子山之下,既像硬板子山孕育的种,又像两坡中生长出的苗。

但归结起来,坡和山本身就是连体,断胳膊断腿的事情,说出去、看上去都是不好。

我想坡和山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在日子里和平共处了下来,显得和和睦睦,招其他山体的羡慕。

③有山体的呵护,凹村像宠儿一样,在其间活得安然,与世无争。

④站在远处看,凹村又是坡和山的隔,这隔不深不浅、不长不短地立在那里。

有了这道隔,两坡种植的果树完全不一样。

这点在春秋两季尤其突出。

春天,在坡的果树开花,右坡的果树还没有醒过来,等左坡花开得不想再艳了,右坡的又开始开了;秋天,右坡种的果树都是不耐寒的种,叶子先黄,而左坡却绿油油的。

活在凹衬的人,记忆里总是觉得春秋在凹村待的日子很长很长,长得他们有时经常忘记还有夏冬两季的存在。

⑤凹村的样子大概就是这样,没说到位的,你再去问问每天镶嵌在天上的云朵、呈星、月亮、太阳,它们无事可做,观察得一定比我细微。

跑边的话不多说,我们要回到风的主题上。

⑥凹村,风是有性格的。

高兴的时候从左坡来,不高兴的时候从右坡来,特别憋屈的时候,从硬板子山来,顺便捎些小石子下山。

小石子不争气,蹦跳两下,就被杂草荆棘给逮住了。

⑦风,有没有同时从三面都来的时候呢?
⑧“少,我活九十五岁了,只见过一次。

那次,天阴得跟灶里的锅底灰一样,乌云压着地面,闪电发者怒火,一次次撕裂黑压压的云层。

凹村生长在黑暗里,树枝发出折断的声音木门用板凳抵着又被推开,窗户嗤嗤作响,房顶上的青瓦一片片被掀落下来,一朵朵黑云从有缝的缺口里钻进屋,寻找着什么。

村人躲在柜子里和床下,大人捂住孩子的嘴,不让哭出声,生怕被黑云寻了去。

过了一个晌午,风嘶叫的声音减弱了,凹村人悄悄从藏着的地方探出头来,天晴了,太阳高高挂在天空,地上乱七八糟的杂物,证实了刚才发生的一切。

”老人说完,思想还停留在那场大风中,收不回来。

⑨凹村的风,吹老了一代代凹村人,又迎来一个个新生命。

它留给凹村人的不只是记忆,还有一些渗进骨子里的东西,抹不去,忘不了。

16.本文标题是“凹村的风”,可是①-⑤段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型来写“凹村的样子”?(4分)
17.请根据第②段的描述,在下框中画出凹村及周边地点的简易地图。

(4分)
18.阅读小贴士,用“泛灵论”的观念赏析文中两处画线句。

(6分)
小贴士:藏族青年女作家雍措的散文集《凹村》以现代“泛灵论”理念,对昔日故土进行记忆的厚重书写。

现代“泛灵论”认为天下万物皆有“活的”精神本质,并能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一朵花、一棵树、一只鸟、一块石、一头牛,跟人类一样,都有其精神存在价值。

(1)我想坡和山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在日子里和平共处了下来,显得和和睦睦,招其他山体的羡慕。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高兴的时候从左坡来,不高兴的时候从右坡来,特别憋屈的时候,从硬板子山来,顺便捎些小石子下山。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从“侧面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⑧段表达上的妙处。

(4分)
20.请谈谈你认为结尾所说风留给了凹村人哪些“渗进骨子里的东西”?(4分)
四、写作(55分)
21.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55分)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

(1)请以“十年后的我”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

(2)请接着提供的情境开头写下去,选择此题目请在答题卷第一行正中写上“情境接龙”作为标题,开头不必再抄写。

情境开头:周六中午,你正在香甜地午睡,突然,窗外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2022年初中线上教学质量调研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3分)A(B.lín C.miǎo D.zhù)
2.(3分)莅谧霎
3.(3分)B(A.朗润指明亮滋润,一般不形容房屋;C.花枝招展形容女性打扮得十分艳丽,与语境不符合;D.不毛之地指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与语境不符合。


4.(3分)C
5.(4分)略。

6.(6分)
(1)(2分)二郎神(杨戬也可)
(2)(4分)能够举出一个名字如孙行者、斗战圣佛可得1分;理由阐述合理3分。

理由:孙行者这一名称寓示了取经道路漫长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行走;(1分)又寓示了一种持之以恒的坚持信念。

(2分)
7.(8分)
(1)(4分)符合问卷主题,以问题形式表述,每个2分。

示例:班级图书角图书来源有哪些?班级图书角有怎样的管理制度?
(2)(4分)每条2分。

示例:2022年,电子阅读人均阅读量高于有声阅读和纸质阅读;(2分)2022年,电子阅读用户平均单词平均单次阅读时长比有声阅读和纸质阅读都要长很多。

(2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8.(10分)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①夜发清溪向三峡②思君不见下渝州③我寄愁心与明月④随君直到夜郎西⑤回乐烽前沙似雪⑥受降城外月如霜⑦乡书何处达⑧归雁洛阳边⑨涂山斜月落⑩巴国曙鸡鸣
9.(4分)(1)从井里取水;(2)讲述;(3)市集,市场;(4)距离。

10.(4分)该句翻译时要译为“使宋国的国君知道”;(2分)该句中“之”指代的内容要翻译出来,翻译为“这件事”。

(2分)
11.(3分)示例:今邯郸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第一处断句正确2分,第二分断句正确1分。

12.(4分)要探寻流言的源头;(2分)面对流言,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并坚持自己的判断。

(2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课内外多则文本,完成13~15题。

(18分)
13.(4分)做出选择或能自编词语得1分;理由得3分。

示例:词语(词组):老师和学生(1分)
理由:三则文本中都写到了老师和学生的相处;(1分)其中有深刻的记忆,也有误解后的释然,也有愉快的互动经历;(1分)这给同学们如何与老师更好地交流带来启示,因此向广播站推荐这组美文播报。

(1分)14.(9分)(1)“拗过去”写两次,是重复的手法;(1分)老师仰头的动作有了动态感;(1分)强化表现了老师读书的陶醉。

(1分)
(2)不好。

(1分)“敲”字表示动作的力道较轻,而“砸”字较重;(1分)“敲”字更符合老师当时的心态。

(3)文本一中的“笑”表现了老师的自得其乐;(1分)而文本三中的“笑”即表现了老师对同学们的喜爱;(1分)也表现了老师、同学们打成一片的融洽情感。

(1分)
15.(5分)龙王言语谦虚,言辞得体;(1分)龙王借助讲述故事,让孙悟空自行领悟故事中的道理;(2分)龙王善于抓住时机进行引导,如等孙悟空有所思考后再讲,而不是说个不停。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18~21题。

(22分)
16.(4分)①——⑤段写“凹村的样子”很好地为后文写“凹村的风”蓄势;(2分)①——⑤段写的“凹村的样子”和后文写的“凹村的风”都表达了对于“凹村”的深厚情感。

(2分)
17.(4分)略。

图上需要出现的地点包括:硬板子山左坡右坡凹村。

地点不全和位置关系有误酌情扣分。

18.(1)坡和山相连的自然现象;(1分)在“泛灵论”的观念里,成了坡和山商商量量的结果;(1分)表现了凹村周边景物、地势的自然和谐之美。

(1分)
(2)风从凹村三面来,风力有大小;(1分)在“泛灵论”的观念里,成了风的性格的写照;(1分)表现了作者对风力的直观和生动的感觉。

(1分)
19.(4分)不直接写风,而是用老人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显得自然亲切;(2分)不直接写风,而是通过描写乌云、闪电、树枝、木屋等的情状,间接表现了风力的强劲。

(2分)
20.(4分)凹村的地理位置、自然风物;(2分)凹村人在凹村的生活体验和成长记忆。

(2分)
四、写作(55分)
21.(55分)评分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