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如厕教案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案名称:文明如厕教案
二、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
三、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文明如厕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公共卫生意识。

2. 培养学生养成文明如厕的良好习惯。

3. 引导学生掌握文明如厕的具体做法,提升个人素养。

四、教学内容:
1. 文明如厕的定义与意义
2. 文明如厕的具体做法
3. 文明如厕的注意事项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明如厕吗?为什么我们要文明如厕呢?
2. 讲解文明如厕的含义与意义(10分钟)
教师讲解文明如厕的定义,让学生明白文明如厕是指在如厕过程中遵守公共卫生规定,保持环境卫生,尊重他人的行为。

强调文明如厕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 学习文明如厕的具体做法(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文明如厕的具体做法,如:入厕排队、保持厕所卫生、使用纸巾、节约用水等。

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文明如厕的操作步骤。

4. 讨论文明如厕的注意事项(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文明如厕的注意事项,让学生自我约束,自觉遵守公共卫生规定。

如:不随意乱扔垃圾、不在厕所内大声喧哗、不破坏厕所设施等。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文明如厕的重要性,并反思自己在如厕过程中是否存在不文明行为。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文明如厕,成为公共卫生小卫士。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在家庭和学校中更好地践行文明如厕?并将想法与家人或同学分享,共同提高公共卫生意识。

六、教案名称:文明如厕教育拓展
七、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
八、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到文明如厕不仅是个人的私事,更是公共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2. 培养学生在学校、家庭以及公共场所养成文明如厕的良好习惯。

3. 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和社区环境做出贡献。

九、教学内容:
1. 文明如厕与公共道德的关系
2. 文明如厕在不同场合的实践方法
3. 学生如何成为文明如厕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十、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文明如厕的具体做法和重要性。

2. 探讨文明如厕与公共道德的关系(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文明如厕与公共道德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文明如厕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对他人和公共环境的尊重。

3. 学习在不同场合文明如厕的实践方法(10分钟)
教师分不同场合(如学校、家庭、公共场所等)讲解文明如厕的具体实践方法,强调不同环境下文明如厕的注意事项。

4. 分享文明如厕的实践经验(5分钟)
学生分享自己在不同场合实践文明如厕的经验和感受,讨论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 学为文明如厕的倡导者和实践者(5分钟)
教师鼓励学生从自我做起,成为文明如厕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讨论学生可以如何在学校和社区中推广文明如厕的理念。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文明如厕,成为公共卫生小卫士。

教师提出学生在下一节课中将要进行的角色扮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7.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在不同的场合更好地践行文明如厕?并设计一个宣传文明如厕的小标语或海报,下节课分享。

重点解析:
1. 文明如厕的定义与意义:让学生了解文明如厕的重要性,提高公共卫生意识,并养成文明如厕的良好习惯。

2. 文明如厕的具体做法:引导学生掌握文明如厕的具体做法,如排队、保持卫生、使用纸巾、节约用水等。

3. 文明如厕的注意事项:强调在如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不乱扔垃圾、不在厕所内大声喧哗、不破坏厕所设施等。

4. 文明如厕与公共道德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文明如厕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对他人和公共环境的尊重。

5. 在不同场合文明如厕的实践方法:学习并掌握在不同场合(如学校、家庭、公共场所等)文明如厕的具体实践方法。

6. 学为文明如厕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鼓励学生从自我做起,成为文明如厕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为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和社区环境做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