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智取生辰纲导学案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智取生辰纲导学案2
第17课智取生辰纲导学案2
导语:从《水浒传》成书到现在,近700年来,人们常说的一个成语“逼上梁山”,充分反映了另一个成语“官逼民反”的真理。

今天要学习的《智取生辰纲》,是主人公杨志被“逼”上梁山的前奏曲。

本文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

《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说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写,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一个人所写。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也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

它的主题是“官逼民反”、“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后半部分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

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肯定和热情讴歌,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

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个故事又独立成章。

推敲文题:“智取”,即用智谋得到。

“生辰纲”编队运送的大批寿礼。

题目点出了本文的中心事件,课文紧紧围绕“智取生辰纲”这一中心事件展开情节、塑造人物。

作者简介:施耐庵(1296——1370)名小安,原籍苏州,后迁居兴化县,曾一度居住淮安。

传说他与元末农民起义运动有一定关系,也有的说他参加了农民起义。

感知背景:大名府梁中书要把十万两金银财宝送往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给他老丈人蔡京庆贺生日。

前一年,梁中书也跟老丈人送过十万两金银,半道被人打劫了。

这一次,他派了精明强干的杨志押送。

不料有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晁盖和智多星吴用。

面对“生辰纲”这笔巨大的财宝,负责押送的杨志,一路费尽心机,力求“生辰纲”不被人抢走;而智多星吴用巧设妙计,众好汉分头行动。

这场英雄与英雄之间的斗智斗勇,最终结果如何呢?
小说三要素:
1、人物
2、环境描写(1.烘托气氛2.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3.推动故事情节的开展(即天气炎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
3、故事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一个主角两条线索
杨志智送—智取
基本故事情节:
故事发生:杨志押送生辰纲(开头至“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1—4段)。

故事发展:七雄贩枣蒙杨志(“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5、6段)。

故事进一步发展:白胜设计诱官军(“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7—9)。

故事高潮:杨志无奈买白酒(“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10)。

故事结局:杨志误失生辰纲(“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11)。

尾声:吴用智取生辰纲(最后一段12)。

故事情节:
开端:杨志押送生辰纲
发展:七雄贩枣蒙杨志
高潮:白胜设计诱官军
杨志无奈买白酒
结局:杨志误失生辰纲
尾声:群雄智取生辰纲
给课文分段
文章一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4):写杨志押送生辰纲途中与老都管、虞候和众军汉的矛盾,为下文生辰纲被劫埋下伏笔。

第二部分(5—12):写杨志与晁盖等人斗智斗勇,最终丢失生辰纲。

小说线索
明线暗线
杨志押送生辰纲好汉智取生辰纲
上路(疑客乔装)“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定计(天时改扮)
中计(疑酒更时)施计(地利争酒)
失纲(窥酒赶骂)劫纲(人和巧投)
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
分析小说情节
1、生辰纲是什么东西?
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中书为老丈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都是搜刮百姓血汗钱的不义之财。

2、生辰纲是谁取的?又是用怎样的方式从谁的手中取走的?
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智取;杨志。

3、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
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暗线——晁盖智取生辰纲。

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杨志等人怎样上路,怎样中计,怎样丢失了生辰纲(明线)。

一条线索是晁盖、吴用等人怎样定计,怎样行动,怎样劫取生辰纲(暗线)。

4、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以人物的主要行动为归纳点,简要分析出明、暗两条线索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交接在一起呢?
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

讨论题
1 、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利用天时地利人和,让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扮成枣贩子,在松树林休息。

这时,白日鼠白胜又扮成
卖酒经过松树林。

由于天气炎热,“枣贩子”们争着卖酒吃。

吴用趁此机会在酒里下了蒙汗药。

2、为什么吴用要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劫取生辰纲呢?
(时间:六月初四正午,有什么天气特征?)
十分炎热,热不可当。

为在松林休息和白胜卖酒作好准备。

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时间是吴用精心挑选的,可说是智用天时。

(地点:黄泥冈的松树林。


山岗可作掩护,松林既可诱敌休息,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实情况。

为下文吴用取药、下药作准备。

可以看出,这个地点也是精心挑选的,可说是智用地利。

3、在“天时”“地利”起作用后,晁盖等又是如何发挥“人和”优势,通力合作,使用计谋来智取生辰纲的呢?
智用计谋
一稳——扮客商,稳住对方
(初消疑心)
二诱——佯争酒,引诱对方
(消尽疑心)
三麻——巧下药,麻翻对方
(全部放倒)
杨志内部分化,晁盖却内部团结一心。

老督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候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和孤立。

杨志的智败于晁盖智下,有诸多外在因素。

“智”取生辰纲归纳:1、智用天时;2、智用地利;3、3、智用矛盾;4、智用计谋。

4、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他是个无智的人吗?
杨志为了押运成功,也是殚精竭虑、绞尽脑汁,文中许多地方可看出他的智谋:
他只带了十一个兵,扮成客商。

掩人耳目,智藏行踪。

离开京城几天后调整作息时间。

五更→日中,改为辰牌→申时;说明他小心谨慎,智变行辰。

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而净找偏僻崎岖
的小径:说明他智选路径。

这样艰难的路径,连强盗也不愿走。

从智藏行踪,智变行辰,智选路径,可以看出杨志是用心良苦的,为保生辰纲的安全煞费苦心。

5、杨志如此精明,谨慎多智,为什么押送生辰纲还是失败了?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

①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

打骂众军汉,虞候怒他,老都管恼他。

②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水泊梁山个个都是好汉。

矛盾冲突
次要矛盾主要矛盾
杨志与军健、虞侯、老都管的矛盾杨志与晁盖等好汉的矛盾
押送生辰纲智取生辰纲
6、如何看待小说的明暗这两条线?
如何处理好这两条线,取决于艺术效果的表达。

例如,用明线写杨志的精细和周密防范,对这条明线刻画得越细致,就越能衬托出暗线一方人物的智慧。

同时,由于对晁盖、吴用等人的行动采取暗线写法,让读者猜不透,造成悬念,直到最后由暗线转到明线,读者才恍然大悟。

分析人物形象
1、请同学们分析杨志这个人物。

精明能干,小心谨慎。

扮做普通客商,更改行路时间,千方百计阻止大家买酒喝。

但也急功近利,粗暴蛮横。

杨志,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是杨老令公杨家将的后代。

2、以晁盖为首的好汉们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精诚团结,足智多谋。

3、杨志为什么会失陷生辰纲?晁盖等好汉为什么能智取生辰纲?
杨志败因:急功近利,内部不和(内因);人外有人(外因)。

好汉胜因:稳住对方(扮客商);引诱对方(佯争酒);麻倒对方(巧下药)。

4、分析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智”在何处?
利用了天气、地点和对方的矛盾,欲擒故纵(白胜),麻痹杨
志……
5、主题思想:
本文刻画了杨志粗暴急躁但又小心谨慎的性格,表现了晁盖、吴用等人的聪明才智,揭示了梁山好汉反抗贪官的的斗争形势。

6、吴用施用的计谋,采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些计?
刘唐偷酒瞒天过海
吴用下药以逸待劳
林中休息笑里藏刀
伪装客商声东击西
不肯卖酒混水摸鱼
送与枣子欲擒故纵
7、指出句中画线词语古今意义有什么不同?
例句古义今义
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赶拿;得到
如今正是尴尬去处容易出麻烦(神态)不自然
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却必须,须要
且耐他一耐忍受得住
老都管听了,也不着意在意用心
都叹气吹嘘嘴里吹气夸张地宣扬
也合依我劝一劝应该闭
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事情见不得人的事[贬义]
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道理力气
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反正表方向;支配、操纵
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计策计算比较;争论
小结:
文章描写了两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两组性格鲜明的人物,且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显示了本文精巧的构思。

总结全文:
小说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杨志虽武艺高强、精明能干,又尽心竭力的押送生辰纲,但最终还难逃失败的命运。

众好汉布
下巧计,引杨志进入圈套,智取生辰纲,表现了他们非凡的智慧。

双方斗智斗勇,众好汉更胜一筹。

小说赞扬了他们劫取不义之财的壮举,充分表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