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种题型:思想情感型 提问方式: 1.某句、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问变体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 3.诗人为什么会发出某某感慨? 答题步骤 1.结合内容; 2.指出感情。
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1.个人情感:伤离别、思家乡、羁旅在外的孤独
注:本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
3.志向节操: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渴望用世、
壮志难酬、向往英雄业绩、建功立业、为国捐躯、 收复失地的决心,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例:概括下列诗歌思想感情
陇西行 (唐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此诗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烈场面:唐军 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 “胡尘”。三四句把现实与梦境虚实对比,造成 强烈的艺术效果。 (步骤一) 此诗表现了诗人对 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步骤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2.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 夜 联想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注:本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 第一种题型:分析意境型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 第二种题型,分析技巧型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2.家国之情:忧国忧民、对古今盛衰的感慨、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 联想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六种题型:思想情感型 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
收复无望的悲愤、深沉的历史思考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 而“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 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翻译句子) 3.有手法指出其手法(手法的作用,表达效 果)。 4.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 的感情。 5.比较题,开头指出“ 能否换”,最后指出 另一个字的不足。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 ,实际上非常传 神,它能真切透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 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1.同意。“看” ,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2.离人孤独地走了, 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 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 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愿看的形象 (步骤二)。 3.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 离别 的酸楚(步骤三)。
注:本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
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2.“黄莺儿”是 第二种题型,分析技巧型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联想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例:概括下列诗歌思想感情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用 质朴的语言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二种题型,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第பைடு நூலகம்种题型,分析技巧型
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春天,那么,作者对“春” 忧国忧民、对古今盛衰的感慨、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或修辞手法)。 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春天,那么,作者对“春”
第五种题型:形象分析型 提问方式: 1.指出诗中某某意象的含义。 2.结合诗句,赏析诗中某某形象。 3.本诗描写了某某怎样的形象? 答题步骤 1.概括形象的特点。 2.结合诗句指出这一形象做了哪些事,说了 哪些话。
访隐者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
第七种模式:对比鉴赏式 提问方式: 1.两首诗内容、主题、氛围、感情、风格或 方法等方面有什么相同或不同、是否一致? 提问变体: 2.在某一方面,你认为哪首更好,为什么? 答题步骤: 1.亮明观点。 2.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前者……后 者……/杜诗……李诗…… 3.结论(所以……)
秋词二首 刘禹锡 (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清新自然、多用口语、朴实无华、华美绚丽、 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 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怨 盖嘉运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1.三四句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 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 的隐居生活。(步骤一) 2.塑造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形象。 (步骤二)
沿着山崖上的小路,脚踏着深青色的崖壁,半山坳的山泉和岩石被寒冷的云朵环绕着。 隐者饮着自己酿制的好酒不出家门,残花落满地面,丝毫没有人的行迹。
表现手法分为抒情方式、描写手法、修辞手 法三大类。
一、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 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和托物 言志及托物喻理等。
二、描写手法:动静、虚实、点面、明暗、 正侧、声色、抑扬、白描、烘托渲染、乐景 写哀、对面入手……
三、修辞手法 四、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了用了什么手法。 (2)结合了诗句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 种手法的。 (3)说明表达效果。 (4)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句有何妙处? 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渴望用世、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的运用的
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嗾( sǒu ),指使狗时发出的声音。
这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从思 想内容上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前诗侧重描写了秋天的生气和活力,从而鼓 舞人们要振奋精神,顽强奋斗;后诗咏叹秋 天令人敬肃的色彩,从而唤醒人们要情操清 白,意志坚定。
环境的寂静。
收复失地的决心,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步骤二)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
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此诗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烈场面:唐军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3.两处反衬都突出了出行之早,表达了心中由 第二种题型,分析技巧型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联想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1.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 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结合诗句,赏析诗中某某 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
一)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二种题型,分析技巧型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模式
第一种题型: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方式 :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 意境? 变式提问 :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 3.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 景物? 4.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 氛围?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意境包括 景、境、情 三个方面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时 应
惆怅、对友人的思念、惜春、惜时,对自由美好 收复失地的决心,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注:本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忧国忧民、对古今盛衰的感慨、
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与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三四句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春天,那么,作者对“春”
第二种题型,分析技巧型 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第一种题型:分析意境型
本诗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
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 隐者饮着自己酿制的好酒不出家门,残花落满地面,丝毫没有人的行迹。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的美梦。(步骤二)
3.这样非常自然的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
之情。(步骤三)
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
“驼褐”,是一种用兽毛 (不一定是驼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 易湿透。而“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
第三种题型: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3.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 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的运用的 巧妙,而是要品位整首诗表现出来语言风格。 常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
秋词二首 刘禹锡
(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春天,那么,作者对“春” 的感情评价和“春”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 么?
不一致。前诗并没有否定春的生气和活力, 并且用“春” 正衬秋的生气和活力;后诗否 定了繁华浓艳、教人轻浮若狂的春色,诗中 用来反衬秋色的清净高雅。
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 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本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 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 情?请简要分析。
1.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 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 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2.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3.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 的心境(步骤三)。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 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 联想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
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萧瑟凄 凉、恬静优美、安宁静谧、热烈喧闹、雄浑 壮阔、旷远辽阔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 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
第四种题型:炼字型、炼句型 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某字有人认为应换为某字,你是怎么认为 的?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
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 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 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
1.主要用了反衬的手法。(步骤一)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
隐者饮着自己酿制的好酒不出家门,残花落满地面,丝毫没有人的行迹。 隐者饮着自己酿制的好酒不出家门,残花落满地面,丝毫没有人的行迹。 此诗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烈场面:唐军
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收复失地的决心,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结合了诗句说明作者是 收复失地的决心,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伤离别、思家乡、羁旅在外的孤独
伤离别、思家乡、羁旅在外的孤独 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