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知识点归纳91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电子测量:指以电子技术理论为依据,以电子测量仪器和设备为手段,对电量和非电量进行的测量。
2) 电子测量特点:1.测量频率范围宽:10-6-1012;2.测量量程宽:10-14 -108;3.测量准确度高低相
差悬殊:10-14 -10-1;4.测量速度快;5.可以进行遥测;6.易于实现测试智能化和测试自动化;7.影响因素众多,误差处理复杂。
3) 测量仪器的功能:1.变换功能;2.传输功能;3.显示功能。
4) 测量仪表的主要性能指标:1.精度:精密度、正确度、准确度;2.稳定性;3.输入阻抗;4.灵敏度;
5.线性度;
6.动态特性。
5) 计量:是利用技术和法制手段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
6) 基本计量单位(7个):①长度:米(m )②时间:秒(s );③质量:千克(kg );④电流:安培(A );
⑤物质量:摩尔(mol );⑥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 );⑦发光强度:坎德拉(cd )。
7) 真值A0:“纯理论值”,在一定条件下所呈现的客观大小或真实数值称作它的真值。
8) 指定值As :“约定真值”,一般由国家以法令的形式指定其所体现的量值作为计量单位的指定值,
一般就用来代替真值。
9) 实际值A :“相对真值”,以上一级标准所体现的值当作准确无误的值。
10) 标称值:测量器具上标定的数值。
11) 示值:“测得值或测量值”,由测量器具指示的被测量量值称为测量器具的示值。
12)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13) 绝对误差定义为:0A x x -=D ,x 为测得值,A 0为真值,但一般无法得到,所以用实际值A 代替A 0 。
14) 绝对误差的特点:①绝对误差是有单位的量;②绝对误差是有符号的量。
15) 修正值:与绝对误差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一般用符号c 表示,c x A x =-D =-。
16) 相对误差:①实际相对误差:100%A x A g D =´;②示值相对误差(标称相对误差):100%x x x
g D =´;③满度相对误差(满度误差和引用误差):100%m m m
x x g D =´。
17) 仪表各量程内绝对误差的最大值:m m m x x g D =×,其中%m s g =±,s 为准确度等级,我国电工仪
表的准确度等级分为0.1、0.2、0.5、1.0、1.5、2.5、5.0七级。
18) 分贝误差:广泛用于增益(衰减)量的测量中,电压增益分贝误差:20lg(1)dB A dB A g D =+
,功率增益分贝误差:10lg(1)dB A dB A g D =+。
19) 容许误差:又称仪器误差,指测量仪器在规定使用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最大误差范围,是恒量电子测
量仪器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
有四项指标:工作误差、固有误差、影响误差和稳定误差。
20) ①工作误差:在额定工作条件下仪器误差的极限值;②固有误差:当仪器的各种影响量和影响特性
处于基准条件时仪器所具有的误差;③影响误差:当一个影响量在其额定使用范围内取任一值,而其它影响量和影响特性均处于基准条件时所测得的误差;④稳定误差:仪器的标称值在其他影响量和影响特性保持恒定的情况下,于规定时间内产生的误差极限。
21) 测量误差的来源:①仪器误差:出厂校准定度不准确产生的校准误差、刻度误差,读数分辨力有限
而造成的读数误差及数字式仪表的量化误差,仪器内部噪声引起的内部噪声误差,元器件疲劳、老化及周围环境变化造成的稳定误差,仪器响应的滞后现象造成的动态误差等;②使用误差:有些设备要求正式测量前进行预热而未预热,有些设备要求水平放置而倾斜或垂直放置,有的测量设备要求实际测量前须进行校准而未校准等;③人身误差:主要指由于测量者感官的分辨能力、视觉疲劳、固有习惯等而对测量实验中的现象与结果判断不准确而造成的误差;④影响误差:影响误差是指各种环境因素与要求条件不一致而造成的误差。
对电子测量而言,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环境温度、电
源电压和电磁干扰等。
⑤方法误差:又称理论误差,是指所使用的测量方法不当,或测量所依据的理论不严密,或对测量计算公式不适当简化等原因而造成的误差。
方法误差通常以系统误差形式表现出来。
22) 误差的分类:①系统误差:在多次等精度测量同一量值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当条
件改变时按某种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差)。
分为恒定系差和变值系差。
主要特点:a.只要测量条件不变,误差即为确切的数值;b.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不能改变或消除系差;而当条件改变时,这种误差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具有可重复性;c.可用修正值来减小这种误差。
系统误差体现了测量的正确度。
②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是指对同一量值进行多次等精度测量时,其绝对值和符号均以不可预料的方式无规则变化的误差。
特点:有界性;对称性;抵偿性。
随机误差体现了多次测量的精密度。
③粗大误差: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测得值明显地偏离实际值所形成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也称疏失误差或粗差。
确认含有粗差的测得值称为坏值。
23) 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①测量仪器设计原理及制作上的缺陷。
例如刻度偏差,刻度盘或指针安
装偏心,使用过程中零点漂移,安放位置不当等;②测量时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及电源电压等与仪器使用要求不一致等;③采用近似的测量方法或近似的计算公式等;④测量人员估计读数时习惯偏于某一方向等原因所引起的误差。
24) 产生随机误差的主要原因:①测量仪器元器件产生噪声,零部件配合的不稳定、摩擦、接触不良等;②温度及电源电压的无规则波动,电磁干扰,地基振动等;③测量人员感觉器官的无规则变化而造成的读数不稳定等。
25) 产生粗差的主要原因:①测量方法不当或错误;②测量操作疏忽和失误;③测量条件的突然变化。
26) 设对被测量x 进行n 次等精度测量,得到n 个测得值:123,,,n x x x x L ,定义这n 个随机变量的算
术平均值为:1
1n
i i x x n ==å,也称作样本平均值;当测量次数n ®¥时,样本平均值的极限定义为测得值的数学期望:1
1lim()n
x i n i E x n ®¥==å,也称作总体平均值。
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1
1n
i i x A n d ==-å,由于随机误差的抵偿性,当测量次数n 趋于无限大时,d 趋于零,即随机误差的数学期望等于零。
而因为()x E A n d =-®¥,故x E A =,即测得值的数学期望等于被测量真值A 。
27) 当进行有限次测量时,各次测得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定义为剩余误差或残差:i i x x u =-。
28) 方差定义为n ®¥时,测量值与期望值之差的平方的统计平均值,即2
211lim ()n
i x n i x E n s ®¥==-å, 标准差s 反映了测量的精密度,σ小表示精密度高,测得值集中,σ大表示精密度低,测得值分散。
29) 极限误差(最大误差或随机不确定度):3s D =。
莱特准则:在正态分布的前提下,用极限误差来判断坏值,即把||||3i i u d s »>的测得值判为坏值。
30) 贝塞尔公式:当n 为有限值时,我们用残差i u 来近似或代替真正的随机误差i d ;用标准差的最佳估
计值ˆs =s 。
31)
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x s s =
32) 当系差与随机误差同时存在时,若测量次数足够多,则各次测量绝对误差的算术平均值等于系差。
33) 消弱系统误差的典型测量技术:①零示法②替代法③补偿法④对照法⑤微差法⑥交叉读数法。
34) 零示器的种类有:光电检流计、电流表、电压表、示波器、调谐指示器、耳机等。
35) 常用函数的合成误差:①和差函数的合成误差:设12y x x =±,绝对误差12y x x D =D ±D ,相对误
差1212y x x y y x x g D ±D D ==+,或者写成12121212
y x x x x x x x x g g g =±±±;②积函数的合成误差:设12y x x =×,绝对误差2112y x x x x D =×D +×D ,相对误差12y x x g g g =+;若12x x g g 、都有正负号,则()12y x x g g g =±+;③商函数的合成误差:设12x y x =,绝对误差1122221x y x x x x æöD =D +-D ç÷èø
,相对误差12y x x g g g =-;若12x x g g 、都有正负号,则()12y x x g g g =±+;④幂函数的合成误差:设12m n y kx x =×,相对误差12y x x m n g g g =+;若12x x g g 、都有正负号,则()
12y x x m n g g g =±+;⑤积商幂函数的合成误差:设123m n p x x y k x ×=,相对误差123y x x x m n p g g g g =+-,若12x x g g 、都有正负号,则()
123y x x x m n p g g g g =±++。
36) 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右面最后一个数字(包括零)止,都叫做有效数字。
37) 多余数字的舍入规则:“小于5舍,大于5入,等于5时采取偶数法则”,为0.5时,则末位为奇数
时加1,末位为偶数时不变。
如l2.35→l2.4 (3是奇数,5入),12.45→12.4 (4是偶数,5舍)。
38) 当需要对几个测量数据进行运算时,保留的位数原则上取决于各数中精度最差的那一项。
39) 超低频信号发生器:30kHz 以下,用于电声学、声纳。
低频信号发生器:30 kHz ~300 kHz ,用于电
报通讯。
视频信号发生器:300 kHz ~6 MHz ,用于无线电广播。
高频信号发生器:6 MHz ~30 MHz ,用于广播、电报。
甚高频信号发生器:30 MHz ~300 MHz ,用于电视、调频广播、导航。
超高频信号发生器:300 MHz ~3000 MHz ,用于雷达、导航、气象。
40) 信号发生器原理框图:
41) 信号发生器总的趋势是向着宽频率复盖、高频率精度、多功能、多用途、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42) 正弦信号发生器的性能指标:大的分类为频率特性、输出特性和调制特性,细分如下:
①频率范围(指信号发生器所产生的信号频率范围,该范围内既可连续又可由若干频段或一系列离散频率复盖)②频率准确度(指信号发生器度盘显示数值与实际输出信号频率间的相对误差)③频率稳定度(指其他外界条件恒定不变的情况下,在规定时间内,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相对于预调值变化的大小,分为频率短期稳定度和频率长期稳定度)④由温度、电源、负载变化而引起的频率变动量⑤非线性失真系数(失真
度,用来说明输出信号波形接近正弦波的程度,
1100%g =,1U 为基波有效值,其他为各次谐波有效值)⑥输出阻抗⑦输出
电平⑧调制特性。
43) 频率短期稳定度定义为信号发生器经过规定的预热时间后,信号频率在任意15min 内所发生的最大变化,表示为:max min 0
100%f f f d -=´。
频率长期稳定度定义为信号发生器经过规定的预热时间后,信号频率在任意3h 内所发生的最大变化
44) 用通用RC 振荡器作为主振器的低频信号发生器中,可以使用同轴电阻器改变电阻R 进行粗调,使
得换档时频率变化10倍,而用改变双联同轴电容C 的方法在一个波段内进行频率细调。
45) 函数信号发生器是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一种,基本工作原理是先由积分电路和触发电路产生三角波和
方波,然后通过函数转换器(例如二极管整形网络)将三角波整形成正弦波。
46) 射频 (高频)信号发生器是指能产生正弦信号,频率范围部分或全部复盖300kHz ~1GHz(允许向
外延伸),并且具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调制或组合调制(正弦调幅、正弦调频、断续脉冲调制)的信号发生器。
47) 射频信号发生器分为:调谐信号发生器、锁相信号发生器、合成信号发生器。
48) 调谐信号发生器的振荡器通常为LC 振荡器,可分为:变压器反馈式、电感反馈式(也称电感三点式)、
电容反馈式(也称电容三点式)。
振荡频率均为:02f =另外对于电容反馈式:1212
C C C C C =
+。
图01变压器反馈振荡器 图02电感反馈振荡器
图03电容反馈式振荡器
49) 锁相信号发生器是在高性能的调谐式信号发生器中增加频率计数器,并将信号源的振荡频率利用锁
相原理锁定在频率计数器的时基上,以高稳定度的石英晶体振荡器为基准的信号发生器。
50) 锁相环基本方框图: 间接合成法即锁相环路法,102
n f f n =:
51)
锁相环的基本工作原理:当压控振荡器输出频率
f 2由于某种原因变化时,相应相位也产生变化,该
相位变化在鉴相器中与基准晶振频率f 1的稳定相位相比较,使鉴相器输出一个与相位差成比例的电压u d (t ),经过低通滤波器,检出其直流分量u c (t ) ,用u c (t )控制压控振荡器中压控元件数值(如变容二极管电容),从而调整VCO 的输出频率f 2 ,使其不但频率和基准晶振一致,相位也同步,这时称为相位锁定,因此最终VCO 的频率输出稳定度就由晶振频率f 1所决定。
52) 合成信号发生器是用频率合成器代替信号发生器中主振荡器。
它既有信号发生器良好 的输出特性
和调制特性,又有频率合成器的高稳定度、高分辨力的优点,同时输出信号的频率、电平、调制深度等均可程控,是一种先进高档次的信号发生器。
53) 频率合成的方法分为:直接合成法、间接合成法。
54) 直接合成法是将基准晶体振荡器产生的标准频率信号,利用倍频器、分频器、混频器及滤波器等进行一系列四则运算以获得所需要的频率输出。
又可分为非相干式和相干式直接合成。
非相干式直接合成器:用多个石英晶体产生基准频率,产生混频的两个基准频率之间相互独立。
相干式频率合成器:只用一个石英晶体产生基准频率,然后通过分频、倍频等,使加入混频器的频率之间是相关的。
55) 间接合成法即锁相环路法。
102
n f f n =。
用鉴频器输出控制VCO 实现频率粗调,而后利用鉴相器输出控制VCO 实现频率细调。
56) 扫频信号发生器是一种输出信号的频率随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反复变化的正弦信号发生器,它是频率
特性测试仪(扫频仪)的核心,主要用于直接测量各种网络的频率响应特性。
幅频特性的测量方法:①点频法(就是“逐点”测量幅频特性或相频特性的方法,操作繁琐,并且频率离散而不连续,很容易遗漏掉突变点)②扫频法(在测试过程中,使信号源输出信号的频率按特定规律自动连续并且周期性重复,利用检波器将输出包络检出送到示波器上显示,就得到了被测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
57) 脉冲的占空系数e :脉冲宽度t 与脉冲周期T 的比值称为占空系数或空度比,/T e t =。
58) 电子示波器的基本特点是:①能显示信号波形,可测量瞬时值,具有直观性。
②输入阻抗高,对被测信号影响小。
③工作频带宽,速度快,便于观察高速变化的波形的细节。
④在示波器的荧光屏上可描绘出任意两个电压或电流量的函数关系。
59) 电子示波器由Y 通道、X 通道、Z 通道、示波管、幅度校正器、扫描时间校正器、电源几部分组成。
①垂直偏转通道(Y 通道)的任务是检测被观察的信号,并将它无失真或失真很小地传输到示波管的垂直偏转极板上。
同时为了与水平偏转系统配合工作,要将被测信号进行一定的延迟。
垂直偏转系统由输入电路、延迟线和放大器组成。
输入电路由探头、衰减器、阻抗变换器组成。
阻抗变换器一般可由射极跟随器构成。
射极跟随器的高输入阻抗使得示波器对外呈现高输入阻抗,射极跟随器的低输出阻抗容易与后接的低阻延迟线相匹配。
②水平偏转通道(X 通道)作用是产生一个与时间呈线性关系的电压,并加到示波管的X 偏转板上去,使电子射线沿水平方向线性地偏移,形成时间基线。
水平通道包括三部分:a.触发电路,其中包括触发方式选择、触发整形电路。
b.时基发生器。
由闸门电路、扫描发生器和释抑电路组成。
c.水平放大器。
③Z 轴电路在时基发生器输出的正程时间内产生加亮(增辉)信号加到示波管控制栅极上,使得示波管在扫描正程加亮光迹,在扫描回程使光迹消隐。
④示波器设有两个校正器,幅度校正器和扫描时间校正器,分别调整幅度和扫描速度。
⑤电源一般由两个整流器组成。
高压整流器供给示波管高压电极电压,低压整流器供给示波器所有其它电路的电压和示波管低压电极电压。
⑥示波管: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de(CRT),是示波器的核心。
包括三部分:电子枪(发射电子并形成很细的高速电子束)、电子偏转系统(决定电子束的偏转)、荧光屏(显示电信号的波形)。
60) 线性时基扫描方式可分为连续扫描和触发扫描。
连续扫描的扫描电压是周期性的锯齿波电压,在扫
描电压的作用下,示波管光点将在屏幕上作连续重复周期的扫描。
连续扫描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保证在屏幕上显示出稳定的信号波形。
为了得到稳定的波形显示,必须使扫描锯齿波电压周期T 与被测信号周期T y ,保持整数倍的关系,即T =nT y 。
为此一般采用被测信号控制和触发时基电路,使T =nT y ,这个过程称为同步。
连续扫描适用于观测连续信号。
触发扫描适于扫描脉冲信号。
61) 电子枪组成部分为:灯丝(h)、阴极(K) 、栅极(G1)、前加速极(G2)、第一阳极(A1)、第二阳极(A2)。
灯丝h 对阴极K 加热,阴极发射电子。
栅极G1电位比阴极K 低,对电子形成排斥力,使电子朝轴向运动,形成交叉点F1,并且只有初速较高的电子能够穿过栅极奔向荧光屏,初速较低的电子则返回阴极,被阴极吸收。
G2、A1、A2构成一个对电子束的控制系统。
电子束进入G2、A1、A2构成的静电场后,一方面受到阳极正电压的作用加速向荧光屏运动,另一方面由于A 1与G 2、A 1与A 2形成的电子透镜的作用向轴线聚拢,形成很细的电子束。
62) 示波管组成:
63) 示波器的主要技术性能:①频率响应(频带宽度):指垂直偏转通道(Y 方向放大器)对正弦波的幅频
响应下降到中心频率的0.707(-3dB)的频率范围。
如果通道的带宽不够,信号波形便会产生失真。
为了能够显示窄脉冲,示波器y 通道带宽必须很宽。
②偏转灵敏度(S):单位输入信号电压 y u 引起光点在荧光屏上偏转的距离H ,y S H u =。
③扫描频率:表示水平扫描的锯齿波的频率。
扫描速度越高,表示示波器能够展开高频信号或窄脉冲信号波形的能力越强。
④输入阻抗:指示波器输入端对地的电阻Ri 和分布电容Ci 的并联阻抗。
输入阻抗越大,示波器对被测电路的影响就越小,所以要求输入电阻Ri 大而输入电容Ci 小。
⑤示波器的瞬态响应:指示波器的垂直系统电路在方波脉冲输入信号作用下的过渡特性。
⑥扫描方式:分成连续扫描和触发扫描。
64) 双踪和双线示波器:两者都可在一个示波管荧光屏上同时显示出两个信号波形。
①双踪(双迹)示波器,它的垂直偏转通道由A 和B 两个通道,其输出信号在电子开关控制下,交替通过主通道加于示波管的同一对垂直偏转板。
平衡倒相器的作用是把输入信号转换为对称的波形输出。
在前置放大器中设有移位控制,可分别控制两个显示图形的上下位置。
②双线示波器:采用双线示波管构成。
双线示波管在一个玻璃壳内装有两个完全独立的电子枪和偏转系统,每个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束经加速聚焦后,通过“自己”的偏转系统射于荧光屏上。
65) 高速示波器显示ns 、ps 级的脉冲或微波信号,它的不同点是示波管、Y 放大器和时基发生器。
66) 取样示波器——将高频(1 000MHz 以上)重复性的周期信号,经过取样(取样速率可调节),变换成低
频的重复性的周期信号,再运用通用示波器的原理进行显示和观测的示波器称为取样示波器。
67) 非实时取样技术:把一个高频或超高频的信号经过跨周期的取样,形成一个波形和相位完全相同、
幅度相等或成某种严格比例的低频(或中频)信号。
68) 取样示波器是一种非实时取样过程,它只能观测重复信号,对非重复的高频信号或单次信号,只能
用高速示波器进行观测。
69) 记忆示波管可分为可变余辉存贮方式和快速转移存贮方式两种示波管,它们都是将记忆信号存贮于
示波管的栅网上,需要显示时,将它显示出来。
70)
脉冲计数误差示意图
71) 计数式频率计测频的框图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时基产生电路、计数脉冲形成电路、计数显示电路。
72) 电子计数测量频率方法引起的频率测量相对误差,由计数器累计脉冲数相对误差和标准时间相对误
差两部分组成:x x f N T f N T
D D D =-。
N D 为量化误差(又称脉冲计数误差)即±1误差:1N D =±。
T 为计数器的主门开启时间。
脉冲计数最大相对误差为:
11x N N N f T D =±=±。
T x 为被测信号周期。
闸门信号T 是由晶振信号分频而得。
设晶振频率为f c(周期为T c),分频系数为m ,所以有/c c T mT m f ==。
闸门时间相对误差在数值上等于晶振频率的相对误差:
c c
f T T f D D =-。
最后计数测频总的相对误差:1x c x x c f f f f T f D D =±+或写为1x c x x c f f f f T f æöD D =±+ç÷ç÷èø。
73) 电子计数法测量周期总的相对误差:1x c c c x c c
x T f f T T f N f T æöæöD D D =±+=±+ç÷ç÷ç÷ç÷èøèø。
把T x 扩大m 倍后:1x c x c x c T f T f mT f æöD D =±+ç÷ç÷èø
,表明了量化误差降低了m 倍。
在测量周期时,被测信号经放大整形后作为时间闸门的控制信号(简称门控信号),因此,噪声将影响门控信号的准确性,造成所谓触发误差。
测量周期时的触发误差与信噪比成反比。
若考虑噪声引起的触发误差,那么,用电子计数器测量信号周期的误差共有三项,即量化误差(±1误差)、标准频率误差、触发误差
:
1x c x x c
c T f T kT f f æöD D =±
++ççè。
74) 对某信号使用测频法和测周法测量频率,两者引起的误差相等,则该信号的频率定义为中界频率,
记为f 0。
0f = 75) 其他测量频率的方法:①直读法测频:a. 电桥法测频; b. 谐振法测频②比较法测频:a. 拍频法测
频; b. 差频法测频; c. 用示波器测量频率: 李沙育图形测频法,在示波器的X 通道和X 通道分别加上不同信号时,示波管屏幕上光点的径迹将由两个信号共同决定。
如果这两个信号是正弦波,则屏幕上的图形将取决于不同的频率比以及初始相位差而表现为形状不同的图形,这就是李沙育图形。
76) 将待测频率为f x 的正弦信号u x 与标准频率为f c 的正弦信号u c 直接叠加在线性元件上,其合成信号u
为近似的正弦波,但其振幅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频率等于两频率之差,称之为拍频。
一般用如右上图所示的耳机或电压表或示波器作为指示器进行检测。
调整f c ,若f x 越接近f c ,合成波振幅变化的周期越长。
当两频率相差在4~6Hz 以下时,就分不出两个信号频率音调上的差别了,此时示为零拍,这时只听到一个介于两个音调之间的音调。
同时,声音的响度都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
用电压表指示时可看到指针有规律地来回摆动;若用示波器检测,可看到波形幅度随着两频率逐渐接近而趋于一条直线。
77) 用示波器测量相位差:①直接比较法②椭圆法: 若频率相同的两个正弦量信号分别接到示波器的X
通道与Y 通道,一般情况下示波器荧光屏上显示的李沙育图形为椭圆,而椭圆的形状和两信号的相位差有关,基于此点用来测量相位差的方法称为椭圆法。
设椭圆的长轴为A ,短轴为B ,可以证明相位差2arctan B A
j =。
78) 相位差测量方法:①用示波器测量相位差②相位差转换为时间间隔进行测量③相位差转换为电压进
行测量④零示法测量相位差。
79) 阻抗测量的方法:电桥法测量阻抗、谐振法测量阻抗、利用变换器测量阻抗。
80) 电桥平衡条件1324Z Z Z Z =,即1324Z Z Z Z ×=×和1324q q q q +=+,它表明:一对相对桥臂阻抗的乘积必须等于另一对相对桥臂阻抗的乘积。
81) 交流电桥的收敛性就是指电桥能以较快的速度达到平衡的能力。
为使交流电桥满足平衡条件,至少
要有两个可调元件。
一般情况下,任意一个元件参数的变化会同时影响模平衡条件和相位平衡条件,因此,要使电桥趋于平衡需要反复进行调节。
82) 通常把内阻与量程之比定义为模拟磁电式电压表的每伏欧姆数,即电压灵敏度。
每伏欧姆数越大,
表明为使指针偏转同样角度所需的驱动电流越小。
83) 周期性交变电压u (t )在一个周期内偏离零电平的最大值称为峰值,用U p 表示,正、负峰值不等时分
别用U p+和U p-表示。
u (t )在一个周期内偏离直流分量U 0的最大值称为幅值或振幅,用U m 表示,正、负幅值不等时分别用U m+和U m-表示。
84) 波形因数F U K U
=电压的有效值与平均值之比;波峰因数p p U K U =电压的峰值与有效值之比。
85) 交流电压的测量方法:最主要的是利用交流/直流(AC/DC)转换电路将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然
后再接到直流电压表上进行测量。
根据AC/DC 转换器的类型,可分成检波法(平均值检波、峰值检波、有效值检波)和热电转换法。
86) 模拟交流电压表的主要类型:①检波-放大式:又称“高频或超高频电压表”,频率范围宽从几十
Hz 到几百MHz ,输入阻抗也较大。
其频率范围和输入阻抗主要取决于检波器。
②放大-检波式:又称“视频毫伏表”,灵敏度高,适于测低电压。
其频率范围取决于宽带交流放大器,灵敏度也受到放大器内部噪声的限制。
③调制式④外差式⑤热偶变换式。
检波-放大式电压表 放大-检波式电压表
87) 交流电压表或交流毫伏表:测量低频(1MHz 以下)信号电压的电压表。
一般采用放大-检波程式,检波器多为平均值检波器或者有效值检波器,分别构成均值电压表和有效值电压表。
88) 波形换算:电压表度盘是以正弦波的有效值定度的,有a a U K U =×,a U 为电压表示值,a K 为定
度系数。
定度系数a K 就等于正弦信号的波形因数F K 。
若被测信号是非正弦波形,那么需“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