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立高校及其相关主体产权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23期(8月)
摘要: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进程,我国公立高校出现了财政危机和质量危机等新的问题,文章从公立高校及其相关主体的产权角度进行分析,揭示了造成这种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基于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和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从政府、高校和教师三个方面分析了他们之间的产权关系,并且从“教育劳务产品所有权”的角度为我国公立高校的产权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公立高校;产权;教育劳务产品所有权;人力资本产权
一、综述
全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早已开启了大众化、普及化的进程,而我国在2002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即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但是与这种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相伴随的是高等教育的财政和质量危机。

本文认为应该从经济学中产权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由于我国高等院校大部分是公立院校,而且公立高校的产权问题的复杂性也是长期以来一直为学者们所讨论的,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公立高校的产权问题。

关于研究公立高校产权的文献时间跨度大,主要是从公立高校的产权明晰和界定,产权多元化、产权残缺、产权效率等方面来分析我国公立高校的产权改革和治理问题。

在产权的明晰和界定方面,张万朋(2003)从高校资产所有者、分权结构和外部性存在三个层次来分析产权的界定和清晰问题,认为应该将高校资产所有权与高校产权主体的责权利关系相结合起来进行产权界定;在产权多元化方面,阮艳平、毕正华(2007)分析了产权视野下公立高校的四个不可能定理,提出从产权结构多元化的角度来推动政校分离,进而改革高校治理结构;在产权残缺方面,陈志勇、陈珊珊(2006)从产权是一组权利束的角度提出当前我国公立高校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都是存在的,但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却存在虚位现象,从而影响了产权的激励和约束功能,并就此提出对策;在产权效率方面,徐警武(2007)指出我国公立高校存在的三种组织效率损失,分别是生产效率损失、资源配置效率损失以及X 效率损失(X 效率损失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组织的实际产出与应有产出之间的差额,高校的X 效率损失主要是高校内部的管理水平和组织因素造成的),而造成组织效率损失的根源是我国公立高校产权的模糊性、残缺性和行政化导致的产权失灵。

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公立高校产权的界定方面,而对于产权安排的全过程包括产权配置、产权激励与约束、产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不足;另外,对于政府与公立高校之间的产权矛盾的解释分析还不够仔细与全面,其理论依据也较为浅薄;最后,对于公立高校中的人力资本产权关注不够,这与我国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日益重要的现实情况相矛盾,这些都为本文研究预留了空间。

二、我国公立高校及其相关主体的产权分析
(一)政府
马克思认为,要理解产权关系首先要理解所有制关系,所有制是所有权的经济基础,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我国公立高校实际上是属于生产资料公有制,即全体公民共同占有公立高校的生产资料进行生产、交换、分配的关系。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本形式包括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公立高校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即公立高校的生产资料所有权是属于国家或者政府的,但是国有并不等于国营,这里的“营”是指公立高校生产资料的经营权或者是产权分解中的使用权,现实中政府将经营权委托给公立高校,公立高校生产资料的使用权属于高校本身,也就意味着公立高校成为一个独立的产权主体,由于产权具有排他性,即特定的权利的主体只能有一个,控制同一事物的某种相同权利不能被同时拥有在两个人手中,所以政府就不应当过分干涉高校的自主权,这就是学者们研究的公立高校产权不明晰问题,需要界定政府与高校之间的产权关系。

另外从法律层面来讲,我国的公立高校与政府之间存在着行政和民事法律关系,政府在行政法律关系下对高校具有形成权、命令权、处罚权、监督权和管理权,这些权力中的某些权力事实上已经干涉了公立高校作为拥有生产资料经营权的产权主体地位,在民事法律关系上,政府与高校具有平等地位,例如在政府与高校签订合同共同研发新技术时,双方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合作完成。

因此这就形成了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复杂的法律关系,具有双界性,即横跨民商法和行政法两个领域,而这种法律关系就对产权关系造成了某些模糊性影响,导致政府与高校责、权、利关系不对等。

综上所述,政府从所有制和法律意义上来说拥有高校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同时就应该有高校生产资料的使用权或者经营权,公立高校的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可以二权分离的,事实证明政府拥有公立高校经营权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因此,公立高校本身应该具有生产资料经营权。

(二)公立高校
前文已经说过我国公立高校拥有生产资料经营权或使用权,也就意味着我国
我国公立高校及其相关主体产权
分析

刘萌萌
76
CHINA COLLECTIVE ECONOMY
公立高校是一个独立的产权主体,那么高校就应该具有相应的独立的权利或者说是自主权。

目前根据我国的《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的自主权包括招收学生权、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机构设置权、教师管理权、学生管理权和财产管理权等。

既然高校已经拥有了较为充分的自主权,但是为何现实中大部分高校还是在呼吁扩大高校自主权,认为这些理论上的权力无法落到实处。

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我国的高等院校包括成人高等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各自包含本科与专科,民办与公立的类型,另外普通高校中还有一些独立学院,这些不同类型的院校应该有不同类型的产权安排制度,而法律法规没有针对不同的产权主体制定不同的法律条款;第二、法律规定了高校的自主权,却没有规定政府如果侵犯自主权应该具有的法律责任,导致高校自主权实现或产权保护的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

基于公立高校自主权不够完善的现状,本文从一个新视角来分析公立高校实现完整自主权的理论依据,提出了一个教育劳务产品所有权的新概念。

教育劳动是生产性劳动,教育劳动产品是一种劳务,这种劳务提供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服务。

按照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政府拥有公立高校的生产资料,这是资本存量,而高校利用生产资料得出的教育劳务产品,是资本增量,从所有制的关系来看,资本增量不一定属于原来的生产资料所有者,这要看公立高校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否相分离,如果分离,这就产生了教育劳务产品的所有权归属问题,由于教育劳务产品的所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等产权权能始终是统一的,就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劳务产品所有权可以作为教育劳务产品的产权概念来使用,也就产生了教育劳务产品的产权归属问题。

教育劳务产品所有权是公立高校拥有生产资料经营权的结果,因此教育劳务产品的所有权归属主体应该是高校,而不是政府。

另外,教育劳务产品所有权是从公立高校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劳动力所有制结合产生的,根据所有制决定分配关系的理论,分配问题实质上是利益问题,那么现实中就存在政府利益、高校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政府利益靠生产资料国家所有权决定,个人利益靠个人所有权决定,那么高校利益应该靠什么决定呢?这只能是靠教育劳务产品所有权来决定,也就是说产品所有权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公立高校作为教育劳务产品所有权的归属
主体,也是一个独立的产权主体,那么公
立高校所拥有的一系列自主权都是这个
产权主体所具备的排他性权利,这就为公
立高校拥有完整自主权提供了一个新的
理论依据。

公立高校拥有教育劳务产品所有权,
相对应的自主权范围得到扩大与完善,产
权的激励和约束功能得以发挥,公立高校
就有动力进行教育改革,对市场就业状况
反应迅速,有针对的培养短缺人才,提高
教育质量。

(三)教师
教师是高校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本,尽
管人们都同意校长对学校的经营管理能
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提供优质教学服
务的重要因素,但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人
力资本从没有在学校的产权结构中占据
一个合适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以往的高
校产权改革忽视了人力资本产权的重要
性。

那么人力资本产权是怎样提出的呢?
公立高校的人力资本产权是怎样的呢?
人力资本产权的提出首先源于马克
思的劳动力所有制研究,马克思指出:劳
动力所有制存在于一切社会中,劳动力是
否归个人所有主要看劳动者是否可以自
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和劳动者是否可以
凭借劳动力个人所有权获得收益。

马克思
关于劳动力所有制的思想,也就是劳动力
产权思想。

舒尔茨从资本的角度认识劳动
者的掌握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和技
能”,推动了人力资本的研究。

结合两者的
研究,再加上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思
想,人力资本产权研究也就随之产生。

人力资本产权是指围绕人力资本而
形成的经济权利关系,是一组权力束,包
括人力资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


于高校中的人力资本产权,人们存在认识
上的误区,即只认为教育经营者主要指校
长具有人力资本,可以凭借经营业绩获取
报酬,而教师并不具有人力资本性质,只
能获取固定工资。

校长与教师的人力资本
未进入公立高校产权结构,从产权的激励
和约束功能看,必然导致了人力资本产权
低效率。

在我国的公立高校中,教师尤其
是优秀教师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与学术
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应当具备人力资
本的特性,从而公立高校应该关注其人力
资本产权的实现和保障情况。

人力资本所
有者获取收益权的途径主要包括固定酬
劳和利润分成,前者是人力资本使用权的
实现,后者是人力资本所有权的实现。

总之,人力资本产权在高校尤其是公
立高校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对于高校人
力资本产权的制度安排将会冲击现有公
立高校教师体制僵化的现实局面,但是对
于公立高校未来健康、有活力的发展意义
巨大。

三、结语
公立高校拥有教育劳务产品所有权
之后,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产权主体,高校
就具有了活力,它就会根据社会和经济发
展的趋势和变化,及时迅速的安排相应的
课程变化,进行教学和研究的结构调整,
使之符合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僵化落后
的教育体制,焕发新的生命力。

加强人力
资本产权的重视,高校就有了动力生产更
好的教育劳务产品,教师也就有了继续学
习的压力,使其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体
系,关注社会变化,防止知识陈旧。

公立高
校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归政府所有,教育劳
务产品所有权归高校所有,劳动力所有权
归教职工所有,三者形成一个立体形结
构,三者其中任意一个的变化都会导致新
的情况发生,教育劳务产品所有权可以促
进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的充
分实现,公立高校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起一
个“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
顺畅”的产权制度。

参考文献:
[1]张万朋.我国公立高等学校中的产
权清晰问题[J].云南教育,2003(18).
[2]王官诚.我国公立高等教育产权制
度的弊端与对策探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3]袁广林.我国公立高校治理结构的
改革——
—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清华大
学教育研究,2006(02).
[4]阮艳平,毕正华.产权视野下公立
高校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2007(04).
[5]陈志勇,陈珊珊.我国公立高校产
权残缺的分析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
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7).
[6]魏海苓,孙远雷.论现代产权制度
下的我国公立高校产权改革[J].现代大学
教育,2005(04).
[7]徐警武.我国公立高校的组织效率
损失与产权失灵析论[J].教育发展研究,
2007(03).
[8]范先佐.教育的低效率与教育产权
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02(03).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
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