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夏》课堂实录 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诵读欣赏,品味语言。
2.积累仿写,学以致用。
过程与方法:
诵读品味积累仿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诵读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感悟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
1.品味语言,感悟语言的魅力。
2.积累仿写,学以致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PPT1课前循环播放夏的图片)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虽然夏天踏着时光的脊背渐渐地远去。
但是夏天的生活仍然让我们记忆犹新。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的散文大家梁衡的《夏》,去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去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板书课题:夏梁衡)(PPT2:夏梁衡)
二、我赏我思。
师:接下来我们将欣赏电视散文《夏》。
同时请同学们思考这样的两个问题,请这位同学读一读。
(PPT3)
生:①在作者眼中,夏天有什么特点?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描写夏天的?
师:请欣赏电视散文《夏》。
(PPT4:插入电视散文)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第一个问题:在作者眼中,夏天有什么特点?
生:在作者眼中,夏天的特点是紧张、热烈、急促。
(师板书紧张热烈急促)
师:不错,那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写夏天的?
生:作者先描写了夏天的总的景象,再写夏天的色彩,然后写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
)
师:好,作者描写了夏天的景象、色彩。
在作者的眼中,夏天的色彩是—
生:金黄的。
(板书:金黄色彩)
师:那么夏天紧张的旋律是通过描写什么内容表现出来的?
生:通过写农民割麦、打麦、施肥、浇水等劳动表现出来的。
师:你的理解非常正确。
(板书:劳动)
三、我读我品。
师:课前,我要求同学们熟读课文,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大家注意听,等一会儿请你从音准、音高、是否有感情这三个方面进行点评。
(平、PPT5: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师:请这位同学把第二自然段朗读一下。
生读略
师:请你说说他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声音响亮,读音挺准确的,只是没有什么感情。
师:你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吗?
生:不能。
师:想不想有感情地读出来?
生:想。
师:要想读出句子的感情,首先要读出重音,(板书:重读)一般情况下,句中的动词和突出景物特点的修饰语需要重读。
师:比如“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范读)
师:这句话,刚才老师哪些词语重读?
生:芊芊、长成、密密
师:正确,我们一起读一遍。
生读(略)
师:同学们刚才重音处理得很好。
其实这篇文章要读出感情,有些句子还需要连读,(板书:连读)连读就是连起来读,这样才能读出句子应有的力量和“紧张、热烈”的情感。
师(范读):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师:你们听出,老师什么地方连读了吗?
生:“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这两个句子连读了。
师:不错,我请你也读一遍。
生读(略)
师:同学们的领悟能力很强。
请同学们从文章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注意重读和连读。
生读(略)
师:好,这几位同学读得挺有感情的。
下面我们把文章答案最后一段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生读(略)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很有激情,我们能欣赏到如此精彩的散文,得益于作家的那支生花妙笔,下面将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用“我喜欢……这句话(或者这个词),因为……”的形式说一段话。
(PPT6)
师:老师给同学们作了两个示范,请那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示例一:我喜欢“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中的“匍匐”字,因为这个词写出了瓜秧伏地生长的情态,把瓜秧旺盛的生命力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示例二:我喜欢“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这句话,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绿烟”、“长墙”来比喻“林带的变化”,描写了一个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绿色世界,形象生动。
师:同学们仔细读一读就会发现,这两个句子都是先说自己喜欢的词或者句子,然后说出喜欢的理由,即这个词或这个句子写出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有什么作用等。
如果是修辞句,要突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习品一品,同桌之间可以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
生讨论,师巡回指导。
师:大家说得很认真,下面请同学们用黑板上的句式进行交流。
生1:我喜欢“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这句中的“曼舞”,因为透过“曼舞”一词,我仿佛看到了蜂蝶优美的舞姿。
师:你的想象力很丰富。
生2:我喜欢“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这句中的“举”字,因为“举”字写出了高粱、玉米大而饱满的果实,形象逼真。
师:福楼拜曾经说过:“不论描写什么事物,唯有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
”你发现了动词的美。
生3:我喜欢“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润,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句话,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植物生长的旺盛活力,生动形象。
师:你强调了拟人修辞的作用。
生4:我喜欢“田间那些挥镶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多用短句,突出了夏天紧张的旋律和农民劳动的艰辛。
师:你已经深深体验到了农民的辛苦;质朴的语言与农民的紧张、急促的生活相吻合。
生5:我喜欢“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这句话,因为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强调了夏天的特征。
师:对比、比较中更能突出作家喜欢夏天的原因。
生6:我喜欢“‘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春秋两季”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引用诗句突出农民们劳动的辛苦。
师:太好了,你发现了别人所没有注意到的诗句的美。
引用诗句可以增加文章的厚度。
师:同学们的发言太精彩了,对喜欢的句子也有自己独特的感悟。
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是很有讲究的。
文中有这样两个词语,一个是“金黄”,一个是“黄金”,请大家迅速找出这两个词所在的句子,一起读出来。
(板书:黄金)
生读略
师:想一想,这两个词能不能互换?先看第一句,能说“夏天的色彩是黄金的”吗?
生:不能,因为金黄是色彩,而黄金是一种具体的物。
师:很好,那可以说“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犹豫不决)
生1:应该是可以的吧。
前面说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金黄突出了夏天的颜色,应该可以说是“金黄的夏天”。
生2:可以换,但是两个词的侧重点不同。
金黄突出了夏天的色彩,黄金突出了夏的……
(生不知道选择什么词比较好。
)
师:你们喜欢黄金吗?
(有同学说喜欢,有同学说不喜欢。
)
师:呵呵,不喜欢的同学是视金钱如粪土;喜欢的同学因为什么原因呢?
生3:因为黄金值钱,黄金珍贵,黄金有价值。
师:对了,这里用“黄金”来修饰“夏季”突出了夏天的价值。
(板书:价值)夏的价值表现在哪里?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直接表明夏的价值的句子。
(板书:价值)
生: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师:是啊,是啊,夏天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季节。
(板书:生命)夏天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有着农民辛勤的劳动。
夏是春天的延续,是秋天的起点,夏有着收获的喜悦,又有着播种的快乐。
有了旺盛的生命,有了辛勤的劳动,这个夏天才显得格外有价值,所以最后作者说,齐读最后一句。
(全班读最后一句话。
)
师:由此可见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班:赞美
师:(板书:赞美。
)作者赞美夏天是因为夏天有旺盛的生命,有辛勤的劳动;因为有了旺盛的生命,有了农民辛勤的劳动,才弹响了一曲“紧张、热烈、急促”的夏的旋律。
所以作者除了赞美了夏天,还赞美了谁?
全班:赞美了劳动人民(农民)。
四、我积我写。
师: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当我们试着用敏感而虔诚的心灵去捕捉文章中的美时,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佳词妙句。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请大家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积累卡上,写下美词佳句。
(PPT7:我发现我积累)
老师分一下工,请一、二两行的同学积累两字动词,第三、四两行的同学积累四字短语,五、六、七行的同学积累写景的句子,八、九、十行的同学积累写人的句子。
在三分钟内看谁积累得多,书写又好。
等一会儿我要请同学们上台展示自己积累的成果。
生积累,师巡视指导。
师:好,时间到,请各个小组选派一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
用“我积累的两字动词有”这样的形式读出。
生1:“我积累的两字动词有……”。
生2:“我积累的四字短语有……”。
生3:“我积累的绘景句有……”。
生4:“我积累的写人句有……”。
师:同学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积累这么多的词句,真不简单。
这些佳词妙句是我们写作文最好的语言素材和范本。
老师就从课文中撷取了一些词语,加上自己的思考写成了一首诗,请看大屏幕,请这位同学朗读一遍。
(PPT8)
生:夏,是金黄的,
你看那火红的太阳,
你瞧那翻滚的麦浪,
你闻那诱人的香味,
承载着收获的希望。
师:这首诗第一句先写夏的特点,我们还可以说夏是(紧张的、蓬勃的、热烈的……)后面三句具体描写夏景,基本上来自课文,这些景物要与特点相吻合,最后一句总结全诗,点出
主旨。
下面就让我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领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利用刚才自己积累的一些美词佳句,练习写诗。
必要时可以求助小组同学或者老师。
生练习写诗,师巡回指导。
师:不少同学已经写好了,正想与大家一起分享创作的喜悦呢。
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同学们创作吧。
生1:夏,是热烈的,
你看那密密的厚发,
你瞧那黛色的长墙,
你瞧那割麦的农民
积蓄成磅礴之势。
师:不错,你的诗形式不错,只是“你瞧那割麦的农民”这句与“热烈的”这一特征吻合吗?你可以把它换成什么?
生1:你听那长吟的蝉鸣
师:不错,尤其是“长吟”这个词用得特别形象。
这样一改就是一首不错的咏夏诗了。
生3:夏,是蓬勃的,
你看那挑着绿叶的棉苗,
你瞧那匍匐前进的瓜秧,
你摸那举着喇叭筒的玉米、高粱,
托起金秋的臂膀。
师:“托起金秋的臂膀。
”亏你想得出,很好。
生4:夏,是急促的,
你看那弯腰挥镰的农民,
你瞧那浇水施肥的身影,
你听那“快打、快打”的催促,
换来黄金的季节。
师:又是一位了不起的小诗人。
师:老师太高兴了,同学们的阅读、感悟、仿写的能力都挺强的。
希望同学们能够把这种积累与运用的好习惯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们就会成为文坛上冉冉升起的新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课后请同学们将课上没有完成的阅读积累卡继续做好,同时阅读作家素素的《夏天也是好天气》这篇文章,注意思考比较这篇文章和课文的异同点。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