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公开课教案第【1】篇〗
目标行为
当孩子看到一道连加或连减的数学题(比如:3+2+4 =,或18-7-
3 =),孩子能够独立且流畅地先将前面两个数字相加或相减,算出的
得数与最后一位数相加或相减,最后将正确结果书写在题目的正确位
置(横线上或括号内)。

训练程序(以连加题为例)
1. 与孩子坐在桌前,给出一道连加题(一张纸上一道题),如
3+2+4 =()
2. 要求孩子读题
3. 家长指着前面两个数字,并发指令给孩子,“先算这两个数,
3加2等于几?”
4. 当孩子说出答案“5”时,家长指示孩子把答案写在第2个
数字的上后方,如图所示:
☆注意,为了保持未来卷面的整洁,家长需要要求/提醒孩子
将数字写得小一些。

5. 当孩子写出数字5后,家长用手指着得数5及第3个数字(4),并给指令“接着算这两个数字,5加4等于几?”
6. 当孩子说出答案“9”之后,提示孩子将最终的答案写在括
号中。

7. 家长夸奖孩子做对了,然后给出下一道题。

8. 每次练习5-10道题,以孩子不出现挑战性的逃避行为为准,当孩子完成约定数量的练习题后,给予强化物(如,孩子偏好的活动)。

辅助与辅助撤销:
大家可以看到,在这个训练中,我们教导的目标其实只有一个,共两步:(1)孩子能先计算前两个数字,(2)将计算结束与第三个数字进行计算。

其余所需的技能都是孩子之前都已经具备的。

所以在教导的过程中,家长尽量仅在这两步上给予辅助,其余的步骤让孩子自己去完成。

当然,当孩子在我们认为他会的步骤上卡壳的时候,家长还是需要提供帮助的,尽量不要让孩子因为不会而发呆。

辅助的过程,我们还是使用的从多到少的方法。

1. 刚开始时提供最多的辅助,直接口语提示规则“先计算前两个数”,并且读出算式“3+2”。

2. 在辅助撤销时,家长只提示规则,不再帮孩子读出算式
3. 进一步撤销时,家长不再给予口语提示,而是先让孩子自己尝试;如果发现孩子有出错的倾向,马上提供辅助2,如果孩子还是没有能理解,则给出最多的辅助(即辅助1)。

4. 最终,我们希望孩子能完成独立地进行计算。

5. 另外,对于能力好的孩子,家长也可以尝试让孩子在心里记住中间答案(不写下来),在完成第一步的计算后,直接进入第二步的计算。

☆连减题的训练程序与连加题的训练程序完成一致。

☆混合运算题的训练过程中,家长需要多一步提醒孩子看计算符号的辅助。

先使用口语+手势的辅助,即口语提示“这是加法还是减法”,同时用手指着运算符号。

在辅助撤销时,先撤销口语,最后撤销手势。

教学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孩子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家长需要马上提示孩子重新进行计算。

☆根据孩子的能力不同,家长选择训练的阶段:
(1)对于新技能需要一定的练习时间的孩子,家长可以选择从单纯的连加进行教导,在孩子掌握后,再进行连减的教导,掌握后再将两种题型随机出现进行教导;
(2)对于能力好的孩子,也可以直接进行混合题型的训练,在这个训练中,直接加入了看计算符号的要求。

☆当孩子掌握了计算规则后,家长在给孩子练习时,不再是一张纸一道题,而是给出全部的5-10道题,让孩子完成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无论孩子的计算是否出错,家长也不再马上辅助,而是在孩子完成作业任务后进行批改,然后再让孩子订正。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公开课教案第【2】篇〗
第一课时:连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迁移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磁性小棒,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录音磁带。

学具准备:1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进行“画苹果比赛”,分男女两队,第一轮为双人赛,第二轮为三人赛。

每轮比赛结束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判断出胜方。

师:我们看到了一场激烈的比赛,老师还注意到了,同学们能计算出3个数相加的结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连加。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读。

二、新课
课件演示:先是1条鱼游出来,接着5条鱼一起游出来,又游来了2条鱼。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画面的意思,并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算式:1+5+2=8。

教读算式,学生跟读:1加5再加2等于8。

师:算式里的“1”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8”表示什么?
指名答。

问:计算1+5+2=8,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指名说)
除了这方法以外,还有没有别的想法?
教师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加连加。

在计算时,我们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加得的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把加得的结果再和第一个数相加;还可以先把第一个和第三个数相加,把加得的数再和第二个数相加。

三、教师教做课中操
四、联系生活实际
师:连加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比如说我们开学时买作业本,买了2本算术本,2本图画本,4本生字本,一共买了多少本作业本,算式是2+2+3=7(可由学生说)。

平时你们在哪里用过连加?谁能说一说?(指名说)
五、动手摆小棒
让学生按照教师要求摆小棒,同时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根据摆小棒的情况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个别汇报。

六、游戏:出手指
学生以六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其中三名学生出手指,另外三名学生根据
对方所出手指数写连加算式,游戏轮换进行。

教师宣布游戏开始后,巡视并进行指导。

游戏结束,投影出学生写的算式,集体讲评。

七、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还记得连加算式怎么读吗?
怎样计算连加?
第二课时:连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例二,练习十一第5、6、7、8题。

教学目标
4.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5.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事物普遍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图意,正确列出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10根小棒(或花片、狮子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口算减法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快速进行口算,并出手指表示结果。

二、新课
小黑板出示图:
师:谁能根据这幅图说一说图的意思?(老师一共有8个篮球,分给男生2个。

再分给女生2个,还剩下多少个篮球?)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8-2-2=4
教师板书算式,学生跟读算式:8减2再减2等于4。

师:算式里的“8”表示什么?第一个“2”表示什么?第二个“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指名答。

问:计算8-2-2=4时,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
指名说,教师板书: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是一道什么题?
学生回答:连减。

教师板书课题:连减。

师:大家想一想,计算连减的方法是什么?(引导学生用连加和连减相比较,小组讨论,指名说)
教师小结:计算连减,要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先算前两个数,再用他们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

三、联系生活实际
师:平时你在哪里用过连减?(指名说)
四、动手摆学具
师:请拿出你喜欢的学具,我们一起来动手摆学具。

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摆学具,并列出算式,4人小组交流计算方法,派代表汇报。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公开课教案第【3】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能力目标: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情感目标: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

教学媒体
“连加连减(二)Swf”、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利用使新授部分的例题,变抽象为具体,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鸡只数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借助直观感知接受运算顺序的规定。

第二,加强观察指导。

在进行演示的时候,着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记下演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数量变化情况,进一步和算式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在大脑里将生动的情节转化为数的运算,为掌握计算顺序打好基础。

连加、连减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

它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并且学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数。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克服计算障碍,就着重训练学生把先算的数记在脑子里,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4+15+25-28-2
5+37+13-16-2
要求:先口算,再想一想,每组题中的第一题与第二题有什么关系?
学生口算后交流。

二、导入学习新课
大家不但会算,还能找出它们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本领。

(一)学习连加
1.演示,引出算式。

(1)出现5只在地上觅食的小鸡。

问:院子里有几只小鸡在吃东西?(屏幕出现“5”)
(2)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和又跑来的1只小鸡。

◆指导观察:现在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2”、“1”)
◆问:要算出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屏幕出现“5+2+1”)
◆要求学生结合屏幕上的算式说说算式的含义。

2.学习计算顺序。

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小组讨论后汇报,并说出计算顺序。

(2)根据学生叙述过程,演示,在算式“5+2+1”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最后成:
问: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3.揭示课题。

(1)问:今天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连加)(2)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计算的运算顺序。

◆同桌讨论。

◆交流汇报: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得数记在脑子里,然后再加第三个数。

(二)学习连减
1.演示(边演示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1)草地上出现8只小鸡。

问:现在有几只小鸡?在算式中填数。

(2)走了2只;又走了2只。

2.让学生自己把算式列完整并算出得数。

○□○□○□
3.交流。

(1)说说“8-2-2”的含义。

(2)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小结并补充课题。

三、巩固练习
1.第72页“做一做”。

要求:先用一种学具摆一摆,再填数计算。

2.练习十一的第1、2、5题。

要求: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填空并计算。

3.练习十一的第3、6题。

(1)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

(2)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四、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注意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