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整合+要点探究+高考透析)3.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课件 新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页,共36页。
民主革命(mínzhǔ gémìng)的分期
第六页,共36页。
2.中国(zhōnɡ ɡuó)共产党诞生
(1)条件
①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日益与中国(zhōnɡ ɡuó)工人运
动相结合。
②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积极活动。
③共产国际的帮助。
(2)中共一大
上海
①召开:1921年7月23日,在______秘密举行,后又转到
第三页,共36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五四运动 (1)背景 ①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尖锐。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无产阶级的力量壮大。 ③新文化运动,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 ④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过程 ①5月4日,北京大学等学校学生(xuésheng)游行示威。 ②6月5日起,上海工人罢工,中国____工__人__阶__级_登(gō上ng政ré治nj舞iējí) 台。
第三十页,共36页。
(2)成熟时期 ①从大革命(gé〃mìng)失败中认识到掌握革命(gé〃mìng) 领导权和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 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②建立了井冈山革命(gé〃mìng)根据地,创立了“工农武 装割据”思想,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 中国式革命(gé〃mìng)道路。 ③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遵义会议 上,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组织、路线问题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第十二页,共36页。
2.八七会议(huìyì)
(1)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_____土__地_和革武命装(tǔ dì ɡ
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意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 进的方向。 3.农村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了_____井__冈__革山命根据地, 并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2)成果:1930年夏,全国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 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 (3)发展:开展土地革命,粉碎敌人的三次“围剿”,1931年11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
②内容
第七页,共36页。
奋斗目标
推翻__资__产_阶__级__(z政īch权ǎn,jiē建jí)立无产阶级 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中心工作
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中央机构
成立中央局,选举_陈__独__秀__为书记
③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gé〃mìng)的面貌焕然 一新。
第二十四页,共36页。
要点二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史料】 一九三○年一月五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 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 全国革命高潮(gāocháo)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 。”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数次的斗争。 一九三○年四月二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 权的胜利的条件》的文章中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 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 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gāocháo),决不能有 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
第二十八页,共36页。
【深化拓展】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原因及历程 1.原因 (1)依据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明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dàolù)。 (2)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认识到毛 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 (3)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 内存在的问题。 (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并日益成熟。
第二十六页,共36页。
【解读(jiě dú)】
解读项目
解读结论
史料来源信息
当代学者整理的史料
问题限定信息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
考查主题信息

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1)从材料的第一段并结合所学归纳出“
史 料
不同主张
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 从材料的第二段归纳出“李立三的‘城

市中心论’”

(1)根据所学突出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
考点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 国共十年(shínián)对峙
第一页,共36页。
最新考纲
课程标准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 产党的成立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 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 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主要史实
第二页,共36页。
知识(zhī shi)系统整 合
的传播及与工农运动的结合” (2)从材料二中“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 变化较大”“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等
概括出“促进了社会风俗的变化” (3)第一、二条
结论都是思想解放的产物,因此间接获得“掀起
了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高潮”的结论
第二十二页,共36页。
【结论】 (1)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工农运动 的结合。 (2)促进了社会风俗(fēnɡ sú)的变化。 (3)掀起了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高潮。
第十七页,共36页。
要点(yàodiǎn)史实探 究
第十八页,共36页。
要点一 五四运动 【史料】 史料一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 俄国、倾向社会主义(shèhuìzhǔyì)的先进分子”,他们“渐 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 触而做工人运动了”。

结果
基武本汉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由于国民党右 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失败 原因
(1)帝国主义干涉 (2)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3)陈独秀犯了右倾错误
第十一页,共36页。
国共的十年对峙 1.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nán chānɡ qǐ yì):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 、贺龙等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人民争军、队创建___________和 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第十三页,共36页。
4.红军长征 (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
(2)开始: ___1_9_3_4年10月,中央机关(jīguān)和红军开始长征。
(3)转折:1935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 央的正确领导。 (4)胜利
①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陕北______吴___起与镇当地红军会师。
第二十五页,共36页。
‘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 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6月,党中央政治 局会议通过“立三路线”。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 的时间(shíjiān)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 的代价。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史料汇编》 【问题】 对比指出材料中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 ,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
第四页,共36页。
(3)结果:初步(chūbù)胜利。 ①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曹、陆、章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意义 ①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___反__帝__反__封__建_的革命运动。 ②推动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促进 ___马__克___思__主_的义传播。 ③是中国__新__民__主__主__义__革__命__的开端。
②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师,长征 结束。
第十四页,共36页。
(5)意义 ①粉碎(fěn suì)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革命转危为安。 ②长征中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③革命新局面开始。
第十五页,共36页。
中国(zhōnɡ ɡuó)共产成熟的过程
第十六页,共36页。
第八页,共36页。
中国共产党成立(chénglì)的条件
第九页,共36页。
3.国共合作 (1)条件 ①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战胜强大敌人,必须建立___革__命__(gé〃mìng _统__一__战__线__(_tǒ_n。gyī zhànxiàn) ②中共三大通过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2)实现: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biāozhì)国共 合作的形成。 (3)意义: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推动了国民 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
第二十页,共36页。
【解读(jiě dú)】 解读项目
史料来源信息 问题限定信息 考查主题信息
解读结论 文献材料 根据材料 五四运动的影响
第二十一页,共36页。
(1)从材料一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
主义的先进分子”“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
人运动了”等概括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史料有 效信息
第三十一页,共36页。
高考(ɡāo kǎo)命题 透析
第三十二页,共36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duìzhì) [例题](2013年全国新课标文综Ⅰ,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 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 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 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第三十三页,共36页。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 探索。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 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 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民主革命道路。但1928年召 开的中共六大却强调,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 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 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说明中国共产党六大坚持以城市 为中心的革命模式,否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属 于“左”倾错误,选B项。A、D两项与材料(cáiliào)信息明 显不符,可排除。易错选C项,六大的决议强调的是城市 暴动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答案为B。
第二十九页,共36页。
2.探索历程 (1)探索时期: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大革命失败。 ①中共“一大”宣告党的成立,提出开展工人运动及实现共产主 义的远大目标。 ②中共“二大”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 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③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jiànlì)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 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信 息
历史地位
理论的正确性,指出其在党内的地位 (2)李立三的“城市中心论”则要突出其
危害性,指出其最终被党放弃的结局
第二十七页,共36页。
【结论】 (1)不同主张: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 村包围城市(chéngshì)的道路;李立三坚持以城市(chéngshì)为 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chéngshì)的道路。 (2)历史地位: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 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最初党中央“左”倾否认其正确性,后来 全党接受其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城市(chéngshì)中心道路 最初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推行的冒险主义政策,使中国革命 遭受重大损失,后该道路被放弃。
第十页,共36页。
4.北伐战争(BěifáZhànzhēng)
(1)群众基础: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条件
(2)组织基础:1925年__国_民__政__府_成立 (3)军事条件: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__广__东_革(g命uǎng dō
根据地
北 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伐 战
经过
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 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_____
——《中共党史资料选编》
第十九页,共36页。
史料二 五四时期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 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 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pī pàn),家 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问题】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第二十三页,共36页。
【深化拓展】 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yǐngxiǎng) 1.它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沉重打击了以北洋军 阀为代表的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 革命的发展。 2.在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 史舞台,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3.它是一场伟大的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它把新文化运动 推向了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时期,同时开创了中外文化 交流的新阶段。 4.五四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彻底反对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英勇斗争精神。五四精神作为一面旗帜,鼓 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奋勇向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