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碱的临床应用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苦参碱的临床应用探讨
【摘要】苦参碱是传统中草药苦参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生物碱,一般为苦参总碱,成分主要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等,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最高,具有抗病毒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临床上通常采用注射形式,根据国内外医学界多年研究表明,苦参碱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消化道肿瘤及以牛皮癣等皮肤病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苦参碱慢性乙型肝炎消化道肿瘤牛皮癣
苦参碱是从豆科属植物苦参根、茎、叶果实经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制成的生物碱,一般为苦参总碱,成分主要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等,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最高。
主要用来治疗癌症,病毒性肝炎,心脏病(例如病毒性心肌炎),以及皮肤病牛皮癣和湿疹(psoriasis and eczema)等,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将苦参碱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药理总结如下:
1 苦参碱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药理
1.1苦参碱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马玲娣[1] 等通过MTT法测定苦参碱对荷瘤小鼠PBMC体外增殖作用的影响;ELISA法检测苦参碱治疗后小鼠血清中IL2和IL12的活性。
研究结果显示:苦参碱可显著抑制小鼠肿瘤细胞的体外分裂和增殖,且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使G1期细胞增多,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细胞增殖指数降低。
苦参碱对小鼠实体瘤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抑瘤率高达60.7%以上;明显抑制小鼠静止PBMC 的体外增殖作用;不能提高荷瘤小鼠血清中IL2和IL12的含量。
通过实验证明苦参碱能显著抑制小鼠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使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
且实验中采用的是经腹腔注射的全身给药方式,可以排除苦参碱局部用药产生的毒性作用,表明苦参碱的抑瘤作用是通过机体自身的抗肿瘤机制起作用。
邹健[2]等研究发现,苦参碱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具有杀伤作用,可能通过影响端粒酶逆转录酶(和Htert)及其上游调控基因的表达一抑制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有专家认为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是:(1)通过影响细胞周期,作用于靶DNA以及诱导细胞凋亡,起到直接杀伤癌细胞的作用;(2)通过刺激免疫,改善宿主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3)对肺癌细胞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3、4]。
目前苦参碱已用于白血病、消化道肿瘤及泌尿生殖系等肿瘤的治疗,采用静脉滴注方式,每次苦参碱150mg(15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滴注,一日1次,疗程为2周。
1.2苦参碱具有直接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广泛。
蔡雄等[5]报道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LT和TBIL复常率分别为81.6%和69.9%;HBeAg和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44.4%和45.3%,与干扰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侯周华等[6]报道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HBeAg、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31.8%和35.7%;治疗组AST、ALT、TBI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临床研表明苦参碱对HBV DNA转染细胞分泌的HBsAg和HBeAg有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作用时间延长,抑制率逐渐增高。
苦参碱进入转染细胞后,能迅速封闭乙肝病毒DNA的遗传信息,对病毒DNA的复制模版进行杀灭,同时改变肝细胞浆的生化特性,使潜伏期的病毒失去生存环境而死亡,抑制病毒复制,不会造成病毒变异,保护肝细胞,显著地降低HBV-DNA水平。
苦参碱不仅通过抗病毒来治疗病毒性肝炎,而且能调节免疫,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肝功能恢复并改善纤维化指标,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复发率低。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等,目前推荐,苦参碱的常规用量为150nag加入10%葡萄糖250~500mL中,每日1次静脉注射,4~8周为1疗程。
3 苦参碱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
国内关相实验研究认为:苦参具有抗心律失常、正性肌力、抗离体心肌纤维增生、抗缺氧、扩血管、降血脂、抗柯萨奇病毒和调节免疫的作用[7];可抑制乌头碱诱发大鼠左心房自律性作用,延长乌头碱诱发自动节律的潜伏期和减慢其初始频率,有效对抗乌头碱的心脏毒性,认为苦参碱可能有直接抑制心肌细胞膜钠内流的作用[8];提出苦参碱提高DET,延长ERP是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且应于缺血前给药[9]。
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各种疾病,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等。
4 苦参碱对皮肤病的治疗
治疗银屑病:张耀龙[10]通过对32例,男女各16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为36.1岁,分布部位以躯干、四肢为主,部分病人只局限头部或上下肢,用苦参碱胶囊口服,每天三次,每次1粒,饭后服,连服一个月为一疗程,一般以三个疗程为限,个别严重病例可作适当延长。
另外,外搽配制苦参碱霜,每日2~3次,疗效判断皮损全部消失为痊愈,消失2/3以上为显效,1/2以上为有效,1/3 以上为好转,1/3以下为无效,结果痊愈9例,显效11例,好转8例,无效4例,以治疗总有效率为87.5%。
相关研究表明:苦参碱具有抗病原体、抗过敏、抗炎作用,煎剂在试管中,高浓度(1:100)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煎剂(8%),水煎剂在体外对某些常见的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5 讨论
苦参碱是传统中草药苦参主要活性成分,早在古代多部药典中均有记载,如《本草正义》:苦参,大苦大寒,退热泄降,荡涤湿火,其功效与芩、连、龙胆皆相近,而苦参之苦愈甚,其燥尤烈,故能杀湿热所生之虫,较之芩、连力量益烈。
近人乃不敢以入煎剂,盖不特畏其苦味难服,亦嫌其峻厉而避之也。
然毒风恶癞,非此不除,今人但以为洗疮之用,恐未免因噎而废食耳。
而今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总结,临床医学对苦参碱的认识和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提纯、制剂工艺方面还需进一步改善,目前临床应用上多以注射形式为主,应积极开发新型制剂以适应各种病症需求。
另外在临床应用及功能研究方面还需加深拓展,提高其科技含量,扩展功能范围,保证临床疗效。
总之苦参碱的研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值得在医学领域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彦,文世宏,何於娟,刘小珊,康格非,蒋纪恺.苦参碱抗肿瘤作用及其机
制的初步研究,《中国免役学杂志》2007年5月23卷第5期.
[2] 邹健等.氧化苦参碱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华消化杂发》,2005,25:207.
[3] 王铁军,李绍平,简家荣,等. 苦参碱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4, 10(4) : 53-55. 1.
[4] 代志军,仵文英,王西京,等.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中晚期肺鳞癌化疗患者
免疫功能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 28(6):77-79.
[5] 蔡雄,王国俊,翟瑶,等.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7,
[6] 侯周华,谭德明,谢玉桃,等.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实用预
防医学,2005,12(4):824-826.18(1):47-49.
[7] 韩向东,陈长勋.苦参碱的心血管药理研究进展,《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6年第17卷第1期.
[8] 辛洪波,等.中国药理学报,1987,8(5):501.
[9] 曾建新,等.中国药理学通报,1986,12(6):574.
[10] 张耀龙.苦参碱治疗银屑病临床观察,《河北医学》,1996年第2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