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稻-油”轮作区双低杂交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ANG ZHONG LIANG FA 豫南權一ar轮作区双倔杂交
油菓軽简化裁堵技术
罗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邹泽国
豫南稻茬区作为全国油菜的主产区之一,近几年由于受种植习惯、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影响,油菜种植面积难以扩大。

笔者结合多年的研究与生产实践经验,针对限制当地油菜种植面积扩大的主要因素和群众种植习惯,提出了豫南“稻一油”轮作区双低杂交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谨供参考。

一、豫南“稻一油”轮作区油菜生产情况
(一)区位优势
豫南“稻一油”轮作区主要包括信阳市、驻马店市的正阳县、确山县、泌阳县、新蔡县及南阳市的桐柏县、新野县、唐河县、邓州县,常年种植面积为20万~25万hm2o该区域0°C以上积温为2400-2500P,日照时数1130-1400h,常年降水量400~600mm,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油菜的生长。

该区域是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优势区域之一,油菜种植历史悠久,群众有自发种植油菜的习惯。

(二)在河南省的地位和优势
该区域播种面积大,豫南“稻一油”轮作区油菜播种面积约占河南省油菜播种总面积的70%,最高年份达28万hn?。

在黄淮和华北油菜产区的10个省区,该区域为单产水平比较高的区域,近10年单产水平均比全国平均产量高,产量一般增长在10%以上。

二、制约豫南“稻一油”轮作区油菜种植面积扩大的原因
(-)品种选择不当
一般农户小面积种植油菜主要选用了白菜型、芥菜型及二代以上优势已经退化的甘蓝型品种。

土地流转大户在选择品种时因市场品种多而杂,盲目购种,没有选择适宜本地区生态气候特点、适宜机械化收割的品种,导致产量不高,严重降低了种植油菜的积极性,阻碍了油菜面积的逐年扩大。

(二)耕作制度及气候条件对油菜生产的制约
由于受前茬作物水稻的收获期、犁底层以及当地油菜适播期易降水的影响,多数年份油菜播种前整地质量不高,导致播种质量差、出苗不齐,冬前难以形成壮苗,易发生冷害或冻害。

该区域油菜的适宜播种期为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过早,遇极端低温天气或倒春寒易发生冻害;播种过迟,冬前难以形成壮苗,后期产量过低。

农民种植油菜没有开沟排水的习惯,受犁底层的限制,土壤渗水能力极差,加之该区域降水量偏多,油菜生产极易发生渍害。

三、轻简化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与适期播种
优良品种是确保高产的基础。

因双低杂交油菜品
种具有诸多优势,已成为油菜生产中的主导品种类型。

试验研究表明,适宜该区种植且在生产中发挥较大作
用的主要品种是中双11、杂双6号、丰油10号、陕油
8号、中油杂19等。

播种期过晚,冬前营养生长不足,
弱苗小苗越冬,极易造成冻害,引起减产甚至冻死;
播种过早,病虫害加重,营养体过大,易造成冬前现
蕾和抽薑,若遇到冬季低温,容易造成冻害,产量会
大幅度降低。

该区域油菜适宜播种期为9月20日至10
月100o
(二)精量化播种
豫南稻茬区直播大田每667n?播种量为
300-400g,为安全起见,先将种籽用0.5%盐水清洗,
捞取秫籽、杂质,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用清水浸泡
l~2h,起水晾干2~3h,拌细土5kg加白龟(农药)
1000g,即拌即播。

在水稻田可以采用精量撒播技术,
分田块、分厢反复撒播均匀。

大面积种植户,如整地
质量较高,可选择机械化精量增密种植模式,同人工
直播和育苗移栽相比,机械化精量播种加强了对密度
的控制,既可以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又有利于培育壮苗,
减少间苗补苗的工作量,有利于降低人工成本。

机械
化生产要求油菜植株株高降低、分枝短、茎秆易切割、
熟期集中,通过加大种植密度可以达到以上要求,而
且通过增加密度,可以有效增加单位面积的角果数,
达到增产的目的。

以上2种播种方式均应保证出苗密
度在3万~4万株/667m2o
(三)科学施肥
重施基肥,施农家肥15~20讪1『,40%~45%的三
元素复合肥600kg/hm?,硼肥15kg/hm20合理追肥,
掌握“早施轻施提苗肥,腊肥搭配磷肥、钾肥,薑肥
重而稳”的原则。

早施轻施提苗肥,结合间苗定苗,
追施尿素120kg/hm2o腊肥一般在12月中旬,以农家
肥15-22.5t/hm2和草木灰为主,覆盖苗间,壅施苗基;
也可在寒流到来之前用稻草2250-3750kg/hm2均匀覆
盖在菜苗四周,对除草保温、保埔和抗寒防冻、改善
土壤结构都有好处。

开春后施1次薑肥,一般施尿素
150-225kg/hm2,做到见蕾就施,促春发稳长。

为降低
生产成本,提倡一次性基施油菜配方缓释肥。

河南农业2020年第2期(上)
HENANNONGYE
YANGZHI TIAN DI
楮附红细胞体病的紧急流行病学研究博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王英薛声明郭少仙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猪附红细胞体病呈现趋于严重的态势。

病原附红细胞体常寄生于红细胞表面,除感染猪之外,还会感染人和其他畜禽,属于人畜共患病。

猪感染后临床上会出现高热、皮肤发红、呼吸困难、贫血和溶血性黄疸等症状,传染性很快,不仅猪的生长发育受影响,严重时还会出现大量死亡,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018年6月11日,博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孝敬镇防疫中心报告,称某猪场出现仔猪大量死亡,中心组织3名技术人员及时赶赴现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基本情况
(_)养殖情况
该猪场位于博爱县孝敬镇,为全县较大的规模化养猪场,目前共有27个猪舍,存栏量11500头。

据猪场养殖人员反映,前期猪出现发烧、精神沉郁、厌食等情况,随之发现猪呼吸困难,皮肤通红,后来发白,有的猪便秘尿黄,最后倒地死亡。

据了解,死亡猪主要是仔猪和育肥猪。

(二)病例情况
1.病例定义。

疑似病例出现于2018年6月2—26
(四)清沟排水,预防渍害
该区域因受土壤耕作层的限制,土壤含水量过高,通气不良,油菜幼苗根系发育受阻,生长缓慢甚至死苗。

花角期遇湿害易早衰和倒伏,产量和品质会大幅下降。

同时,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繁殖和传播,造成菌核病、霜霉病、根肿病和杂草大量发生、蔓延,引发渍害的次生灾害。

因此,必须做好清理田沟,排除田间渍水,最大限度地减少渍害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五)油菜“一促四防”抗灾技术
根据油菜的生产特点,初花期叶面喷施速效硼、杀菌剂、磷酸二氢钾,可实现油菜“一促四防”,有效促进油菜后期生长发育,防花而不实,防菌核病,防“老鼠尾巴”,防高温逼熟,确保油菜高产稳产。

1.增产增效情况。

菌核病明显减轻,结实率提高,千粒质量增加,抗倒性增强,单产比对照增长10%~15%o
2.药肥配方。

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或咪鲜胺(用量100g/667m2)+磷酸二氢钾(用量100g/667m2)+速效硼(有效硼含量>20%,用量50g/667m2)o
3.防治时间。

油菜初花期是“一促四防”的关键时期,即从全田油菜开始开放第1朵花至全田有25%日,病猪临床症状为:发病初期体温忽然升高,厌食,精神萎靡不振。

随之,病猪出现便秘或拉稀,有的病猪还会排血便和血尿,皮肤通红。

后期病猪耳颈、背腹部皮肤出现铁绣色出血点,皮肤和眼结膜变得苍白(贫血造成)或黄染,最后猪四肢抽搐,倒地不起,呼吸困难,衰竭而死。

2.确诊病例剖检。

剖检过程中能看到死猪的血液稀薄,凝固不良;脾脏和肾脏不同程度肿大,而且脾脏表面有绿豆大小暗红色梗死灶;皮下、内脏、浆膜和脂肪均有黄染现象,局部有弥漫性出血点;全身淋巴结肿大,肺脏水肿,心包积液;肝脾肿和胆囊肿大,胆汁充盈。

3.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采用鲜血压片镜检的方法,采取病猪耳静脉血液,加入等量生理盐水混合,抽取一滴滴于载玻片上,然后加盖玻片o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猪的红细胞形状不规则,还能看到在血浆中虫体在做收缩、伸展、转动等运动,可明显观察到红细胞的形态呈现出不同形状的变化。

根据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死猪的临床和剖检症状、实验室诊断结果等分析基本符合猪附红细胞体病症状,确诊该猪场疫情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植株开花。

4.防治方式。

建议由各地植保专业队飞防或机动喷雾器统一喷防。

(六)适时进行机械化收获
油菜机械化收获具有省工、节本、高效等特点。

但由于油菜籽粒小、角果容易炸裂,收获不当损失严重。

油菜机械收获方式有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两种。

分段收获是按照传统人工收割油菜的标准,全田有80%~90%的角果呈黄色、籽粒含水量为35%~40%时进行人工或机械割倒铺放,经5~7d晾晒,待后熟作用基本结束,种子含水量为12%~15%时,再用机械捡拾和脱粒。

这种方式收获期较长,机械作业成本高,但能提高油菜产品品质,降低水分,增加产量,并能够及时为下季作物腾茬。

联合收割是指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油菜,割倒、脱粒一次性作业完成,适宜在籽粒含水量为15%~20%时,于早晨或傍晚进行操作,可在收割的同时,进行碎秆和均匀抛撒作业,实现秸秆还田O 但这种收获方式适收期短,如果不能在适收期内收获,损失率会增加。

应根据下茬作物的播种时间适时收获,时间充足时采用联合收获方式;时间较紧时,采用分段收获方式。

河南农业2020年第2期(上)
HENANNONGY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