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 改革的全面推进冀教版复习特训第九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改革的全面推进冀教版复习特训
第九篇
第1题【单选题】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立下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

这种“包干到户”的生产形式,发展成后来的(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是( )
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C、实行土地公有制
D、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时代》周刊是美国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报刊之一。

邓小平在1978年和1985年两度当选其年度风云人物,并先后8次登上它的封面。

你认为邓小平获此殊荣的主要原因是( )
A、他为新中国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B、他实行改革开放战略实现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C、他为中国外交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D、他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 )
A、私有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实施劳动合同制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为实现这一“伟大决策”,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其中包括( )
①实行三大改造②实行“一五”计划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实行国有企业的改革
A、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邓小平说:“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

”材料中所说的农村改革是属于( )
A、四项改革
B、经济改革
C、政治改革
D、对外改革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

”“又分地”的意义是( )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C、纠正了文化大革命错误
D、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答案】:
第8题【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

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的流通。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D、中国粮食大丰收,人均粮食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从1985年起,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

城市改革的重点是( )
A、国有企业
B、乡镇企业
C、民营企业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宣传画深深打上了时代的印记。

下列宣传画共同反映了我国( )
A、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
B、工业化的发展过程
C、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
D、国有企业改革的经过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彻底废除了。

错误:______;改正: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出现了一位中国老人的画像,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材料二: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过多干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企业活力不够,效率不高,缺乏竞争力。

因此“松绑”成为了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强音。

材料三:历史进入了二十—世纪,随着国民经济“十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绩,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请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时代”始于我党的哪次会议?邓小平入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指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有企业的“松绑”是怎样进行的?
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改革开放有何成效?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

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这场运动的宗旨是提高产量、防止富裕农民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以及加速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到1956年年底,约96%的农户正式成为合作社社员。

——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某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搞自《复兴之路》(中)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回答,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材料二中的“这场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三反映了当时农村农民生产怎样的情况?
据材料三,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的原因。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总结建国以来不同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共同经验。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皇诏书规定: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


材料二:“法令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材料三:“农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材料一反映的是古代日本的哪一次改革?
材料二反映的改革对俄国历史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写出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成功探索。

材料三的内容体现了中国新时期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
结合材料写出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小军同学以示意图、表格和卡片等形式,简洁直观地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显著成就。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实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获得更有尊严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今天,实现中国梦的责任落到了我们青少年一代的肩上。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挑战,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