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在雕塑创作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在雕塑创作中的运用
摘要:材料是雕塑造型的必要表现之一,材料在雕塑作品中的运用,从某种层面上说,不仅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原始冲动,而且对最后雕塑作品形态也提供了更多的表现形式选择余地。
材料作为雕塑造型的一种表现形式,分类有多种方法,不同材料的属性决定了形态存在的方式,不同的材料能为艺术家创作提供新的形式和途径。
关键词:材料雕塑创作特性形式
材料,当创作者把它用作艺术作品的某种特定表现形式时,在这个特定的艺术作品当中,包涵着创作者对材料的深刻的感性认识和丰富多样的创作行为。
是创作者为表达某种特殊效果和情感所发挥出特殊的、无与比拟的特定途径之一。
材料是雕塑造型的必要表现之一,作为某种材料表面现象,不可避免地出现在雕塑作品中时,一般不被欣赏者所重视,有些时候在创作过程中也不一定得到创作者的足够重视。
很多人曾经也认为材料只是雕塑作品的外在表象,其作用远不能和形体相提并论。
的确,在雕塑创作过程中,形体是雕塑造型的最根本。
材料只是用于表现形体的一种介质,没有形体就没有雕塑作品。
经历了很长时间创作实践和赏析经典作品之后,剖析其材料的运用,使我逐渐意识到,材料在雕塑作品中的意义,从某种层面上说,不仅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原始冲动,而且对最后雕塑作品形态也提供了更多的表现形式选择余地。
一、材料的特性及形式
材料作为雕塑造型的一种表现形式,分类有多种方法,不同材料的属性决定了形态存在的方式,不同的材料能为艺术家创作提供新的形式和途径。
1.按不同材质的分类,如把材料分成木材、石材、金属材、塑料材、纸材等。
2.按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分类,如泥土、木头、石块、竹子等属于自然材料,而水泥、塑料、金属、琉璃等属于人工材料。
3.有形材料如石块、金属条、木板等和无形材料如沙、水泥、石膏粉等。
4.按不同化学属性分类可分为有机材质和无机材质。
5.按生命属性分类为有生物和非生物两类。
6.按材料的形状分类可以把材料分成线材、板材、块材。
雕塑艺术家有意识地结合材料塑造控制作品的形体,主观创作目的在作品中得到更好的反映,通过艺术家特有的观察角度和造型手法,在作品上形成的一种和谐的表露。
二、材料在雕塑造型中的作用
雕塑,不仅仅是一门视觉艺术,它还是一门触摸觉艺术,因此不同材料的取
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同的触觉。
在雕塑创作中材料和触感总是联系在一起的,雕塑中的材料直接作用于触觉之上,触感的本质是靠材料来表现的。
雕塑艺术创作的表现手法和风格与材料是密不可分的。
雕塑创作者在对某种材料进行创作时,一般有两种创作思维。
其一创作者会根据创作需要结合材料自身特点进行创作加工。
创作者充分利用材料的自自身的特点,进行深入创作,使材料本身的更好地服务于作品,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刻板地遵循材料的本身特性,而是要主观设计、再创作。
这也正是我们艺术家为之称道可贵之处。
其二就在于创作者对事物原有形象的感受所形成的新形象。
即对某种特定材料的仿效,如我们雕塑创作中常见的玻璃钢、石蜡着色,锻铜、锻不锈钢、石材造型等效果。
以上两种创作思维,无论是借用材料的本身特性还是模仿某种材料的创作方法,都脱离不了材料服务于创作造型本身。
材料为雕塑创作者提供了一定的原始冲动,因而我们可以得出材料在雕塑创作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在雕塑造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通过从古至今经典的雕塑作品赏析我们不难看出历代能工巧匠是如何运用材料使其作品千古流芳的,因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材料可以更好地体现雕塑作品的主题。
一篇文章有一个中心和大意,一件雕塑作品,一样会有一个主题内容和思想。
无论它是什么表现方法,主题不仅是雕塑作品的精髓,它还指引着创作者的创作方向,反映着创作者对作品表现能力。
材料正是托起雕塑主题的有效介质之一。
卢卡斯.萨马拉斯的作品《无名盒子3号》使用随意找来的材料,就像鸟收集筑巢材料那样,有几块木头和数以千计林立其上的大头针构成。
[1]
2.材料可以传达艺术家的情感。
有些材料能完整地保留着艺术家制作雕塑的痕迹,自然承载着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等。
厄休拉.冯.吕丁斯瓦德的《地滚柱》就像山丘边上的一组被砍凿出一道道极深痕迹的雪松圆木。
[2]它们似乎饱经岁月与环境的侵蚀,就像作者及其他的家人那样,在德国集中营中熬过八年的强迫劳动而存活下来。
3.材料可以表现雕塑作品的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一件好的雕塑作品,总能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反应。
路易斯.内韦尔森的《主角》就要求我们立即关注两块木头的表面所形成的强烈对比。
[3]这种柔软轮廓的诱惑和背后尖刺的“小心”警示标志之间的鲜明对比似乎成为作品的主题,成为我们探索和思考的视觉难题。
综上所述,材料在雕塑创作中的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艺术家要创作出好的作品,需要寻找到雕塑作品所匹配的材料,才能更完好地升华雕塑作品意义。
参考文献:
[1](美)保罗.泽兰斯基/玛丽.帕特.费希尔,《三维创造动力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二版,第188页。
[2] (美)保罗.泽兰斯基/玛丽.帕特.费希尔,《三维创造动力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二版,第130页。
[3] (美)保罗.泽兰斯基/玛丽.帕特.费希尔,《三维创造动力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二版,第126页。
简介:金德才,男,江西铅山人,本科,2006年毕业中国美术学院,现任职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助教
研究方向:城市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