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威宁彝族男子服饰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威宁彝族男子服饰特征
韦丹妮,张顺爱
(东华大学,上海200051)
摘要:本文从形制、色彩特征的角度对威宁彝族男子服饰特征进行了简析,同时又以文化角度对男子服饰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了
分析。
关键词:黔西北;威宁;彝族;少数民族服饰;男装中图分类号:TS 9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20)01-0062-01
第一作者简介:韦丹妮(1994—),女,汉族,贵州遵义,研究生,文创产业及艺术管理。
1形制特征
现代威宁彝族青年男子一般上身着蓝色、青色或黑色十字型直筒衫,有长衫与短衫之分。
长衫及踝,短衫及胯。
立领右衽,与青年女子服饰相比朴素简单许多,几乎无装饰,或只有极简单的装饰,比如在盘肩、袖口或两侧衣角有简单的花草刺绣。
在领口、胸前、侧腰有两两一对的棉布纽结,数量大多为三对、五对或七对,极少数的长衫上纽结会达到十一对,纽结对数反映了穿着者的社会地位,数量越多显示出拥有者越身份高贵、受人尊敬。
彝族男子下身着黑色直筒或小脚裤,系上长约两至三米的白色布条作为腰带。
古代流传下来有一种传统的褶皱宽腿裤,每个裤腿宽约四尺,因此得名“八幅裤”。
裤子展开犹如妇女身着的百褶裙。
穿着时在腰间系上长约两米的用质量轻薄的棉布制成白布条,白布条宽度依穿着者喜好制作成30至50厘米,质地较薄,攥紧直径在5厘米以内。
穿戴时由后往前绕若干圈,每绕一圈在腰前纽结交换方向继续绕,直至适宜长度,打结系紧。
彝族男子会在长衫外穿着一种无袖背心,这种背心是由古老的猎装演变而来的,一般是麻制对襟无袖短褂,彝语称之为“挞挞”。
传统的“挞挞”为麻料制成,底色一般为麻料本白,黑色滚边装饰。
胸口有三对黑色布结纽扣,在下方有一圈名为“周转包”的方形口袋,正面、侧面、背面分别有两个,口袋也有黑色滚边。
据当地人介绍,周转包意味着好运与福报,祈望猎人能够平安归来。
演变到后来,猎装的周转包逐渐被省略,因此也有了改良背心,与传统猎装背心相比,保留了其形制与材质,但是简化了口袋的设置,只保留了正面的一对,并由方形口袋演变为方圆形口袋,这种改良的背心在色彩和设计上更为多元。
2色彩特征
2.1底色
威宁彝族男性服饰以蓝色或黑色为底,在威宁彝族的观念里,黑色是土地的颜色,蓝色近乎黑色,也属于黑色的范畴,因此这两种颜色意味着生命的三个阶段:生命的开始,生命的过程以及生命的结束。
服装的色彩搭配也以这种颜色为主,这种对于色彩的集体选择结果体现了威宁彝族人民的群体性格———热爱生命、崇敬自然,这种朴素赤诚的自然观,也造就了威宁彝族男性服饰朴实大方、简约淡雅的色彩风格。
在威宁彝族传统男装猎装背心“挞挞”中,则是以白色为底。
汉族的观念里,白色可能意味着丧葬、抑郁,但是在彝族的观念里白色是健康、喜悦、吉祥的颜色,彝语中用白色来形容“正确”、“好”。
代表着纯净和安逸。
白色,寓意健康、美好、积极的一面。
因此白色在威宁彝族服饰的应用也是较为广泛的。
白色的大量运用还由男性披毡、和“擦尔瓦”来表现,由于二者都是羊毛织成,因此白色并不是亮白、纯白,而是羊毛天然的乳白色。
2.2装饰用色
威宁彝族男子服饰除了底色之外以简洁
的几何纹样刺绣辅以小面积的紫色、白色、天蓝色及绿色等,不同于女服的高饱和度撞色、姹紫嫣红,男性服饰多采用冷色系或中性色,清新淡雅,简约沉稳。
这种色彩搭配的选择,与彝族男子粗犷、勇敢却又内敛、沉稳的内在性格有关,借助这种色彩表现,威宁彝族男子的内在性格与外在形象达到了统一。
3文化内涵
3.1毕摩崇拜:毕摩文化是在彝族特殊的
地理环境与社会历史条件下孕育产生的,其主要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来源于彝族人“万物有灵”的原始信仰,也就是彝族崇拜多神的原因;二是来源于彝族的原始巫术,之所以将毕摩与老鹰联系起来,首先是二者在彝族心中都有着
崇高、正义的形象,二是由于在传说中远古毕摩长老养的神宠即是老鹰,因此鹰在一定程度上是毕摩力量的体现,在许多彝族图本中,毕摩所持的法器也是鹰爪。
因此在彝族文化中,对毕摩的崇拜也投射到了彝族服饰上,例如“擦尔瓦”中老鹰图腾的广泛使用汇、融合,逐渐发展成为早期的毕摩文化。
3.2图腾崇拜:彝族是由古代西北高原上的古羌人在不断向西南地区迁徙的过程中,逐渐与当地部落融合而成,是一个典型的复合民族。
彝族人对于虎的崇拜,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羌人对于虎的崇拜。
古羌人认为自身是猛虎的后代,其敬虎、爱虎,认为虎是勇猛与力量的化身。
阿洛秀英认为,老虎图腾不仅仅代表着彝族对于虎的崇敬与热爱,虎的形象,也是彝族这个庞大族群在千百年来迁徙与发展中思想的产物,虎是一种剽悍、勇猛、冷静而又睿智的动物,对虎形象的推崇和广泛使用,同时也侧面表现了彝族族群对自身的身份认知。
4结语
威宁彝族男装朴素、沉稳、大气,其简单的形制和素雅的配色背后也蕴藏着极富历史底蕴的彝族文化,使其在拥有极高的视觉价值的同时,也颇具文化价值。
威宁彝族服饰属于六大彝族服饰类型中的乌蒙型威宁式,对其的研究,对于整个彝族服饰系统的研究都是有很大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陈长友主编;毕节地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编译.物始纪略彝汉文对照第3集[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
[2]陈长友主编.黔西北彝族美术那史·彝文古籍插图[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P28
[3]威宁县民族事务委员会编著.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志[M],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1997.[4]阿洛秀英.“虎族”与“鹰之子”———彝族的两种身份表述[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0(3):13-16+35.
CULTURE AND DESI GN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