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极了与糟透了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极了与糟透了教学反思
在教学“美极了”与“糟透了”这一课题的过程中,我经历了一场充满挑战与惊喜的教育之旅。
这趟旅程让我对教育、对学生的理解有了更深的感悟。
回想起刚开始备课的时候,我满心期待,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得足够充分。
我认真研究了教材,设计了自以为精彩的教学环节,幻想着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的场景。
然而,现实却给了我一个小小的“打击”。
课堂伊始,我按照预设的流程引入主题,问学生们:“同学们,当你们听到‘美极了’和‘糟透了’这两个词,会想到什么呀?”本以为会得到五花八门的有趣回答,结果却只有寥寥几个同学举手,而且回答的内容也比较简单,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那一刻,我心里有点慌,感觉这堂课可能不会像我想象中那么顺利。
为了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赶紧调整策略,给学生们讲了一个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那时候,我参加学校的绘画比赛,精心画了一幅自认为美极了的画。
满心欢喜地拿给爸爸妈妈看,爸爸看了直夸“美极了”,而妈妈却皱着眉头说“糟透了”。
当时的我特别困惑,不知道该听谁的。
讲完这个故事,我看到不少学生的眼睛亮了起来,似乎被吸引住了。
接着,我们一起深入文本,去感受作者在面对“美极了”和“糟透了”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时的内心感受。
在讨论环节,学生们逐渐活跃
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的说:“我觉得‘美极了’让人充满自信,但是太多的‘美极了’也可能让人骄傲。
”有的则说:“‘糟透了’虽然听着
不好,但也能让人发现不足,继续努力。
”看着他们热烈讨论的样子,
我心里稍微松了一口气。
可是,在课堂练习环节,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有些学生对于如何运
用这两种评价的观点去分析实际情况,显得有些吃力。
比如,当给出
一个案例,让他们判断是“美极了”还是“糟透了”的情况时,有的学生犹豫不决,回答得模棱两可。
这让我意识到,虽然课堂上大家讨论得很热闹,但真正要将知识内
化为能力,还有一定的差距。
于是,我又放慢了节奏,和学生们一起
重新分析案例,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帮助他们理清思路。
在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再次问学生们:“现在,你们对‘美极了’
和‘糟透了’有什么新的理解?”这次,他们给出的答案丰富了许多,也
深刻了许多。
有的说:“老师,我知道了要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不能
只听好话,也不能被坏话打击。
”有的说:“我明白了在生活中,有时
候我们需要‘美极了’的鼓励,有时候也需要‘糟透了’的提醒。
”
听到这些回答,我感到特别欣慰。
虽然这堂课有波折,有不足,但
学生们最终还是有所收获。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地反思到,教学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我们不能仅仅按照自己的设想去进行,而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根
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消化,不能急于求成。
就像这“美极了”与“糟透了”,教学中也会有成功的喜悦和不足的遗憾,但正是这些交织在一起,才让我们的教育之路更加丰富、更加有意义。
未来,我会更加努力,让我的课堂既能充满知识的魅力,又能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真正学有所得。
我期待着下一次的挑战,也相信自己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