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天气记录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天气记录分析报告
一、分析概况
1、分析记录背景
经过大二上半学年对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气象气候的相关知识。
而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分析记录是其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印证课堂所讲基础知识和理论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2、记录目的
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
它对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用目测手段对风、云变化测量和估计的能力熟悉室外数据采集过程和对有效数据的整理过程,培养对气象与气候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思维方法,加强时间概念在气象与气候的数据收集的有效性的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个人素质。
激发对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兴趣。
同时了解气象局工作过程;熟悉基本气象仪器的操作使用。
3、记录人员
某某。
4、记录地点:
某处。
5、记录器材
干湿温度表、空盒气压表、风速仪等。
6、记录意义
通过记录提高气象观测能力,加深理解各项气象因素对气象的影响,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同时了解如何进行各项气象预报,了解气象站仪器,学会实地操作,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7、记录日期
某时
二、龙泉气象局
2.1气象局的工作
气象局以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干旱监测与预报、雷电防御、农业气象等服务项目为主要工作。
全国气象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气象部门与地方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天基、空基和地基相结合、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现代化大气综合观测系统;基本组成了由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干旱监测与预报、雷电防御、农业气象与生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构成的气象服务体系,气象服务领域涉及工业、农业、渔业、商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林业、水利、国土资源、海洋、盐业、环保、旅游、航空、邮电、保险、消防等多个行业和部门。
即气象预测、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收集、评估、确认、气候监测、分析、评价。
2.2气象要素
温度(最高、最低)、湿度、降水、气压、气温、风六大要素。
2.3气象预报时段
20:00—次日20:00;20:00—次日08:00。
2.4预报原理
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
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
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
2.5天气
阴。
2.6最近天气:20日不利条件分析:850hpa,为偏东气流,且偏东气流较弱,相对湿度小,温度平流。
如图:
2.7气象预报特性
滞后性
三、龙泉气象观测站
观察气象站的布局,弄清每一个器材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3.1观测读数
湿球温度表21ºC 干球温度表23.8ºC 最高温度24ºC 最低温度19.5ºC 气温24ºC 气压938hpa 地面温度26.5ºC 地面最高温度27ºC 地面最低温度20ºC
3.2计算机数据
基本要素:记录时间06月18日13:05
风:瞬时风向368 二分平均风向:340 十分平均风向:335
小时内最大风向:335 小时内最大风速:1.5 出现时间:13:13
瞬时风速:1.0 二分钟平均风速:1.2 十分钟平均风速:1.0
小时内极大风向:330 小时内极大风速:1.8 出现时间:13:30
气温:24ºC
最高温度:24ºC 出现时间13:05
最低温度:19.5ºC 出现时间13:05
本站气压:938 海平面:1001.4
小时内最高气压:938 出现时间:13:05
小时内最低气压:937.7 出现时间13:00
3.3气象观测站布局
气象观测站仪器的介绍:
观测站包括气压计、百叶箱、雨量器、遥测雨量计、雨量传感器、深层地温计、地温变送器、地温计等。
百叶箱:安装温、湿度仪器用的防护设备。
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白天,空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弱于任一种温度感应元件;夜晚,空气的红外辐射能力又弱于任一种温度感应元件的表面。
任何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测温元件,其测量值在白天将系统偏高于气温,夜间则系统偏低。
为避免这种辐射误差,必须对测温元件采取有效的辐射屏蔽措施。
百叶箱是其中的一种,广泛安装在气象台站网的气象观测场上。
木制百叶箱分为大小两种:小百叶箱内部高537mm、宽460mm、深290mm,用于安装干球和湿球、最高、最低温度表、毛发湿度表;大百叶箱内部高612mm、宽460mm、深460mm。
用于安装温度计、湿度计或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和湿敏电容湿度传感器。
地温计:地温计是测量土壤温度的专用仪表,广泛使用于农业科研,大专院校、分析记录基地、分析记录室等工作场所,地温计采用水银玻璃温度。
浅层地温计作为表芯,具有感温快,灵敏度高的特点。
铁质镀铬套管,耐腐蚀。
锥形钻
头,可插入地表以下最深300mm处。
图中深层地温计前一排为人工读数,后一排由传感器测量后将数据传入电脑。
地温计一般分为地面温度计、直管地温计、曲管地温计、直角地温表四种类型。
水银气压计:利用托里拆利管来测定大气压的一种装置。
玻璃管底部的水银槽是用一个皮囊所代替,并附有可以调准的象牙针使其指示水银面,叫做“福廷式水银气压计”,在玻璃管外面加上一个金属护套,套管上刻有量度水银柱高度的刻度尺。
在水银槽顶上另装一只象牙针,针尖正好位于管外刻度尺的零点,另用皮袋作为水银槽底。
使用时,轻转皮袋下的螺旋,使槽内水银面恰好跟象牙针尖接触(即与刻度尺的零点在一水平线上),然后由管上刻度尺读出水银柱的高度。
此高度示数即为当时当地大气压的大小。
雨量传感器:雨量传感器是一种水文、气象仪器,用以测量自然界降雨量,同时将降雨量转换为以开关量形式表示的数字信息量输出,以满足信息传输、处理、记录和显示等的需要。
可用于气象台(站)、水文站、农林、国防、野外测报站等有关部门,配合我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雨量记录仪来测量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时间等。
可为防洪、供水调度、电站水库水情管理提供原始数据。
遥测雨量器:由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微电脑采集器和GPRS 无线数传模块及太阳能供电系统构成,微电脑采集器具有雨量自动记录,历史数据纪录,数据通讯等功能。
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得到的雨量传感器、水位传感器电信号传输到微电脑采集器,微电脑采集器将采集到的雨量、水位,水流速值通过GPRS数传模块,再传送给数据中心计算机。
雨量器:常见的雨量器外壳是金属圆筒,分上下两节,上节是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盛水漏斗,为防止雨水溅失,保持容器口面积和形状,筒口用坚硬铜
质做成内直外斜的刀刃状;下节筒内放一个储水瓶用来收集雨水。
测量时,将雨水倒入特制的雨量杯内读出降水量毫米数。
降雪季节将储水瓶取出,换上不带漏斗的筒口,雪花可直接收集在雨量筒内,待雪融化后再读数,也可将雪称出重量后根据筒口面积换算成毫米数。
雨量器是用来收集降水的专用器具,并通过与之配套的雨量量筒,用来测定以毫米为单位的降水量。
适用于气象台(站)、水文站、环保、防汛排涝以及农、林等有关部门用来测量降水量。
气象观测站仪器的布置要求:
(1)高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北边,低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南边。
(2)各仪器设施东西排列成行,南北布设成列,相互间东西间隔不小于4m,南北间隔不小于3m,仪器距观测场边缘护栏不小于3m。
(3)仪器安置在紧靠东西向小路南面,观测员应从北面接近仪器。
(4)辐射观测仪器一般安装在观测场南面,观测仪器感应面不能受任何障碍物影响。
(5)因条件限制不能安装在观测场内的辐射观测仪器,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日照以及风观测仪器可安装在天空条件符合要求的屋顶平台上,反射辐射和净全辐射观测仪器安装在符合条件的有代表性下垫面的地方。
(6)北回归线以南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场内设施的布置可根据太阳位置的变化进行灵活掌握,使观测员的观测活动尽量减少对观测记录代表性和准确性的影响。
(7)百叶箱内的温度表安置的高度规定为1.5m。
(8)测量降雨量的雨量器的安置高度规定为70cm。
(9)测量风的仪器安置在距地面10cm以上。
四、分析记录体会
通过本次分析记录我对气象局的工作流程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气象预报的原理,同时也目睹了气象汇报。
在气象站我观察了气象场,对气象场的布局进一步理解,温习了以前学习的理论知识,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与理论结合,是自己的专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
总之,本次分析记录很好地巩固了我们学习的理论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
也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教诲,我们将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