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心理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心理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第1卷
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
1.【单选题】短时记忆的容量为几个单位(或组块)?
A.9± 2
B. 7± 2
C.5± 2
D. 3±2
2.
3.【单选题】心理学把感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称为:
A.认知过程
B.能力
C.情感过程
D.心理特征
4.
5.【单选题】学生能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范围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转移
D.注意分配
6.【问答题】名词解释:挫折
7.【单选题】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这反映了知觉组织原则的()
A.连续性
B.相似性
C.接近性
D.封闭性
8.【单选题】研究发现,4个月大的婴儿能够区别红、绿、蓝、黄等颜色,而且特别偏好的颜色是()
A.红、蓝
B.红、黄
C.绿、蓝
D.红、绿
9.【单选题】有这样一个实验,让幼儿识记两类图片,第一类图片上画着幼儿熟悉的物体图形,如:小旗、西瓜等; 第二类则画着一些叫不出名称的不规则图形,结果是
A.第一类图片的正确再现率高于第二类图片
B.不清楚
C.第二类图片的正确再现率高于第一类图片
D.无法测量
10.【单选题】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
A.5
B.6
C.7
D.8
11.【单选题】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华生
B.罗杰斯
C.冯特
D.斯金纳
12.【单选题】认识到目标与当前状态之间存在的差异,想出某种办法来减小这个差异的方法是()
A.算法式
B.手段—目的分析法
C.爬山法
D.逆向工作法
13.【问答题】名词解释: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4.【单选题】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
A. 1859 年
B. 1869 年
C.1879 年
D. 1889 年
15.【单选题】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对被试进行面对面的提问,随时记录被试的回答和反应,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访谈法
16.【单选题】沉思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
A.反应快,精确性强
B.反应慢,精确性强
C.反应慢,精确性差
D.反应快,精确性差
17.【单选题】从众与服从相比
A.二者都是自愿的
B.二者都不是自愿
C.从众更出于自愿
D.服从更出于自愿
18.【问答题】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19.【问答题】名词解释:认知方式
20.【单选题】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不包含下面的哪一项
A.生理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自我和谐的需要
第2卷
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
1.【单选题】足球比赛时,若己方的球队失利,有时球迷们一哄而上作出扔东西、闹事等不理智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
A.去个性化现象
B.群体极化效应
C.社会促进作用
D.模仿作用
2.【单选题】影响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血型
B.体型
C.体液
D.社会生活条件
3.【单选题】在群体中,人们有时感到自己被淹没在群体之中,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这种现象叫()
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去个体化
D.群体极化
4.【问答题】简述基本的听觉现象。
5.【单选题】以语词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第一信号系统
D.第二信号系统
6.【问答题】试述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7.
8.【单选题】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量工具的编制者是:
A.卡特尔
B.比奈
C.推孟
D.韦克斯勒
9.【单选题】研究表明,亲生父母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儿童,一旦被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养父母收养,与生活在原来家庭环境中相比,IQ分数会明显地增加,这说明了()
A.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B.人的智力发展与遗传没有关系
C.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是先天决定的
D.学校教育对智力发展的影响
10.【单选题】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为:
A.投射
B.反射
C.映射
D.折射
11.【单选题】当地震、火灾发生时,人会做出适应性的生理心理改变,这种情绪状态称为: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挫折
12.【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心理学派别的是:
A.机能主义
B.联想主义
C.行为主义
D.人本主义
13.【问答题】简述高成就动机者的特征。
14.【单选题】林黛玉式的“见花落泪” 、“对月伤怀”的情绪状态属于: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挫折
15.【问答题】名词解释:人格
16.【单选题】人格特质说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马斯洛
B.舒茨
C.奥尔波特
D.弗洛伊德
17.【单选题】因飞行时差所造成的睡眠困难属于()
A.情境性失眠
B.假性失眠
C.失律性失眠
D.药物性失眠
18.【单选题】对自己的行为似乎有所意识,但又不太清晰的意识状态是()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睡眠状态
19.【单选题】具有反应快、有开拓精神,好冲动等特征的人属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0.【问答题】简述智力发展的特征。
第1卷参考答案
一.全考点综合测验
1.正确答案:B
3.正确答案:A
5.正确答案:D
6.正确答案:
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
7.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接近性: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
在听觉上,时间上接近的声音也容易被组织在一起。
8.正确答案:A
本题解析:
4个月大的婴儿能够区别红、绿、蓝、黄等颜色,而且显示出了对红、蓝的偏好。
9.正确答案:A
10.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7±2个组块,但组块的大小是可变的。
11.正确答案:D
本题解析:
行为主义后期的另一著名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斯金纳的理论被称为新行为主义,而华生的行为主义被称为古典行为主义。
12.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
手段一一目的分析法就是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
13.正确答案: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年龄阶段中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
14.正确答案:C
15.正确答案:D
16.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
沉思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慢,精准性高。
信息加工策略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
17.正确答案:C
18.正确答案:
人格的结构:(1)知—情—意系统;(2)人格动力系统;(3)个性特征系统;(4)自我调控系统。
关系:四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性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也使人格构成一个整体。
四种人格成分的独特结合,构成了每个人的独特人格。
19.正确答案:
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
20.正确答案:D
第2卷参考答案
一.全考点综合测验
1.正确答案:A
2.正确答案:D
3.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去个体化是由费斯廷格等人提出的。
他们认为,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淹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做去个体化。
4.正确答案:
(1)声音具有三个属性,称为感觉特性,即音强、音高和音色。
(2)听觉的适应与疲劳。
(3)声音的混合与掩蔽。
5.正确答案:D
6.正确答案:
(1)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是由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的。
(2)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
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
①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个体在早期能够与父母或他人进行有效的、适当的交往,他们就不会产生焦虑,他们就会形成理想的社会行为,这样的个体会依照具体的情境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决定自己是否应该参加或参与群体活动,形成适当的社会行为。
②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
个体在早期生活经历中,若是成长于既有要求,又有自由度的民主气氛环境里,个体就会形成既乐于顺从,又可以支配的民主型行为倾向,他们能够顺利解决人际关系中与控制有关的问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确定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范围。
③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
在早期生活中经历了适当的关心和爱的个体,能形成理想的个人行为,他们总能适当地对待自己和他人,能适量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接受别人的情感,又不会产生爱的缺失感,他们自信自己会讨人喜爱,而且能够依据具体情况与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可以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3)舒茨认为,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都可以转为行为动机,使个体产生行为倾向,而个体在表现三种基本人际需要时又分为主动的和被动的两种情况,于是个体的人际行为倾向就可以被划分为六种。
8.正确答案:B
9.正确答案:A
本题解析:
亲生父母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儿童,一旦被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养父母收养,与生活在原来家庭环境中相比,IQ分数会明显地增加,说明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10.正确答案:B
11.正确答案:C
12.正确答案:B
13.正确答案:
(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
喜欢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富于创造性。
(2)具有坚定信念。
目标明确,持之以恒,不怕困难。
(3)正确的归因方式。
把成功归因于能力与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等。
14.正确答案:A
15.正确答案:
人格是个体在对人对己对事反应时所显示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模式构成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典型心理品质。
16.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人格特质理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
主要的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卡特尔。
17.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形成的暂时性失眠,称为失律性失眠。
如飞行时差所造成的睡眠困难。
18.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
有时人对自己的行为似乎有所意识,但又不太清晰,这属于自动化的意识状态,它本身要求很少注意,并且不妨碍同时进行的其他活动。
19.正确答案:A
20.正确答案:
智力发展的特征表现在:(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在人的一生中,智力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可以分为增长阶段、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
(2)智力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人的智力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同年龄间智商的相关系数随着年龄间距的增加而明显减小。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