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河池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榨果汁 B.切西瓜 C.拉钢筋 D.酿米酒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榨果汁只是将其汁液提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切西瓜只是将其切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拉钢筋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酿米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
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空气成分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比较活泼的,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解答】解:A、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含量比较多,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比较活泼的,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故选项正确;
B、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含量比较少;故选项错误;
D、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含量比较少;故选项错误;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性质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将“生态文明”写入了宪法,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禁止燃放鞭炮 B.使用清洁能源 C.乘坐公交出行 D.将废电池填埋
【分析】根据空气污染的途径及有关做法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A 、禁止
燃放鞭
炮,
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利于环境保护,个A 不符合题意;
B 、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空气污染,故B 不符合题意;
C 、乘坐公交出行,能减少空气污染物,故C 不符合题意;
D 、将废电池填埋,会污染土壤和水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如图基本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取固体粉末
B .测溶液的pH
C .读液体体积
D .熄灭酒精灯 【分析】A 、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 、根据测量溶液的pH 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 、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 、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 、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底部,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 、测PH 值的正确测定方法是:取pH 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沾在pH 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到PH 值,不能把试纸直接浸入溶液内,会把溶液污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 、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如图为粒子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8
+12 2 8 +11 2 8 +10 2 8 +9 2 镊子
pH 试纸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
A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正确;
B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C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
D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明确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会判断阴离子、阳离子或原子是解答本题关键。
6.生活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近似pH如下表所示,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牙膏 B.桔子汁 C.厕所清洁剂 D.鸡蛋清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牙膏水的pH为9,大于7,显碱性;
B、橘子汁的pH为3,显酸性;
C、厕所清洁剂的pH为1,显酸性;
D、鸡蛋清的pH为8,大于7,显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醋酸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7.下列不是氢氧化钠俗名的是()
A.苛性钠 B.纯碱 C.火碱 D.烧碱
【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的俗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氢氧化钠俗称苛性钠、火碱、烧碱,而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
A、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选项符合题意。
C 、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 、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点评】本题很简单,熟记氢氧化钠的俗称,注意与碳酸钠俗称的区别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8.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O 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B .CO 和CO 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 .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 60是碳的化合物
D .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使CO 2转变成CO 【分析】根据常见的气体与空气污染的关系、结构决定性质、高炉炼铁中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等知识解题;
【解答】解:A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错误;
B .CO 和CO 2组成元素相同,但是他们的分子结构不同,故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错误;
C .金刚石、石墨、碳六十都是碳单质,故错误;
D .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使CO 2转变成CO ,是高炉炼铁中重要的反应之一;正确;
故选:D 。
【点评】本题属于中档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
度均不太大。
9.有关媒体报道:我国发现了超级金属“铼”,铼是制造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单晶叶片的关键金属,如图是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元素名称为铼
B .元素称号为Re
C .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D .原子序数为75
【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 。
【解答】解:A 、元素名称为铼,该选项说法正确;
B 、铼元素的元素符号为Re ,该选项说法正确;
C 、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 、铼的原子序数为75,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0.把X、Y、Z三种光亮的金属片分别插入稀盐酸中,X、Z表面有气泡产生,Y无变化;再把X插入Z的盐溶液中,X表面无变化,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A.Z>X>Y B.Z>Y>X C.X>Y>Z D.X>Z>Y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把X、Y、Z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盐酸中,X、Z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X、Z在氢前,Y无变化,说明排在氢后;再把X插入Z的盐溶液中,X表面无变化,说明金属的活动性是Z>X,即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X>Y,观察选项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
1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B.溶液中的溶质都是固体
C.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D.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分析】A、面粉不溶于水;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C、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只有一种溶剂;D、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解答】解: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故B错;
C、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只有一种溶剂,故C正确;
D、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不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溶液的特点,溶质和溶剂的种类。
12.在H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A.+3 B.+4 C.+5 D.+6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3=0,则x=+4价。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13.某高钙牛奶中富含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误食重金属盐可喝鲜牛奶解毒 B.蛋白质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C.糖类由C、N、O三种元素组成 D.人体缺钙易引起甲状腺肿大
【分析】A、根据重金属中毒的原理和解毒方法判断;
B、蛋白质能为人体活动提供能量;
C、根据糖类的元素构成分析;
D、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判断。
【解答】解:A、可溶的重金属盐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之失去生理功能,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饮用牛奶可防止人体蛋白质被破坏,故叙述正确;
B、蛋白质能为人体活动提供能量,故叙述错误;
C、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叙述错误;
D、人体缺钙易引起骨质疏松,故叙述错误。
故选:A。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4.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
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清除可燃物
C.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隔绝空气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灭火的原理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解答】解: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利用的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方法;故选:C。
【点评】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即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者缺一不可;灭火只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15.下列做法你认为合理的是()
A.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迅速用水浇灭
C.炒菜时油锅着火,迅速用水浇灭 D.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分析】A.根据室内起火时马上打开门窗通风会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进行解答;
B.根据液化气具有可燃性分析;
C.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
D.根据防止触电的情况判断;
【解答】解:A .室内起火时马上打开门窗通风会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室内着火不要着急打开门窗,故错误;
B .液化气具有可燃性,一旦泄漏,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不能开灯。
故错误;
C .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因此炒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
故错误;
D .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正确;
故选:D 。
【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
16.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轻的是( )
A .浓硫酸
B .浓盐酸
C .氢氧化钠
D .氯化钠
【分析】首先根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后根据题目提供的元素、书写式方和步骤写出物质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硫酸钠中的离子是酸根子其离子符号为:S42-.
氢氧化钠用于造纸工业料的一种碱,其化为:NOH .
一氧化碳具有还性,是用于高炼铁的体氧化,其化式为:C .
故答为:SO2-H2CO3;NH ;CO .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练常见质的性、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写是正解答类题的键在;解题时应注意只能从出的元素中选来组成质.
17.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B
.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C
.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D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反应物是两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据此结合有关的选项信息判断即可。
【解答】解:
A 、由图示可知,反应的前后都含有两种原子,且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改变。
故说法正确;
B 、由反应的图示可知,生成物是一种纯净物。
故说法不正确;
C 、由反应的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所以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故说法错误;
D 、由反应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所以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开。
故+ +
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学会利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9.下列各组溶液,不另加试剂就无法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A.BaCl2 NaCl CuSO4 NaOH B.Na2CO3 CaCl2 HCl K2CO3
C.Na2CO3 KCl CaCl2 H2SO4 D.Na2CO3 BaCl2 HCl K2SO4
【分析】根据选项中有带色离子,用带色离子检验去检验其他物质;如没有带色离子的,需要列举出各物质反应现象进行鉴别,只要各物质的现象不同即可鉴别出来。
【解答】解:A 、CuSO 4是一种蓝色溶液,根据颜色首先确定出CuSO 4.能与CuSO 4 生成蓝色沉淀的是NaOH ,生成白色沉淀的是BaCl 2,没有的明显现象的是NaCl ,能鉴别出来。
B 、HCl 与K 2CO 3、Na 2CO 3 反应均有气体生成,无法鉴别。
CaCl 2与K 2CO 3、Na
2CO 3 反应均有沉淀生成,
无法鉴别。
CaCl 2 与HCl 不反应
,无法鉴别,不能鉴别出来。
C 、H 2SO 4与Na 2CO 3 反应有气体生成、与 CaCl 2反应有沉淀生成、与KCl 不反应,可以鉴别出来。
D 、Na 2CO 3和HCl 反应有气体生成、与 BaCl 2 反应有沉淀生成,可以鉴别出Na 2CO 3和HCl .BaCl 2 与Na 2CO 3、K 2SO 4反应均有沉淀生成,可以鉴别出BaCl 2,与HCl 不反应的是K 2SO 4,能鉴别出来。
故选:B 。
【点评】在做物质的鉴别题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选项中的有带色的离子,首先鉴别,然后再区别其他的物质,另一类是选项中的物质都是无色的,就需要借助表格进行鉴别,不管哪种,在鉴别时每组出现的现象不能完全相同。
20.如图中的图像与对应变化关系不相符的是( )
A B C D
A .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片和锌片
B .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
C .向一定量碳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盐酸
D .某温度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分析】A 、镁比锌活泼,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片和锌片时,镁和稀盐酸反应需要的时间较短;
B 、根据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的速率分析;
C 、碳酸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氯化钠不反应;
D 、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来进行解答。
【解答】解:A、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又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Mg在Zn前,所以与酸反应Mg的速率快;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B、用等质量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加入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的速率,但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碳酸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氯化钠不反应,因此向一定量碳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盐酸,一开始就产生气体,当碳酸钾反应结束后气体不再产生,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开始硝酸钾溶液不饱和,还能溶解硝酸钾,溶质质量分数增加,当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所以再加入硝酸钾固体,硝酸钾不会溶解,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会改变,但一开始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是零,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图象题要认真分析坐标轴代表的意义,图象的起止点、转折点和走向,即“三点一趋势”,并把图象表示的意义和化学知识结合起来,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2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2个钠原子;(2)磷元素;(3)铵根离子;
(4)两个二氧化硫分子;(5)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4)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5)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解答】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钠原子表示为:2Na。
(2)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磷的元素符号是P。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铵根离子可表示为:NH4+。
(4)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2SO2。
(5)氧化铁中氧元素显-2价,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故答案为:
(1)2Na;
(2)P;
(3)NH4+;
(4)2SO2;
(5)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的序号填空:
①氩气②硝酸钾③肥皂水④钛合金⑤氧化钙
(1)可用于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是;(2)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3)可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是;(4)农业上用作复合肥的是;
(5)医疗上用于“人造骨”的是。
【分析】根据硬水软水的鉴别,常见物质的性质解题;
【解答】解:(1)硬水和软水的鉴别使用的是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2)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氧化钙,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3)可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是氩气;
(4)农业上用作复合肥的是硝酸钾,因为其既含有植物需要量大的氮元素,还含有钾元素;(5)医疗上用于“人造骨”的是钛合金;
故答案为:(1)③;
(2)⑤;
(3)①;
(4)②;
(5)④; 【点评】本题属于简单题,主要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23.目前,石油资源的匮乏使人们不断研究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世界上首座熊猫外形的光伏电站在我国山西大同正式并网发电,电站由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组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
工业上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 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
(2)某燃料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燃料一定含 元素。
(3)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
工业制取单晶硅的反应为:2Mg + SiO 2=====高温Si + 2M
gO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从环保角度分析,氢能最突出的优点是 。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以及石油的分馏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3)根据能量的转化方法及其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来分析;
(4)根据氢气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解答】解:(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上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故填:天然气;沸点;
(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某燃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燃料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填:碳、氢;
(3)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该反应是由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电;置换反应;
(4)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故填: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点评】本考点属于有关能源的问题和环境问题等,节约化石能源,合理的开发新能源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新课题,有关能源问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同学们要认真把握。
24.南宁市地铁1号、2号线已经开通运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地铁的建设广泛使用金属材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元素 (填元素名称)。
(2)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下列情况铁最不容易生锈的是 (填序号)。
①部分浸没在海水中 ②在潮湿空气中 ③浸没在植物油中
(3)向AgNO 3和Fe(NO 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浅绿色。
则滤液中一定含有 ;滤渣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分析】(1)依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分析解答;
(2)根据铁锈蚀的条件来分析;
(3)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分析。
【解答】解:(1)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故填:铝;
(2)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时,易发生锈蚀,而盐能加快金属的锈蚀;洁净的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部分浸入食盐水中容易生锈,故填: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铁>银,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可以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硝酸锌;所以放入锌后锌要先置换出硝酸银中银,再去置换硝酸亚铁的铁,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浅绿色,说明硝酸亚铁没有被完全置换,所以滤液中一定存在硝酸锌和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铁,一定不含锌;故填:硝酸锌和硝酸亚铁;银;铁。
【点评】此题考查了金
属活动顺序表中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及其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P 点的含义是 ;
(2)t 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
(3)M 、N 分别是乙溶液t 3℃时的两种状态,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
M N (填“=”、“<”或“>”);
(4)若将丙的饱和溶液从t 3℃降温到t 2℃时,一定会发生改变的是 (填序号);
A .溶解度
B .溶质的质量
C .溶质的质量分数
(5)现将t 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 1℃,则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填“甲”、“乙”或“无法判断”)。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P 点表示在t 3℃时甲的溶解度为60g ,故填:在t 3℃时甲的溶解度为60g 。
(2)据图可以看出,t 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甲=乙>丙。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