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8.5 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新版)湘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自然因素
课后小记
备课时间
2021.2.11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审批人
审批意见
课 题
第五节 黄土高原区域进展与居民生活(第2课时)
教
学
目
标
学问与技能
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4、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进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程与方法
利用图标依据问题进行分析、推理、推断
老师归纳总结。
老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同学争辩回答:
①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养分物质更多?这样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土,表层土含养分物质更多,这样会使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
②让同学结合图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峻了,这里会消灭怎样的情形?(假如水土流失连续进展,最终会导致耕地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
【活动一】争辩:山西人为什么爱食醋? 明确 高原干燥,食醋可以降火润肺。
【板书】区域进展与生活质量的提升
首先,让同学读图8-72和8-73,生疏了解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在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中摸索出的成功阅历。
老师引导同学得出结论:
(一)实行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为使同学对这一问题生疏得更深刻,让同学活动 2“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缘由的争辩”,发 表自己的看法,然后老师总结。挂念同学画出“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
承转过渡: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已严峻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进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生态建设)
[板书] 人为因素 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自然因素 有暴雨过于集中,黄土质地疏松,植被稀有。
归纳得出:还是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思考题]:面对严峻的水土流失问题,我们应当实行哪些措施呢?
课堂小结
让同学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作业布置
必做
地理填充图
选做
板书设计
第五节 黄土高原环境爱护与居民生活
一、自然地理概况
1.范围
2.水土流失严峻
(1)人为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黄土高原的学习,加强同学对环境爱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的缘由和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的缘由和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ppt
课 堂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黄土高原、地表裂开、水土流失严峻,会给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后果呢?
板书:(二)水土流失造成的严峻后果
[讲授新课]
【板书】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同学自读】p101 回答:
1.黄土高原有哪些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 明确 半农半牧,经济落后,主要粮食是小麦和杂粮。咸菜、辣椒佐食,交通工具以马车驴车为主。
2.传统的民居是什么? 明确: 窑洞 ,简洁保暖。
3.现在有什么变化? 明确:植树造林、种草,黄土高原的山变青了,水变绿了,交通便利了等
接着老师提问:黄土高原那么疏松的土壤,在暴雨的作用下,会有什么后果?(会发生 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难)老师通过引导使同学意识到黄土高原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得出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
承转过渡:之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由于这里水土流失严峻、自然灾难频繁,而且由于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黄土高原区域进展与居民生活(第1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审批人
审批意见
课 题
第五节 黄土高原区域进展与居民生活(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
③让同学结合上学期所学内容,生疏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水带着泥沙流入黄河,黄河流入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给黄河下游的人民带来平安隐患)
经过一系列问题,让同学对水土流失问题的恶果有充分的生疏,老师在此基础上作简要总结。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削减;对当地的社会、经济进展造成很大影响,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降区指哪里? 明确:黄土高原
2.黄土高原的范围 明确 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至乌鞘岭,东到太行山。
3.地形特点是什么?
[承转过渡]
[板书]严峻的水土流失
我们从电视片和P100页图8.66“黄土高原景观”中可知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
[同学活动] 让同学阅读P100活动读图的对话,分组争辩生疏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
承转过渡:地形和气候条件的确是造成水土流失严峻的一个主要因素,其实,这两个因素还会产生其他不利影响,下面一起分析,请同学们做活动1。
首先,让同学阅读图 “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存降水量统计图”,(延安降水量大约在600毫米左右,延安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其次,让同学综合“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存降水量统计图”和“延安1991~1997年年降水量变化图”,(延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旱灾多发生在春季,涝灾多发生在夏季)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ppt
课 堂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老师播放影片——我们的黄土地 。
然后让同学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板书]一、自然地理概况 [承转过渡]
[板书] 位置与范围
【同学活动】自读课本P99页,回答:
学问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的缘由。
方程与方法
利用图标依据问题进行分析、推理、推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黄土高原的学习,加强同学对环境爱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的缘由和黄土高原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课后小记
备课时间
2021.2.11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审批人
审批意见
课 题
第五节 黄土高原区域进展与居民生活(第2课时)
教
学
目
标
学问与技能
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4、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进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程与方法
利用图标依据问题进行分析、推理、推断
老师归纳总结。
老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同学争辩回答:
①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养分物质更多?这样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土,表层土含养分物质更多,这样会使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
②让同学结合图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峻了,这里会消灭怎样的情形?(假如水土流失连续进展,最终会导致耕地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
【活动一】争辩:山西人为什么爱食醋? 明确 高原干燥,食醋可以降火润肺。
【板书】区域进展与生活质量的提升
首先,让同学读图8-72和8-73,生疏了解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在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中摸索出的成功阅历。
老师引导同学得出结论:
(一)实行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为使同学对这一问题生疏得更深刻,让同学活动 2“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缘由的争辩”,发 表自己的看法,然后老师总结。挂念同学画出“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
承转过渡: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已严峻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进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生态建设)
[板书] 人为因素 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自然因素 有暴雨过于集中,黄土质地疏松,植被稀有。
归纳得出:还是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思考题]:面对严峻的水土流失问题,我们应当实行哪些措施呢?
课堂小结
让同学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作业布置
必做
地理填充图
选做
板书设计
第五节 黄土高原环境爱护与居民生活
一、自然地理概况
1.范围
2.水土流失严峻
(1)人为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黄土高原的学习,加强同学对环境爱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的缘由和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的缘由和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ppt
课 堂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黄土高原、地表裂开、水土流失严峻,会给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后果呢?
板书:(二)水土流失造成的严峻后果
[讲授新课]
【板书】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同学自读】p101 回答:
1.黄土高原有哪些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 明确 半农半牧,经济落后,主要粮食是小麦和杂粮。咸菜、辣椒佐食,交通工具以马车驴车为主。
2.传统的民居是什么? 明确: 窑洞 ,简洁保暖。
3.现在有什么变化? 明确:植树造林、种草,黄土高原的山变青了,水变绿了,交通便利了等
接着老师提问:黄土高原那么疏松的土壤,在暴雨的作用下,会有什么后果?(会发生 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难)老师通过引导使同学意识到黄土高原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得出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
承转过渡:之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由于这里水土流失严峻、自然灾难频繁,而且由于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黄土高原区域进展与居民生活(第1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审批人
审批意见
课 题
第五节 黄土高原区域进展与居民生活(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
③让同学结合上学期所学内容,生疏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水带着泥沙流入黄河,黄河流入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给黄河下游的人民带来平安隐患)
经过一系列问题,让同学对水土流失问题的恶果有充分的生疏,老师在此基础上作简要总结。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削减;对当地的社会、经济进展造成很大影响,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降区指哪里? 明确:黄土高原
2.黄土高原的范围 明确 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至乌鞘岭,东到太行山。
3.地形特点是什么?
[承转过渡]
[板书]严峻的水土流失
我们从电视片和P100页图8.66“黄土高原景观”中可知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
[同学活动] 让同学阅读P100活动读图的对话,分组争辩生疏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
承转过渡:地形和气候条件的确是造成水土流失严峻的一个主要因素,其实,这两个因素还会产生其他不利影响,下面一起分析,请同学们做活动1。
首先,让同学阅读图 “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存降水量统计图”,(延安降水量大约在600毫米左右,延安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其次,让同学综合“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存降水量统计图”和“延安1991~1997年年降水量变化图”,(延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旱灾多发生在春季,涝灾多发生在夏季)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ppt
课 堂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老师播放影片——我们的黄土地 。
然后让同学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板书]一、自然地理概况 [承转过渡]
[板书] 位置与范围
【同学活动】自读课本P99页,回答:
学问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的缘由。
方程与方法
利用图标依据问题进行分析、推理、推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黄土高原的学习,加强同学对环境爱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的缘由和黄土高原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