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冲刺作文:毛竹的故事:不是没有生长,而是在扎根 及其解析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竹的故事:
多少人没熬过那3厘米
cai
liao xi du
毛竹在栽种后的最初4年中仅仅长了3厘米。

但是,从第 五年起,它以每天足足30厘米的速度生长着,仅用6周就可以长到15米。

之前的4年间,毛竹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这个材料引发了你什么联想和思考,你有什么启发和感 悟?

细 料 材
1. 以梦为马,星夜兼程,千里何远?
2. 莫轻以视线量长短。

3. 至柔至善 至刚至强
4. 静待花开。

5. 人生如竹,沉潜内修,方可拔节而出。

6.3厘米与30厘米。

7. 从人才的培养到伟业的创建都需要漫长的沉潜。


汇 点 观
8. 夯实基础,耐住寂寞,终能厚积薄发。

9. 耐得住寂寞,才能撑得起才华。

10. 缓慢蓄势,等待薄发。

11. 厚积薄发,成就美好人生。

12. 打好根基 做人生赢家。

13. 厚积薄发,超越之道。

14. 向“毛竹”学“生长” 15. 根深蒂固久,拔节向阳高。


汇 点 观
ming shi zheng ming 名师争鸣
想学作文立意小技巧?请关注
“新课标大语文”微信公众号——作文头条
名师争鸣贾軏:以梦为马,星夜兼程,千里何远?
(1/2)大鹏鸟同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背负青天,莫之夭阏,是不断培风的结果。

九万里的高空和遥远的南海,只有依托六月的飓风方能到达。

没有对大风的等待与蓄积、没有图南的志向,就只能像蜩、学鸠、斥鴳一样,庸常无奇。

毛竹的生长过程可谓是大自然中厚积薄发的智慧典型,它既能耐住当下寂寞又怀揣远大梦想,有着向地下扎根的源源动力和向上拔节的清晰目标。

但是向下扎根的过程是艰辛、漫长且寂寞的,会有投入巨大而收效甚微的迷茫困惑,会有调转马头可能柳暗花明的歧途诱惑。

在扎根的“苦行”之中,耐得住寂寞,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怎么获得,就显得非常重要。

庖丁解牛数千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是因为他所好者道也,进
名师争鸣贾軏:以梦为马,星夜兼程,千里何远?
(2/2)人物一理,古今成大事者,无不经过了一番独上高楼,寂寂无闻的积蓄历程。

韦编三绝孔夫子,卧薪尝胆吴越王,没有人不是耐住眼前的清寒寂寞才赢得千秋万岁名的。

个人如此,国家民族亦如此,一系列震铄世界的中国奇迹的诞生,无不是在强国梦的支撑引领下默默耕耘后的喷薄爆发。

有理想有目标,脚踏实地,为梦想加油,为目标蓄力。

以梦为马,星
夜兼程,千里何远?
7
名师争鸣李勇:莫轻以视线量长短。

在毛竹成长的前四年,看到它仅仅长了3厘米,我们会感叹它长得太慢;第五年开始,它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生长,仅用6周就可以长到15米,我们又会惊讶于它长得快。

我们的情感与看法的改变,依赖于我们的视线。

我们得出“长得慢结论的依据仅仅是我们所看见“3厘米”,而完全忽视了我们看不见的数百平米。

我们习惯于用视线来丈量这个世界的长与短,快与慢,然后以此作为依据来指导我们的行动。

别人家的孩子会钢琴奥数,我家的孩子只会玩泥巴,我的孩子会输在了起跑线上——这就是只看到了钢琴奥数上的刻度,却看不到玩泥巴下的成长用直观的感觉去衡量一切,并以此作为评判的依据,我们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真相往往在我们视线之外的远方。

莫轻以视线来量物长短。

要沉下心去体会、探究,才能把握事实的真相,才能在做决定时不那么随意,才能避免拔
名师争鸣王敏:至柔至善至刚至强。

这世上有四年只生长三厘米的植物吗?有,名曰毛竹。

一角尖尖,何其可爱,然而这柔弱的外表之下却是泥土里数百平米的根深蒂固之势,是使周边万物停止生长的帝王之态。

可爱的毛竹犹如纯洁的冰山,海面之上,只是一副晶莹剔透的娇小之态;而蓝色之下却是泰山一般的雄壮之姿。

“柔者,道之刚也;弱者,道之强也”,真正的强者往往示弱不示强,便如那前期的毛竹一般;四年之后,强者之态尽显,成为生长最快的植物,节节高耸,巍巍成林。

人亦如此,真正的强者,一般都会保持示弱求存的状态,在低调中默默地低调做事,不断积蓄力量,去追求更高的理想。

主观地示弱,客观地实现了自身强者的地位。

这就是人生成功的智慧与境界。

成大者之道,在于
9
名师争鸣张炳永:静待花开。

(1/2)有句电影台词叫“让子弹飞一会儿”,我想说,让竹子静静地长一会儿。

如果我们不能耐心地等待竹子默默地扎根、延伸,不给它四年的时间积蓄力量,又怎么能等到它拂云凌霄呢?
现实中,我们总期望孩子能一路领先,生怕他输在起跑线上。

于是逼着
孩子学钢琴、学跳舞、学奥数、学英语,却从不问问他真正喜欢什么。

对人才也是这样,总要求他们快出成果、多发论文,评先评优唯成果、唯论文,却不问这些成果到底对社会有何价值。

对于那些出成果慢或者不能带来直接效益的东西,人们往往会忽视。

我们全然忘了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39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曹雪芹写《红楼梦》批
名师争鸣张炳永:静待花开。

(2/2)增删五次;路遥写《平凡的世界》,光查资料就查了两年多。

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劳作于田间,评中科院院士时却屡屡受挫;屠呦呦默默地在实验室工作了几十年,直到获诺贝尔奖才为世人所知。

真正伟大的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急功近利只能让伟大成果胎死腹中。

鲁迅先生说天才能否出现在于有没有生长天才的土壤。

作为旁观者,我
们要学会做一个安安静静的守望者,坐看竹长,静待花开。

11
魏卿:人生如竹,沉潜内修,方可拔节而出。

(1/2)人生如竹,沉潜内修,方可拔节而出。

当你眼见他人以惊人速度完 成华丽变身时,不要羡慕他的幸运,因这“突变”的背后大都如毛竹有过 在泥土中隐忍挣扎的过程。

现实中,众生皆在“泥土”重压之下。

盲目对抗者多之,畏惧蜷缩者多 之;沉潜下来,提升实力,成功突围者少之。

亢龙有悔,潜龙勿用。

冒进的结果往往是挫败,自身弱小唯有静待。

不 要向外炫耀什么,要于内修炼功力;不要着急向上,要于下把根扎得再深 一些。

请相信:厚积之后,必有薄发!沉潜内修的人是智者,也是勇者。

胆小
12

争 师 名
魏卿:人生如竹,沉潜内修,方可拔节而出。

(2/2)者或在“泥土”里猥琐发育,或在麻木中窒息。

只有勇者不惧艰难, 伺机挣脱。

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才华支撑梦想,那就沉潜内修吧!

争 师 名
13
名师争鸣周璐:3厘米与30厘米。

毛竹花了4年的时间来延伸自己的根系,不骄不躁,蛰伏力量,就是为
了等待4年后每天以30厘米的速度生长。

人生不也如此?当我们拼尽全力却一时没有看到结果,有人就此放弃,
殊不知这个过程可能就是如竹般的人生3厘米;有人却借此沉淀自我,在黑暗中延伸根系,不断汲取水分和养分,只为了将来那30厘米的成长速度。

其实,我们所做的这些挣扎,都是在蛰伏扎根,看似痛苦、迷茫,但只
有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打磨,人生才能焕发出光彩。

也许你现在努力在做的事一时看不到结果,但请不要害怕——你并不是
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
14
名师争鸣陈洁:从人才的培养到伟业的创建都需要
漫长的沉潜。

毛竹这一生长规律自然使人想到人才的培养。

古语所谓“从小看大,三岁
看老”,是说孩子的性格幼时已经形成,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

纵观孩子的一生,家庭教育、幼儿园学前班、中小学教育等各个时期都有所侧重,如此学生才能获得健康的性格和丰富全面的知识。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家庭、学校、教育决策者都要有“百年树人”的长期规划,不求速效,稳步发展,有足够
的沉潜才能取得最辉煌的成果。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是因其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而得奖。

他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直到1992年才获得主要成果,直到2018年才为世人瞩目。

20多年的漫长岁月,千万次的实验,无数个数据,甚至很多次推翻重来,都是在黑暗中摸索,在“地下”沉潜,最终因形成“足够庞大的根系”而成就事业的辉煌。

15
名师争鸣虞桂梅:夯实基础,耐住寂寞,终能厚积薄
发。

(1/2)竹之始生,期年无所进,时日渐长,忽长势迅猛,凡木不能比,究其根源,才知其生根日久,为杆壮枝繁叶茂蓄势。

“毛竹效应”足以告诫我们:成功的路上要打好基础,纵使道路黑暗漫长,也要忍受寂寞,蓄积能量,最终才能厚积薄发。

尼采曾言:“没有可怕的深度,就没有美丽的水面”,若是没有坚实的基础,再有天赋的人,也只会如仲永般泯然众矣!做人应如毛竹,用经久的积淀换来长久持续的成长。

演员莱昂纳多,终于凭借影片《荒野猎人》赢得了第88届奥斯卡最佳男
主角的桂冠,这是莱昂纳多第六次被提名奥斯卡。

在努力了26年之后,他
终16
名师争鸣虞桂梅:夯实基础,耐住寂寞,终能厚积薄
发。

(2/2)于如愿以偿,拿到了小金人。

从业以来,为体验各类角色,增肥,蓄须,健身锻炼,磨砺演技,莱昂纳多表现出一个专业演员应有的素质和努力。

他的夯实基础、耐住寂寞,使他一举夺得大奖。

通往非凡的道路总是黑暗而崎岖,成功的伟人也必曾忍受过独行的寂寞,毛竹扎根四年何尝不是在黑暗中摸索独行?一时的坠入深渊,是为了更好的腾飞;短暂的拥抱黑暗是为了迎接更灿烂的光明。

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配接受成功时的喝彩。

17
名师争鸣李新生:耐得住寂寞,才能撑得起才华。

(1/2)法布尔在《昆虫记》里说:“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造物者的伟大之处,总会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深思和体会的。

毛竹在栽种后的最初4年恰恰是如此。

放之四海,其实每个生物的成长,都是一个神奇,都有一段令人动容的奇迹。

为此,作为人类的我们,在自己的生存、成长过程中,都应该做好自己的积淀。

前期默默无闻的积淀,为后期绽放异彩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个过程必然是孤独的、寂寞的,甚至是苦痛的、折磨的。

如果能够坚定地沉淀下去,通过自我的汲取,博取众长,转化为自我的才能,内化为自我的素养,当有一个能展示的平台,自然可以超越自我,成就自我。

福楼拜指导莫泊桑的过程,其实就足以说明沉潜与生活,关注生活,才能有更大的突破;而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创作《红楼梦》亦是18
如此。

ming shi zheng ming
名师争鸣李新生:耐得住寂寞,才能撑得起才华。

(2/2)然而,这个过程,往往是很多人无法坚持的。

只有当我们能坚定下来,用个人毅力,执着追求,不为一时的得失去纠缠,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必然能够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国榷》编纂者谈迁遍访各地,广征博引,力求征信“六易其稿,汇至百卷”。

初稿六年后完成却全稿被窃,他又发愤重写,终于历时三十余年编成《国榷》一书。

这本书的成书,不正是竹生长的精神价值的体现吗?
竹之成长,前四年深扎根系;人之成长,青少年积淀基础。

耐得住寂寞,才能撑得起才华。

19
名师争鸣王凌艳:缓慢蓄势,等待薄发。

(1/2)表面上毛竹在前4年里仅仅长了3厘米,其实它在地底下已经纵横延伸了数百平米,这是在缓慢蓄势,为未来更快地生长在积蓄养料、储存能量。

根基稳了,养料足了,能量够了,所以未来6周就能长到15米,这就是蓄势待发、厚积薄发的过程。

这正如象棋中的马,看似总是被憋在“日”的角落里,其实也是在低调
充实自己,伺机而动,等待“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机会。

20
名师争鸣王凌艳:缓慢蓄势,等待薄发。

(2/2)做人要学毛竹,要不断“蓄势”。

《菜根谭》开篇曰:人的聪明才智要含而不露,人的思想要如日月之光辉,照耀众人。

我们要勤于学习,储备能量,涵养情愫,等待时机,以备来日。

积蓄够了,自然就能光芒万丈。

做人当学毛竹,要学会蛰伏。

不能只看表面功夫,要学会沉淀,砥砺情怀,把沉住气当作修养的功夫,不骄不躁,一如既往,低调行事,机会来临时,终成事功。

21
名师争鸣刘汉琳:厚积薄发,成就美好人生。

时间可以积淀一切,毛竹的生长足可以证明这一点。

4年的根须延伸,就是为4年后毛竹的快速生长蓄积营养和力量。

只有有了强大的后盾,毛竹才能也才敢以惊人的速度生长。

这和人又何其相似,成功的人生必然是在厚积的基础之上才得以薄发的。

换句话说,青春就是人生的“厚积”时期,努力的青春、奋斗的青春是一个人一生中真正的积淀时期,“无奋斗,不青春”,找准自己的目标努力拼搏并为未来积蓄力量,不就是毛竹4年默默奋斗的艰辛付出吗?然后,中年时期事业的游刃有余就是“薄发”时期,这不正对应了毛竹4年后的快速生长吗?所以说,为了将来顺畅美好的生活,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奋斗呢?加油吧!像毛竹一样默默努力奋斗吧!像毛竹一样昂扬向上吧!只有这样,我们的青春才不遗憾。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青春是人生的骄傲,也是人生未来的希望”,人生的精彩来源于青春的积淀,希望我们能像毛竹一样厚积薄发,书写别样的青春。

22
名师争鸣童辉:打好根基做人生赢家。

(1/2)毛竹最初4年中仅仅长了3厘米,从第五年起它以每天足足30厘米的速度生长。

为什么毛竹之前生长缓慢而后成长速度惊人呢?因为之前的4年间,毛竹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扎根之深,延伸之广,才让它有了惊人的生长速度。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根深则叶茂”。

树犹如此,人更应这样——只有打好根基,才能做人生的赢家。

打好根基才能厚积薄发。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学习也好,工作也好,首先要强调的是基础的作用。

尽管现在人们都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所培养出的能力也只会是悬浮的空中楼阁。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正是听从了老师的教诲,一遍遍地反复练习,打好了扎实的基础,才终成一代名家。

23
名师争鸣童辉:打好根基做人生赢家。

(2/2)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要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就要多积
累知识,打好根基。

而要获得知识,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不能急功近利。

不管是学习还是做学问,都要耐得住寂寞。

社会需要多样的人才,
而我们要有自己的目标、想法、计划,不能随波逐流。

那些真正一流的科学家和
学术大师,他们从容的背后总是隐藏着更深层的探索热情和奔腾的心灵。

24
名师争鸣席冬芝:厚积薄发,超越之道。

唯有厚积而薄发,方能完成自我的实现和超越。

如王羲之练字,如郑板桥作画,如苏老泉苦读。

世间的一切得心应手,都是苦练之后的外显。

一切从容淡然,都是能力累积之后的显出。

厚,是广度、深度,也是长度。

厚积,是广泛积累知识的过程,也是在长久的岁月中,凝神静气洞察世间情理、参悟天地大道的必经之途。

厚积看似无所为,但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变成无所不为。

一个人若无知识的汲取,道理的领悟,岁月的沉淀,纵有横溢之才华,也只不过是一时的片长末技,难成大家风范。

如此看来,厚积亦是超越庸俗之道。

厚积,方能实现超越。

薄发,实为无所不为。

25
ming shi jia zuo 名师佳作
赏析高分作文请关注
“新课标大语文”微信公众号——作文365
向毛竹学“生长”
李家良
每天30厘米,这是生长的速度;6周长到15米,这是蓬勃的生命力。

当我们对毛竹生长爆发力感到瞠目结舌时,可曾思考过,其栽种最初的4年为何仅仅长高了3厘米?
这3厘米,是夯实根基的3厘米;这4年,是磨炼品性的4年;毛竹深知“根深方能叶茂、耐得住寂寞方能守得住繁华”的道理,故最初4年的生长,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这“不为”,是毛竹拥有惊人生长力的根源,孕育着生长的智慧。

各位不妨想想,3厘米长了多久?整整4年啊!从春到夏,历秋经冬;无数鲜花竞相斗艳,不尽草木枯了又荣;这期间,毛竹需要忍受多少冷嘲热讽,
27
又需要忍受多少孤独与寂寞?但毛竹忍住了,默默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
百平米,为生长力的爆发奠定扎实的根基。

这难道不是大智慧吗?
这样看来,扎实的根基是毛竹爆发生长力的秘密,那如何打下扎实的根基
呢?
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迎难而上的精神。

毛竹面临的是坚实的土壤、无边的黑暗;没有坚定的信念,就会畏首畏尾;没有迎难而上的精神,就会无所适从。

其次,不能急躁,不要急于求成。

一急躁,很容易变成墙上芦苇,看似很招风实则根底浅,基本没有安全感;急于求成往往会适得其反,“共享单车” 急于占领市场而野蛮扩张,仅仅两年,尸横遍野;新中国成立早期的“大跃进”,急于“超英赶美”,结果民不聊生。

28
最后,要善于吸收营养。

毛竹所处的“土壤”,有贫瘠的也有肥沃的;面对“贫瘠”,毛竹一方面想方设法绕过去,让自己的根更具有韧性与伸展性;一方面紧紧地缠绕并吸收有用成分,让自己脚踏实地。

面对“肥沃”,毛竹在畅快地吸收营养的同时有节制地维持土地的活力,让自己无后顾之忧。

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生长中肯定会发生很多意料不到的困难;譬如,我国在迈向伟大的“中国梦”的征程中,会面临非常艰巨的重重困难。

我们要学习毛竹的“不为而为”,坚定信念、迎难而上,不急不躁,善于吸收“营养”,损有余而补不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就一定会实现“中国梦”!
29
根深蒂固久,拔节向阳高
方超
毛竹用4年时间将根系延伸百平米,却生长缓慢。

4年之后,一夜长数米,一周能有几十米高。

它用几年时间缓慢积淀,扎根固本,为的是后续能有足够力量拔节向阳,高耸云霄。

默默无语,铺根深蒂,一朝冲天——这是毛竹的智慧。

老子有云:九层高台,始于垒土。

合抱之木,始于毫末。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没有足够基础,高楼就难以矗立;没有根深蒂固,大树便难有苍天姿态;没有点滴积累,千里之行则始终只能是空想。

任何事,如果没有前期积淀,后劲儿就会不足,甚至功败垂成。

没有前期积淀做基础,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持久,难以有卓
越成效。

方仲永天资聪慧,名声在外,却成为父亲炫耀的资本。

他也不再用功
读书,天分慢慢被安逸耗尽,最后,所谓的天才也泯然众人。

古人讲闻鸡起舞,头悬梁锥刺股,卧薪尝胆,这些都是自我勉励、自强不息的积累过程。

庄子曰:风之积也不厚,则负大翼也无力,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则无力。

这强调的也是积累。

没有日积月累,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做积淀,社会建
设容易冒进出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合作社”运动把农村、农民引向痛苦的深渊。

中国改革
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有了强大的经济做后盾,“合作社”焕发新活力,
成了振兴乡村的利器;如今,农业开始集约化,农村开始美丽化,农民也更富有、更有尊严。

因此,不急不躁,注重基础,立足本职,刻苦钻研,勤奋学习,不断创新,
才能让人生不断焕发活力,才能把事业不断推向新高度,才能让国家在世界民
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

重积累,人有前途。

烛之武如果没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读书思考做基础,如何能在关键时刻靠敏捷思维和出众口才力挽狂澜?刘邦如果没有敛收锋芒广揽人才,铺陈人脉,如果没有广积粮,缓称霸,何以能在日后的楚汉争霸中夺取天下?屠呦呦如果没有静心阅读中医典籍,没有日复一日在实验室不断钻研,何以能问鼎诺贝尔?
重积淀,国有重器。

急功近利只会让事业停滞,让国家发展止步不前。

先辈创业,后代守业,再接再厉,中国核武器才能突破西方封锁,为中国守护和平。

几代航天人勤奋钻研,默默耕耘,才有了今日中国航天事业的突飞猛进。

几代普通老师扎根教育,默默奉献,才有了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罗马非一日建成,做大事情,必须有这样的恒心和细心,我们必须相信,滴水可穿石,铁杵能成针。

只要注重基础,稳扎稳打,厚积到一定程度定可厚发。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成就事业也需要积累,需要不懈地努力奋斗。

积累是一种毅力,是由微小到伟大的必经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没有量变的铺垫,很难有质的飞跃。

因此,根深蒂固恒久远,拔节成长向阳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