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概述与简介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考试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

儒家的政治伦理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这就是说,没有“以人为本”的“道德理想伦理”,“政治伦理”是无从谈起的。

如何“修身”?孔子提出要“修德”“讲学”“徙义”“改过”,这样才能“下学上达”,成为君子,才能使自己有个“安身立命”处。

如何“齐家”?儒家把“孝”作为家庭伦理的基本。

《论语·学而》中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经注疏》(《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中说:“父子之道,自然慈孝,本乎天性,则生爱敬之心,是常道也。

”“爱”与“敬”发乎人之本性,非外力所加,自然如此。

费孝通先生对此有一新的解释说:家庭伦理“孝”的意义在今天主要应体现在“尊敬祖先和培养优秀的后代”上。

这就是说:对祖先要尊敬,对后代要担负起精心培养的家庭责任。

如何“治国”?在中国,如果说“家庭”是个小社会,“国”则是一个大社会。

一般认为,中国前现代是专制的“人治”国家,而西方近代则是“民主”的“法治”国家。

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全面,应该说在前现代儒家的理想应是以“礼法合治”治国。

《礼记·坊记》曰:“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

”意谓“礼”是君子为防止超越道德所设立的界限;如果用“礼”不能防止道德败坏,那么就要用“刑”来制止为非作歹、祸乱社会的行为;如果“刑”还有不足之处,则可以用“法令”来补充,以防止社会贪欲横流。

可见,“礼”“刑”“令”三者功能不同,但都带有制度性的意义。

贾谊《陈政事疏》中说:“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

”这是说,“礼”的作用是要在人们犯错之前就加以防范,而“法”是在人们犯错之后加以惩治。

“刑法”的作用易见成效,而“礼”的作用难以立竿见影。

这说明,“礼”要靠道德教化长期养成,“法”是一种外力所加的不得不备之举,不遵守“礼”的要求,就叫“出礼”(或“越礼”),“出礼”就会“入刑”。

所以中国儒家认为“礼”和“法”有着表里相依的关系。

《汉书·礼乐志》中说:“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

礼、乐、政、刑,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礼”的作用是调节人民心之所求,“乐”的作用是表达人民追求和谐相处的要求,“政”是要求处理“政务”顺民情而能行通,“刑”是为了防止人民“出礼”而“入刑”所设立的。

我认为,这也许是儒家“以人为本”的政治伦理所求。

如何“平天下”?此句应理解为“如何使天下平”。

此“平”或有三义:“平”可作“和平”解,如尧对舜说“协和万邦”,各邦国和平相处;“平”也可作“平等”解,如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亦可作“平安”解,如“仁者安仁”“老者安之”“修己以安人”。

“天下平”,包括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平”,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还包括每个
人身心内外的“平安”“安宁”,这样就真正“天下太平”了。

(摘编自《北京大学学报》,有删节)
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基础,而“政治伦理”的实现也是以“道德理想伦理”的实现为基础的。

B.作者认为中国在古代并非纯粹的“人治”国家,而是采用“礼法合治”方略进行治理的国家。

其中,“礼”与“法”有着表里相依的关系。

C.“刑”要在“礼”不能防止道德败坏时实施,是在人们犯错之后加以惩治,旨在制止为非作歹、祸乱社会的行为,以防止社会贪欲横流。

D.“礼”要靠道德教化长期养成,它是君子所设立的防止超越道德的界限,其作用是在人们犯错之前加以防范,但其作用难以立竿见影。

2.下列关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修身,就是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追求正义和真理,改正错误,从而使自己成长为君子,有“安身立命”之所。

B.齐家,要把“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根本,对父母既爱且敬,这种“爱”和“敬”发乎天性,并不是受外力影响才产生的。

C.平天下,就是要使每个人都身心安泰,使人与人之间平等和谐,使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和平相处。

D.治国,就是要以人为本,防止人们道德败坏,使人知礼、行礼,而处理政事则要顺应民情,使人民和谐相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礼记·坊记》中的内容,旨在说明我国古代是以“礼法合治”来治国的。

其中的礼、刑、令虽功能不同,但都有制度性的意义。

B.贾谊《陈政事疏》中的话,是为了说明“礼”和 “法”虽然在作用上有易见和难知的不同,但它们相互依存,没有礼就没有法,没有法就无以行礼。

C.文章引用《汉书·礼乐制》的“政以行之,刑以防之”中两个“之”指代内容不相同,前者指民心民情,后者指人民不遵守“礼”的行为。

D.“四海之内皆兄弟”“仁者安仁”“老者安之”“修己以安人”等,主要是为了对“平”在传统文化中的意思作解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感训,幼儿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 ,所住白土村, 地居疆场 ,数见军旅。

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两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石,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

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

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见执。

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

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

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

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
B.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
C.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
D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和字都是出生不久父亲给起的。

B.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C.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平民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3分)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

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

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

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

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酒楼秋望
华岳①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犹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①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8.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分两点简要分析。

(4分)
9.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白帝城高急暮砧。

(3)一去紫台连朔漠,。

(4),潦倒新停浊酒杯。

(5)间关莺语花底滑,。

(6)沧海月明珠有泪,。

(7),他生未卜此生休。

(8)谨庠序之教,,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0)蹑足行伍之间,。

(11)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瞄准
孙道荣
他躬着腰,低着头,蹑手蹑脚,向芦苇深处走去。

风从江边吹来,干枯的芦苇沙沙作响。

虽然已是隆冬了,但是阳光还是将大地烘得暖融融的。

气候变暖了,连南迁的候鸟,不知道从哪年开始,飞到这儿也停下了,不再往南飞。

而以前,这里只是他们迁徙过程中的一个休息站。

现在,这片湿地,成了众多从北方飞来的鸟儿的越冬地。

除了轻微的风声,空气中四处都是翅膀的振动声。

他熟悉这些声音,清脆,干净,温暖,像丝绸从指间划过的声音。

他是这一带有名的猎手,空中的鸟儿,即使飞得再高,也难逃他锐利的眼睛,以及百发百中的猎枪。

子弹呼啸而出,天空中旋即有一只黑影,孤独地应声而落。

从无意外。

他找到一块稍高一点的干地,蹲伏下来。

望过去,不远处就是江涂,鸟儿们此刻都在那儿戏水,觅食,打盹,或者互相梳理羽毛。

午后的阳光,将江涂之上的鸟儿们,晒得暖洋洋。

他的目光,在鸟堆里逡巡。

最多的是野鸭,好看的绿头鸭,调皮的翘鼻麻鸭,贪吃的斑嘴鸭,还有叫声响亮的瑟嘴鸭,
他认得他们,就像熟悉的邻居。

此外,还有几只大雁,悠闲地踱着方步,甚至还有几只色彩斑斓的黄鹂鸟。

他的目光从他们身上掠过。

这些,都不是他今天的目标。

他继续在江涂上搜寻。

它们应该就在这儿啊。

突然,他的眼睛一亮。

在一撮芦苇边,他看到了几个细细高高的身影,没错,就是它们。

热血一下子涌了上来。

他揉揉眼睛,确认就是它们。

一二三,四,对,果然是四只,他们告诉他,总共四只。

它们埋头在江涂上觅食,对他浑然不觉。

他一只只看过去,真是太美了,身上是白色的羽毛,翅膀却是黑色的,展开来,就像一幅黑白水墨画,而细长的脚,则像高挑的舞者,性感,美艳。

没错,就是它们,东方白鹳,整个地球上不足3千只,它们比白金还珍贵啊。

他将目光,缓缓地从它们身上收回。

熟练地从背上卸下猎枪,擦擦枪管,推上子弹,然后,装上消音器。

他以前从不用消音器,为了这次行动,他特地请朋友订做的。

他端起猎枪,瞄准。

十字准星,从江涂上划过。

一只鸟,又一只鸟。

准星所及,无不打了个寒战,似乎它们能够感受到来自芦苇丛中的枪管冷冰冰的力量。

枪口在那群东方白鹳的身上,停了下来。

一只东方白鹳,又一只东方白鹳。

他犹豫着,不知道瞄准哪一只。

最后,他的目光和枪口,同时落在了最后一只东方白鹳身上,它一会低头觅食,一会警觉地抬起头,它看起来比另外几只东方白鹳显得紧张。

他把枪口向空中抬抬,直指蓝天,那将是鸟儿振翅飞起来时的高度。

这也是被他瞄准的鸟儿,最后能够飞起的高度。

做好了这一切,他长吸一口气,然后,拣起一块土疙瘩,向江涂上扔去。

鸟儿都惊恐地飞了起来。

东方白鹳也都惊恐地飞向空中。

那只他瞄准的东方白鹳,也拼命地煽动翅膀,向前奔跑,企图飞起来。

它细长的腿上,缀着一件东西。

这使它奔跑起来,很别扭,也很困难。

他看清楚了,那是一只金属鸟夹。

它的生命力可真强啊,被鸟夹夹上后,它竟然能够拖着鸟夹,逃开了。

在其他鸟儿惊慌的呼叫声中,它终于也飞了起来。

高空,那才是它们自由的家园。

他沉着地、缓缓地抬起枪,枪管移动的速度,与它向上升腾的速度,完美地一致。

另外三只东方白鹳在空中盘旋,等待着他们的伙伴。

它吃力地飞向它们。

他再一次瞄准,然后,右手食指轻轻地、冷冷地扣动了扳机。

“砰——”消音器掩盖下的枪声,像一粒豆子,在炒锅里炸响。

子弹划破空气,如丝绸破裂。

突然,它一个趔趄。

打中了!
一个黑影,从半空坠落。

正是那只金属鸟夹。

子弹将鸟夹与东方白鹳的脚的连线,击断了。

东方白鹳,鸣叫着,向天空飞去。

它的细长的双腿,有力振动的翅膀,在空中,划出优美的曲线。

他收起枪,仰视天空。

多么蓝的天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第三段交代猎人枪法神准,为下文做铺垫,点明他最终选择打掉金属夹,是故意要放走那只东方白鹳的。

B.“瞄准”这个标题,简洁利索,读者的眼睛一触及,好像立时感到冷冰冰的枪口直接冲人而来,点明主旨。

C.作者巧妙运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带读者经历了这次特别的狩猎之旅,把一个优秀猎人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

D.故事情节可谓一波三折,江边各种鸟儿的悠闲让人忧心,猎人充分的射杀准备让人担心,扣动扳机的一瞬更让人伤心。

E.小说通过动作描写及精彩的环境描写,在成功刻画猎人形象的同时,更加充分地展示了猎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2)小说中的猎人是怎样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6分)
(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①他认得他们,就像熟悉的邻居。

②他收起枪,仰视天空。

多么蓝的天啊。

(4)小说结尾,猎人打掉东方白鹳脚上的金属夹。

这样设计结尾,有人说合乎情理,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过于牵强,故意拔高。

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分)
下面四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只有与国家和人民________,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
的拥戴。

日本安倍政府近期的荒唐行径,表现出日本军国主义大有________之势,这极大地伤害了亚洲邻国人民的感情。

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________的那一天。

时间真如________,刚刚迈进高中大门的那一刻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我们距离高考已经只剩百多天了。

A.休戚与共东山再起另眼相看白驹过隙
B.休戚相关东山再起另眼相看行云流水
C.休戚相关死灰复燃刮目相看行云流水
D.休戚与共死灰复燃刮目相看白驹过隙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的一句是
A.战后几十年来,包括日本在内的亚太地区许多国家取得的发展成就,正是建立在本地区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和国际环境基础之上的。

B.近日,深圳一名年仅35岁的外企女白领突然猝死于深圳地铁的台阶上的报道,引发了人们对职场白领健康状况的关注。

C.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一季度还能够保持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D.邵逸夫的传奇人生令人感慨,他随兄十几岁时闯南洋,饱尝20世纪上半叶的动荡之苦,从命运的夹缝里打拼出成功。

山涧有泉水在动,水色灰黑,_________,冰上绣满花纹,冰下有水在流,气泡就浮在水里游走,象一颗灵动的卵石,走走停停,走着走着就不见了。

A.一层厚厚的冰在水面宽阔处
B. 水面宽阔处就有着一层厚厚的冰
C. 水面宽阔处一层冰厚厚的
D.一层厚厚的冰冻结在水面宽阔处
15.选出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同的一组(3分)
A.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B.七十者衣帛食肉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履至尊而制六合
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句读之不知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7.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

(3分)
产品说明书的出现是商品生产的一大进步。

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商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许多商品的使用方法已远远地超出了人们的常识。

①,就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不便,如不会使用或使用不当。

可见说明书是不可或缺的,②,否则,文字的任何错误都有可能使消费者乃至生产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除了文字错误以外,产品说明书还存在诸如专业术语艰涩难懂、产品说明与实际不符等各种问题。

现在关注产品质量问题的人越来越多,③,许多人甚至不看说明书或者不按说明书来使用产品,这意味着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意识到说明书的重要性。

五、作文(60分)
18.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阿尔卑斯山的山谷中有一条道路,两旁的景物优美,路旁插着一块标语牌:“慢慢走,欣赏啊!”它劝告过客不要因为无暇欣赏而留下遗憾。

有一句格言这样说:“朋友,快快走,请不要为眼前美丽的风光而驻足。


是驻足欣赏,还是快步离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你认同哪一种看法呢?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请就此写一篇议论文,自拟题目。

参考答案
l.C 此项混淆了“刑”和“令”的作用。

原文说的是:“如果‘刑’还有不足之处,则可以用‘法令’来补充,以防止社会贪欲横流。

可见,‘礼’‘刑’‘令’三者功能不同……”
2.D 从文中内容来看,作者认为“治国”应该是“礼法合治”,选项中强调的是礼治。

3.B “它们相互依存,没有礼就没有法,没有法就无以行礼”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这方面的内容。

4.c
5.答案:D (A字是20岁行弱冠之礼后取的, B 君位由嫡长子继承 C 谥号没有平民)
6.C( 错在“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和前文无因果关系。

)
7.①?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
②因此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贤能,听说的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像这样罢了。

(是故,因此;不必,不一定;贤于弟子,介词结构后置)
8.①观察的角度: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

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

②色彩鲜明艳丽。

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

③以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答出两点即可)
9.与《过零丁洋》尾联的直抒胸臆不同。

本诗尾联前句直接抒情,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

后句间接抒情,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的感情更加激越。

10.砯崖转石万壑雷寒衣处处催刀尺独留青冢向黄昏艰难苦恨繁霜鬓幽咽泉流冰下难蓝田日暖玉生烟海外徒闻更九州申之以孝悌之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而倔起阡陌之中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1. A(3分)C?(2分)?(?E)(1分)(B项未直接点明主旨,D项“一波三折”不当,E?心理变化?展示并不充分)
(2)①枪法出众,是这一带有名的猎手,百发百中。

②冷静干练。

小说对他在前进时、埋伏时、瞄准时的动作描写,刻画出他的这些特点。

③自私贪婪。

他猎鸟无数,且目标越来越集中在珍惜鸟类上。

④有仁慈心。

结尾处放弃猎杀这只鸟可以看出。

(答出三点即可,每项2分)
(3)①这句话表现了猎人对鸟的熟悉程度。

只是这些熟识并不是建立在人类对鸟类自然亲近的基础上,而是用温暖的话语冷酷地揭示出猎人大量残害鸟类的事实,这也是猎人枪法出众的一个原因。

②这是一处环境描写,衬托出猎人因让这只东方白鹳重获自由后轻松愉快的心情。

放弃猎杀,拯救生命,其实更是拯救了自己。

这是对人性自我救赎行为的赞美。

(4)观点一:这样写合乎情理,让人感动。

主人公改变瞄准目标的原因之一是他被东方白鹳的强大生命力所震撼;东方白鹳被鸟夹夹上以后,竟然能够拖着鸟夹奔跑。

二是他被东方白鹳吃力地拖着鸟夹飞向高空、回归自由家园的壮举所感动。

三是他看到来自东方白鹳的群体的关爱之情——三只白鹳在空中盘旋着等待这只被夹的白鹳,不忍心射杀。

观点二:这样写过于牵强,故意拔高。

一是他此次行动就是为了猎杀珍惜鸟类东方白鹳而来。

二是他已经做出了充分的准备,选择目标,准备武器,开枪射击,整个过程没有迟疑,没有犹豫。

三是从惊起白鹳,到开枪射击,时间很短,缺少心理转变的时间。

所以,结尾显得突兀牵强。

(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也可酌情给分)
D “休戚与共”指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侧重主观上的认识和态度;“休戚相关”指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连,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侧重客观存在的关系。

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东山再起:指失势以后重新恢复地位。

“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相看”是指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

“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A B.“突然猝死”,成分赘余;C.“措施”和“提高”搭配不当;D
14.B (瞻前顾后即可判断出)
15 A 动词作名词其他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16选C 判断句
①如果没有说明书②并且说明书的文字必须正确③可是关注产品说明书的却很少。

18.作文
第一则材料参考题目:慢步,细品人生。

慢步,悦享人生。

缓步慢行细嗅花香
第二则材料参考题目:心无旁骛至远人生
参考范文
世间百味在路上
世间的精彩,不在于最后结果如何。

目标未实现,也未必遗憾。

正如阿尔卑斯山的山谷道旁的名言,“慢慢走,欣赏啊!”但同时又如另一句格言告诉我们:“朋友,快快走,请不要为眼前美丽的风光而驻足。

”目标实现了,也不要快乐而止步。

因为世间的精彩在于过程,世间的百味在路上,前方的风景更美好。

专注过程,充实有味,精彩无限。

是啊,阿尔卑斯山的名言说得好:‘慢慢走,欣赏啊’。

人生就像登山,如果只盯着山顶,那么人生就像一条点到点的线段,机械又单调,因为分享的过程被省略了。

只有专注过程,快乐地品味过程带来的艰苦,才能在人生的点与点间,勾画出灵动曲折的浪线,才能使人生充实而精彩,否则或许会成为悲剧。

英国的一个青年在中了彩票后,中断了学业,在挥霍一番后,他整天无所事事,最后饱受抑郁的困扰而自杀。

工作以满足自己物资上的需求,是人生的目标,然而,当省略过程让目标直接实现时,却是摧毁人生,人生之花就会因枯萎而凋谢。

可见,有时过程比结果更精彩更重要。

专注过程,胜而不骄,败而不馁。

关注过程,我们便不会过于计较一时的成败,生命的比赛没输赢,它更像是一次旅行,成败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沿途欣赏的风景。

正是如此,人生越是精彩的人,就越关注过程。

泰戈尔说得好:“天空中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所以,居里夫人吧诺贝尔奖的奖章给孩子当玩具来玩,爱因斯坦把支票当书签…….成功不能让他们沉醉,因为过程便是他们最大的奖励。

更大的考验和期待还在前方,未来不能因为一时的快乐而放弃。

与过程比起来,成功只是前一个阶段的最后一点,他是所有成功中很小的一部分。

爱迪生晚年致力于在野草中提取橡胶,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他并未认为这是浪费时间,最起码他已知道这种东西不能提取橡胶。

正因如此,实践使他更加聪明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