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专题课件-PPT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重农
专题 2 │ 重点要点探究
重点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中国古代的农业耕种方式和土地制度
1.耕作方式 (1)中国古代经历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耕 作方式转变,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成为中 国古代主要的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决定了中国古代基 本生产模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 产劳动的男耕女织为主要组织方式,推动了古代农业精耕 细作技术的进步。
例2南宋诗人范成大的诗写道:“昼出耕田夜绩麻,村 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此诗 歌不能反映的是 A.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B.小农经济的完善性 C. 小农经济的保守性 D.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B 【解析】 从诗句“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 当家”可以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男耕女织的特点,同时也反 映出小农经济的稳定性、封闭性和保守性。从历史发展的 角度看,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有其合理性,在 封建社会的前期,有利于稳固刚刚建立起来的封建统治, 但随着历史的演进,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保守性阻碍了商 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 阻力,故小农经济不可能是“完善”的,因此B项符合题意。

探究点二
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2)农 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基本生产模式。(3)生 产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4)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 祸的脆弱性。 2.地位:小农经济是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中 国古代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探究点三
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特点
1.多种经营模式并存。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 庭手工业三种形态长期并存。手工业的发展与农业生产紧 密相连,但手工业的生产受到农业生产的限制。 2.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占主导地位;民 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明朝中期逐渐超过官营手 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3)联系热点问题,从历史的角度进行思考。如“三农” 问题、粮食生产状况问题等;从古代商业发展与城市商品经 济发展的角度,理解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 必要性。 (4)从人类文明演进和社会转型的角度,将古代农业文明、 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联系起来,中外对比,加深理解近代中 国落伍的原因和现代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历史根源。
[名师点津] 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我国 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下,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 的政治制度,而且对中国古代思想、科技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也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至今人们思想中还 有很多小农经济的观念残留。高考特别重视对这一考点的命题 考查。如2009年山东卷的第10题、宁夏、辽宁卷第24题、广东 卷第4题;2019年广东卷第2、4、26题等对小农经济的特点、 影响及封建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命题考查。预计今后这个考 点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将会结合小农经济与封建专制制度、 科技思想、人们生活观念的内在联系进行命题考查,复习时多 与必修1、必修3的相关章节进行链接复习。
例1[2009· 广东历史]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 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 )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C 【解析】 从题干情境分析,江宁织造局的生产由 政府派人主持,这符合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 中的大作坊生产的管理方式,而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不投放 市场,全部供皇室使用,故答案为C。
例题1【2019年深圳宝安区4月调研考试】明清时期, 我国制瓷工艺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是 A.白瓷的烧制 B.青瓷的烧制 C.青花瓷的烧制 D.彩瓷的烧制 【解析】 白瓷已知最早在东汉已有出现,南北朝 技术基本成熟,唐代邢窑、景德镇的白瓷制作十分 精美;青瓷已知最早出现在商周,东汉晚期青瓷制 作已有较高水平;青花瓷在唐代已有出现,成熟于 元代,明代成为瓷器的主流;明清时期瓷器制作中 彩瓷达到较高成就。
D
例题3(2019年天津卷)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 业生产中
图1 图2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解析】 图一为汉代出现的两头牛牵引的耦犁(二牛抬 杠),回转不便;图二是唐代出现的曲辕犁,可控制耕土的 深浅。从图1到图2的变化中,犁的变化是最主要的部分, 因此这直接反映出耕犁技术的进步和成熟。
专题 2 │ 重点要点探究
2.土地制度 (1)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包括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和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封建土 地所有制又有三种类型: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 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是封建生产关系存在的基石。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 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 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 (2)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影响: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 确立,成为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 确立,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4)抓住三种土地制度、两个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 政策)进行梳理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封建土地制度造成的土地 兼并现象及影响;分析比较重农抑商政策与海禁、闭关政策的 异同,认识两种经济政策对中国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 影响。
专题网络构建
【答案】 ①私有 ②农业 ⑤官营 ⑥私营 ⑦家庭
③家庭手工业
专题 2 │ 重点要点探究
(2)“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在没有天灾、战乱和暴 政的前提下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具有规模小、水平 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 (3)农民生产方式、耕作方式以及农业工具的不断改 进,不断推动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但 是这种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 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近代它已经成为阻碍 生产发展的因素。
B
例题2(2019年浙江卷)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 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 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 【解析】 图(1)是东汉时期出现的一牛挽犁,图(2) 是西汉时期出现的耦犁(二牛抬杠)。春秋战国时期, 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商鞅变法后,秦 国后来居上,也普遍使用牛耕。西汉时,赵过推广耦犁 (二牛抬杠),但这种两牛牵引的耦犁回转不便,到东 汉时,在一些地方开始被比较轻便的一牛挽犁取代。由 此,战国、秦、西汉都早于东汉,排除A、B、C三项。
【专题综述】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经济结构发展演变的表现、 经济领域的各种制度、政策及特点。古代中国有着发达的农 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荣的商业,从而为辉煌灿烂文明的萌 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但到明清时期,农业和家 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的落后性、保守性以及封建王朝 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 萌芽的发展,也阻碍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 演进,最终导致中国在近代的落伍。
D
例题2【2019年陕西渭南教学质量检测】明朝中 叶以后,在纺织业出现的新现象是 A.纺织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B.官营手工作坊产品精美 C.丝织品远销国外 D.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解析】 注意本题中强调的“新”现象。明朝 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行 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西汉 时期,丝织品即已远销欧洲,获得“丝国”的美 誉,C项错误。
【考向预测】 (1)本专题在高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农业主要耕作方 式和土地制度、经济思想和政策、商业的发展表现、特点及农 耕文明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科技文化的影响仍将是高考命 题的重点;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仍是高考考查的主要方式,应特 别重视古代经济发展对政治、思想、科技文化特征的影响等。 (2)复习时应注意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 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对重要经济政策的评价,理解和掌握古 代经济结构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对今天的经济建设,有很多值 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专题 2 │ 重点要点探究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促使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小 农经济逐步形成,使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 模式,推动了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生产技术的发展。③在封建 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地主凭借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 土地,导致土地兼并严重,造成封建社会的流民问题和社会 贫富分化,到明清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成为农业发展的桎梏。 ④土地兼并现象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促使封建统治者吸 取历史教训,调整土地政策,如北魏至隋唐前期的均田制等, 以维护小农经济,稳固封建统治,但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 兼并。
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劳动分工日益细化,手工 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在冶铁、制瓷、纺织业方面成绩辉煌。 4.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出现,明朝中后期在 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5.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宋代以 前,经济重心在北方,手工业主要产地也在北方;宋代以后,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手工业中心也逐渐转移到南方。 6.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 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和赞誉。
B
专题 2 │ 重点要点探究
[名师点津] 古代精耕细作的耕作技术是推动农业发展 的根本动力,土地制度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这一切都是影响 古代农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故在高考中命题频率很高。 如2019年浙江文综卷第14题、2009年福建文综卷第14题对 古代耕作方式的考查。再如2019年广东文综卷第13题、海南 卷第3题、浙江文综卷第15题;2009年天津卷第1题、宁夏、 辽宁卷第26题;2019年上海卷第5题等,主要考查了中国古 代土地制度的特征及影响。估计今后命题还将从耕作方式的 演变历程及影响、土地制度变化的表现、特征及影响等角度 进行命题考查,复习时应格外注意。
【复习策略】 (1)复习中国古代的农业时,抓住一条线索即精耕细作农业 生产体系的形成过程,从耕作方式、生产工具变化、小农经济 的产生、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等方面进行梳理主 干知识;综合分析评价小农经济的特点、地位和影响,认识明 清时期中国逐渐落伍的历史渊源。 (2)复习古代手工业,要抓住一个核心:官营手工业。两个 演变趋势: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到逐渐被打破;由官营手工业为 主导到明朝中期以民营手工业为主导。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 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的特点及地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种行业(冶金、制瓷、纺织)方面的成就;综合认识中国古 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对世界的贡献以及民间手工业发展艰难 缓慢的因素和影响。 (3)用列表法梳理我国古代商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概况,综 合分析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运用文字图表材料,分析商业发 展对古代城市布局、职能及发展阶段特征的影响;综合分析政 府政策对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及对外贸易等方面的影响,理解 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政治目的。
例题1(2019年浙江卷)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 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 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解析】 题干材料中的“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反 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A项正确。 “卖新丝”“粜新谷”, 反映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C项正确。“新丝”是手工 业品,“新谷”是农作物,反映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 合,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土地问题,故B项错误。
专题 2 │ 重点要点探究
3.影响 (1)积极影响:①自给自足,生产积极性高,推动中国精 耕细作农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 基本要求,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消极影响: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等弱 点,导致人们具有“安土重迁”思想,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 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展。自然经济是封建制度存在的基础,它的牢固存在,是中 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