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课堂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C.该国属发展中国家
D.阶段Ⅲ,该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
2.阶段Ⅲ,该国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产业部门有()
①劳动密集型工业②资源密集型工业③技术密集型产业④第三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包括深圳、中山、珠海等大中城市在内的城市群。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第一、第三产业都上升
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
C.第一、第二产业都上升
D.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明显上升
4.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最主要因素是()
A.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增长
C.大量来自内地流动人口的涌入
D.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江苏省城市布局由三个都市圈(南京、苏锡常、徐州)和五条城镇聚合轴(徐连、宁通、沪宁、新宜、连通)构成。

“三圈五轴”以城市为核心、城镇聚合轴为骨架、都市圈为网络,它将带动和推进全省的城市化。

据此回答5~7题。

5.三个都市圈共同的自然特点是 ()
①矿产资源丰富②地形平坦③处在季风气候区
④海运便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6.下列关于目前江苏省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城镇聚合轴往往是主要交通干线②三个都市圈全部在我国南方地区③城市化发展速度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④省内城市化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均衡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7.在江苏省城市化过程中,下列说法可行的是()
①建设发达的交通网,干线尽可能经过市中心地区②加强规划,以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③合
理布局,促进苏南、苏北协调发展④提倡居民购买私人小轿车,减轻公共交通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9省区被称为中部经济地带,以东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

读图,回答8~10题。

8.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B.城市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C.城市经济总量占区域经济总量的比重
D.城市数量占区域聚落数量的比重
9.从上图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中部经济地带各省区中,只有湖北省的城市人口比重在40%以上
B.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部经济地带新增的特大城市数量超过东部
C.我国西南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20%以下
D.总体来看,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人口比重越大
10.有关各省区城市化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广东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大城市扩散,促进乡镇企业发展
B.黑龙江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资源丰富,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
C.江苏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改革开放,外资企业发展
D.西藏城市化水平较高,是因为边境贸易发展带动城市建设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城区地租分布等值线图(数值:a>b>c),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市重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城区地价上涨②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③东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④东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甲地()
A.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好
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10分,14题18分,共28分)
13.读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图b与图a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
显,城市人口数量呈趋势,反映了该地区的
过程。

(2)该城市建立了城和区,有利于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和保护、改善城市环境。

(3)该城市形成于河流的交汇处,原因是此处
(5)城市中心区比郊区气温(高或低),并分析原因。

14.读广东省地形示意图(单位:m),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之一。

现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形成荔枝、龙眼、花卉等生产和出口基地:粤西形成了6.7万公顷早熟荔枝、3.3万公顷香蕉、2万公顷菠萝、10万公顷蔗糖、10万公顷北运菜基地;粤东的名茶、沙田柚也有几万公顷之多;粤北则大规模种植烟草、杂粮、药材等。

(1)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简述广东省目前种植业生产发生了哪些变化,并简述理由。

(2)从自然角度简述粤西地区发展香蕉、菠萝种植的
有利条件。

(3)阅读2019~2019年广东工业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表,描述广东省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地区工业区位因素的
发展变化。

(4)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5)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对城市化有何推动作用?
答案与解析
1.D
2.C解析:1.由图可知,在第Ⅰ、Ⅱ阶段,该国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同步增长的,第Ⅲ阶段,城市化水平提高,但工业化水平在下降,这最有可能是因为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该国城市化水平高,属发达国家。

2.该国经济、技术条件优越,劳动力主要从事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

3.D
4.D 解析:3.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4.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再加上城市对农村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吸引着各项经济活动及人口、科技、文化、交通向城镇集聚,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人口大幅度增加,城镇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工业化应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5.B
6.D
7.B解析:5.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但矿产资源缺乏;三个都市圈均不临海,但河运发达。

6.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以秦岭—淮河为界,徐州在淮河以北,应在我国北方地区;目前该地区城市化发展迅速,未出现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

7.干线不能经过城市中心;提倡私人购买小轿车只能占用更多的空间,增强公共交通压力。

8.A9.D10.B解析:8.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9.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

10.东北地区城市化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基础上的,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推动下,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11.A 12.A解析:11.重工业占地广,地租在成本中的比重比较大,而且往往污染严重,随着城市区域发展,中心城区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加重了地租成本和治理污染成本,所以,重工业向外迁移。

12.高级住宅区要求的主要区位条件是环境质量好和交通便利。

13.(1)扩大增多(增长)城市化(2)卫星新
(3)水源充足,交通便捷,地形平坦等(4)高中心区人口密集、工业发达,产生大量热量。

解析:(1)由图可以看出,图b与图a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呈增多趋势,反映了该地区的城市化过程。

(2)为了进一步发展和保护、改善城市环境,该城市建立了卫星城和新区。

(3)该城市形成于河流的交汇处,其原因是水源充足,交通便捷,地形平坦等。

(4)该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工业发达,产生大量热量,导致城市中心区比郊区气
温高。

14.(1)变化:水稻(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或粮食产量减少),农作物品种多元化(增加);农产品出现地域专营(或出现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规模化生产的趋势;农业产品结构从以粮食作物为主转化为以经济作物为主。

理由:国家政策扶持(转变);市场需求量扩大;交通便利(或道路网络完善);农业科技水平提高;资金注入(或充足)。

(2)热量充足;地形以丘陵、低山和平原为主;降水丰沛;土壤条件适宜。

(3)新兴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所占增加值比重持续增长;传统产业所占增加值比重持续减少;潜力产业所占增加值比重呈增长趋势。

该地区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不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量增大;对交通网络的完善和运营能力要求增大;要求提高科技水平,完善通信网络。

(4)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就业、居住、社会治安等社会问题。

(5)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解析:文字材料中提供的数据表明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减少,农业生产地域化已经形成;从表中可以看出,广东支柱产业中,传统产业增加值比重越来越低,而另外两种则越来越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