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CISR全球信息栅格网设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CISR全球信息栅格网设想
以下是4CISR全球信息栅格网设想文章:
“全球信息栅格网设想”的概念是在美军4CISR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简单来说,4CISR系统是保证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对部队人员和武器实施指挥控制的“人-机系统”,其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监视与侦察分系统,就像人的“大脑”“神经”和“耳目”,把各种作战力量、各个战场及其子系统紧密地连为一体,形成了强大的军事优势。
请看:
1999年3月27日晚8点,美1架F-117隐身飞机在科索沃上空中弹,其弹射座椅和救生背包中的卫星定位装置,立即向美军EC-130E空中指挥机发出遇险信号……旋即,意大利联军指挥中心和五角大楼均收到救援信息;几分钟后,装有百名特战队员的6架直升机前往营救;3小时后,营救队员发现了F-117飞行员用特制闪光装置发出的红外信号,用悬索将飞行员救起,飞回基地。
这是发生在科索沃战争中的真实战例,从中人们可以深深感受到4CISR系统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的巨大作用。
战争是军事技术发展的加速器。
尽管4CISR系统一时之间独领风骚,但实战中美军发现,4CISR系统同样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先天不足”:
美军以往的天基、空基、地基和海基的信息系统大都是专用系统,互不兼容,可以直观地形容为一片相互没有联系的“烟囱群”。
4CISR 往往“各自为战”,且只能处理通过计算机通信联网的信息,而对其
它设备的数字化信息,比如战场前端的传感器、作战要素的射击系统等,就不具备兼容共享的能力。
美军提出,要谋求“全时、全维的信息优势”。
但4CISR系统显然还缺少如此高效、直接的战场信息转化能力。
同时,4CISR信息网本身的闭塞与狭窄,也制约着系统的功能发挥。
国际互联网已经链接了全球各个领域,但4CISR系统却无法达到这样的程度,不能把信息网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节点,更无法实现全球范围的联网。
如前面提到的营救F-117飞行员,必须借助北约的4CISR系统。
为了克服4CISR系统的这些“先天不足”,美军于1999年首次提出了建立“全球信息栅格”的倡议,并于2000年3月,向国会正式提交了启动GIG项目的报告。
所谓“全球信息栅格”(Global Inforration Grid),就是由可以链接到全球任意两点或多点的信息传输能力、实现相关软件和对信息进行传输处理的操作使用人员组成栅格化的信息综合体。
从体系结构上看,GIG一改大多数4CISR系统纵向一条线或组网一个面的链接模式,按照联合作战体系结构、一体化系统要求,构建起栅格化的信息网系。
在GIG框架下,美军分布在全球的计算机、传感器网和作战平台网将组成一个大系统,实现全球范围内时域和空域的一致以及各分系统的协同,可保证未来战场上“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将任意形式的信息传递给任意人”。
按照美军的“时间表”,他们将于2020年建成全球性的信息栅格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