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4章选择题专项习题(培优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如图是2004年批量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所用的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

电子经外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

电池总反应式为:2CH3OH+3O2=2CO2+4H2O。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左边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a处通入的是甲醇
B.右边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b处通入的是空气
C.电池负极的反应式为:CH3OH-6e-+8OH-=CO2-3+6H2O
D.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答案:A
解析:通过电子的移动方向知,左边电极为负极,右边电极为正极;燃料电池中,负极上投放燃料,燃料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投放氧化剂,氧化剂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依据图中电子流向可知,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电子流出的一端是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a处是失电子的一端,通的是甲醇,故A正确;
B.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电子流出的一端是负极,流入的一端为正极,通入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右边的电极为电池的正极,故B错误;
C.负极是甲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在酸性环境中总反应为2CH3OH+3O2=2CO2+4H2O,因此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故C错误;
D.正极是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在酸性介质中,氧气得到电子生成水,正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故D错误;
故选A。

2.下图装置中X和Y均为石墨电极,电解液为500mL某蓝色溶液,电解一段时间,观察到X电极表面有红色的固态物质生成,Y电极有无色气体生成;溶液中原有溶质恰好完全电解后,停止电解,取出X电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1.6g。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电极是阴极
B.Y电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为0.28L
C.若电解过程中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电解后溶液中H+浓度为0.1mol·L-1
D.要使电解后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需加入一定量的CuO或CuCO3
答案:B
【详解】
X和Y均为石墨电极,电解液为500mL某蓝色溶液,电解一段时间,观察到X电极表面有红色的固态物质生成,Y电极有无色气体生成,则该电解液中含Cu2+,X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Y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
A.X电极上Cu2+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则X电极是阴极,A正确;
B.根据得失电子守恒,X电极增重1.6g,Y电极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1.6g
64g/mol
×2÷4=0.0125mol,由于气体所处温度和压强未知,故无法计算气体的体积,B错误;
C.电解的总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Cu2++2H2O 电解
2Cu+O2↑+4H+,X电极增重1.6g,则生成
的H+物质的量为2×
1.6g
64g/mol
=0.05mol,电解后溶液中H+浓度为
0.05mol
0.5L
=0.1mol/L,C
正确;
D.电解的总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Cu2++2H2O 电解
2Cu+O2↑+4H+,电解过程中析出了Cu、
放出了O2,要使电解后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需加入一定量的CuO或与CuO相当的CuCO3(因为CuCO3可改写成CuO·CO2),D正确;
答案选B。

3.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硅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化成电能
B.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C.食物因氧化而腐败时,化学能转化热能
D.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答案:A
【详解】
A.光能转化成电能,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A符合题意;
B.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与电子的转移有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 不符合题意;
C.食物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腐败,C不符合题意;
D.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葡萄糖被氧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4.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某种物质(方括号内物质),能够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成分和浓度的是()
A.CuSO4[Cu(OH)2]B.NaOH [Na2O]
C.KCl [KCl]D.KNO3(H2O)
答案:D
【详解】
A. 电解CuSO4溶液,发生反应2CuSO4+2H2O 电解
2H2SO4+2Cu+O2↑,当硫酸铜足量
时,脱离反应体系的是2Cu+O2,相当于CuO,加入适量CuO可以复原,故A不符合;
B. 电解NaOH溶液,实际为电解水,2H2O 电解
2H2↑+O2↑,脱离反应体系的是2H2+O2,
相当于H2O,加入适量水可以复原,故B不符合;
C. 电解KCl溶液,发生反应 2KCl+2H2O 电解
2KOH+H2↑+Cl2↑,当KCl足量时,脱离
反应体系的是H2+Cl2,相当于HCl,应通入适量HCl气体才能复原,故C不符合;
D. 电解KNO3溶液,实际为电解水,2H2O 电解
2H2↑+O2↑,脱离反应体系的是2H2+O2,
相当于H2O,加入适量水可以复原,故D符合;
答案为D。

5.少量铁片与100mL0.01mol·L-1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

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①加入碳粉
②加NaCl固体
③换成等量的铁粉
④改用10mL0.1mo1·L-1盐酸
⑤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
⑥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
A.①③④⑥B.③④⑤⑥C.③⑤⑥D.①③④⑤⑥
答案:A
【详解】
由题干信息可知,少量铁片与100mL0.01mol·L-1的稀盐酸反应,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量,盐酸过量故H2的量由Fe的量决定,故有:
①加入碳粉,能与铁片形成原电池反应,反应速率加快,铁的量不变,故H2的量不变,①符合题意;
②加NaCl固体,并没有增大H+的浓度,反应速率不变,②不合题意;
③换成等量的铁粉,增大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铁的量不变,故H2的量不变,③符合
题意;
④改用10mL0.1mo1·L-1盐酸,增大H+浓度,反应速率加快,铁的量不变,故H2的量不变,④符合题意;
⑤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Fe+CuSO4=FeSO4+Cu,Fe与Cu能形成原电池反应,加快反应速率,但铁的量减少,故H2的量减少,⑤不合题意;
⑥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反应速率加快,铁的量不变,故H2的量不变,⑥符合题意;
故①③④⑥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6.下列装置图及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K键闭合时,片刻后CuSO4溶液中c(Cl-)增大
B.装置①中K键闭合时,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a点变红色
C.装置②中铁腐蚀的速率由大到小顺序是:只闭合K1>只闭合K3>只闭合K2>都断开D.装置③中当铁制品上析出16 g铜时,电源负极输出的电子数为0.25N A
答案:B
【详解】
A.该装置为原电池,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盐桥中K+向CuSO4溶液移动,CuSO4溶液中c(K+)增大,A错误;
B.装置①中K键闭合时,Zn为负极,Cu为正极,a极为阴极,阴极上H+放电同时生成OH-,所以a附近酚酞溶液变红色,B正确;
C.Fe作阳极被腐蚀,作阴极被保护,只闭合K1时Fe作阳极被腐蚀;只闭合K2时Fe作阴极被保护,只闭合K3时装置为原电池,Fe作负极被腐蚀,其被腐蚀的速率比作阳极时要慢,所以铁腐蚀的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只闭合K1>只闭合K3>都断开>只闭合
K2,C错误;
D.装置③中当铁制品的反应为Cu2++2e-=Cu,析出1.6 g铜即产生Cu的物质的量是0.025 mol时,电源负极输出的电子数为0.025 mol ×2×N A/mol=0.05N A,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7.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SO2、N2O5均为酸性氧化物
B.生铁中含有碳,抗腐蚀能力比纯铁弱
C.明矾能够消毒杀菌和净化水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金属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答案:C
【详解】
A.SO2、N2O5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SO2、N2O5均为酸性氧化物,故A正确;B.生铁中含有碳,铁、碳能构成原电池,铁为负极,抗腐蚀能力比纯铁弱,故B正确;C.明矾中铝离子水解为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能够净化水,明矾不能消毒杀菌,故C错误;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金属内胆腐蚀,原理是镁和铁连接构成原电池,镁为负极,从而保护铁不受腐蚀,此方法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D正确;
选C。

8.研究人员最近发明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

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电池的负极是Ag,AgCl是氧化产物
B.正极反应为5MnO2+2e-+2NaCl=Na2Mn5O10+2Cl-
C.每生成1molNa2Mn5O10,转移2mol电子
D.“水”电池工作时,Na+往MnO2电极方向移动
答案:B
解析: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负极上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根据电池总反应进行分析;
【详解】
A. 根据电池总反应,Ag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1价,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依据原电池工作原理,Ag为负极,AgCl是氧化产物,故A说法正确;
B. NaCl、Na2Mn5O10为可溶强电解质,根据电池总反应,MnO2中Mn的化合价由+4价
Mn O,→+3.6价,得到电子,MnO2作正极,因此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5MnO2+2e-=2-
510
故B说法错误;
C. 根据B选项分析,生成1molNa2Mn5O10,转移2mol电子,故C说法正确;
D. 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因此Na+向MnO2电极方向移动,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9.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3.6gH2O和D2O混合物中所含的质子数目为2N A
B.25℃时,pH=8的NaHCO3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10-6N A
C.粗铜的电解精炼过程中,若阳极质量减少10g,阴极质量增加8g,则阳极泥的质量一定为2g
D.向1L1mol/L醋酸钡溶液中加入醋酸至中性,混合液中CH3COO-数目为2N A
答案:D
【详解】
A .常温常压下,3.6 gH 2O 和D 2O 混合物中H 2O 为x g ,则D 2O 为(3.6-x) g ,则其中所含的质子数目为-1A x g (3.6-x) g ×10+?10mol 18 g/mol 20 g/mol N ⎡⎤⨯⎢⎥⎣⎦
,故无法计算,A 错误; B .由于未告知溶液的体积,故无法计算25℃时,pH=8的NaHCO 3溶液中含有OH -的数目,B 错误;
C .粗铜的电解精炼过程中,阳极发生的反应有:Fe-2e -=Fe 2+、Zn-2e -=Zn 2+、Cu-2e -=Cu 2+、Sn-2e -=Sn 2+等,而阴极发生的反应为:Cu 2++2e -=Cu ,固若阳极质量减少10g ,阴极质量增加8g ,则阳极泥的质量不一定为2 g ,C 错误;
D .向1L1mol/L 醋酸钡溶液中加入醋酸至中性,由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可知:
2c(Ba 2+)+c(H +)=c(CH 3COO -)+c(OH -),又中性溶液c(H +)=c(CH 3COO -)+c(OH -),故c(CH 3COO -)=2c(Ba 2+)=2×1 mol/L=2 mol/L ,故1L 该混合液中CH 3COO -数目为1 L×2 mol/L×N A mol -1=2N A ,D 正确;
故答案为:D 。

10.钴酸锂电池是目前用量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用它作电源按如图装置进行电解。

通电后。

a 电极上一直有气泡产生;d 电极附近先出现白色沉淀(CuCl ),后白色沉淀逐渐转变成橙黄色沉淀(CuOH )。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已知钴酸锂电池放电时总反应为:Li 1-x CoO 2+Li x C 6=LiCoO 2+6C ,则Li 1-x CoO 2作负极
B .当外电路中转移0.2 mol 电子时,电极b 处有2.24 L Cl 2生成
C .电极d 为阴极,电解开始时的电极反应式为Cu +Cl --e -=CuCl
D .随着电解的进行,U 形管Ⅱ中发生了如下转化CuCl +OH -=CuOH +Cl -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结合图示,a 电极上一直有气泡产生,且a 电极的材料为铜,故a 电极为阴极,b 电极为阳极,c 为阴极,d 极为阳极,d 电极反应式为:Cu +Cl --e -=CuCl ,d 电极附近先出现白色沉淀(CuCl),后白色沉淀逐渐转变成橙黄色沉淀(CuOH)。

【详解】
A .已知钴酸锂电池放电时总反应为:Li 1-x CoO 2+Li x C 6=LiCoO 2+6C ,LixC 6中C 为负价,根据电池总反应,C 的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LixC 6作负极,则Li 1-x CoO 2为正极,得到电子,故A 错误;
B .没有说明是否是标准状况,因此无法直接计算氯气的体积,故B 错误;
C.a电极一直由气泡产生,且a电极的材料为铜,故a电极为阴极,b电极为阳极,d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u+Cl--e-=CuCl,故C错误;
D.结合C项分析,d电极先产生CuCl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逐渐转变成橙黄色沉淀(CuOH),发生的反应为:CuCl+OH-=CuOH+Cl-,故D正确;
答案选D。

11.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已知:盐桥中装有琼脂凝,内含KC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沿Zn→a→b→Cu路径移动
SO )增大
C.片刻后甲池中c(2
4
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处变红色
答案:A
解析:甲、乙装置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是原电池,Zn作负极,Cu作正极,则含有硫酸钠溶液的滤纸是电解池,a是阴极,b是阳极。

【详解】
A.该原电池中Zn作负极,Cu作正极,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A正确;
B.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电子不进入电解质溶液,B错误;
C.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盐桥中的Cl-移向甲烧杯,所以片刻后甲池中c(Cl-)增SO)不变,C错误;
大,c(2-
4
D.滤纸b电极是电解池的阳极,溶液中OH-放电,使得b处c(H)+增大,故滤纸b处不会变色,而a处是电解池的阴极,溶液中H+放电,使得a处c(OH-)增大,故变红的是滤纸a 处,D错误;
故答案选A。

12.在电解水制取H2和O2时,为了增强导电性,常常要加入一些电解质,下列电解质中不适宜加入的是
A.KI B.NaNO3C.H2SO4D.Ba(OH)2
答案:A
【详解】
A.加入KI时,碘离子还原性大于氢氧根离子,阳极为I−放电,阴极H+放电,不是电解水,故A选;
B.加入NaNO3,在阴极上析出氢气,阳极上析出氧气,增强了导电性,可以加入,故B 不选;
C.加入H2SO4时,在阴极上析出氢气,阳极上析出氧气,增强了导电性,可以加入,故C不选;
D.加入Ba(OH)2时,在阴极上析出氢气,阳极上析出氧气,增强了导电性,可以加入,故D不选;
答案选A。

13.如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入浓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实验过程中,不考虑铁丝反应及两球的浮力变化)
A.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高B端低
B.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低B端高
C.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低,B端高;为导体时,A端高,B端低
D.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高,B端低;为导体时,A端低,B端高
答案:D
【详解】
A.杠杆为导体时,构成原电池,右边Fe溶解,质量减轻,左边Cu2+得电子生成Cu附着在Cu表面,质量增加,所以A端低,B端高,A不正确;
B.杠杆为绝缘体时,Cu与电解质不反应,质量不变,Fe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Cu附着在Fe表面,质量增加,所以A端高B端低,B不正确;
C.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高,B端低;为导体时,A端低,B端高,C不正确;
D.当杠杆为绝缘体时,左端质量不变右端质量增加,所以A端高,B端低;为导体时,左端生成Cu右端溶解,所以A端低,B端高,D正确;
故选D。

14.用氟硼酸(HBF4属于强酸)代替硫酸作铅蓄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可使铅蓄电池在低温
放电
2Pb(BF4)2+2H2O,Pb
下工作时的性能更优良,反应方程式为:Pb+PbO2+4HBF4
充电
(BF4)2为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BF4-向PbO2电极移动
B.充电时,阴、阳两极增加的质量相等
C.放电时,电子由Pb电极经氟硼酸溶液流向PbO2电极
D.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2++2H2O-2e-=PbO2+4H+
答案:D
放电
2Pb(BF4)2+2H2O,又Pb(BF4)2为可溶于水的解析:电池的总反应为:Pb+PbO2+4HBF4
充电
强电解质,则放电时负极反应为:Pb-2e-=Pb2+;正极反应:PbO2+2e-+4H+=Pb2++2H2O,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电子由负极经过外电路移向正极;充电时,阳极与正极相反,反应为:Pb2++2H2O-2e-═PbO2+4H+,阴极与负极相反,反应为:Pb2++2e-=Pb,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放电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BF4-向Pb电极移动,故A错误;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Pb2++2H2O-2e-═PbO2+4H+,阴极反应为:Pb2++2e-=Pb,则阴、阳两极增加的质量不相等,故B错误;
C.放电时,电子由负极经过外电路移向正极,不能经氟硼酸溶液,故C错误;
D.充电时,PbO2电极和电源的正极相连,电极反应式为Pb2++2H2O-2e-═PbO2+4H+,故D 正确。

答案选D。

15.通过人工光合作用,以CO2和H2O为原料制备HCOOH和O2的原理如图所示,电池工作前,两极电解质溶液质量相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装置实现了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
B.H+由电极a移向电极b
C.b的电极反应式为CO2+2H++2e-=HCOOH
D.当电极a生成标准状况下1.12 L O2时,两极电解质溶液质量相差4.6 g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以“CO2和H2O为原料制备HCOOH和O2”可知此电池的总反应为
2CO2+2H2O=2HCOOH+O2,a电极作原电池的负极,水失电子生成氧气,O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为:2H2O-4e-=O2↑+4H+,b电极作原电池的正极,二氧化碳得电子生成甲酸,其电极反应为:CO2+2H++2e-=HCOOH,据此结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分析解答。

【详解】
A.由图可知,该装置是由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和电能的装置,A正确;
B .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即H +通过质子交换膜由电极a (负极)移向电极b (正极),B 正确;
C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b 的电极反应式为CO 2+2H ++2e -=HCOOH ,C 正确;
D .负极反应式为2H 2O-4e -=O 2↑+4H +,当电极a 生成标准状况下1.12 L O 2(0.05mol )时,则消耗0.1mol H 2O ,即负极溶液质量减少0.1mol ⨯18g/mol=1.8 g ,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为1.12L 422.4L /mol
⨯=0.2 mol ,则根据CO 2+2H ++2e -=HCOOH 可知,正极区生成0.1mol HCOOH ,溶液质量增加0.1mol ⨯46g/mol=4.6g ,所以两极电解质溶液质量相差4.6 g- (-
1.8g)=6.4g ,D 错误;
故选D 。

【点睛】
此电池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电极未参与反应。

根据总反应,找出两极反应。

电池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关于电化学的计算,抓住电子转移数守恒分析解答。

16.一种以“火法粗炼”、“电解精练”相结合炼制精铜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黄铜矿石的主要成分为CuFeS 2;“冰铜”还原中的Cu 2S 先转化为Cu 2O ,然后Cu 2O 再与Cu 2S 反应生成粗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焙烧”过程中,CuFeS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 .在Cu 2S“还原”为Cu 的总反应中,Cu 2O 作催化剂
C .“电解”过程中阴极增重6.4g 的同时,粗铜质量减少6.4g
D .该炼铜工艺零污染,对环境友好
答案:A
解析:黄铜矿石经选矿富集CuFeS 2得铜精矿砂,铜精矿砂焙烧得含Cu 2S 、FeS 的冰铜,冰铜还原得粗铜(含Fe 等杂质),电解得精铜。

【详解】
A .CuFeS 2中铜为+2价,铁为+2价,硫为−2价,“焙烧”过程中,
22222CuFeS +O Cu S+2FeS+SO 高温,Cu 元素化合价降低,部分S 元素化合价升高,则CuFeS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A 正确;
B .在Cu 2S“还原”为Cu 的反应中,Cu 2S 先转化为Cu 2O ,然后Cu 2O 再与Cu 2S 反应生成Cu 铜单质,Cu 2O 得电子被还原,做氧化剂,B 错误;
C .电解精炼铜时,精铜作阴极,铜离子得电子变为铜,粗铜作阳极,失电子变为金属阳离子, 粗铜中活性比Cu 强的金属在Cu 之前失电子,故阴极增重6.4g 的同时,阳极减少质量不为6.4g ,C 错误;
D .该炼铜工艺会放出二氧化硫,影响环境,对环境不友好,D 错误;
答案选A 。

17.下列现象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
A.埋在潮湿土壤里的铁管比埋在干燥土壤中的铁管更容易被腐蚀
B.在空气中,生铁比纯铁芯,(几乎是纯铁)更容易生锈
C.马口铁(镀锡)上的金属镀层损坏时,铁更容易被腐蚀
D.纯银饰品戴久后,银表面会变暗甚至有一层黑色物质生成
答案:D
【详解】
A.铁管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形成原电池,加快铁的腐蚀,与电化学腐蚀有关,故A不选;
B.生铁中金属铁、碳、潮湿的空气能构成原电池,金属铁为负极,易被腐蚀而生锈,和电化学腐蚀有关,故B不选;
C.镀锡铁皮的镀层损坏后,会形成原电池,金属铁是负极,容易腐蚀,故C不选;D.金属银在空气中能够生成黑色的硫化银而变黑,此过程属于普通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无关,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8.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放电过程为:Cd+2NiOOH+2H2O =Cd(OH)2+2Ni(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不变
B.放电时,当外电路通过l mol电子时,理论上负极板的质量增加17g
C.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为: Ni(OH)2+OH-+e- =NiOOH+H2O
D.充电时,Cd电极接外加电源的正极
答案:B
解析:放电时,该装置是原电池,Cd为负极,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d-2e-+2OH-=
Cd(OH)2,正极电极反应式为NiOOH+H2O+e-=Ni(OH)2+OH-;充电时该装置为电解池,阳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Ni(OH)2+OH--e-=NiOOH+H2O,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Cd(OH)2+2e-=Cd+2OH-,据此解答。

【详解】
A.由Cd+2NiOOH+2H2O=Cd(OH)2+2Ni(OH)2可知,放电时消耗水,所以电解溶液浓度变大,溶液的pH变大,故A错误;
B.Cd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d-2e-+2OH-=Cd(OH)2,当外电路通过1mol电子时,参加反应的氢氧根离子为1mol,所以理论上负极板的质量增加17g,故B正确;
C.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NiOOH+H2O+e-=Ni(OH)2+OH-,所以充电时,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为Ni(OH)2+OH--e-=NiOOH+H2O,故C错误;
D.充电时,Cd作阴极,Cd电极与外加电源的负极相连,故D错误;
答案为B。

19.电子表所用的组扣电池的两极材料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池反应为Ag2O+Zn+H2O=2Ag+Zn(OH)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锌为负极,被还原
B.Ag2O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纽扣电池工作时,电子从Ag2O极经电路流向锌极
D.纽扣电池工作时,负极附近溶液的pH减小
答案:D
解析: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负极上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推出Zn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2OH-
=Zn(OH)2,Ag2O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Ag2O+2e-+H2O=2Ag+2OH-,据此分析;
【详解】
A.根据电极总反应式,Zn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即Zn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
B.Ag2O中Ag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即Ag2O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C.Zn为负极,Ag2O为正极,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电子从Zn极经外电路流向Ag2O,故C错误;
D.根据总电极反应式,负极反应式为Zn-2e-+2OH-=Zn(OH)2,负极附近c(OH-)减小,pH减小,故D正确;
答案为D。

【点睛】
原电池是将氧化还原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一般按照氧化剂+ne-→还原产物,还原剂-ne-→氧化产物,根据溶液酸碱性,判断出H+、OH-、H2O谁参与反应,最后根据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其他。

20.有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为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NaOH,其中Ag2O极电极反应式为Ag2O+H2O+2e-=2Ag+2OH-,根据上述反应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过程中,电子由Ag2O极经外路流向Zn极
B.使用过程中,溶液中氢氧根向Ag2O电极移动
C.使用过程中,电极正极溶液的pH增大
D.使用过程中,Zn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g2O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C
解析:由Ag2O极电极反应式可知,Ag2O极为银锌电池的正极,Zn极为负极,Zn在负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氢氧化锌,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

【详解】
A.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Zn极经外路流向正极Ag2O极,故A错误;
B.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溶液中氢氧根向Zn电极移动,故B错误;
C.由正极电极反应式可知,电池工作时,放电生成氢氧根离子,溶液的pH增大,C正确;
D.由Ag2O极电极反应式可知,Ag2O极为银锌电池的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Zn 极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

21.硫含量是生铁质量的重要指标,精确测定铁水中硫含量是高炉炼铁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利用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浓差电池定硫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池两边产生一定硫分压差时,两极会产生相应的电势,若已知某硫分压(p's 2),测定其电池电势,则可通过公式计算
得出另一硫分压(p"s 2),从而确定铁水中的硫含量,N 电极反应为S 2(p"s 2)+2Mg 2++4e -
=2MgS 。

下列有关该浓差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 .M 极电势比N 极电势高
B .该电池为电解池
C .M 极上的电极反应式:2MgS-4e -=2Mg 2++S 2(p"s 2)
D .Mg 2+从左向右移动
答案:D
解析:N 电极反应为S 2(p"s 2)+2Mg 2++4e -=2MgS ,发生还原反应,故N 为原电池正极,M 电极为原电池负极,该电池是浓差电池,是原电池,由此解答。

【详解】
A .N 极电势比M 极电势高,A 错误;
B .该电池是原电池,B 错误;
C .M 电极为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根据图示可知,M 极电极反应为:2MgS-4e -=2Mg 2++S 2(p's 2),C 错误;
D .原电池中镁离子向正极移动,即向N 极移动,D 正确;
答案选D 。

22.某新型二次电池反应原理为M+3C n (MCl 4)+4-4MCl
充电放电4-
27M Cl +3C n (M 代表金属,C n 代表石墨)。

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电时,b 极为负极
B .放电时,-
4MCl 向b 极迁移
C .充电时,a 极反应为4-27M Cl +3e -=7-
4MCl +M
D .充电时,若电路中转移0.5mol 电子,则有0.5 mol C n (MCl 4)被还原
答案:C
解析:根据电池总反应可知,放电时负极M 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M-3e -+7-4MCl =4-27M Cl ,正极发生C n (MCl 4)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 n (MCl 4)+e -=-4MCl +C n ,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充电时,外加电源与原电池相连接,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据此分析。

【详解】
A .根据分析,M 发生失电子的反应,因此a 为负极,A 错误;
B .放电时,-4MCl 向负极a 移动,B 错误;
C .充电时,a 电极发生得电子的反应,电极方程式为4-27M Cl +3e -=7-
4MCl +M ,C 正确;
D .充电时,若电路中转移0.5mol 电子,根据电极方程式-4MCl +C n -e -=C n (MCl 4),有0.5mol 的C n 被氧化,C n (MCl 4)为氧化产物,D 错误;
故答案选C 。

23.碱性硼化钒(VB 2)-空气电池工作时反应为4VB 2+11O 2=4B 2O 3+2V 2O 5。

用该电池为电源,选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当外电路中通过0.04 mol 电子时,B 装置内共收集到0.448 L 气体(标准状况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V
B 2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VB 2+11H 2O -22e -=V 2O 5+2B 2O 3+22H +
B .外电路中电子由c 电极流向VB 2电极
C .电解过程中,b 电极表面先有红色物质析出,然后有气泡产生
D .若B 装置内的液体体积为200 mL ,则CuSO 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 mol·
L -1 答案:D
【详解】
A .根据碱性硼化钒—空气电池的反应可知,负极上是V
B 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VB 2
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VB 2+22OH --22e -=V 2O 5+2B 2O 3+11H 2O ,故A 错误;
B .外电路中电子由VB 2电极流向c 电极,故B 错误;
C .电解过程中,b 电极为阳极,OH -失电子生成氧气,故C 错误;
D .当外电路中通过0.04 mol 电子时,B 装置内b 电极为阳极,OH -失电子生成的氧气为0.01 mol ,又共收集到0.448 L 即-1
0.448L 22.4L mol =0.02 mol 气体,则阴极产生0.01 mol 的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