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达标检测第8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1·海南高考)某考察小组在7月份进入一个海拔3 000多米的河谷,看到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而目力所及的山坡却寸草不生。

据此完成1~3题。

1.山坡寸草不生,反映出该地区
( )
A.昼夜温差大B.年降水量少
C.水土流失严重D.地质灾害频发
2.该河谷农田用水依赖( ) A.当地降水B.远程调水
C.冰雪融水D.地下水
3.该河谷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 )
A.甘B.新
C.藏D.滇
图①至图④为一组景观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①时期到图④时期的变化过程(图①时期到图④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河流分段中的中游)。

读图回答4~6题。

4.依据图中信息,分析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 A.①B.②[学,科,网]
C.③D.④
5.图示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反映了
( )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D.地理要素的孤立性
6.下列植物分布的现象、规律,主要由热量差异造成的是
( )
A.密林底屋与上层植物种类有明显不同
B.迎风坡、背风坡树种的差异
C.由沿海向内陆出现了森林、草原、荒漠的植被景观变化
D.海南岛橡胶树、四川盆地柑橘树、山东丘陵苹果树的分布差异
读下图,回答7~8题。

[]
7.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
A.整体性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8.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 )
A.夏季降水集中,冬季温和湿润
B.植被破坏严重容易形成红色荒漠[学.科.网]
C.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
D.河网稠密,径流量大,水能丰富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整体。

据此完成9~10题。

9.南方丘陵区和黄土高原区都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区域,据此判断两地人地矛盾尖锐的共同原因是
( )
①人口增长过快,人类生产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恶化②全球变暖,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繁③工业化进程
中出现严重的工业污染④过度攫取资,对自然资的不合理利用所致A.①② B.①③[学.科.网]
C.②④D.①④
10.造成黄淮海平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两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
①土壤②地貌③水文④气候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读“我国某地潜水位埋深与气象要素相关模式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 )
A.潜水位埋深、气温、空气相对湿度
B.空气相对湿度、气温、潜水位埋深
C.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潜水位埋深
D.气温、潜水位埋深、空气相对湿度
12.当潜水位埋深小于5米时,该地区
( )[]
A.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5%[学#科#网Z###]
B.盐碱化加重[学&科&网Z&&&]
C.月降水量在50 mm到100 mm之间
D.月均温大于15℃
二、综合题(共40分)
13.(2013·福州质检)郑渝(郑州至重庆)铁路是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线路,初步规划有①线、②线两种方案。

图甲为郑渝高速铁路规划示意图,图乙表示A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状况。

读图回答问题。

(20分)
图甲[Z,xx,]
图乙
(1)描述②线经过的A山地南坡与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8分)
(2)夏秋季节,甲地附近有夜间多雨的现象。

结合地形特点,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其原因。

(4分)
(3)对规划中的①、②两条线路,你认为哪一条更合理,简述理由。

(8分)
14.读“南部非洲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图中大陆西岸等温线向北凸出明显,分析原因。

(4分)
(2)说明峰会召开期间约翰内斯堡市周边地区的自然景观特征,并说明理由。

(4分)
(3)图中甲、乙沿海地区都处于回归线附近,自然带有何不同?说明成因。

(6分)
(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图中赞比西河与世界主要河流相比航运价值相对较小的原因。

(6分)
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1.B 2.C 3.C 第1题,山坡寸草不生说明山坡不利植被生长,从题中海拔3 000多米的谷地可知该地热量不足、降水稀少是寸草不
生的原因。

第2题,海拔3 000多米的河谷,降水稀少,其农田灌溉用水是高山冰雪融水。

第3题,从“3 000多米的河谷”和“青稞”等信息可知该河谷可能位于西藏。

4.D 5.B 6.D 第4题,据图中信息可知,植被减少,其涵养水、稳定径流的能力下降,导致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第5题,植被的减少不仅影响到径流量的变化,且使河流含沙量增大,反映出植被对水文的影响。

河流下游泥沙淤积增加,土壤肥沃,耕地增多,这些反映了环境的统一演变的整体性。

第6题,密林底层与上层由于光照条件的差异而树种不同,B、C选项中的现象主要是水分的差异造成的。

7.A 8.C 第7题,该图反映了气候、水文、地形、土壤、植被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8题,P环节由气候指向土壤,说明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形成了贫瘠的土壤。

9.D 10.D 第9题,两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其共同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对资的掠夺性开发。

第10题,黄淮海平原和南方低山丘陵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它是由地貌和气候两大因素造成的。

[]
11.选D 我国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因而①为气温曲线;该地春季降水少,气温高,因而潜水位下降,可判断②为潜水位埋深曲线;空气相对湿度在夏季较高,全年变化不是很大,可知③为空气相对湿度曲线。

12.选D 注意纵坐标潜水位埋深数值的变化方向,潜水位埋深
小于5米时该地处于夏季,气温较高。

13.解析:第(1)题,从图中分析比较其差异;原因从自然带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2)题,降水是空气上升冷却而形成,我国西南多夜雨,从河谷地形及大气热力作用分析。

第(3)题,对规划中的①、②两条线路,任选一条说明即可。

答案:(1)差异:与北坡相比,南坡垂直自然带的数目更多、带谱更复杂;同一自然带南坡分布的海拔更高;山麓自然带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带,北坡则为落叶阔叶林带。

原因:与北坡相比,南坡为向阳坡,较同海拔的阴坡热量更丰富;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更大。

(2)夏秋季节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夜间山坡因辐射冷却,其降温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气更快,气压升高;冷空气沿坡地向下流入谷底,迫使谷底暖湿空气抬升,易形成降雨。

(3)①线方案。

理由:①线与②线比,①线所经地区地形较平坦,施工难度较小,投资较少;①线所经的城市较多,人口较密集,经济效益较高。

或②线方案。

理由:②线与①线比,②线所经地区占用耕地较少;②线所经的城市较少,人口较稀疏,征地费用较低。

14.解析:第(1)题,南半球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主要受本格拉寒流降温作用的影响,气温低。

第(2)题,约翰内斯堡周边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峰会期间正值南半球冬季,受信风带控制降水少,为干季,草木枯黄。

第(3)题,甲沿海地区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沿岸本格拉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形成
热带荒漠带,乙沿海地区地处信风带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终年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带。

第(4)题,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河流的航运价值,需要联系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赞比西河水文条件很复杂,河水浅,多沙洲,还有湍流瀑布,有很大一段河段是在南非高原峡谷中穿行,对航运威胁很大;而且水量且受到旱季、雨季影响,变化很大。

答案:(1)有本格拉寒流经过,起到降温作用。

(2)草木枯黄。

6月份为南半球冬季,受信风带控制降水少,为干季。

(3)甲沿海地区为热带荒漠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沿岸本格拉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乙沿海地区为热带雨林带,由于地处信风带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终年降水丰富。

(4)地形崎岖,河流落差大,水流急;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下游地形平坦,泥沙淤积,河水浅,多沙洲不利于航运。

[学|科|网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