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业毕业论文格式及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代码:13899
学号:06409020
毕业论文
题目:
作者:
专业:
班级:
指导老师:
年月日
一论文排版
(一)页面设置
A4纵向,页边距为上、下边距:2.6厘米,左、右边距:2.7厘米,装订线:0。

8厘米,装订线位置:左。

(二)页眉页脚
页眉1。

5厘米,统一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医系07级毕业论文”居中排,封面不设页眉;页脚1。

75厘米,为页码,居中排,不加任何修饰.封面不设页码,从目录以“1”向后排列页码,字体为宋体小五,不加粗。

(三)文字格式
行间距22磅,字间距按“标准”设置;段前0。

5行,段后0行.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

文章标题小二号宋体,加粗;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具体内容小四宋体.
(四)分页
论文封面单独一页,为首页;目录单独一页,为第二页;论文中的摘要、关键词、导语、正文、参考文献,连续编写,不用单独分页;致谢单独一页,为末页。

(五)图表
能用文字说明的尽量不用图表.表格用三线表,要有表题,数据要进行统计分析和误差分析。

图表居中,表题放在表前,图题放在图后,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数字和后面文字间隔两个空格,居中,宋体五号。

如:
表1 Wistar大鼠血清TNF—α含量的四季变化(pg/ml,±s)
季节例数生理组
春分7 106.02±21.21
夏至7 66.03±14。

85##▲
秋分7 50。

32±9。

01##▲
冬至7 137.27±27.95
注:与冬至比较,##P〈0.01;与春分比较,▲P<0。

05.
(六)文内标题层次
文内标题层次不超过4级,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间用小点号相隔,末层数字后不加点号。

如“1",“1.1”,“1。

1.1”,“ 1.1.1.1”
各层次的序号均顶格排写。

与后面标题文字空两格.
各标题的内容部分另起一段书写,不和标题同行(如只有数字编号没有标题,则数字后面空两格直接写内容)。

二论文格式
(一)论文字数
论文字数在2500-3000字左右为宜。

(二)撰写顺序
目录;正文: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导语、分层论述、参考文献,致谢。

具体格式要求分述如下:
1 目录格式要求
目录在封面之后,“目录"二字宋体三号,中间空两个中文字符,加粗.
“目录”二字下空一行写目录内容,目录内容用宋体四号,加粗,按论文编写顺序编写,所有项目均顶格写,目录中所列标题层次最多不超过3级,后面页码对齐,中间用“……”连接。

2 标题格式要求
论文标题要简短、明了,能概括全文内容,并引人注目。

一般在25字范围内,尽量不用副标题。

题名应能展现论文的中心内容和重要论点,应尽可能包括关键词。

用小二号宋体加粗居中排。

3 署名格式要求
论文标题下一行居中写:作者姓名,指导老师姓名,四号宋体。

再下一行写(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医学专业2006级 06XXXXXX ),小四仿宋体。

均加粗.
4 摘要格式要求
摘要,要求可以概述论文主要内容和论文写作目的和意义;采用第三人称撰写.“摘要”二字顶格,置于[]内,四号宋体,加粗;后空两格写摘要正文,小四宋体,不加粗。

字数200字左右.
5 关键词格式要求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词语。

可选2—4个,“关键词”三字顶格,四号宋体,加粗。

各关键词之间空两个中文字符,无标点符号,小四宋体,不加粗。

6 正文格式要求
先写导语,然后分层论述。

导语,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导语中要求写的内容较多,而篇幅有限,这就需要根据研究内容的具体情况确定阐述重点。

编写导语不要与“摘要"雷同,主要写研究的起因、目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动态,强调重要性、必要性和研究意义等。

要意思明确,语言简练。

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具体内容小四宋体,不加粗。

7 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序号按正文出现的先后顺序标号,“[ ]”标于引文后标点符号的右上角(用“上标”格式),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明,置于方括号内,序号与后面参考文献的序号一致。

在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
用逗号隔开,如:[12、13],也可用起止序号,中间加“~或一”,如:[9~11]。

数次引用同一文献,按首次出现序号标明。

引用外文文献,外国人名写法:姓在前,名在后,姓不缩写,名缩写.
不受文献条数限制。

格式:“参考文献"四字顶格,四号宋体加粗,所引文献按序号排列,小四宋体,不加粗。

(l)期刊书写格式:
序号作者。

题名[J].杂志名称,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页码或起止页码最后不加标点。

如:
[1]李松林,任延军,崔熙等.血红林蚁与鼎突多刺蚁管养成分的比较分析[J].
中国药学杂志,l994,29(9):521-523
[2]Brown J J, Mirowski M. The automatic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ro: an overview[J]. J Am Coll Cardiol, 1985,6(Suppl 2): 461 (2)书籍书写格式:
序号作者名主编.书名[M]。

出版地出版社版次出版年:起始或起止页码如:
[3]王清任.医林改错[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44
8 致谢格式要求
致谢单独一页,为末页.致谢是作者对本文研究和撰写过程有过实质性贡献或帮助,但尚不足以列为作者的组织或个人表示谢意的一种方式。

致谢的言辞应简练、诚恳、朴实、有分寸.切忌浮夸,堆砌华丽词藻,也不要写成抒情散文.
“致谢”二字四号宋体,加粗,居中,中间空两中文字符;内容小四宋体,
不加粗。

200字左右即可.
具体内容及格式举例见后文:
学校代码:13899
学号:06501066(学号:小四宋体左对齐排,不加粗)
毕业论文
题目:浅论痛经的中医辨证论治
(题目:二号宋体加粗居中排)
作者:陶伟利______
专业:中医学_______
班级: 06中医2班___
指导老师: 赵树宏______
(作者、专业、班级、指导老师:小三宋体加粗居中排)
2011年 4 月10日
(日期:三号宋体加粗居中排)
目录
(“目录"二字,三号宋体加粗居中排,中间空两个空格,下空一行)
摘要 .。

...。

.。

.。

.。

..。

.。

.。

.。

.。

.......。

.。

.。

...。

2
关键词 ..。

...。

.。

.......。

.。

.。

...。

...。

..。

..。

..。

..。

2
1 病因病机.。

...。

.。

....。

..。

.。

.。

.。

.。

.。

.。

.。

..。

.。

.2
2 辨证论治。

...。

....。

...。

.。

..。

....。

.。

.。

...。

..。

.。

2
2。

1 气滞血瘀型。

...。

.。

....。

.。

.。

.。

..。

.。

.。

.......。

.3
2.2 寒凝血瘀型。

..。

...。

...。

..。

..。

..。

.。

...。

...。

....。

.3 2.3 湿热下注型。

.。

.。

....。

.。

..。

...。

.。

..。

.。

3
2.4 气血虚弱型..。

..。

..。

.....。

.。

.。

...。

.。

.。

....。

.3
3 临床病例.。

...。

.。

.。

..。

..。

.....。

.。

.....。

....。

.。

3
3.1 病例一.。

........。

.。

....。

.。

.。

.。

.。

...。

...。

..。

. (4)
3.2 病例二。

..。

....。

..。

.。

.。

..。

.。

.。

....。

.。

.。

...。

.。

4
4 讨论。

.。

.。

.。

.。

.。

..。

.。

...。

...。

..。

.。

..。

.。

.。

.。

5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5
致谢。

...。

.。

..。

.。

....。

.。

.。

.。

..。

...。

....。

.。

.6 (目录内容:四号宋体加粗,按论文编写顺序编写,所列标题层次最多不超过3级,前顶格,后页码对齐,中间用“……”连接)
浅论痛经的中医辨证论治
(标题:小二号宋体加粗居中排)
作者陶伟利指导老师赵树宏
(作者、指导老师:四号宋体加粗居中排,
作者与学生姓名、指导老师与老师姓名间空两格,学生姓名与指导老师间空四格)(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医学专业2006级06501066)(学校专业年纪学号:小四仿宋体加粗居中排,年纪学号间空两格)
[摘要]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伴有全身不适等.是当今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西医对于痛经缺乏有效地根治方法,本文将
痛经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下注、气血虚弱四个常见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摘要”二字顶格,置于[]内,四号宋体,加粗;后空两格写摘要正文,小四宋体不加粗)
关键词痛经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关键词”三字顶格,四号宋体加粗;各关键词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小四宋体,不加粗。

)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

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

西医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继发性痛经则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1],病因多与内分泌因素,子宫因素,遗传因素等相关,治疗方法包括止痛药、激素类药,手术等。

病人对西药极易产生耐药性,而手术的复发率较高,因此西医对痛经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致使大部分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

而中医则从病因着手,采取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的证型表现而施以不同的方药对痛经进行治疗,从根本上缓解了症状,降低了痛经的发病率.(导语:无须标出“导语",属正文内容,小四宋体,不加粗)
1 病因病机(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

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
月经周期是女性生理过程中阴阳消长、气血变化节律的体现。

中医认为痛经多因气血运行不畅,冲任阻滞所致。

或因郁怒,气机不利导致气滞血瘀,经血滞于胞宫,排出不畅而疼痛;或因经期感寒涉水,寒湿内侵胞宫,经血为寒湿所凝滞,排出不畅,不通则痛;或因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行经后气血更虚,致胞脉失养,不荣则痛,其病位在冲任、胞宫,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
2 辨证论治(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
《景岳全书·妇人规》中记载:“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

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

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

有滞无滞,于此可察。

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此当于形气禀质兼而辨之,当以察意,言不能悉也。

"所以,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程度,以及月经期、量、色、质,兼症,舌、脉等进行辨证分型论治。

2.1 气滞血瘀型(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

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
每于经前1~2 d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胸胁乳房胀痛,或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常伴有心烦急躁易怒,经净疼痛消失,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或弦滑。

治宜理气活血、祛瘀止痛。

基础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

2。

2 寒凝血瘀型(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或经期延后,月经量少,经色瘀黯有块,或畏寒身痛,手足欠温,面色白,舌黯苔白润或腻,脉沉紧.治宜温经散寒、暖宫止痛.基础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

2。

3 湿热下注型(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

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胀痛,或平时少腹时痛,经期加剧,或低热起伏,伴经色暗红,质稠有块,或带下黄稠,小便短黄,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

治宜清热除湿、化瘀止痛.基础方用清热调血汤加减。

2。

4 气血虚弱型(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

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经期或经后1~2 d,小腹隐痛,喜温喜按,经水色淡,量少质稀,或月经后期,面色萎黄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纳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细。

治宜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基础方用八珍汤加减。

3 临床病例(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

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
在廊坊中医院妇科实习期间,临床上治疗痛经的病证以气滞血瘀型及寒凝血瘀型为多见。

气滞血瘀型痛经的诊断标准:①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拒按,或伴乳房疼痛。

②经行量少而不畅,色紫黑有块,块下痛减。

③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或细。

寒凝血瘀型痛经的诊断标准:①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

②经行量少,色黯有块。

③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

以上诊断标准为本院内诊断标准。

3。

1 病例一(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王某,女,26岁,未婚,2010年9月19号初诊,正值月经来潮第一天,面色苍白,表情痛苦,四肢冰冷,双手抱腹,恶心呕吐,轻微腹泻,自诉月经量少,色
紫黯有块,经期一般为两天,行经期间小腹绞痛,且有胀痛感觉,痛经三年,经前一周乳房胀痛有块,平素性格内向,为小事斤斤计较,爱生闷气,对伤害不能忘记,常和同事发生口角,易抑郁恼怒,经前或经行期间腹痛难忍,偶有呕吐晕厥,不能坚持工作,自服中成药逍遥丸效果不明显,对西医非甾体药物已不敏感,最严重时注射针剂654—2,现在注射剂已不起任何止痛作用故来我院要求中医治疗,患者体型消瘦,月经量少,经色紫暗有块,舌质紫黯有瘀点,脉沉弦,辨证为气滞血瘀型痛经,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归15克,川芎15克,赤芍15克,枳壳15克,延胡索15克,五灵脂15克,乌药15克,香附15克,桃仁20克,红花20克,丹皮12克,甘草6克,三剂,水煎服,连服三个疗程,疼痛消失,随访未再复发。

气滞血瘀型痛经因情志抑郁,冲任气血瘀滞,肝失调达,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故于经期一、二天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行不畅,经血瘀滞故而经色黯且有块,血块排出后气血暂通瘀滞减轻故疼痛减轻,膈下逐瘀汤理气活血,消瘀止痛,方中枳壳,乌药,香附理气调肝,当归养血活血,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丹皮活血行瘀,五灵脂,延胡索化瘀止痛,甘草和里缓急,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效.
3.2 病例二(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

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
李某,23岁,学生,患者自诉前一天曾吃冰激凌,今日来月经三小时,下腹痛剧,伴手足厥冷,冷汗淋漓,头晕恶心呕吐,经量少色黯,有家人扶来急诊,检查:腹部平软,无压跳痛及反跳痛,舌质淡黯,苔白润,脉沉紧,诊为寒凝型痛经,即针刺双侧合谷和三阴交,用补法留针20分钟,同时用艾条温和灸关元和中极,经处理患者疼痛逐渐减轻,面色有苍白转红润,手足转暖,经行通畅,治法:温经暖宫,化瘀止痛,拟方少腹逐瘀汤,小茴香(炒)7粒,干姜(炒)0。

6克,延胡索3克,没药(研)6克,当归9克,川芎6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黄9克,五灵脂(炒)6克。

连服五剂,月经干净后服用当归、羊肉煮汤,口服乌鸡白凤丸,每天一丸,经前几天及经期禁吃生冷寒凉之品,连用三个周期,随诊三个月无痛经出现。

寒凝血瘀型痛经多因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寒客冲任,与血搏结致气血凝滞不畅,不通则痛,故发为痛经,出现小腹冷痛,畏寒肢冷,月经量少色黯,少腹逐瘀汤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之功,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活血散瘀,养血调经;
小茴香、干姜、官桂散寒通阳,温暖冲任;蒲黄、五灵脂、延胡索、没药活血祛瘀,散结定痛。

诸药相配,共成化瘀散结、温阳散寒、调经止痛之功.据临床观察,对于疼痛发作时可以采用针灸,针关元、内庭、三阴交,用雀啄术5~ 7分钟,施针后疼痛程度缓慢减轻,取得较好的效果。

4 讨论(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
本病属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对于痛经的治疗,西医强调止痛、镇静及前列腺素抑制剂进行治疗,取效虽然快捷,但副作用大,且疗效难以持久。

而中医则依据整体观念,对痛经进行具体辩证,确定证型,采用相应方药治疗,效果明显,中医治疗痛经特色是药物对人体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受且疗效持久,治疗上以汤药为主针灸为辅,取得较好的疗效,被病人所认可,临床上痛经的病因不同、治法各异,在正确辨治的同时,尚须把握好用药时机、综合分析、对证遣方用药,方能达到痊愈目的。

我们应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继续钻研,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四字顶格,四号宋体加粗)
[1]孔双芝。

中医治疗痛经辨证分型探讨[J].邯郸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0,14(5):411—412
(文献按文中出现序号依次排列,顶格,小四宋体,不加粗。


致谢
(“致谢”二字,四号宋体加粗居中排,中间空两格)
首先要感谢的就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赵树宏,多次询问论文进程,并及时的给予意见和指导,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再次感谢老师在百忙中抽空审阅本文。

(致谢内容:小四宋体,不加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