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错误!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考纲要求考纲解读实践应用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人地关系
思想的历史演
变
(2)人类面临的
主要环境问题
的成因与特点
(3)可持续发
展的基本内涵
与原则
(1)我国工业结构与
调整中关停并转化部
分落后产能,治理诸
如“雾霾”等环境问
题
(2)国家环保局约谈
地方行政负责人,反
映地方环境问题
图1 人地关系示意图
[读图1中的三个图示,填下表]
图2 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
[读图2,回答问题]
(1)环境问题的表现:
①资源短缺: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等。
②生态破坏:如土地荒漠化(图例甲)、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图例乙)。
③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海洋污染等,图例丙为酸雨危害。
(2)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
①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②发达国家主要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峻.
图3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
[读图3,回答问题]
(1)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内涵:
①生态持续发展(基础)。
②经济持续发展(条件)。
③社会持续发展(目的)。
(3)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考点一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人口压力。
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用损害环境的生产方法,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
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成因
破坏
漠化坏的荒漠化
生物多样
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
遭到破坏或过度
捕猎等原因
大熊猫、华南虎、
藏羚羊等数量日
益减少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
工业“三废"的
大量排放
泰晤士河的悲剧
固体废弃
物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的
大量垃圾任意堆
放
大城市周边地区
的垃圾“围城”
现象
噪声污染
交通、工厂噪声
等
城市噪声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
海洋
渤海石油泄漏
环境问题的解答思路
(1)分析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首先应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入手,判断出该环境问题是什么,是属于生态破坏还是环境污染,从而结合有关的知识分析判断该环境问题的特征以及在其他区域的分布等。
(2)分析成因
一般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
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对资源和能源
的不合理利用而产生的,因此人为原因是分析的重点.
(3)分析后果与危害
主要是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回答问题时要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
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回答问题时两方面都要分析到,不可偏颇.
(4)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一般可分为政策、法规性的措施,工程、技术类的措施,宣传、教育类的措施等,应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
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污染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
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
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生态破坏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资源短缺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典例](2015·重庆高考·节选)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
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
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
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②雾霾严重③珊瑚退化④海平面上升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审答规范培养]
从图中可获得信息
[答案]D
错误!
1.(2015·上海高考)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
20~30 ℃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1)~(3)题。
(1)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 )
①南方近岸海域②城市近岸海域③北方近岸海域
④乡村近岸海域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
A.9月到11月B.12月到2月
C.3月到5月D.6月到8月
(3)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②加剧污染程度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④减轻污染程度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1)A (2)D (3)D 第(1)题,由图文材料可以读出赤潮发生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 ℃,应为南方近岸海域;有机物、
营养盐等物质在城市近岸海域较丰富。
第(2)题,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赤潮发生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 ℃,推断6月到8月发生赤潮的可能性较大。
第(3)题,赤潮是在温度比较高、光照较强、营养物质比较丰富的条件下产生的,当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时,可以降低赤潮产生的污染程度,但也会使污染扩散。
(2014·北京高考)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中污染物铜含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题。
2.土壤铜含量( )
A.因河水稀释而逐渐变小
B.从冶炼厂向北递增幅度小
C.高值区沿盛行风向延伸
D.在居民点大于200 mg/kg
解析:选C 图中土壤铜含量等值线在上游河段顺河流而下,铜含量不仅没有减小,反而增大,可见河流对土壤中铜含量没有明显的稀释作用,故A错误.从等值线变化看,从冶炼厂向北铜含量不是递增,而是递减,故B错误。
图中等值线高值区呈西北-东南方
向延伸,这与我国北方冬夏季风的方向(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相同,故C正确。
由图可知,在居民点铜含量为150~200 mg/kg之间,故D错误。
考点二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原则含义具体做法
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
际之间、人类与其他
生物种群之间、不同
国家与地区之间的
公平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各国都有发展权;应
和子孙后代共享资
源和环境
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
社会发展必须保持
在资源和环境的承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
模,合理开发和利用
自然资源,处理好发
载力之内,寻求可持
续发展展经济和保护环境
的关系
共同性原则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
应有助于实现全球
整体的协调
国际社会应超越国
界、民族、宗教、文
化的制约,以积极、务
实的态度参加环境
领域中的国际合作分析某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答题要点
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但具体考题可有所侧重或删减.
(1)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
(2)转变发展模式,实现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与生态农业。
(3)实现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循环经济体系。
(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树立可持续的环境观和消费观.
(5)加强国际合作,明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
[典例] 《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下图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
读图回答(1)~(2)题。
(1)1995~2010 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
①大量消耗资源②大量排放污染物③科教投入不足④人口增长缓慢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2)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
①社会保障建设②经济基础建设③农业基础建设④生态与环境建设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审答规范培养]
1。
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从文字中可获取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
能力指数为100。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1)A (2)C
错误!
(2015·北京高考·节选)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 m)。
据此,回答下题。
1.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选D 如果过度猎狼,会导致狼的数量急剧减少,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并影响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①正确;过度猎狼,会导致狼的食物,比如山羊等食草动物数量的增多,而食草动物增多会破坏山区的草场,导致山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继而山区的环境承载力下降,②错误;过度猎狼和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的关系,③错误;过度猎狼违反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公平性,④正确。
所以D正确。
(2014·天津高考·节选)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上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
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
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
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
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
解析:选C 注意题干中“生态可持续发展”这个信息点,A 项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B、D两项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错误!错误!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大孤山铁矿所在的矿区,距离鞍山十几千米,因丰富的铁矿储量被称为“十里铁山"。
经过近百年的开采,大孤山从一座海拔近300 m 的山变成了海拔-300多米的大深坑.下图为大孤山铁矿遥感图.读图完成1~2题。
1.这种“人造天坑”的形成出现在( )
A.采集渔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D.环境文明时期
2.该地质奇观形成的背后隐藏的环境问题有()
①植被破坏②水土流失③地面塌陷④滑坡与泥石流⑤水污染
A.①②④B.②④⑤
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解析:1.C 2。
D 第1题,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人们不惜一切代价,改变自然面貌。
第2题,矿山开采地区的土地资源,植被遭到破坏,从而易引发水土流失;采矿坑周围容易引发地面塌陷;开采出来的废矿石堆积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会对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
近几年北京市雾霾天气严重,有的年份霾天达到124天,集中在1~3月和10~12月。
读图,回答3~4题.
3.北京市( )
A.春季多大风,雾霾天气增多
B.夏季降水量大,雾霾天数少
C.燃烧煤炭是最主要的污染源
D.工业发展水平高,污染严重
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北京市治理PM2.5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人工降雨,减少空气中污染物的数量
B.减小煤炭使用量,缩短冬季供暖时间
C.将有污染的工业企业搬迁到周边地区
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
解析:3.B 4。
D 第3题,材料中信息说明冬季雾霾天数多,夏季雾霾天数少,原因是夏季降水多,空气中的污染物质随大气降水降落到地面,所以空气中污染物质含量小,雾霾天数少;冬季降水少,再加上燃煤取暖,空气中污染物质排放量大,雾霾严重;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市霾天气的主要污染源来自区域传输和机动车尾气排放,而非燃煤排放;环境污染与工业发展水平高低没有必然联系,如果重视环境保护,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治理污染,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就不会造成严重污染。
第4题,机动车尾气排放是主要污染源之一,故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
(2017·淄博一中期中测试)读人类与环境关系图,完成5~7题。
5.图中②处所填内容应是()
A.改善环境质量
B.人类与环境统一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物质资料生产
6.结合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人类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类的任务
D.人类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自己
7.协调人地关系的首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规模
B.转变发展模式
C.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D.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
解析:5。
A 6。
D 7.A 第5题,人类的生产既有自身生产也有物质资料生产,人类自身生产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故①为物质资料生产,③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
自然资源可以改善环境质量,故②为改善环境质量;要想达到可持续发展必须保证人类与环境统一,故④为人类与环境统一.第6题,A、B、C三项的叙述都是片面的,人类只有尊重自然才能发展自己。
第7题,根据图分析,协调人地关系首先要控制人口规模。
(2017·济宁测试)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
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
在自然环境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据此完成8~9题。
8.“慢生鸭”饲养者在保障消费者健康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公正性原则
9.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①使用剧毒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等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8。
A 9.B 第8题,这种做法既保障了消费者的健康,又保证了鸭农的高利润,体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公平性原则。
第9题,“绿色食品”是指在种植、生产加工等环节中做到无毒、无害。
①③的生产方式有害人体健康,不属于“绿色食品”生产方式。
(2017·河北衡水中学期中测试)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近五年产
业发展分析图。
据此回答10~11题。
10.该城市在产业发展中()
A.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增长潜力较大
B.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发展空间较小
C.批发和零售业可优先培育为主导产业
D.目前缺少增长快、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大的优势主导产业11.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城市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②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③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④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10.D 11。
B 第10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②③④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小,⑤增长率低,所以选择D项。
第11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从发展新兴产业,使产业结构多样化;资源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等方面考虑,所以B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56分)
1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30分)
材料一“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材料二下面是“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1)完成“红色荒漠"结构示意图。
(8分)
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红色荒漠”的形成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哪些?(10分)
(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地区。
简要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措施。
(12分)
解析:第(1)题,根据图表内容,结合南方丘陵地区情况正确分析得出结论。
第(2)题,“红色荒漠"的形成对生产和地理环境都有影响,主要是使表层土壤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等。
第(3)题,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南、北方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不同,荒漠化防治的措施也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正确作答。
答案:(1)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2)表层土壤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当地地表变得崎岖不平;下游易淤积河道和湖泊。
(3)干旱和半干旱北方:植树造林、种草,防止过度放牧等。
南方:控制人口增长,积极开发新型能源,退耕还林等。
13.(2017·福州质检)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石材加工主要包括“锯割加工—研磨抛光—切断加工-凿切加工—火烧加工—辅助加工及检验修补”等环节,生产过程水、电消耗量大。
贵州安顺市(下图)致力于推动当地石材产业发展,但目前石材加工制成品多为单一板材,异形石材、家装家饰、文化雕刻等高附加值产品比较缺乏。
现已初步探明安顺市石材共有17个品种,资源量约为6.98亿立方米。
(1)分析安顺发展石材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
(6分)
(2)分析石材产业发展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8分)
(3)请对安顺石材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12分)
解析:第(1)题,石材产业属于原料导向型产业,产品笨重,要发展石材产业必须原料储量充足、种类丰富.结合材料中提到的石材产业发展用水、耗电多,要求必须水源和电力丰富。
第(2)题,从采挖、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污染以及废矿处理等方面分析不利影响。
第(3)题,根据石材的资源属性和安顺石材加工存在的不足,立足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可分别从科技、产业结构等角度采取合理的措施。
答案:(1)石材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品种多;水能丰富,煤炭储量丰富;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
(2)开采石材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石材加工过程中,会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废矿堆放会占用、破坏大量耕地;长期过度开发会引起石材资源枯竭等.
(3)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原料、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率;对石材开采区及时进行复垦或恢复植被,降低水土流失危害;延长产业链,开发多样化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产品宣传和品牌建设,增加市场竞争力;完善交通设施,提高外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