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衙门”里的贪腐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水衙门”里的贪腐案
作者:卢志坚,靳宝生,杨占厂
来源:《法治与社会》 2017年第6期
2015 年以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检察院立案侦查城管环卫系统贪污贿赂案件5 件6 人。

该区城管局前任局长、环卫处前任主任严枫受贿63.4 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零六个月;时任环卫处主任张琳、副主任杭亮,因犯贪污、受贿罪,分别被判处二年和六年有期徒刑;该系统另有3 人因涉嫌共同贪污被判处缓刑。

任人唯“钱”“一把手”大权独揽今年47 岁的严枫,一毕业就被分配到海州区(原新浦区)城管局环卫处工作,从普通科员、环卫处主任,到城管局局长,在严枫26年的工作经历中,有20年的时间与环卫领域关系密切,在当地环卫系统有着深厚的根基和广泛的人脉。

2000 年,严枫刚刚坐上环卫处主任的位子。

一天,一直在环卫处做工程的老板郑育新找到严枫:“小严,你刚工作没有多少钱,送你点钱家用。

”说着,就把一个塑料袋递给了严枫。

严枫打开一看,里面装着11 沓百元大钞,一共是11 万元!
此前,严枫与郑育新并不是很熟悉,但还是收下了这份见面礼。

尽管对方没有提什么要求,但严枫心里明白,这是希望自己能够在日后多多“照顾”,所以也就却之不恭了。

后来由于郑育新不再干工程了,严枫因为“没有帮上什么忙,心里一直不好意思”。

终于有一天,郑育新又来找严枫,希望能帮自己的小孩从环卫处清运公司的临时工转为合
同工。

正苦于“还不上人情”的严枫,自然竭力帮忙。

于是在严枫的帮助下,郑育新的儿子由
原来清运公司的临时工转成了合同制工人。

该案承办人、连云港市海州区检察院反贪局综合科科长卞光耀介绍,环卫处全称环境卫生
管理处,一般是城管局下属的事业单位,用工主要分为事业编制、合同制员工和临时工三种。

其中,除事业编制由市区两级劳动部门决定外,合同工和临时工的任用都由环卫处研究,合同
工上报城管局备案即可。

尽管程序上合同工和临时工没有太大差别,但是工资待遇却差很多,
从事的岗位也不一样。

合同工主要从事督查、收费等管理工作,临时工则主要做垃圾清运、马
路打扫、公厕清洁等脏累的活。

谁做什么工种,环卫处主任一人基本就可以说了算。

从严枫收受的60 多万元贿赂来看,基本上都是在他掌权城管局期间发生的。

其中,一大
半的贿赂来自为他人安排工作和调动提拔。

据了解,2000 年到2012 年严枫在城管系统的这段
时间内,利用手中的人事权力,先后为30 多人安排工作或者提拔升迁。

其中有他的同学、朋友,也有亲戚、邻居和下属,甚至一些并不熟悉的请托,他也都照办不误。

三个女贪虚报冒领公款10万
如果说有关工作岗位的“暗箱操作”还只是寻常“小贪”,那么虚报冒领环卫工人的工资
和加班费,就真的是遭人唾弃的“大腐”了。

其中,以张琳贪污的次数最多,花样最多,数额
也最大。

张琳和严枫有着类似的职业经历:大学一毕业就进了环卫系统,并且都是从基层一步
步做起。

2007 年,张琳接任严枫坐上环卫处主任的位置。

在大家眼里,她是一个很会“来事”的人,为和领导搞好关系,逢年过节,都会买些礼品给相关领导拜年。

此外,张琳喜欢购物和
外出旅游,但是,工资毕竟有限,入不敷出,她打起了环卫工人工资和加班费的主意。

环卫工人的工资虽然不高,但是人员众多,算上临时工,几千人的开支都从环卫处账上走。

而且工人流动性大,财务报表在管理上就容易出现漏洞。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张琳拉着劳资
管理员高青青和报账员陈红,唱起了虚报冒领“这台戏”。

2010 年5 月,张琳到徐州某高档商场购买衣物,回来后,以发环卫工人加班费的名义将
购物款从单位账上报销。

12 月份,张琳从单位公款中借出1万元到海南旅游,回来后如法炮制,将旅游开支又以发环卫工人加班费的名义核销。

就这样,张琳等人就像提取自己的存款一样将手伸向工人的加班费,平均每两三个月就虚
开一笔近万元支出,用来支付自己购物、旅游的消费。

2007 年到2012 年期间,张琳等人合谋,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给环卫工人发加班费的名义,虚开支出事项,骗取公款共计10多万元。

“马桶”捞金私侵公厕租金21万
环卫处的职能很多,其中,环卫工程建设和采购环卫设备是很重要的两部分。

工程建设方面,最集中的是公厕的维修与升级改造。

有人曾说,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从它的公厕建设就能看出来。

近年来,为积极争创卫生
城市,海州区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升级改造公厕质量和环境。

2006 年,环卫处计划把部分厕所改造成带门面房的公厕,但建设资金筹措困难。

严枫找到做工程的刘勇,让他先垫资施工,改造后在约定期限内将带门面房的公厕交给施工队对外出租,用租金抵扣工程款。

为了表示感谢,刘勇将其中一间的租金给了严枫。

成本6万多元的一间带
门面房公厕,每年租金近3万元。

刘勇承包了7年半,严枫就领了7年半的租金,共计21万元。

此外,赚到钱的刘勇也会在逢年过节给他送去“过节费”。

严枫交代,由于环卫项目一般体量比较小,很少走严格的招投标程序。

一般都是先安排工
程队进场施工,再补招投标手续。

此外,有的招投标,也在人为操作下形同虚设。

严枫曾为商
威承租门面房方面帮过大忙,他先授意商威以高价中标,再降低租价签订协议。

为此,商威以
租金的形式答谢严枫10.5 万元。

采购设备也是环卫领域的一块“肥肉”。

大到洗扫车、电瓶
保洁三轮车、垃圾中转站压缩设备这样的大件,小到果皮箱、雨衣、职工福利,只有想不到,
没有贪不到。

2003 年至2006 年,环卫处垃圾中转站的压缩设备一直在用南通一家公司的产品。

据严枫
交代,每次经营厂长过来维修或更换压缩设备后,都会到他的办公室奉上两三千元的“ 感谢费”。

2012 年,严枫到开发区做管委会主任,照顾这位厂长朋友承接了多个总造价超过500
万元的绿化工程。

2009 年,有人找到严枫,提出免费帮环卫处做果皮箱,但要在上面做广告,赚取对外出租的收益。

事后,严枫获得好处费1 万多元。

不久,严枫自家的房子装修时,5 万多元的装潢费
也顺便由对方“赞助”了。

“一窝端”小贪养成大腐
当检察机关接到有关严枫的举报线索时,严枫正打算在海州区某镇党委书记的位置上大展
拳脚。

2013 年6 月,严枫升任海州区某镇党委书记。

想到自己可能在仕途上有发展,他开始有
所收敛。

他坦言,曾告诫自己不再收受他人大额现金,之后也确实退回过几笔别人送来的钱。

但是,曾经的犯罪行为不会就此抹杀。

2014 年4 月,海州区检察院在与区城管局联合开
展的警示教育活动中得到线索。

并通过一系列外围取证,发现了严枫帮助商家低价承租门面房
的情况,由此案发。

在突破严枫之后,海州区检察院并没有就案办案,而是依照“顺藤摸瓜”滚动式办案的思路,成立了3 个查账组,对环卫处100 余名工作人员的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对重点人员的个人身份、户籍、房产、车辆、银行账户等基础信息进行全面掌握,梳理了376 本、近6 万份记账凭证和票据,进一步深挖环卫系统的腐败内幕,深入查处窝案串案。

侦查之初,张琳一直是作为证人出现在检察机关的视线中。

然而在谈及环卫工人加班工资
发放问题时,张琳慌乱的神情引起了侦查人员的注意,于是加大了对张琳经手账目的调查力度,并对其展开心理攻势。

很快,张琳等人贪污环卫工人加班工资的犯罪事实浮出水面。

在查办张琳案过程中,侦查人员发现报账员陈红很会替领导“着想”,她不仅和张琳关系
密切,和其他领导关系也是非同一般,于是将其定为重点突破口,对其采取开门见山、直击要
害的审讯方式,迅速挖出其贪污腐败的犯罪证据。

办案检察官发现,“一窝端”的背后,折射
了该领域凸显的一系列漏洞与问题。

一方面,从众心理催生腐败环境。

这起窝案中,报账员陈红家境十分优越,当初就是靠打
点领导张琳才进的环卫处。

后来在虚报冒领工人加班费时,她也一起实施了贪污犯罪,理由竟
是“便宜不占白不占”。

要知道,她平时“孝敬”张琳的钱几乎比贪的加班费还多。

再如严枫,他说自己第一次职务犯罪,就是在当上环卫处主任后,冒领了工人的加班费。

“一共几十元钱,那时我们工资低,几十块钱也不错。

”可见,“一把手”的主体责任是多么
重大,当虚报冒领、损公肥私、吃拿卡要成为一种氛围、一种惯例,当“以恶小为之”“法不
责众”的想法充斥着整个系统,小贪终成大腐成为必然。

另一方面,文件规定不能有效执行,也是导致集体腐败的根源之一。

其实,城管局和环卫
处都制定了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流于形式。

据严枫交代,自己没有正
规学习过近年来文件精神和制度规定,也没有认真组织过学习相关文件精神,致使相关人员思
想堕落,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最终触犯了法律。

第三,财务管理混乱。

检察机关在调查中发现,财务管理混乱是该领域的突出问题。

例如
负责报账的报账员,负责签字的审核人都没有相互监督的制度,很多情况下就是报账员制表、“一把手”签字就把钱套取出来。

加之对环卫工人加班工资的报批和发放环节不规范,导致张
琳等人可以顺利伪造加班表、多次套取费用而神不知鬼不觉。

编辑/李程(Lcpupu@126 .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