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感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4分)
1. (1分) (2017高二下·宁波期末) 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绵亘(gèn)吮吸(shǔn)蒙骗(méng)心广体胖(pàng)
B . 勾当(gōu)谄媚(xiàn)翘首(q iáo)自惭形秽(huì)
C . 崔嵬(wěi)烙印(luò)重创(chuāng)大笔如椽(yuán)
D . 羞赧(nǎn)荏苒(rǎn)箴言(zhēn)溘然长逝(kè)
2. (1分)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二天的夜晚,戏剧文学中的许多高大形象争先恐后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B . 山上的石头奇形怪状,有的像猴子嬉戏,有的像双龙衔珠,有的似莲花盛开,真是巧夺天工。
C . 她的演技,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扮演的慈禧太后栩栩如生,演得真是绝了。
D .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3. (1分)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为了对演出市场及演员进行规范管理,文化部近日发出了“演员个人营业演出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B . 中国有句俗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说的是人们都想不断有所进步。
C . 什么样的阶级,更确切地说,站在什么样的阶级立场上,就有什么样的理想。
D . 《索菲的抉择》末尾那段长时间的索菲特写镜头,我永生不会忘记:泪早已流尽了,干涩的双眼仍张得大大的.在盼望着什么?
4. (1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卓越与公平是高校招生的核心价值取向。
从高校角度而言,没有卓越的公平,高校无法肩负历史使命;从社会角度而言,没有公平的卓越,也并非理性。
B . 为什么“唯收视率论”如此难以根除?这里面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某些电视台对自身定位认识不清和对
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而造成的。
C . 政府要开征遗产税,就必须直面税收的法理性、公共性,要发挥遗产税尽可能的调节作用,减少其因为制定不合理、执行不到位带来的负面效应。
D . 专访记者在走访湖南多家农家书屋的过程中,管理员们都不约而同地反映,自农家书屋投入使用以来,很少大规模地更新和补充书籍。
二、语言表达 (共2题;共3分)
5. (2分) (2016高三下·浙江模拟) 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给漫画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6个字)
(2)根据漫画的内容,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理解。
6. (1分)将下面划横线的三个分句压缩到10字以内,压缩后的句子需句式一致并保留原意。
①当别人为你做什么时,你要有一颗感恩的心;②当别人不肯为你做什么时,你也应视之为理所当然;③当别人为你无私付出时,你也应该视作对你的恩赐。
哪怕是一缕阳光,一束清香,或者一杯水。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7. (5分) (2020高一下·黄山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2)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用听众在演奏结束后的反应和江边自然景色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句阐述学与思的关系,《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阐述了学与思的关系。
(4)韩愈在《师说》中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挑战后,以“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得知道理有早有迟,学问和技艺各有所长的师生观。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7分)
8. (3分) (2018高一上·东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孝是人生自然生发的一种亲情。
任何个人都因其父母而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只有亲人时时刻刻地关照,才可度过其婴儿期。
正是因为父母无私的爱,子女才得以成人。
在子女年幼时,父母为子女尽心操心,是父母的责任与本分。
父母孩子之间的情感自然产生,非外部所加,属于无条件的道德情感。
在人的孩提时代,当我们觉察到自己的存在时,我们就知道自己已经有了双亲。
基于对父母的爱和尊重之上的孝起初是孩子天性和爱心的觉醒,经过强化和培养,会逐渐成就孝道,然后进一步,成为超越任何个人私利的人格。
在父母和子女形成了一种基本的情感相通关系后,父母特别理会到孩子的需要,孩子则尤其亲近父母。
两者相互都有亲近感,达到爱的统一。
子女尽孝也就是爱的体现,这样一种爱,也是人对父母之外的他人的爱的起点。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蕴含着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
这种关系既不是契约协定,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交换,而是人性的自然产物。
因而,这里有着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
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儒家的理想,从孝道上看,也就是把孝道弘扬光大,达到以孝治天下的目的。
孝道把对国家的爱以及对君王的忠诚看成是孝的扩展和提升“移孝作忠”。
儒家伦理的核心是仁,而仁的核心则是“孝悌”。
在孔子那里,他以“仁”为最高道德要求,而“孝悌”则是仁的基础。
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并且明确地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儒家的基本教育,是道德教育,而在道德教育中,孝的教育尤为重要。
这里还需要指出一点,即儒家往往“孝悌”并用,孝是指对父母的德性要求,而悌则是指兄弟之间的相互尊重,但前者更为根本。
孟子也明确谈到“孝悌”作为基本的道德要求,并且把它看成是传统的社会伦理的核心地位,这也是儒家的基本观点,他不仅把“孝悌”看作是基本的德性,而且提出了“移孝作忠”的说法。
汉代的董仲舒也说:“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
”无孝悌则不配做人,更无从谈起政治上的公忠。
当代社会由于传统的断裂,对于孝与公忠两者的关系已经看不到基本的联系。
多年来脱离个人的私德来讲政治,实践表明这样的政治是靠不住的。
传统孝道认为为父母尽孝是一切教化之本,由亲亲施始,亲亲启蒙,人情陶冶,进而达到道德的升华。
试想,谁会相信一个连侍奉双亲的德性都没有的人,会真诚热爱他人和国家呢?把孝与公忠联系起来,其起点就在于孝。
教化强调施从亲始,而其根本精神在于更多地远离对自我利益的关切,把爱心更多放在社会和他人那里,从而养成一种关怀他人、关怀社会的胸怀和情怀。
(摘自龚群《孝道的情感与外推》,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自然生发的,子女对父母的孝道是自然产生,无需后天培养。
B . 正因为父母尽心尽力,子女才得以成长,所以父母年老后子女也应尽自己的孝心。
C . 儒家的基本教育是道德教育,而“孝悌”是“仁”的基础,因此包含了儒家道德教育的全部内容。
D . 孔子和孟子都认为,孝悌是一个人基本的道德要求,这也是儒家思想的伦理核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一段从孝的自然生发的特点讲到孝道的形成,引出了第二段关于孝和忠关系的阐述。
B . 作者将个人为父母尽孝与儒家治同平天下的理想相结合,足将孝与公忠结合起来。
C . 文章以孔子、孟子和董仲舒的言论有力地论证了孝悌是仁爱、公忠等道德的基础。
D . 文章的论述由现象到理念,由古代到当代,由孝道到公忠,逐层深入,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孩子的孝需要经过强化培养才能转化为孝道,可见孝道是需要后天学习修炼的人格。
B . 为父母尽孝,是人对父母之外的他人和社会的爱的起点,可见孝是一切爱的核心。
C . 儒家教化强调从侍奉双亲开始,就是以孝道推动公忠,以亲情陶冶来升华道德。
D . 一个人的私德不好,必然会影响到对他的政治评价;不爱父母的人不会真正爱人爱
9. (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马三立梦露
周海亮
马三立梦露本名马三。
他姓马,排行老三,很俗很实际的名字。
马三立梦露这个怪异的名字是村里人送给他的外号,他觉得挺好。
他种地,养猪,打牌,喝酒,打孩子,弹三弦……把乡村沉闷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20世纪70年代,收音机还不多,可是他有一台。
每天他坐在炕头上听收音机,最初听新闻,后来听评书,再后来就迷上相声,迷上马三立。
收音机乃稀罕之物,他听的时候,炕沿上、窗台上、锅台上甚至院子里,挤满前来蹭听的村人。
一段听完,见村人仍不走,他说,我给你们来一段吧!他开始惟妙惟肖地模仿马三立,村人前俯后仰,
啧啧称叹。
特别是那句充满喜感的“逗你玩”,竟然真假难辨。
正逗着,小儿内急,喊了几声“爹”,见他不应,就全都屙到炕上。
他只得暂别马三立,冲院里喊:大黄!狗跑进屋,蹿上土炕,欢天喜地地将小儿的秽物舔了个精光。
喜欢马三立很正常。
村里人都喜欢马三立。
然而几年以后,他又开始喜欢梦露,在村人眼里,就有些不正常了。
八十年代初,即使城里人,也多不知道梦露是何人,但他不仅知道,并且对梦露拍过的电影如数家珍。
他阅读有关梦露的书,又从杂志上剪下梦露的照片,贴满整整一面土墙。
一个大男人不好好干活,天天迷一个脸上长颗痦子的金发碧眼的袒胸露乳的美国大妞,很是让村里人看不懂。
他老婆骂他,你还要不要脸?他说,你不觉得她挺好看?他老婆说,她好不好看关你什么事?他说,好看,就能让我心情舒畅。
心情舒畅,就能干好地里的活。
他开始弹三弦,唱《送女上大学》,边唱边瞟着墙上的梦露,似乎梦露就是那个穿着红格子衬衫和学生蓝裤子的桂兰①。
弹完一曲,下地干活,竟真的不觉累。
然当他回来,墙上的梦露一张都不见了。
他喝来老婆,问,我的梦露呢?他老婆说,都被我撕了!他不由分说,上前一巴掌,将老婆干净利落地打翻在地。
你这个不懂事的臭婆娘!他说,我不看梦露难道看你?
那次他与老婆闹翻了天。
他老婆欲与他离婚,他诚恳地承认错误并发誓永不再往墙上贴梦露,两人的日子才得以继续。
马三立梦露这个外号也由此传开,开始只是村里人叫,后来传到镇上,镇里人也叫。
每叫他,他便应:哎!声音里,透着一股子快乐。
墙上没有再贴梦露,并不能证明他不再想着梦露。
有梦露的杂志仍然天天看,看时,目光痴迷,口水澎湃。
看一会儿,家里来了村人,便打开黑白电视,与村里人一起看马三立。
那是村子里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他在两年前开始赶集卖书卖杂志,赚下一笔钱。
几年后他把儿子送到镇里读中学,一家人就搬到镇上。
他在镇上开了一家音像店,卖磁带和录像带,也卖书和杂志。
店里有录像机,每天都会吸引很多无所事事的人过来看录像。
多是香港武打片,有时也播马三立的相声和梦露的电影。
每逢这时,别人就让他快换片快换片。
他不屑地冲那些人撇撇嘴,说,真没品味!
经常有村里人来镇上找他,喝喝酒,聊聊天。
村里人夸他有本事,说他从农民变成老板,不过几年的事。
他笑笑,说,不是你们把我赶出来了吗?村人说,谁赶过你?都喜欢你呢。
他说,反正在你们眼里,我就是与你们不一样的怪人。
说完,喝一口酒,盯着电视里的梦露,说,你说她怎么可以这样迷人?
再几年过去,他去了县城,开了一家更大的音像店。
城里的年轻人不知道他的过去,只知道他这里片子多,价格也便宜。
没人知道,他便主动说给那些年轻人听。
他说我有个外号叫马三立梦露。
大家就笑,说,知道你迷马三立,可是梦露是怎么回事?
那时他刚给这些年轻人说了段马三立的《逗你玩》,嗓音还没有调回来。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梦露的照片,“啪”
地往桌面上一甩,粗哑着声音说,瞧瞧!几个年轻人凑上来,仔细瞧过,说,原来梦露长这模样啊!
他愣愣,长叹一声说,在你们眼里,梦露也成马三立了。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1期,有删改)
【注】①桂兰:京东大鼓《送女上大学》里的张桂兰。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篇直接切题,简要介绍了中心人物马三,列举的一系列农村日常生活具有浓厚的乡野气息。
B . 小说善于运用相关事件的延展来表现人物、把握叙事节奏,如第2段“小儿内急”的描写,极富表现力。
C . 马三由喜爱马三立转到痴迷梦露,引起了他老婆的不满,由此还引发了一场风波,外号也因此而来。
D . 小说结尾意味深长,马三的话暗含了一个道理:人可以各有所好,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保持常新。
(2)文中的主人公马三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马三立梦露》为题,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9高二上·吴起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梁睿字侍德,少沉敏,有行检。
周太祖时,以功臣子养宫中者数年。
七岁,袭爵广平郡公,邑五百户。
周闵帝受禅,征为御伯。
未几,出为中州刺史,镇新安,以备齐。
齐人来寇,睿辄挫之,帝甚嘉叹。
高祖总百揆,睿代王谦为益州总管。
行至汉川而谦反。
高祖命睿率步骑二十万讨之。
谦将赵俨、秦会拥众十万,据崄为营,周亘三十里。
睿令将士衔枚出自间道,四面奋击,力战破之。
蜀人大骇,睿鼓行而进。
谦将敬豪守剑阁,梁岩拒平林,并惧而来降。
谦又令达奚惎等以盛兵功利州。
问睿将至,惎分兵据开远。
睿顾谓将士曰:“此虏据要,欲遏吾兵势,吾当出其不意,破之必矣。
”谦败,将麾下三十骑遁走,新都令王宝执之。
睿斩谦于市,剑南奚平。
进位上柱国,总管如故。
赐物五千段,食邑千户。
睿时威振西川,夷、獠归附,唯南宁酋帅爨震恃远不宾。
睿上疏曰:“南宁州汉世之故地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每年奉献不过数十匹马如闻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风幸因平蜀士众,不烦重兴师旅,即请略定南宁。
”书未答,又请曰:“窃以柔远能迩,著自前经,拓土开疆,王者所务。
”高祖深纳之,然以天下初定,恐民心不安,故未之许。
后竟遣史万岁讨平之,并因睿之策也。
睿时自以周代旧臣,久居重镇,内不自安,屡请入朝,于是征还京师。
及引见,上为之兴,命睿上殿,握手极欢。
睿退谓所亲曰:“功遂身退,今其时也。
”遂谢病于家,阖门自守,不交当代。
睿初平王谦之始,自以威名太盛,恐为时所忌,遂大受金贿以自秽。
由是勋薄多不以实,诣朝堂称屈者,前后百数。
上令有司案验其事,主者多获罪。
睿惶惧,上表陈谢,请归大理。
上慰谕遣
之。
十五年,从上至洛阳而卒,时年六十五。
谥曰襄。
(节选自《隋书.梁睿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南宁州/汉世之故地/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每年奉献/不过数十匹马/如闻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风/
B . 南宁州/汉世之故地/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每年奉献/不过数十匹马/如闻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风/
C . 南宁州/汉世之故地/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每年奉献/不过数十匹马/如闻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风/
D . 南宁州/汉世之故地/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每年奉献/不过数十匹马/如闻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风/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爵”指爵位,指臣子获封赐的等级,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称因时而异。
B . “百揆”多引喻为丞相、相国等总揽朝政的官员,也代指百官及天下各种政务。
C . “食邑”是中国古代君王赐予有功臣子作为世禄的封地,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D . “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对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与“疏”相同;另外还有奏、议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梁睿出身显赫,很受赏识。
他因为是功臣之子,被收在皇宫中抚养,之后继承了广平郡公爵位,镇守新安,总是能战胜来犯之敌,深受皇帝的欣赏。
B . 梁睿长于征战,有勇有谋。
他率军平定王谦叛乱时,不惧敌方占据有利险要地势,用奇计,出奇兵,打败王谦,使王谦被活捉,最终平定剑南一带。
C . 梁睿忠心为国,忧心边患。
他极力主张征讨自侍地方偏远而不肯前来臣服的南宁酋长爨震,但高祖因天下刚定而没有同意,最终使其主张落空。
D . 梁睿为官谨慎,功成知退。
他懂得功高震主,也深知威名太盛容易遭人嫉妒,便大肆收受贿赂,把名声弄
坏;皇帝接见他并握手言欢后,他便称病在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睿令将士衔枚出自间道,四面奋击,力战破之。
②由是勋薄多不以实,诣朝堂称屈者,前后百数。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
11. (2分) (2019高二下·双鸭山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和子由四首·送春
苏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① ,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①法界观:佛教华严宗主张的证入法界的观法。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题交代写作缘起。
“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而写的。
B . 颔联虚字运用巧妙,“惟”“亦”二字,相互呼应,既强化了语意,又形成了对比。
C . 本诗章法绵密,语意前后勾连:颈联上句关联“梦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阑病客”。
D . 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
(2)本诗二三联借景抒发了哪些的情感。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1分)
12. (1分)(2018·嵊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陶工专心致志地伏身在他的手艺上,在这个时刻,他既不是为了商人,也不是为了自己工作,而是“为这只陶
罐以及柄子的弯度工作”。
书法,绘画,音乐,几乎所有艺术家废寝忘食都是为了一个意象,一个还说不出来的形式。
那时候,他们是心无旁鹜的,几乎没有一点功利性。
所以,人在创造的时候是既不在乎报酬,也不考虑结果的,他们只是在体验创造的乐趣。
惟其如此,才能产生有价值的甚至伟大的作品。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紧扣材料含义,围绕创造、心态、价值之间的关系展开说理。
(注意)①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4题;共4分)
1-1、
2-1、
3-1、
4-1、
二、语言表达 (共2题;共3分)
5-1、
5-2、
6-1、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7-1、
7-2、
7-3、
7-4、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7分)
8-1、
8-2、
8-3、
9-1、
9-2、
9-3、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10-1、
10-2、
10-3、
10-4、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
11-1、
11-2、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1分)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