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材料合成条件

合集下载

【高分子合成工艺学】第八章 离子聚合与配位聚合生产工艺

【高分子合成工艺学】第八章  离子聚合与配位聚合生产工艺
丁基橡胶的硫化 异戊二烯含双键可供硫化,不饱和度低,须高温, 长时间和高活性的硫化促进剂。
丁基橡胶性能 气密性优良 :透气性为烃类橡胶最低 抗臭氧性好:比天然橡胶、丁苯橡胶高10倍 耐热、耐候性优异 耐酸碱和极性溶剂 电绝缘性能好 应用 因其良好气密性,主要用途制造内胎和水胎。还可
用作电绝缘护套及医疗卫生用品。
生产过程
▪ 三步法制取SBS包括:原材料精制、三嵌段物的制备、 SBS脱气及弹性体的造粒包装四个工序。
▪ 聚合设备为聚合釜,配夹套冷却或加热,以配制好的 单锂有机化合物正丁基锂溶液为引发剂,聚合反应在 非极性溶剂中于惰性气体保护下分三段进行。
▪ 先向聚合釜中加入总量1/2的苯乙烯,然后加入引 发剂溶液。
(1)正离子型聚合的活性中心是碳正离子:
A B + CH2=CH X
A CH2 CH B X
[ CH2 CH ]n X
(2)负离子型聚合的活性中心是碳负离子:
A B + CH2=CH Y
B CH2 CH A Y
[ CH2 CH ]n Y
(3)配位离子聚合的活性中心是具有金属碳键
的配位离子:
Cat-R + CH2=CH Z
SBS结构
S
B
S
线型SBS
S B
S B
B
B
S
S
星型SBS
SBS应用
▪ 概念
8.4 配位聚合
是指烯类单体的碳-碳双键首先在过渡金属引发 剂活性中心上进行配位、活化,随后单体分子相 继插入过渡金属-碳键中进行链增长的过程。
8.4.1 Ziegler-Natta催化剂
1953年,Ziegler等发现以乙酰丙酮的锆盐和Et3Al 催化可得到高分子量的乙烯聚合物,并在此基础上开发 了的乙烯聚合催化剂TiCl4 - AlEt3。

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基本途径课件

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基本途径课件

高能球磨技 术
电子信息领域
集成电路 电子元器件 显示技 术
生物医学领域
生物材料 药物载体 生物检测
航空航天领域
01
轻质复合材料
02
功能涂层
03
发动机材料
新材料的开 发
高性能复合材料 功能材料 生物材料
新技术的探索
01
原子层沉积技术
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在基底表面 逐层沉积材料原子,实现纳米级 别的精确控制。
02
分子束外延技术
在单晶衬底上生长单层或超薄晶 体薄膜,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器件 和光电器件等领域。
03
激光诱导化学气相 沉积技术
利用激光诱导化学反应在基底表 面沉积材料,具有高精度、高效 率的特点。
环境友好型的材料合成与制备
绿色化学合成 生物合成 循环利用与再生
• 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基本概念 • 材料合成与制备的物理方法 • 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化学方法 • 材料合成与制备的新技术 • 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应用领域 • 材料合成与制备的未来发展
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定义
总结词
材料合成与制备是指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将所需物质转化为详细描述
适用范围
优点
缺点
熔炼法是一种通过高温 将原料熔化成液态,再 经冷却凝固得到材料的 制备方法。
熔炼法通常在高温炉中 进行,通过加热将原料 熔化为液态,然后进行 冷却凝固,得到所需材 料。这种方法可以制备 出高质量、高纯度的金 属、合金和化合物等。
适用于制备金属、合金、 金属化合物等材料。
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基本原则
总结词
材料合成与制备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以保证获 得高质量的新型材料。
详细描述
在进行材料合成与制备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首先,要确保所使用的原料纯度高、质量稳定,以保证 最终获得高质量的新型材料。其次,要精确控制反应条 件和参数,如温度、压力、气氛等,以确保反应过程顺 利进行并获得所需的结构和性能。此外,还需要注意安 全问题,如防止爆炸、中毒、腐蚀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最后,要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采用绿 色合成方法和循环利用技术,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聚丙烯合成条件

聚丙烯合成条件

聚丙烯合成条件在现代化工领域中,聚丙烯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聚合物材料,它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和加工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纺织品、包装材料等领域。

聚丙烯的合成条件直接影响着其产品性能和质量,因此合成过程中的参数控制至关重要。

原料选择聚丙烯的合成原料主要包括丙烯单体和催化剂。

丙烯是一种无色气体,燃点低,易燃,是聚丙烯的主要基础单体,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聚丙烯的品质。

催化剂是聚合反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选择的是锌醇、三乙铝及其衍生物等。

合理选择原料是保证聚丙烯合成正常进行的前提。

反应条件温度控制在聚丙烯的合成过程中,温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将直接影响聚丙烯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通常,合成聚丙烯的反应温度在150°C到300°C之间,高温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但过高温度会导致副反应的产生。

因此,温度的选择需要在加快反应速率和减少副反应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压力控制压力是另一个影响聚丙烯合成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增加反应压力可以促进单体的聚合反应,提高聚合物的产率。

但是过高的压力会增加反应系统的安全风险和生产成本。

因此,在选择反应压力时需要考虑到产率、安全和成本之间的平衡。

催化剂浓度催化剂在聚丙烯合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并控制聚合程度。

合适的催化剂浓度可以提高聚丙烯的产率和质量,但过高或过低的浓度都会对反应产物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对催化剂浓度进行精确控制。

反应体系溶剂选择在聚丙烯合成中,常用的溶剂包括正癸烷、氯化物、硫磺等。

溶剂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反应速率、聚合程度和产物的溶解性。

合适的溶剂可以提高反应效率,减少副反应的产生,但过多的溶剂会增加生产成本。

因此,在实际反应中需选择适当的溶剂。

搅拌速度搅拌速度会影响聚丙烯合成反应的均匀性和速率。

适当的搅拌速度可以保持反应体系的均一性,提高反应效率,但过高的搅拌速度会增加能耗和设备磨损。

因此,在进行聚丙烯合成反应时需合理选择搅拌速度。

第八章+塞来克西的生产工艺原理

第八章+塞来克西的生产工艺原理
1. 工艺原理 对甲基苯乙酮(8-5)在甲醇钠作用生成α-碳负离子,后 者对三氟乙酸乙酯(8-6)的酯基进行亲核加成-消除,得到 1-(4-甲基苯基)-4,4,4-三氟丁烷-1,3-二酮(8-3)。
Claisen(克莱森)缩合反应
1) H3C O C CH3 + O C OCH3 H3C CH2 + CH3OH
一、1-(4-甲基苯基)-4,4,4-三氟丁烷-1,3-二酮的合成
O H3 C CH3 (CH3CO)2O/AlCl3 or CH3COCl/AlCl3 H3 C (8-5) O CH3 F3C O O O (8-7) CF3 H3 C (8-3) CF3 O O CF3
1. 对甲基苯乙酮(8-5)与三氟乙酸乙酯(8-6)缩合的路线。 对甲基苯乙酮(8-5)在甲醇钠作用下与三氟乙酸乙酯(8-6)缩合 得1-(4-甲基苯基)-4,4,4-三氟丁烷-1,3-二酮(8-3),收率为94 %。该路 线原料价廉易得,总收率高。 2. 对甲基苯乙酮(8-5)与三氟乙酸-β-三氟乙酯(8-7)缩合的路线 在六甲基二硅叠氮锂(LHMDS)作用下,对甲苯乙酮(8-5)与三 氟乙酸-β-三氟乙酯(8-7)在四氢呋喃中缩合得(8-3)。收率为86 %。 该法所用试剂昂贵,收率也低于三氟乙酸乙酯(8-6)路线。
O C H3C
C H2
O C
CF3
(8-3)
2. 工艺过程 氩气保护下,将(8-5)溶于甲醇中并加入25%的甲醇 钠甲醇溶液。将混合物搅拌5 分钟,加入(8-6)。回流24 小时后,将混合物冷至室温并浓缩。加入100mL10%盐酸 并将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四次,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镁干 燥,过滤并浓缩,得棕色油状物,收率94%。产物无需进 一步纯化,可直接投入下一步反应。 3. 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 (8-5)的α-氢活性较小,在甲醇钠作用下缩合效果较 好。甲醇钠与(8-5)的摩尔比应为1:1.1 左右;反应在无 水条件下进行。

第八章 开环聚合

第八章 开环聚合
由转移生成的聚合物链的速率为:
d[N] k tr,M [C][M] dt
两式相除,得:
k tr,M CM d[N] d[M] k p k tr,M 1 C M
(8-5)
其中CM为向单体转移常数。
19
将式上式积分,得:
CM [N] [N]0 ([M]0 [M]) (8-6) 1 CM
2
开环聚合的推动力是环张力的释放。从机理上分 析,大部分开环聚合属于连锁机理的离子聚合,小部分 属于逐步聚合。 可以进行开环聚合单体包括环醚、环缩醛、环 酯、环酰胺、环硅烷等。 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己内酰胺、三聚甲醛等的开 环聚合都是重要的工业化开环聚合反应。
3
8.1 环烷烃开环聚合热力学
环的大小(元数)、构成环的元素(碳环或杂环)、环上 的取代基等对开环的难易都有影响。 有的环状化合物难以开环,如γ—丁氧内酯、六元环醚等; 有的聚合过程中环状单体和聚合物之间存在平衡,如己内 酰胺。 此外,双官能度单体线性缩聚还有环化倾向。 这些现象都取决于环和线性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属于热力 学因素。
以OP-10 [C8H17C6H4O(EO)10H]为例,辛基酚起始剂提供端 基分子量为189,10单元的环氧乙烷分子量440,属于低聚 物,端基不能忽略。
16
RX(EO)nH
改变疏水基R、连接元素X、环氧烷烃种类及聚合度n,可衍生 出上万种聚醚产品。起始剂有脂肪醇、烷基酚、脂肪酸、胺类 等,可形成多种聚醚型表面活性剂。
21
8.4 环醚的阳离子开环聚合
1)丁氧环(四元环醚) 在0℃或较低温度下,丁氧环经Lewis酸引发,易开环聚 合成聚氧化三亚甲基。但有应用价值的单体却是3,3’-二氯 亚甲基丁氧环(丁氧环的衍生物,聚合产物俗称氯化聚 醚),机械强度比氟树脂好,可用作工程塑料。

2019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八章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2019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八章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1、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态(1)极少数的不活泼金属(金、铂等)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

(2)绝大多数金属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3)在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其次是铁。

2、金属冶炼原理与实质(1)原理:金属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2)实质:化合物中金属得到电子被还原生成金属单质。

3、金属冶炼方法(1)加热分解法:①制Hg :2HgO=====△2Hg +O 2↑。

②制Ag :2Ag 2O=====△4Ag +O 2↑。

(2)电解法:①制Mg :MgCl 2(熔融)=====电解Mg +Cl 2↑。

②制Al :2Al 2O 3(熔融)=====电解冰晶石4Al +3O 2↑。

③制Na :2NaCl(熔融)=====电解2Na +Cl 2↑。

(3)热还原法:①常用还原剂有焦炭、一氧化碳、氢气、铝等。

②高炉炼铁:CO 还原Fe 2O 3的化学方程式为3CO +Fe 2O 3=====高温2Fe +3CO 2。

③铝热反应:Al 还原Fe 2O 3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Fe 2O 3=====高温2Fe +Al 2O 3。

4、合理开发和利用金属资源的主要途径(1)提高金属矿物的利用率;(2)开发环保高效的金属冶炼方法;(3)防止金属的腐蚀;(4)加强废旧金属的回收和再利用;(5)使用其他材料代替金属材料。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1、海水水资源的利用(1)海水水资源利用,主要包括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海水进行循环冷却等。

(2)海水淡化:通过从海水中提取淡水或从海水中把盐分离出去,都可以达到淡化海水的目的。

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

其中蒸馏法的历史最久,技术和工艺也比较成熟,但成本较高。

2、海水的化学资源利用(1)海水中的化学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为O、H两种元素,还有Cl、Na、Mg、S、Ca、K、Br、C、Sr、B、F等11种元素。

材料的合成与制备

材料的合成与制备

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它涉及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在工程应用中的性能表现。

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技术的发展,对于推动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合成与制备的基本原理、常见方法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是指通过化学反应、物理方法或生物技术等手段,将原料转化为所需的材料。

合成与制备的基本原理包括原料选择、反应条件控制、反应机理等内容。

在材料的合成过程中,原料的选择对于最终产物的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同时,合成过程中的反应条件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温度、压力、溶剂选择等因素都会影响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性质。

此外,了解反应的机理对于优化合成过程、提高产物纯度和性能也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常见的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包括化学合成、物理合成和生物合成等。

化学合成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原料转化为所需的产物,常见的化学合成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法、溶剂热法等。

物理合成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将原料转化为所需的产物,常见的物理合成方法包括溅射法、磁控溅射法、电化学沉积等。

生物合成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进行材料的合成与制备,例如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进行材料的合成。

不同的合成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材料,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对于提高产物的纯度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材料科学、化工、能源、环境等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材料科学领域,合成与制备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例如纳米材料、功能材料等的合成与制备技术的进步为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化工领域,合成与制备技术的发展为新型化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在能源和环境领域,合成与制备技术的应用也为新能源材料、环境治理材料等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总之,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它涉及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在工程应用中的性能表现。

第八章 阴离子聚合原理及合成工艺

第八章 阴离子聚合原理及合成工艺
Li +
-
CH2CH CHCH2
m
R CH2CH CHCH2 n Li +
-
CH CH2 Li +
- CHCH2
CH2CH CHCH2
R CH2CH CHCH2 n CH2CH Li + m
-
第二次增长
Li +
- CHCH2
CH2CH CHCH2
R CH2CH CHCH2 n CH2CH Li + m
(2) 反应温度 对链增长速率常数的影响
升高温度
链增长速率常数增加
聚合速率加快
相反 聚合速率减慢
对离子对离解平衡常数的影响 升高温度 离解平衡常数降低
较疏松的离子对或自由离子的浓度降低
研究证明,温度对阴离子聚合速率的影响相对较小。 此外,聚合体系中的一些活性杂质对活性链的终止也会随着温度 的升高而明显。因此,阴离子聚合温度一般在2080℃下进行。
(3)反离子 反离子—金属阳离子的半径及其溶剂化程度对聚合速率有 明显的影响:
反离子 聚合速率常 数L· mol-1· s-1 在四氢呋喃中 锂离子 160 钠离子 80 钾离子 6080 铷离子 5060 铯离子 22
在二氧六环中
0.94
3.4
19.8
21.5
24.5
非极性溶剂中:溶剂化作用小。随着离子半径的增大,离子对之间的 静电作用力减小,离子对变得疏松,有利于单体的插入增长反应。 极性溶剂中:溶剂化作用对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起决定作用。离子 半径越小,与溶剂的溶剂化作用越强,离子对越疏松,越有利于链增 长反应。
绿色
H2C CH Na 2 +
Na - HC CH2 CH2 CH - Na+

第八章 土工合成材

第八章  土工合成材

定义
机械粘合是以不同的机械 工具将纤维加固。有针刺 法和水刺法两种。


1.热粘合 热粘合是将纤维在传送带上成网,让其通过两个反向转 动的热辊之间热压,纤维网受热达到一定温度后,部分纤 维软化熔融,互相粘连,冷却后得到固化。这种方法主要 用于生产薄型土工织物,厚度一般为0.5~1.0mm。由于纤 维是随机分布的,织物中形成无数大小不一的开孔,又无 经纬丝之分,故其强度的各向异性不明显。 纺粘合是热粘合中的一种,是将聚合物原材料经过熔融、 挤压、纺丝成网、纤维加固后形成的产品。该种织物厚度 薄而强度高,渗透性大。由于制造流程短,产品质量好, 品种规格多,成本低,用途广,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较快。
热粘合
化学粘合
机械粘合
定义
热粘合是将纤维在传送带上成网 让其通过两个反向转动的热辊之 间热压,纤维网受热达到一定温 度后,部分纤维软化熔融,互相 粘连,冷却后得到固化。
定义
化学粘合是通过不同工艺将粘合剂 均匀地施加到纤维网中,待粘合剂 固化,纤维之间便互相粘连,使网 得以加固,厚度可达3mm。常用的 粘合剂有聚烯酯、聚酯乙烯等。

(二)土工网
土工网是由聚合物经挤塑成网,或由粗股条编织, 或由合成树脂压制成的具有较大孔眼和一定刚度的平 面结构网状材料。如下图。

(二)土工网 土工网是由聚合物经挤塑成网,或由粗股条编织, 或由合成树脂压制成的具有较大孔眼和一定刚度 的平面结构网状材料。网孔尺寸、形状、厚度和 制造方法不同,其性能也有很大差异。一般而言, 土工网的抗拉强度都较低,延伸率较高。这类产 品常用于坡面、防护、植草、软基加固垫层或用 于制造复合排水材料。

软式排水管
软式排水管又称为渗水软管, 是由高强度钢丝圈作为支撑 体及具有反滤、透水、保护 作用的管壁包裹材料两部分 构成的 。

阴离子聚合原理及合成工艺

阴离子聚合原理及合成工艺

引发剂
烷基钾 烷基钠 烷基锂 烷基镁 烷基铝
金属电负性
金属-碳键的 极性
0.8
0.9
1.0
有离子性 有离子性
极性 共价键
1.21.3
1.5
极性弱 极性更弱
引发活性
活泼 引发剂
活泼 引发剂
中活性 引发剂
不能直接 引发
不能引发
8.1.4 阴离子聚合的工艺及影响因素
1、聚合工艺
(1) 引发剂遇水发生反应; (2)
交叉引发
- - Li+ CH2CH CHCH2 mR CH2CH CHCH2 n Li +
CH CH2
- - Li+ CHCH2 CH2CH CHCH2 mR CH2CH CHCH2 n CH2CH Li +
第二次增长
- - Li+ CHCH2 CH2CH CHCH2 mR CH2CH CHCH2 n CH2CH Li +
CH CH2
- - Li+ CHCH2 q CH2CH CHCH2 mR CH2CH CHCH2 n CH2CH p Li +
SBS 的重要用途
橡胶
• 代替硫化橡胶和聚氯乙烯制作的弹性鞋底,色彩美观, 质软耐磨、穿着舒适不臭脚,可回收再利用,成本适中。
胶黏剂
• 冶金粉末成型剂,木材粘结胶,胶带用胶,密封胶,一 般强力胶,万能胶,不干胶等。
R M + H2C CH X
R CH2 CH M X
聚合
R M 主要有:
金属氨基化合物(MtNH2)、醇盐(RO-)、酚盐 (PhO-)、有机金属化合物(MtR)、格利雅试剂 (RMgX)等。
(i)金属氨基化合物:

材料合成制备教案

材料合成制备教案

材料合成制备教案一、引言材料合成制备是一项重要的工艺过程,通过合成制备,可以获得具有特定性能和应用价值的材料。

本教案主要介绍材料合成制备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相关实验。

二、理论基础1. 合成反应原理材料合成制备的基础是合成反应,根据原料的特性和反应条件,选择适当的反应路径和反应条件,使得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气氛下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所需的目标材料。

2. 合成材料分类常见的合成材料包括金属合金、无机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等。

根据材料的性质和用途,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和工艺参数,实现材料的制备。

三、合成制备方法1. 热处理法热处理法是一种常见的合成制备方法,通过加热原料混合物使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所需的材料。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包括固相反应、熔融法和燃烧法等。

2. 溶剂溶解法溶剂溶解法是将不溶于溶剂的物质通过反应与溶剂结合,生成溶剂中稳定的物质。

常用的溶剂溶解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溶胶燃烧法和溶胶复合法等。

3. 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利用气相反应使气体或蒸汽在表面沉积形成薄膜或颗粒状材料的制备方法。

常用的气相沉积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和热原子沉积等。

四、实验操作在合成制备材料的实验操作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前准备按照实验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原料、试剂和实验设备,并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性。

2. 材料合成根据所选的合成方法,按照适当的温度、压力和反应条件操作,控制反应的时间和速度,使原料充分反应。

3. 产品收集与后续处理根据实验要求,将合成生成的材料收集并进行后续处理,如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

五、实验案例以合成银纳米颗粒为例进行实验操作:1. 实验原料准备准备好所需的溶液和试剂,包括银盐溶液、还原剂和稳定剂等。

2. 实验操作步骤按照实验要求将银盐溶液和还原剂混合,在适当的温度和溶剂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银纳米颗粒。

3. 产物处理将合成得到的银纳米颗粒进行过滤和洗涤,去除杂质和残余试剂。

4. 产品检测与表征利用适当的工具和手段对合成的银纳米颗粒进行检测与表征,如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颗粒形貌和尺寸,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测定颜色和吸收特性等。

聚乙烯合成条件有哪些

聚乙烯合成条件有哪些

聚乙烯合成条件有哪些
聚乙烯是一种常见的塑料材料,其合成条件对于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在工业生产中,聚乙烯一般是通过聚合乙烯单体得到的。

聚合乙烯的合成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原料准备
催化剂选择
反应条件
溶剂选择
反应时间
在实际生产中,以上合成条件需要综合考虑,并根据具体的生产要求和原料特性进行优化调整,以确保聚乙烯的合成过程能够稳定、高效地进行,从而获得符合要求的产物。

同时,合成条件的优化也对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聚乙烯生产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不断优化的环节。

材料合成方法

材料合成方法

材料合成方法嘿,你知道材料合成方法有多神奇吗?就像魔法师变戏法一样,能把各种元素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全新的材料。

先说说合成步骤吧。

首先得选好原料,这就好比做饭要挑新鲜的食材一样。

然后根据不同的合成方法,进行加热、加压、化学反应等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可不能马虎,得严格控制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不然就可能搞砸。

就像烤蛋糕,温度高了低了都不行。

那注意事项呢?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些材料合成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或者高温高压,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得做好防护措施,戴上手套、口罩,穿上防护服。

这就像上战场要穿铠甲一样,保护好自己才能打胜仗。

再说说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材料合成过程中,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不小心发生爆炸或者泄漏,那可就惨了。

所以要选择安全可靠的合成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稳定性也很重要哦,合成出来的材料要能够在各种环境下保持稳定,不然用着用着就坏了,那多闹心啊。

材料合成方法的应用场景可广泛了。

比如在电子领域,可以合成高性能的半导体材料;在医疗领域,可以合成生物相容性好的材料用于植入物;在建筑领域,可以合成坚固耐用的新型材料。

这就像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各个领域的大门。

优势也不少呢!可以根据需要定制材料的性能,想要硬的就硬,想要软的就软。

还可以提高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让产品更耐用、更可靠。

这不是很棒吗?举个实际案例吧。

比如石墨烯的合成,这种神奇的材料具有超强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机械强度。

科学家们通过各种方法合成石墨烯,让它在电子、能源等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就像发现了一颗宝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材料合成方法真的太厉害了!它就像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魔法盒子,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就能创造出更多神奇的材料,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化学材料的合成

化学材料的合成

化学材料的合成化学材料的合成是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合成化学材料旨在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过程,将不同的原料转化为具有特定性能和结构的化学材料。

本文将介绍化学材料的合成过程以及一些常见的合成方法。

一、化学材料的合成过程化学材料的合成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原料准备、反应条件选择、反应过程控制和产物纯化。

1. 原料准备:在合成材料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原料。

原料可以是无机物、有机化合物或多种化学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合成目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原料非常重要。

2. 反应条件选择:根据合成反应的特点和所需产物的性质,确定适当的反应条件。

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以及所使用的溶剂和催化剂等因素都会对合成反应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3. 反应过程控制:合成过程中的反应条件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合成反应的高效进行。

这包括控制反应物的投入量、反应物的配比、反应物的加入速度以及反应过程中的搅拌等因素。

4. 产物纯化:在合成反应完成后,产生的化学物质通常还需要进行纯化处理。

这可能涉及到溶剂的蒸馏、晶体的分离和干燥等步骤,以获得纯净的化学材料。

二、常见的化学材料合成方法1. 溶液法合成:溶液法合成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材料合成方法,它通常使用溶液作为反应介质。

通过在溶液中混合不同的溶剂和化学物质,可以实现不同材料的合成和控制。

2. 气相法合成:气相法合成是利用气相反应进行材料合成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气相法合成包括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等,通过在气相中控制反应条件和反应物浓度,可以实现材料的合成和生长。

3. 固相法合成:固相法合成是通过反应物在固态条件下的相互作用来实现材料的合成。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和压力,使得反应物在固相状态下进行化学反应,生成所需的化学材料。

4. 水热法合成:水热法合成是利用高温高压水环境下的化学反应来合成材料的方法。

水热合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高纯度、高结晶度的化学材料,常用于合成陶瓷、金属氧化物和纳米材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蒽 218 0.008
菲 100 0.21
萘 80 0.26
联二苯 69 0.39
苯的熔点为5.4℃
(2) 规则溶液理论
对溶解度预测最成功的理论是规则溶液理论。如 两种液体的混合热为零,混合物中的分子处于完全 无序的状态,并遵守Rault定理,则称该溶液为理想 溶液。如苯与甲苯的混合物。规则溶液是指一种溶 液它偏离理想溶液有一个有限的混合热,但它的熵 值与理想溶液相同。在规则溶液中化学作用、缔合 作用、氢键、偶极作用都可忽略不计。当一个纯溶 液稀释形成规则溶液时,所吸收的热量为
效率高作用慢
2. 有机溶剂中过氧化物的除去
当醚类如乙醚,二氧杂环,四氢呋喃等被 置于空气或日光中时,能形成一种过氧化物, 此过氧化物在受热时会爆炸,所以醚类是非 常危险的溶剂。过氧化物比醚类有较小的挥 发性,因此它们在蒸馏时被浓缩,在蒸馏的 末期发生的过热中心引起它爆炸,所以重要 的是检验醚类是否有过氧化物存在。如溶剂 中存在过氧化物时,必须设法除去。
4. 常用有机溶剂的纯化
(1)无水乙醚:普通乙醚中常有一定量的水、 乙醇及少量的过氧化物,这对于要求以无水 乙醚为溶剂的反应,不仅影响反应进行,且 易发生危险。在纯化时,首先要检查是否有 过氧化物并作出相应处理。除去少量的水和 乙醇,可通过与CaH2、LiAlH4或钠铅合金一 起回流,然后进行蒸馏(沸点34.51℃),将蒸 馏出的乙醚收集在一个干燥的容器中并用金 属钠干燥。
2.反应产物不能与溶剂作用
由于水的反应活性较高,有些反应不能在 水溶液中进行,但可在其它介质中进行。如 氟化钾电解、格氏试剂反应等。 此外,有些反应在缺少溶剂时反应猛烈, 易发生危险,若能选择不与产物、反应物作 用的溶剂,不但能控制反应速率,而且也能 减少副反应,得到预期产物。
3.使副反应减少
合适的溶剂的选择可避免副反应的发生, 从而提高产品的产率和纯度。
(1) “相似相溶”原理
对于两种液体而言,具有相似结构,即分子间 力类似的液体可以按任何比例彼此相溶。如水-甲 醇、乙醇;苯-甲苯等。对于固体溶于液体的情况, 固体的熔点离熔剂的熔点越近,其分子间力应越接 近,因而也越易溶于液体。所以低熔点的固体通常 比高熔点固体更易溶解。
m.p./℃ S/mol分数
生成水合物的干燥剂,在溶剂蒸馏前,必须将干 燥剂过滤或倾注干净,因为大多数水合物在30~ 40℃以上失水。 因脱水效率高的物质往往与水反应激烈,成本高。 因此通常先用一种较不活泼的,效率较差的脱水剂 将大量的水脱除,然后再用高效脱水剂脱除溶剂中 的少量水。 此外,在干燥过程中,大量使用干燥剂是不可取 的。因为干燥剂在吸附水的同时,也会吸附有机溶 剂。
2. 溶剂的分类
至今研究过的溶剂在500种以上,其液态范围为-100~ 1000℃以上。溶剂可从不同角度来分类。
(1) 按溶剂基团分类
① 水系溶剂:醇、醛、醚等。 ② 氨系溶剂:液氨、胺、吡啶。
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是可从组成结构特征来估计溶剂分子 的极性大小,从而得到它们对物质的溶解能力的初步判断, 如水和乙醇。
8.1.2 溶剂的选择
在选择溶剂完成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应考虑反应物、生 成物和溶剂的性质,通常按以下原则进行选择。
1.反应物可充分溶解形成均相溶液
良好的溶剂应使反应物充分溶解,且本身不参与反应, 这样有利于物料的流动、换料并且传热均匀。
由于对物质溶解度的定量预测理论发展的限制,无法预 测固体等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因此通常运用结构理论中的一 般原理来估计不同溶质在某溶剂中的相对溶解度。常用的预 测溶解度的原理有:
E 1 H V212 V 1
1/ 2
E2 V 2
1/ 2
2 2 V21 1 2
2
式中:V是摩尔体积,φ 是体积分数,E是摩尔蒸发 热,δ是溶解度参数,下脚标1和2分别表示溶剂1和 溶质2。则一个液体的溶解度可由下式计算
(3) 丙酮
普通丙酮含有少量水和甲醇、乙醛等还原性杂质, 可用下列方法精制: ①在1000ml丙酮中,加入40ml 10%AgNO3溶液及 35ml 0.1mol· L-1NaOH溶液,振荡10min除去还原性 杂质过滤,滤液用无水CaSO4干燥,蒸馏55~56.5℃ 的馏分。 ②在1000ml丙酮中加入5gKMnO4回流,除去还原 性杂质。若很快退色,需补加少量的KMnO4继续回 流,直至紫色不退去。蒸出丙酮,用无水碳酸钾或 无水CaSO4干燥过滤蒸馏出的55~56.5℃的馏分。
(2)按酸碱性分类
溶剂按酸碱性分类可分为酸性溶剂、碱性溶剂、两性溶剂 和中性溶剂。
(3)按性质分类:
从全面考虑溶剂性质的角度来看,可将溶剂按其性质分类, 可分为以下三类。 ① 质子溶剂:质子溶剂的特点是都能自身电离,形成一个溶 剂化的质子和一个去质子的阴离子。 H2O+ H2O→H3O+ + OHNH3 + NH3 →NH4+ + NH2RCOOH + RCOOH → RCOOH 2 + + RCOO-
3.熔盐
熔盐也是一种良好的溶剂,从液体结构来看,熔 盐可分为两类,但它们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 (1)离子键化合物的熔盐:如碱金属卤化物,熔融后 原来束缚在晶体中的阴、阳离子变得能够自由移动, 因此它们的导电性能都很好。 (2)以共价键为主的化合物的熔盐:这类化合物熔融 后生成单个的分子,但这些分子可部分地发生自偶 电离过程。
V 2 1 2 ln S RT
2 1
对于固体,则:
H fus H fus V 2 1 2 ln S RT RT RTmp
2 2 1
从上两式我们可以看到,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参数值 越接近,它们的溶液越理想化,它们的相互溶解度 就越大。
在用溶解度参数估计溶解度时,重要的是记住该 理论只适用于这样混合物,在这个混合物中不存在 化学反应和溶剂效应。如水(δ=23.4),吡啶δ(10.7), 溶解度参数相关很大,但两者可无限互溶。 对于碳氢化合物而言,利用溶解度参数预测可获 得满意的结果,当Δδ≤±2时可无限互溶。 规则溶液理论在液-液萃取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
(3) 溶剂化能和born方程
当固体溶解后以离子状态存在时,离子晶体必需 克服晶格能。而共价化合物需使价键断裂。这两种 作用都要消耗很大的能量。因此,溶质和溶剂的作 用能必需很大时才能使溶质溶解于溶剂中。这种作 用能被称为溶剂化能。 1920年,Born提出了只考虑离子-溶剂间静电作用 的简单物理模型,据此导出了Born方程。
②非质子溶剂(惰性溶剂)
非质子溶剂主要是一些既不给出质子,又不 能接受质子的溶剂通常可分为以下三小类: a.惰性溶剂:非极性或弱极性化合物,介电常数 小,不发生自偶电离。如CCl4、苯、CS2、CHCl3 等。 b.极性非质子溶剂:本身不显著电离,极性大, 介电常数>20。如乙腈、二甲亚砜、丙酮、吡啶等。 这些溶剂都是良好的溶剂化和离子化介质。
第八章 材料合成的条件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材料合成过程中溶剂的选择 气体的分离与净化 真空的获得与测量 高温的获得与测量 低温的获得与测量
8.1 材料合成过程中溶剂的选择
7.1.1 溶剂的作用与分类
1、溶剂的作用 对化学反应,溶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溶剂效应, 它可使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发生变化。提供 反应场所,有时还有催化作用。 在所有溶剂中,水是最重要的,应用最广泛的 溶剂,但是,当反应不能在水中发生或反应物产 物与水发生副反应时,就应考虑非水溶剂。 溶剂的主要作用为:使反应物充分混合;控制 反应速率;利用溶解度的差异分离副产物。
3. 分馏除杂质
分馏法不仅能除去有机溶剂中的杂质,也能除 去无机化合物中的杂质。当物质的沸点不太高, 且它们之间有2~3℃的沸点差时,理论上就可用 分馏的方法将它们分离。
表: 理论塔板数与沸点差的关系表
n
1
2
3
4
5
10 15 20 30 50 100 4 2
△T/℃ 105 72 54 43 36 20 13 10 7
常用的脱水剂
干燥剂 CaCl NaSO4 MgSO4 CaSO4 K2CO3 H2SO4 P2O5 酸碱性 中性 中性 中性 中性 碱性 酸性 酸性 说明 脱水量大,效率不高。 脱水量大速度慢效率低 效率较高 脱水量小,作用快,效率高 中度脱水量及效率 脱水效率高 效率极高
CaH2
Na
碱性
酸性
效率高作用慢
4. 溶剂与产物易于分离
所选择的溶剂要使产物、副产物和原料在 其中的溶解度不同,从而使产物和副产物易 达到分离的目的。 总之,溶剂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除 了上述几点外,溶剂还应有一定纯度,粘度 要小,挥发性要低,易于回收,符合价廉、 安全、环保等要求。
8.1.3 溶剂的提纯
在合成过程中,为了避免由于溶剂的不纯 所产生的有害反应,在应用溶剂之前必须对 溶剂进行纯化。无机溶剂中应用最多的是水, 可采用蒸馏、离子交换、电渗析等方法净化; 溶盐溶剂的提纯,主要是无机盐的提纯。本 节重点讨论有机溶剂的提纯。包括除水、除 杂质。
对于水溶性醚,简便的检验方法是将少量醚类溶 剂加入到碘化物的溶液中,若出现棕色表明有过氧 化物存在。 除过氧化物的方法:将醚与质量分数为0.5%的氯 化亚铜回流,再进行蒸馏。 当醚不溶于水时,可用酸性K2Cr2O7,当醚层呈监 色时表明有过氧化物。 不溶于水的醚中的过氧化物可用酸化后的5%的 FeSO4溶液一起振荡进行去除工作。
Z e G1 8 0 ri
2 2
1 1子半径越小,溶剂化能越大。因此 半径较小的阳离子盐(尤以阴离子半径较大时),可 溶于介电常数较小的溶剂。 介电常数越大,溶剂化能越大,但当 r 超过某 一程度 r >30 时,它对溶剂化能的影响就不太显 著。所以,介电常数较大的溶剂是离子化合物的较 好的溶剂。此外,溶剂的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对 选择溶剂也有很大的帮助。它决定了溶剂液态的温 度范围,也决定了化学操作的温度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