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告诫.(jiè)突兀.(wù)霎.时(shà)自甘堕.落(duò)
B.寒噤.(jìn)蜷.卧(quán)北冥.(míng)出类拔萃.(cuì)
C.懈怠.(dài)虔.诚(qián)苍劲.(jìn)彷.徨失措(fáng)
D.隧.道(suì)俯瞰.(kàn)穹.顶(qióng)一劳永逸.(yì)
2.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是我的莫逆之交,今天他有困难,我岂能袖手旁观
....
B.首届“青少年国学知识大赛”隆重举行,通过观看比赛,我们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
....的国学知识。
C.这部电影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众趋之若鹜
....,电影院竟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D.远亲不如近邻
......,很多老人与邻里结成对子,互相帮助,自发形成了“互助养老”的模式。
3.下列句子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A.父母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B.能否落实农村中小学营养餐,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大举措
C.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4.古诗文默写。
(1)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
(2)______,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小石潭记》)
(3)浮云游子意,______。
(李白《送友人》)
(4)______,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5)《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
《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6)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即使饱受磨难,我们也应像陆游笔下“______,______”的梅花(《卜算子·咏梅》)那样坚贞自守,不改本色。
5.选出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
这一次来到黄山北海,早晨天还没有亮,就有人跑着、吵着去看日出。
我一骨碌爬起来,在凌晨的薄暗中摸索着爬上曙光亭,那里已经是黑鸦鸦的一团人。
我挤在后面,同大家一样向着东方翘首仰望。
天是晴的。
但在东方的日出处,却有一线烟云。
(摘自季羡林《登黄山记》)
①一转眼间,它就涌了出来,顶端是深紫色,中间一段深红,下端一大段深黄。
②然而立刻就霞光万道,白云为霞光所照,成了金色,宛如万朵金莲飘悬空中。
③最初只显得比别处稍亮一点而已。
④须臾,彩云渐红,朝日露出了月牙似的一点。
A.①④③②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④②①③
6.弥尔顿说,书籍“像一个宝瓶,把作者生机勃勃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请从下面两部书中任选一部,结合其主要内容,说一说你从中提炼出了怎样的智慧精华。
①《傅雷家书》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二、阅读理解。
(共46分)
(一)(共6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挂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8.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二)(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注释】①中(zhò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
③暴:通“曝”,晒干。
④参:通“叁”,多次。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不知其旨.也______(2)然后能自强.也______
(3)学不可以已.______(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輮使之.然也辍耕之.垄上
B.不知.其善也则知.明而行五过矣。
C.虽.有嘉肴虽.有槁暴
D.学而.不思则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1.翻译下列句子。
(1)《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2.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__________;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
“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
13.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三)(共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廊·亭·桥
陈从周
廊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一千多年前的唐诗,就点出了廊在庭院中的妙用。
我国古代建筑的单体与单体之间,必依靠廊来作联系,才能成为一个整体。
在园林等风景区,则更是因地制宜,巧于安排,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
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隔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
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
像驰名中外的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漫步其间,得以饱览昆明湖的湖光景色。
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
扬州西园前的香影廊,未至其境,名已醉人。
至于苏州沧浪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令人遐思无限。
扬州园林主体建筑用楼,其廊亦作楼式,即复道廊,形成了多层的游览线,寄啸山庄是为佳例。
廊之运用得当与否,有关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尤其在可有可无之间,益见功力。
即竹廊三折,雅素无华,亦必婉转宜人。
至于千步长廊,闿爽平直,则又为别调了。
亭
人们在旅途间,或在游览中,每见一亭,总想小憩片刻,借以恢复暂时的疲劳与观赏四周的景色,即“亭者,停也”。
同时,因为它本身形式的丰富多彩,成为点缀风景的主要建筑小品之一。
亭之美,除造型外,还在于所处之景与所对之景,水边亭、山际亭、林间亭、花畔亭、桥上亭、廊中亭,地位不同,景因而异。
伫云亭、快雪亭、待霜亭、牡丹亭之类,又因时而殊。
可见亭之构筑非孤立的一座建筑物。
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月。
北京的景山五亭,为城内的最高点,每到北京的人,常为它所吸引,必登高一快,以饱览首都景色。
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亭名“与谁同坐轩”,小亭临流,静观自得。
笠亭如盖,半枕山腰。
而网师园之月到风来亭又正
点出此亭观景之妙。
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可分方、圆、多边、海棠、梅花等等多种。
按材料的不同,又有饶多野趣的茅亭、雅洁玲珑的竹亭、庄严凝重的石亭与翚飞多姿的木构亭,它在园林建筑中展示了最美丽的一页。
桥
桥,古代称为“河梁”,是架在水上的行道,虽属解决交通问题的一项工程,但是聪敏的我国古代人民,总是设法把它和生活、感情、艺术结合起来,是那么富于诗情画意。
“小桥流水”足以令人想望江南水乡景色,而风景区的“断桥残雪”、交通要道的“卢沟晓月”,又使人必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
而园林中的桥,正是建筑艺术中的精品。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长桥卧波,陆水之间,平分秋色,为该园增添上几许光彩。
晶莹如雪的玉带桥,一亭翼然的石桥,轻轻地划破了湖面的平整,淡淡地点醒了山影的静穆,又烘托了四时佳景。
江南园林之桥,以雅洁精巧取胜。
玲珑空透的拱桥,崛起空间,人桥倒影,更显得山高水阔,而水平线条的梁板石桥,则贴水而过,观赏游鳞莲蕖,益得情趣。
苏州拙政园是以动观为主的园林,曲桥不但使水面分隔空间,更与曲廊一样起着“桥引人随”的作用,其分庭妙运,思致相同。
网师园园小而精,以静观为主,廉泉桥小小一拱,横枕涧上,隐处园隅,安排得那么妥帖,游着至此,往往留步。
美丽的中国园林桥梁,形式丰富多姿,有梁式桥、拱桥、浮桥、廊桥、亭桥等,在世界建筑艺术上放出一种独特光彩。
(略有改动)1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园林等风景区中的廊、亭、桥各有怎样的作用?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2)廊的运用有哪些原则?亭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15.文章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
16.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试简要分析。
(四)(共14分)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漓江情韵
①雨霏霏,雾茫茫。
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
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
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
把大自然中的绝美鳊织成篇。
②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
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
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
转身刚要离去。
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
还没客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
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竞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
鹦鹉觅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
”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③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
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
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
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
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
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肫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④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
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⑤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体和那张脸一样瘦削。
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
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
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
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
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
⑥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⑦“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⑧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
仅此而已。
⑨他大声地笑了起来。
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⑩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
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
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
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⑪“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
是你教它的?”我问。
⑫“不是。
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
⑬“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⑭“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
”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⑮我沉默了。
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
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
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
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
不能收你的钱……”
⑯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17.文章题为《漓江情韵》,全文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
18.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9.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0.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
为什么“我”想问却又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21.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作文(50分)
22.当我们受挫时,父母会伸出双手给我们安慰;当我们进步时,老师会伸出双手给我们掌声;当我们胆怯时,同学会伸出双手给我们力量……那双温暖的手一直都在。
请以“那双温暖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