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奇妙的对联》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妙的对联》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课,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觉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联的欣赏和对对子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领略对联艺术和文化的魅力,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2、学会基本的对仗方法,学会自主、创新、推理、演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参与活动,激发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赏析法、联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前有个贪财的财主,他打算开个酒店,就出了三两银子征求新店对联。
有个秀才去应征。
财主说:“你写的对联要称赞我的酒好、醋酸、猪肥、人丁兴旺,店里还没有老鼠。
”
那个秀才大笔一挥,很快就写成了:
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
下联是:酿酒硬是好陈醋坛坛酸。
横批是:人多病少财富。
财主很高兴,连声说道“好对联,好对联,吉利、吉利!”
请问:财主是怎样断句的?
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下联是:酿酒硬是好,陈醋坛坛酸。
横批是:人多,病少,财富。
这时候,财主的老婆出来了,一看对联,大骂道,“什么鬼对联,晦气、晦气!”
请问:财主的老婆又是是怎样断句的?
上联: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下联:酿酒硬是好陈醋,坛坛酸。
横幅:人多病,少财富。
(二)对联知识
一副对联,却可以读出迥然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意境,你说对联“奇妙”不“奇妙”!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奇妙的对联”世界。
一、梳理对联常识
(1)对联的起源:
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2)对联的种类: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二、对联天地,美不胜收——欣赏对联
1、趣联一:(隐字联)
隐字联,藏字联,即在联中故意略掉需要突出的一些字,含蓄巧妙地传达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隐字联含而不露,曲径通幽,寓意隽永,其中不乏构思巧妙、手法奇特、语言生动的佳作,读之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北宋名相吕蒙正少年时家境贫寒,某年除夕,见家中一贫如洗,便写这样一副对联贴于大门两旁: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上下联故意缺“一”和“十”,横批故意缺“东西”,谐“缺衣少食,没有东西”之意。
此联立意奇巧,以含蓄诙谐的手法表现出作者的穷困酸楚之况。
2、趣联:(哑联)
狗啃河上骨(和尚)水漂东坡尸(诗)
哑联,即不用文字和语言,将所要表达的内容不直接说出来,而是运用动作、手势或借用景物来表示联语的奇趣联种。
在我国民间有许多哑联趣闻,流传最广的应该是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斗哑联。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天傍晚,他与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饮酒赋诗,谈笑风生。
苏东坡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即将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
两人心照不宣,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两人是在逗趣对哑联。
苏东坡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是:“水流东坡尸(诗)”。
三、合作探究:对联的特点
(1)字数相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
(2)词性相同
词性相同,位置相对。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等等,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结构相当
看第一联:辞旧岁再创千秋业;过新年更上一层楼
辞旧岁——动宾结构过新年——动宾结构
千秋业——偏正结构一层楼——偏正结构
上联有什么结构格式,下联相同的位置也应该有什么样的结构格式。
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动补对动补。
(4)平仄相谐,仄起平收
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声,古汉语中平为平声,“上去入”三声又合起来归入仄声一类。
现代汉语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现代汉语中平为阴平、阳平,仄为上声、去声。
(5)内容相关
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讲一个笑话给大家听,说古时候,在私塾里,学生都要学习对对联、对对子。
有一次,教师出了个两字联“嫩松”让学生对,“嫩松”,该对什么呢?学生甲对出“老柏”,注意“柏”本来应该念bǎi,但在这里“柏”是念成bó的,我们看到了,“嫩”对“老”,形容词对形容词,“松”对“柏”,名词对名词,完全符合对联要求,很好。
所以,私塾老师夸奖了学生甲,学生乙听到甲对出“老柏”受到表扬,就得到启发,连忙说“我也会对,我对‘干爹’”,老师很生气,认为他胡闹,用戒尺打了乙一下,乙被打了还不服气地说“老师,你怎么不打老‘伯’,而打干爹呀?”按照我们刚才所说的对联的要求,学生乙所对的“干爹”也符合要求啊,为什么不行呢?内容上不相关联。
对联的基本要求之四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必须相关联。
四、对联的书写、张贴:
上下联竖行书写,从上到下。
张贴时,面对大门,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五、学以致用,小试牛刀
(1)对几个简单的词组
辞旧岁(迎新春)千山秀(万水清)
蜂采蜜(蝶恋花)水底月(镜中花)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2)填成语:根据上联的提示写出一个成语使之构成一幅完整的对联。
★世本无先觉之验,人贵有(自知之明)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画亦精,字亦精,精益求精。
(3)对联寻亲: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段把它们连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整。
A时雨点红桃千树 1山静无人水自流
B亭闲有竹春常在 2春风吹绿柳万枝
C无意东风花瓣露 3夜市千灯照碧云
D晴空一镜悬明月 4有闲春色燕双飞
明确:A----2 B---1 C---4 D---3
(4)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诗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5)运用上面提到的有关对联知识,指出下面对联的错误并改正。
A、上联: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下联:时雨润物长城外百花香(内外)
B、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下联:冰雪融化万朵梅花扑鼻前(香)
C、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下联:丹霞西樵鼎湖,全是广东名山(为)
D上联: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下联: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年来到(到来)
(6)猜行业:
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书店)
万千星斗心胸里十二时辰手腕间(钟表店)
前程远大脚根须站稳工作浩繁步骤要分清(鞋店)
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宾馆)
操天下头等事业做人间顶上功夫(理发店)
美味招来云外客清香引出洞中仙(餐馆)
六、教师点拨,总结对联的特点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4、平仄相对,音调相谐
5、对联张贴,仄起平收
七、结语:
今天,我们走近对联,欣赏对联,创作对联,体会到了对联的奇妙之处,但这只是掀开了对联面纱的一角,触到了她的一缕秀发,嗅到了她的一丝芬芳。
要想真正领略对联的魅力还需我们课下多搜集,多创作,还需我们在传统文化的长河里徜徉。
八、作业:
(1)上网阅读,探究更多的对联知识和奇联妙对
(2)搜集整理平时可见的对联,从对联的种类、内容、作法、鉴赏等角度进行分析归纳。
九、教学反思。